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脱酸米糠毛油品质对吸附脱色综合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碱炼脱酸和水蒸汽蒸馏脱酸两种不同脱酸工艺所得米糠油进行吸附脱色试验,以米糠油脱色率及谷维素、甾醇、维生素E等营养成分保留率和反式脂肪酸生成量作为考察指标,分析研究待脱色米糠油品质对吸附脱色综合效果的。结果显示,在脱色率、VE保留率和反式酸含量方面碱炼脱酸米糠油的综合脱色效果优于水蒸汽蒸馏脱酸米糠油。碱炼脱酸米糠油的最佳吸附脱色条件为:凹凸棒石为吸附剂,用影响量为油重的4%,脱色时间30 min,脱色温度110℃。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测得米糠油脱色率为75.08%,脱色米糠油的色泽为Y35、R2.1(罗维朋比色槽25.4 mm),满足国标三级米糠油色泽要求;谷维素保留率为88.89%(脱色前后谷维素含量分别为0.90%、0.80%、),甾醇保留率为73.87%(脱色前后甾醇含量分别为2.32%、1.71%),维生素E保留率为82.90%(脱色前后维生素E含量分别为50.57 mg/100 g、41.92 mg/100 g);与水蒸汽蒸馏脱酸米糠油相比,相同脱色条件下,脱色率提高7.84%,维生素E保留率提高7.64%,但谷维素保留率下降4.74%,甾醇保留率下降4.58%。脱色前后碱炼脱酸米糠油中未检出反式酸,水蒸汽蒸馏脱酸米糠油中反式酸含量为0.40%,脱色后反式酸含量增加了0.02%。虽然谷维素和甾醇的保留率相对降低,但两者的保留率仍达到了88.89%、73.87%,脱色油中两者含量分别为0.80%、1.71%,单就脱色过程而言,营养成分保留率还是很高的。  相似文献   

2.
《粮食与油脂》2015,(8):45-49
对膨化米糠和未膨化米糠进行浸出取油,之后对浸出毛油进行吸附脱色,通过对两种毛油品质及脱色效果的比较,考察米糠挤压膨化对其毛油品质及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米糠膨化后其浸出毛油酸值较未膨化米糠明显降低、维生素E含量稍有降低、谷维素含量有所升高,色泽明显加深。对两种毛油进行吸附脱色,白土添加量为2%、4%、6%时,未膨化米糠较膨化米糠的毛油脱色率平均高出9.47%。由此可知,挤压膨化处理能使米糠浸出毛油色泽加深且新生色素较难脱除。膨化米糠在高温高湿(50℃,75%湿度)条件下储存60 d后,米糠浸出毛油的酸值由7.5 mg KOH/g升高至32.64 mg KOH/g,色泽加深,维生素E含量明显降低,对其进行吸附脱色,其脱色率较新鲜膨化米糠浸出毛油脱色率降低28%~34%。可知,米糠经膨化后虽然稳定性得到提高,但不良储存条件仍然会造成毛油酸值升高、色泽加深且难以脱除。  相似文献   

3.
建立一种高准确度、快速的HPLC方法测定初榨葡萄籽毛油中维生素E、植物甾醇(菜油甾醇、豆甾醇、β-谷甾醇、谷甾烷醇)及角鲨烯的含量。样品经高温皂化,以无水乙醚为提取剂提取,纯化后采用HPLC检测。流动相采用A相甲醇-乙腈-叔丁基甲醚(体积比85.5∶8∶6.5),B相超纯水-冰醋酸(体积比99∶1),梯度洗脱,进样量20μL,流速1.0 m L/min,维生素E与3种常见植物甾醇、角鲨烯检测波长分别为292 nm与210 nm,柱温25℃,谷甾烷醇采用ELSD检测,运行时间25 min。结果表明:11种目标物的质量浓度均与峰面积有较好的线性关系,R~2均大于0.999,检出限为0.10~5.00μg/m L,定量限为0.17~6.25μg/m L;样品中维生素E总含量为357.09~655.06mg/kg,植物甾醇总含量为1 220.11~3 178.76 mg/kg,角鲨烯含量为24.21~67.98 mg/kg。该方法测定相对偏差较小,结果准确,可以成批次测定初榨葡萄籽毛油。  相似文献   

