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研究CMC-Na、PGA、果胶、羟丙基淀粉4种单体稳定剂对凝固型杏鲍菇酸奶品质的影响,并从中筛选出较优的稳定剂进行复配试验;结果显示:PGA和果胶为凝固型杏鲍菇酸奶生产适宜的稳定剂,二者复配比例为2∶1,总添加量为0.06%,对酸奶的保水性和感官品质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
从向日葵盘中提取获得天然的低酯化果胶(LAHP),并将LAHP与CaCl2复配作为稳定剂制备凝固型酸奶。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酸奶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结果显示:LAHP主要由半乳糖醛酸(80.62%±2.44%)构成,其干燥减重、酸不溶灰分、二氧化硫及铅含量均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12×105,酯化度为25.33%±1.15%。凝固型酸奶的最佳生产工艺条件为以鲜奶质量为基准,LAHP添加量0.6%、CaCl2添加量0.56%、白砂糖添加量8%、发酵时间8 h、发酵剂接种量0.2%、发酵温度42℃。在此条件下制备的凝固型酸奶呈乳白色,无乳清析出,口感细腻醇厚,感官评分最高,理化及微生物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刺梨凝固型酸奶的发酵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刺梨及蜂蜜制备的凝固型酸奶的发酵工艺,考察刺梨汁添加量、发酵温度、蜂蜜添加量、乳酸菌接种量及发酵时间对刺梨酸奶感官品质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刺梨凝固型酸奶的发酵工艺。结果表明,刺梨凝固型酸奶最佳发酵条件为:刺梨汁添加量30%、蜂蜜添加量10%、乳酸菌接种量0.15%、发酵温度42 ℃和发酵时间9 h。在此条件下,所得刺梨凝固型酸奶感官评分为92.5分,质地均匀、凝结状态良好、口感细腻,且有浓郁的乳香味和刺梨风味。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蔗糖添加量、蛹虫草浓缩液添加量和稳定剂添加量为影响因子优化蛹虫草酸奶制备工艺。方法以酸奶的组织状态、乳清析出状况、口感及风味等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蔗糖添加量、蛹虫草浓缩液添加量及稳定剂添加量等对酸奶感官品质的影响,通过响应曲面法优化确定酸奶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蛹虫草酸奶最佳制备工艺为蔗糖添加量8.11%、蛹虫草浓缩液添加量2.04%、稳定剂添加量0.69%,感官评分为94.79。结论蛹虫草酸奶具有较好的感官特性,丰富了现有的酸奶口味。  相似文献   

5.
以石榴汁和全脂奶粉为主要原料,添加低聚木糖,制作凝固型石榴风味功能酸奶。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考察不同单因素对酸奶感官评分的影响,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凝固型石榴风味功能酸奶配方。结果表明:石榴汁添加量为12.8%,低聚木糖添加量2.5%,白砂糖添加量3.3%,酸奶菌接种量为0.2%,在温度42℃条件下发酵6h,制得的凝固型石榴风味功能酸奶感官评分为91.96分,颜色粉红,质构均匀、入口丝滑,兼有石榴汁的甘甜和牛奶的醇香。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比研究、正交实验、极差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凝固型与搅拌型花粉酸奶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对于搅拌型花粉酸奶的影响因素为:花粉的添加量>乳粉的添加量>蜂蜜的添加量>稳定剂的添加量;对于凝固型花粉酸奶的影响因素为:花粉的添加量>乳粉的添加量>稳定剂的添加量>蜜的添加量。搅拌型花粉酸奶的最佳因素水平为(质量分数):花粉为0.5%;稳定剂为0.5%;乳粉3%;蜂蜜1.2%;凝固型花粉酸奶的最佳因素水平为(质量分数):花粉为0.5%;稳定剂为0.6%3乳粉3%5蜂蜜1.5%。  相似文献   

7.
用芒果与椰浆为原料,研究了芒果椰浆凝固型酸奶的发酵工艺条件。通过考察奶粉添加量、接种量、蔗糖添加量、椰浆添加量、芒果添加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对芒果椰浆凝固型酸奶感官评价的影响,设计正交试验,最后获得了芒果椰浆凝固型酸奶的最佳工艺条件:奶粉添加量14%,接种量3%,蔗糖添加量8%,椰浆添加量10%,芒果添加量10%,发酵温度42℃,发酵时间4 h。  相似文献   

8.
用鲜牛奶作原料,以单因素实验为基础,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酸奶稳定剂复配方案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酸奶中蛋白质、变性淀粉、琼脂添加量是影响酸奶品质的显著因素,优化后的添加量:蛋白质5.64%,变性淀粉0%,琼脂0.6%(均为质量分数),发酵时间为4 h、20 min,发酵温度为42℃,在此稳定体系条件下,不仅提高了酸奶的蛋白质含量,而且能使酸奶保持其良好的稳定性和感官品质。  相似文献   

9.
以稳定性感官评价为指标,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大豆酸奶的稳定剂复配方案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大豆酸奶的最佳稳定剂复配方案为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质量分数0.48%、果胶质量分数0.11%、琼脂质量分数0.16%。在该稳定体系条件下,大豆酸奶呈现细腻爽滑的口感,同时在货架期能够保证其良好的感官品质。  相似文献   

10.
以感官评价为指标,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常温褐色乳酸菌饮料的稳定剂复配方案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常温褐色乳酸菌饮料的稳定剂最佳复配方案为:果胶添加量0.35%、可溶性大豆多糖添加量0.27%、复合磷酸盐添加量0.08%。该稳定体系条件能够保证常温褐色乳酸菌饮料良好的感官品质并赋予产品细腻清爽的口感。  相似文献   

