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辽河油田主要注水开发区块(稀油)已进入高含水率、高采出程度阶段。经多次开发调整表明,仅用现有技术,能挖掘的二次采油生产潜能已经很小,如不采取三次采油技术,预计在“九五”期间的产量将急剧递减,不少高含水井将被迫关井。在兴28块适时开展碱/聚合物驱油技术研究其意义重大。该项研究确定的驱油体系为2%的Na2CO3+1000mg/L的聚合物1175A(英国产);完成了试驱区的油藏描述及计算机数值模拟研究;搞清了剩余油分布;编制了符合实际的试验方案。经现场实施已初步见到效果:中心井日产油由0.9t上升到9.7t,含水率下降,外围井效果也较好,油井静压回升,注入井吸水能力下降,油层驱替状况得到改善。试验表明,碱/聚合物二元复合驱可为这类区块挖掘生产潜力,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2.
锦16块东区从1993年3月开始进行聚合物驱油试验,由于注入聚合物溶液粘度降解幅度较大,实际的动态反映效果差,同时还存在其它一些问题,于是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使试验效果不断改善。  相似文献   

3.
碱—聚合物驱在克拉玛依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子俊  裘云芬 《油田化学》1989,6(2):133-138
根据克拉玛依油层情况,提出了碱-聚合物稠化水驱油体系的配方:0.05%HPAM 0.05%六偏磷酸钠 0.1%氢氧化钠,讨论了体系中各组分的功用和碱-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的机理。研究表明,该体系能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特别适合于原油粘度高、岩石表面亲油的油层。  相似文献   

4.
5.
辽河油田欢50块表面活性剂/碱驱油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辽河油田欢50 块为低渗透油藏,孔隙度小,岩性致密,地层温度高,原油含蜡量高,凝固点高,导致生产时产量下降快,产能低,采出程度低。针对生产中的问题,进行了碱/ 表面活性剂复合驱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研究。通过研究复合体系溶液与欢50 块原油的界面张力、复合体系溶液的长期热稳定性,从7 种表面活性剂中筛选出既能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又能适应该油藏99℃高温的表面活性剂,并研究了该表面活性剂和碱形成的复合体系在欢50 块油砂上的吸附以及复合体系溶液驱油效率。该体系在99 ℃时能大幅度降低欢50块原油的油水界面张力(达0.01 mN/m 以下) , 并具有很高的驱替效率,水驱后注入复合体系段塞,平均采收率达65.24 % ,相对于水驱,提高采收率平均为18.4% 。并运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复合体系溶液的驱油机理,复合体系注入前后核磁共振成像结果表明,复合驱能提高驱替效率,在复合体系前缘形成富集油带,对进一步采出水驱剩余油明显有效。  相似文献   

6.
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驱油技术提高原油采收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碱、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都是高效的驱油剂,复配的优势在于既发挥单一驱油剂的长处,又可使其产生协同效应,获得更好的驱油效果。现场试验证明: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ASP)驱油技术能采出部分剩余油,并大幅度提高采油采收率。文章讨论ASP驱油技术的工作原理,先导试验和现场应用情况及其经济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7.
针对濮城油田文51块高温,高盐的特点,确定了低度交联聚合物调驱体系的组成,在室内了凝胶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实验表明低度交联聚合物调驱体系可以满足区块调驱的要求,通过文51块的现场试验,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满足了高温,高盐油藏调驱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锦16块东区从1993年3月开始进行聚合物驱油试验,由于注入聚合物溶液粘度降解幅度较大,实际的动态反映效果差,同时还存在其它一些问题。于是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使试验效果不断改善。  相似文献   

9.
10.
大庆油田聚合物驱油工业化推广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对大庆油田聚合物驱油工业化推广应用的驱油效果进行分析研究以后,认为聚合物的驱油效果除了与已经研究过的聚合物的分子量、溶液浓度、用量、注入速度和注入方式等工艺技术条件有关外,还与地质条件和含油饱和度等因素有关。目前,大庆油田聚合物驱油已经取得采收率2.01%的明显效果,预测最终采收率可提高13.0%左右。  相似文献   

11.
碱/聚合物相互作用与碱+聚合物/原油界面张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模拟辽河兴隆台油田地层条件下研究了聚合物对碱/原油动界面张力的影响,和碱/聚合物长期相互作用后与原油间平衡界面张力的变化。使用了不同类型的碱(NaOH和Na_2CO_3)和聚合物(不同水解度的HPAM和Xanthan).本工作发现:聚合物能降低碱/原油动界面张力最低值和稳态值,碱/聚合物溶液老化后与原油间平衡界面张力降低。  相似文献   