4.
研究吸附脱色工艺条件(吸附剂种类、吸附剂用量、吸附脱色温度、吸附脱色时间)对米糠油吸附脱色综合效果(脱色率及谷维素、甾醇、维生素E等营养成分保留率和反式脂肪酸生成量)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全概率分析得到最佳吸附脱色工艺条件:吸附脱色剂为活性白土,添加量为油重的3%,吸附脱色温度120℃,吸附脱色时间25 min。在此条件下得到脱色米糠油的色泽为Y20 R2.1(罗维朋比色槽25.4 mm),谷维素保留率为96.74%,甾醇保留率为90.60%,维生素E保留率为78.68%,反式脂肪酸未检出。脱色米糠油中营养成分得到了很好的保留。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柠檬酸、磷酸对冷榨油茶籽毛油酸法脱胶效果,活性白土和活性白土与活性炭复合吸附剂对冷榨油茶籽毛油脱色脱胶的效果.方法 从酸种类、酸添加量、加水量、温度、时间、搅拌转速方面考察了冷榨油茶籽毛油酸法脱胶效果;从吸附剂种类、吸附剂添加量、温度、时间、搅拌转速方面考察了冷榨油茶籽毛油吸附脱色脱胶效果;此外分别从2个工艺...  相似文献   

6.
维生素E是食用植物油中天然存在的抗氧化剂,主要包括α-、β-、γ-、δ-生育酚和相应的生育三烯酚等8种化合物。食用植物油中生育酚和生育三烯酚的组成及含量信息不仅可反映食用植物油的品质,还可用于鉴别其真伪。因此,建立食用植物油中生育酚和生育三烯酚的检测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食用植物油中生育酚和生育三烯酚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溶剂稀释、皂化和固相萃取等样品前处理技术,以及液相色谱、气相色谱和非水毛细管电泳等分析方法在食用植物油中维生素E测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9个不同品种的138个食用植物油样品中维生素E组分及含量的测定,分析研究不同食用植物油中维生素E组分及含量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9个油脂品种、101个一级油样品中维生素E含量范围为5.9~1 246.6 mg/kg,平均值652.4 mg/kg,维生素E总量的平均值排序为大豆油棉籽油玉米油葵花籽油菜籽油米糠油花生油芝麻油山茶油;不同油脂样品中维生素E的组分有明显差别,米糠油含有最齐全的8种维生素E组分,并且生育三烯酚含量的平均值占维生素E总量平均值的44.2%;玉米油含有3种生育酚和2种生育三烯酚,棉籽油中含有3种生育酚和1种生育三烯酚,但这两种油脂中生育三烯酚含量平均值分别仅占维生素E总量平均值的5.8%和2.8%;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葵花籽油均含有α-、γ-、δ-生育酚3种组分;山茶油中含有α-、γ-生育酚2种组分;芝麻油仅含有γ-生育酚1种组分。除芝麻油之外,所有油脂中均含有α-生育酚和γ-生育酚,其中葵花籽油中α-生育酚含量最高,大豆油中γ-生育酚含量最高。同一油脂品种、不同等级的油脂中维生素E含量也存在差异,总体趋势是维生素E含量随油脂精炼程度的加深而降低,但个别二级菜籽油样品中维生素E含量低于一级菜籽油,这与所采集油脂样品的来源不同有关。不同油脂品种、不同等级的食用植物油中维生素E组分及含量因油料品种、油脂精炼工艺的不同显示出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在实验室模拟高水分蒸坯过程,研究蒸坯水分、蒸坯温度、蒸坯时间等因素对浸出棉籽毛油磷脂和游离棉酚含量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对高水分蒸坯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蒸坯水分20%,蒸坯温度95℃,蒸坯时间65 min,可以将棉籽毛油中磷脂含量降至0.87%,游离棉酚含量降至0.075%,有效改善了浸出棉籽毛油的品质.  相似文献   