11.
安定  张秋俊  倪辉  姜泽东  肖安风 《食品工业科技》2018,39(15):219-222,233
利用琼脂产品与辅助稳定剂复配开发酸奶稳定剂,优化酸奶稳定剂配方。测定了琼脂产品在酸奶中的粘度与持水性,并以持水性为指标,对该琼脂样品与变性淀粉和果胶进行复配,通过均匀混料实验进行优化。结果表明:1号琼脂的性能指标优于6号和8号琼脂,1号琼脂和改性淀粉的最佳比例为78:22,稳定剂添加总量为0.1%的配比下,酸奶的持水性为53.6%,粘度为2920 MPa·s,酸度为87.9 °T,感官指标符合酸乳制品行业规范。  相似文献   

12.
以甜玉米为原料与酸奶调配研制营养风味俱佳的甜玉米酸奶保健饮料.通过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制作出的产品风味口感和稳定性均较好.实验对饮料配方及稳定性等关键因素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和探讨.经多次实验和感官鉴评确定,饮料的最佳配方为酸奶30%,甜玉米汁15%,蔗糖8%,柠檬酸0.02%.单一的稳定剂稳定效果很差,选用复合稳定剂.最佳参数组合:果胶0.15%,CMC0.3%,单甘酯0.04%,黄原胶0.02%,甜玉米酸乳饮料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13.
以薏米、大豆、全脂奶粉、白糖为原料,研制发酵薏米酸豆奶.对薏米提取液、大豆除腥、菌种驯化工艺和影响薏米酸豆奶的风味、口感、稳定性的因素等进行研究.由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发酵条件:m(大豆):m(薏米):m(全脂奶粉)=10:2.5:1.0(W;W),接种量4%、乳化稳定剂0.15%、白糖8%、发酵时间5 h.  相似文献   

14.
选用大豆作为主要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优化燕麦大豆酸奶配方,通过对其pH、酸度、可溶性固形物、持水 力及感官品质的评定,研究燕麦、发酵剂、稳定剂、低聚木糖添加量对大豆酸奶pH、可溶性固形物和感官等品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燕 麦添加量对结果影响最大,其次为发酵剂,且两水平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 最佳燕麦大豆酸奶配方为燕麦添加量6 g/mL,发酵 剂添加量0.6 g/mL,稳定剂添加量1.8 g/mL,低聚木糖添加量4.2 g/mL。 在此条件下制成的燕麦大豆酸奶品质最佳,感官评分为90分。  相似文献   

15.
罗冠仪 《中国酿造》2018,37(10):190
以全脂牛乳和泡跑果果味酱为主原料,以酸度和感官评价为检测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确定泡跑果果味酱酸奶的最佳配方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泡跑果果味酱酸奶最佳配方工艺条件为白砂糖添加量8%、果味酱添加量10%、发酵剂接种量2.5%、发酵温度43 ℃、发酵时间5.5 h。在此优化条件下,发酵制成的泡跑果果味酱酸奶感官评分91分,酸度73.3 °T,口感酸甜可口,组织状态细腻,同时具有果味酱特有的风味和爆汁感。  相似文献   

16.
刘波 《饮料工业》2010,13(12):17-19
以乌龙茶为原料研制出新型乌龙茶酸奶。通过对乌龙茶汁提取方法及发酵工艺的研究,最终确定乌龙茶汁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冲泡温度90℃、冲泡时间20min、茶水比1∶10;乌龙茶酸奶的最佳配方为:乌龙茶汁3%、接种量2%、蔗糖6%、稳定剂0.05%。制成的乌龙茶酸奶色泽乳白微黄,乌龙茶香与酸奶香味融合较好,风味最佳。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黄原胶、果胶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对牦牛酸奶在后熟过程中品质及风味的变化,实验测定了添加不同稳定剂酸奶的感官、酸度、持水性、质构,并分析了不同后熟时间酸奶的挥发性风味成分。结果表明,不同稳定剂对牦牛酸奶的感官、理化性质及质构的影响不同。添加黄原胶、果胶及CMC-Na对牦牛酸奶的感官、酸度及持水性有显著影响(p<0.05),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酸奶的硬度,但稳定剂添加量过大时会降低酸奶的粘聚性。通过正交实验确定稳定剂最佳复配组合为:果胶0.04%、黄原胶0.02%、CMC-Na 0.03%,此时牦牛酸奶的持水力为71.52%,感官评分为42。对牦牛酸奶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检测发现,醇类是牦牛酸奶中含量最高的物质,其次为酮类、其他类(主要为芳香类),再次为醛类。随冷藏后熟时间的延长,空白组中检出的挥发性风味物质数量变化不大;在冷藏后熟2 d时,果胶组风味的稳定效果最好,其次为CMC-Na,复合稳定剂组效果最差;至冷藏后熟7 d时,与第2 d相比,复合稳定剂组风味的稳定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通过稳定剂、发酵剂和白砂糖不同添加量对养乐多酸奶质量的影响试验,研究了养乐多酸奶的最佳配方.试验结果表明:最佳配方组合为A2C2B3,即发酵剂添加量为2%,白砂糖添加量7%,稳定剂的添加量为0.2%,同时试验得出酸牛奶的保质期为21d.  相似文献   

19.
以豆粉、全脂奶粉为主要原料,研制动植物蛋白相结合的凝固型双蛋白酸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方法,以感官评价为主要评价指标优化双蛋白酸奶的发酵配方参数,通过测定酸奶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最终确定双蛋白酸奶的最佳发酵配方:菌种添加量0.004%,豆乳蛋白与牛乳蛋白比1︰1,蔗糖量6%,稳定剂0.03%。在此最优配方下,酸奶口感细腻,酸甜适中,感官评价最好,乳酸菌数达3.6×108CFU/mL,具有商品化开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