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耿炤宇  侯东 《山西建筑》2003,29(8):48-49
介绍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从湿陷性黄土的分布、湿陷性黄土的鉴定、湿陷性黄土路基地基的处理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指出湿陷性黄土地基可根据湿陷等级、结构物的要求来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2.
李娟  程鹏 《山西建筑》2010,36(18):101-102
结合多年的设计经验,分析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发生原因,针对建、构筑物的类别、湿陷性黄土层的厚度、湿陷性的等级等,提出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以确保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3.
张富斌 《山西建筑》2007,33(20):92-93
对湿陷性黄土处理方法等做了描述,根据多年在黄土地区修建高速公路施工中对湿陷性黄土路段地基处理的成功经验,重点介绍了处理地基的冲击压实法和重锤强求法,旨在为湿陷性黄土路段地基处理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以往岩土工程建设实际情况的调查,分析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变形特性、影响因素,讨论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以具体的工程为例,详细介绍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确定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技术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将其应用于岩土工程建设中,能够较好地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在介绍湿陷性黄土的概念和分布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现行规范对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原则,并对其处理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为今后选择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法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对黄土的湿陷性机理和评价方法进行了阐述,分析了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法的作用机理、特点及适用范围,并提出了方法的优选原则,为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CFG桩复合地基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CFG桩复合地基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应用 ,分析了CFG桩复合地基处理湿陷性黄土的作用机理———挤密作用、桩体作用。根据地基检测结果分析了CFG桩复合地基处理湿陷性黄土的效果 ,提出了CFG桩复合地基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的设计方法及施工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根据湿陷性黄土的特点,探讨了湿陷性黄土的地基处理方案,并阐述了垫层法、强夯法、挤密桩法等地基处理的技术要点,总结了湿陷性黄土处理施工中的注意事项,以确保湿陷性黄土地基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湿陷性黄土的物理力学指标较差,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进行渠道地基湿陷性处理是必要的。强夯是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一种有效方法。针对某输水干渠六标工程湿陷性黄土地基,详细介绍了湿陷性黄土的特性,对湿陷性黄土的强夯设计、施工、效果评价进行了初步探讨,对该工程的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湿陷性黄土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入手,介绍了湿陷性黄土的研究现状,湿陷性黄土的定义和自重性湿陷性黄土和非自重性湿陷性黄土两种类型,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原理。湿陷性黄土是一种特殊性土,在建设湿陷性黄土地区的时候,需要对建筑物的地基采取一些处理方法,来改善土的力学、物理特性,减小甚至消除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性,确保建筑物可以安全使用。因此本文阐述了孔内深层夯实(DDC)和夯坑基础两种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新型技术,为处理此类问题总结了一定的经验,也为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提供一定得参考。  相似文献   

11.
 隧道穿越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层时,可能遭受浸水作用下地基湿陷变形的附加作用而产生结构破坏。针对隧道衬砌结构的湿陷性黄土地基,结合隧道围岩及地基的自重湿陷变形特征,首先,提出浅埋隧道围岩压力、衬砌结构自重荷载构成基底压力和隧道两侧基底面分布土层自重共同作用下地基土的附加应力计算方法,以及考虑地基土自重应力的湿陷压缩应力计算方法。其次,在基本物性与构度、构度与结构压缩屈服应力、孔隙比和初始孔隙比比值与压缩应力和结构压缩屈服应力比值关系的基础上,建立自重湿陷系数和湿陷系数的计算方法。依据大厚度自重湿陷黄土场地不同埋深范围黄土具有不同自重湿陷系数门槛值的特征,得到了场地的自重湿陷变形和隧道地基的湿陷变形的计算方法。最后,通过数值计算分析,模拟隧道地基湿陷变形不同沉降差作用下衬砌结构应力场和塑性域发展,随着不均匀湿陷变形的增加,隧道衬砌结构塑性区范围不断增大,并结合铁路路基沉降控制标准,建议隧道地基湿陷变形0~5 cm为一级、5~10 cm为二级、大于10 cm为三级。  相似文献   

12.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浅谈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主要论述了湿陷性黄土的特点及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经验方法,通过工程实例,阐述了湿陷性黄土地基防水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具体的防水措施,以及时排除导致地面下沉的安全隐患,从而保证建筑物结构安全.  相似文献   

13.
郭盛 《山西建筑》2014,(6):73-74
结合湿陷性黄土地基的特殊性,介绍了几种常见的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式,包括垫层法、夯实法、挤密桩法、注浆法等,并通过工程实例将几种处理方法进行了比较,为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贾万录 《山西建筑》2007,33(27):124-125
分析了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法选择的重要性,探讨了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原则,提出了土垫层法、灰土挤密桩法、强夯法等地基处理方法,并对其进行了详细阐述,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15.
结合兰州填挖改造与梁峁的大厚度Ⅳ级(很严重)自重湿陷性黄土建设场地的勘察资料,就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场地的湿陷性评价、地基湿陷可能性以及地基处理方法进行分析讨论,并得出了一些指导性结论。  相似文献   

16.
张婉丽 《山西建筑》2011,37(15):72-74
针对湿陷性黄土的危害性进行了分析,简要介绍了湿陷性黄土的分类、湿陷机理及区域分布等内容,着重阐述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包括强夯法,灰土挤密桩法,深层搅拌桩法等,以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7.
刘仁旺 《山西建筑》2010,36(18):93-94
分析了湿陷性黄土对基础病害产生的原因和防治办法,对处理黄土湿陷对基础影响的工程应用进行了探讨,指出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必须重视对不良软弱地基的加固和处理,以避免建筑物产生不均匀沉降。  相似文献   

18.
郭江辉 《山西建筑》2006,32(15):101-102
介绍了湿陷性黄土及湿陷类型、等级的判定方法,论述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总结了处理中的有关注意问题,指出这些处理方法将被广泛使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湿陷变形是黄土地区重要的岩土工程问题,处于湿陷地基中的基础会因此受到下拉荷载作用,给上部建筑造成隐患。本文以实际工程为背景,对黄土地区岩土工程勘测的相关问题进行阐述,指出影响黄土湿陷的主要因素是含水量和干密度,并对目前工程中湿陷量计算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同时提出桩基负摩阻力存在一个最大值,约出现在中性点深度的一半位置处,并以此建立了一种负摩阻力简化计算方法,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冯志糜 《山西建筑》2010,36(36):110-111
以某办公楼工程为例,结合现行GBJ25—90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研究了边山地带湿陷性黄土特性,阐述了该地区湿陷性黄土的地基处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并对灰土挤密桩法进行了研究分析,通过对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进行检测,证明灰土挤密桩方案是切实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