12.
13.
辽河油田兴42块兴53井组MD膜驱油研究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7  
高芒来  陈素青  孟秀霞  陈定珊  潘惠芳 《油田化学》2003,20(1):《油田化学》-2003年20卷1期-65-69.7页-《油田化学》-2003年20卷1期-65-69.7页
将辽河油田兴42油藏岩心以不同方式处理并饱和兴隆台采油厂脱气脱水原油,在65-67℃下用兴二联回注水驱替至流出液含水98%,再用MD-1膜驱剂(一种单分子双季铵盐,分析试剂)的0.01mmol/L水溶液驱替至含水98%,得到了如下驱油结果并从MD膜驱油机理作了解释:在水驱基础上MD膜驱提高采收率的幅度,在直接饱和原油的岩心上一般很高,3个岩心为13.32%-15.73%,1个岩心为8.86%;在含束缚水的油饱和岩心上略低(15.92%和9.37%);在洗油、洗盐的含束缚水的油饱和岩心上极低(1.96%);在油中长期浸泡后的洗油、洗盐、含束缚水油饱和岩心上则很高(16.19%和15.93%);在直接饱和油的非油藏岩心上很低(4.04%)。在兴42块兴53一注五采高含水井产施了MD膜驱油先导性矿场试验(井组油井含水80.0%-98.3%,平均92.4%),1998年5-10月注入有效成分25%的工业膜驱剂40t,注入液浓度2500-3000mg/L,注入总量0.005PV。5口采油井中有4口增产油、增产气并减产水,有效期超过2年。截止2000年11月有效期尚未结束,每注入1t工业膜驱剂已增产原油172t,经济效益可观。给出并讨论了膜驱油前后全井组和2口典型井的产油、含水曲线及全井组产气曲线。膜驱油过程伴随油井增产气过程,其特点是检验膜驱是否有效及有效期长短的矿场判据。图5表4参5。  相似文献   

14.
碱/聚合物复合体系驱油机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介绍了在大港羊三木油田地质-油藏条件下注碱/聚合物复合体系驱油机理的室内研究结果。室内实验模拟实际油藏情况,通过与单一碱,聚合物体系的分别对比,对碱/聚合物复合体系的油水界面性质,碱耗和聚合物滞留量,稳定性以及碱,聚合物,碱/聚合物的驱油效果以及不同注入方式进行了实验研究,揭示了碱/聚合物复合体系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机理。  相似文献   

15.
用于锦州9-3油田驱油技术的聚合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合物驱油技术适用于非均质的中质和较重质油藏,与其他提高采收率技术比较起来相对简单,更符合海上油田安全环保要求。根据渤海锦州9-3油田油藏特性和聚合物结构性能,结合海上平台特点,研制出具有高效增黏、较好的抗剪切性、良好流动性和驱油效果的高抗盐聚合物3640D。该聚合物首次用于海上油田单井聚合物驱先导试验见到了显著的增油降水效果,正在进行中的井组聚合物驱试验也已初步显示出增产效果,表明聚合物3640D作为锦州9-3油田的驱油剂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在海上类似油田的聚合物驱技术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羊三木油田馆Ⅱ上油组碱/聚合物驱室内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7.
两种驱油用AP型两性聚合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简述了AP型性两性聚合物的驱油机理并了其驱油实验。在大港西油田条件下,两性聚合物AP-125驱采收率比水驱提高24.7%,比高分子量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驱提高4.3%,显示出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交联聚合物驱油技术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交联聚合物驱油技术是聚合物驱油技术的发展和改善,与单纯聚合物相比,该体系具有抗剪切、耐温耐盐、在多孔介质中阻力系数大等特点,能较大程度改善油藏非均质程度,提高原油采收率。以其作为驱油体系具有创新性,可更好地适应高含水期油藏特性,是一种集调剖和驱替于一体的新型驱油技术。文中对交联聚合物的交联机理进行了探讨,给出了室内评价结果,分析了该技术在孤岛油田渤19块的应用效果,现场应用表明,该技术增油降水效果显著,是比较理想的提高EOR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Pitt.  MJ 《海上油气译丛》1996,(2):94-100
从试验设计、数值模拟到生产动态和工程经济情况为Rapdan油田聚合物驱试验区提供了依据。Rapdan油田上Shaunavon砂岩油层温度55℃,原油粘度10mPa.s平均渗透率0.11μm^2,平均孔了工18%,Dykstra-Parsons系数为0.8。  相似文献   

20.
聚合物驱油已成为老油田必要的提高采收率方法之一,但是其聚合物在地下驱油的流动机理难以明确.区别于传统实验,分子模拟技术从微观角度上在计算机上进行建模仿真-计算机实验,不仅弥补宏观实验和理论之间的空白,还具有研发周期短、低成本和低风险的优点.该研究方法具有较高灵活度,可满足复杂地层的极端条件,抵消实验和理论上的过度简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