9.
将不同初始水分(5%、9%、12%、18%)的玉米胚在25℃、45%相对湿度的条件下进行储存,取不同储存时间的玉米胚样品检测其粗脂肪、粗蛋白含量及黄曲霉毒素B1(AFB1)含量,并提取玉米毛油检测其酸值、过氧化值、色泽及AFB1含量,研究储存条件对玉米胚及其毛油中AFB1含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0 d的储存时间内,初始水分为5%和9%的玉米胚及其毛油的主要质量指标和AFB1含量均无明显变化,但毛油酸值(KOH)分别增加了1.31 mg/g和3.60 mg/g;初始水分为12%和18%的玉米胚,粗脂肪含量分别下降了5.05个百分点和6.09个百分点,毛油酸值(KOH)分别增加了25.89 mg/g和61.69 mg/g,色泽明显加深,玉米胚及其毛油中AFB1含量随储存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至30 d时,玉米胚中AFB1含量分别达到3.192μg/kg和7.528μg/kg,对应的毛油中AFB1含量分别达到1.134μg/kg和2.128μg/kg。但所有玉米胚样品及其毛油样品中AFB1含量均未超过国家限量标准(20μg/kg)。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室温通风(18±2)℃及高温高湿(温度50℃,70%湿度)储存的米糠粗脂肪、粗蛋白含量及制备的米糠浸出毛油酸值、过氧化值、色泽等指标的测定,分析研究储存条件对米糠及米糠毛油品质的影响,并通过吸附脱色试验,研究储存条件对其浸出毛油脱色难易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储存条件均会使米糠的粗脂肪含量降低、粗蛋白含量升高;随储存时间的延长,室温通风储存下米糠浸出毛油色泽变化不大,过氧化值呈波动小幅增长,储存10 d的米糠制备的米糠毛油经脱色后色泽接近米糠油国标二级标准;然而米糠经高温高湿储存6 d后,因发热霉变和严重酸败,其浸出毛油酸值大幅度升高,过氧化值降低,毛油色泽呈黑棕色,并有难闻的霉变味,对其进行吸附脱色时活性白土用量达到油质量的13%仍难将其色泽脱除,达不到米糠油国标四级色泽的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1.
利用薄层色谱和GC-MS/FID结合的方法分析玉米胚芽毛油中的总甾醇、游离甾醇和甾醇酯的组成及含量,并且对甾醇酯上的甾醇和脂肪酸组成和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玉米胚芽毛油的总甾醇含量为(1 1.01±0.01)g/kg,其中谷甾醇(59.04%)、菜油甾醇(21.16%)和谷甾烷醇(1 1.08%)是占比最多的3种甾醇。甾醇酯是玉米胚芽油甾醇的主要存在形式,占总甾醇的47.59%,游离甾醇占总甾醇的35.33%。谷甾醇(61.45%)、菜油甾醇(20.42%)、谷甾烷醇(11.26%)和豆甾醇(4.77%)是甾醇酯中的主要甾醇,亚油酸(57.81%)、油酸(21.09%)、棕榈酸(10.94%)和硬脂酸(2.86%)是甾醇酯中的主要脂肪酸。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小麦胚芽油品质,以溶剂浸提小麦胚芽毛油为原料,分析了不同精炼工序小麦胚芽油的理化性质、脂肪酸和V_E组成及含量的变化,确定了最优精炼工艺和对小麦胚芽油品质影响较大的工序。结果表明,最优精炼工艺参数为:碱炼脱酸时超碱量0.25%,碱炼温度55℃,碱液质量分数6.5%,碱炼时间35 min;添加5%吸附剂(白土与活性炭质量比18∶1),在80℃下真空吸附脱色30 min;220℃下脱臭10 min可脱除臭味并最有利于保存V_E。精炼工艺中的碱炼脱酸工序能够有效降低小麦胚芽油酸值(KOH)和磷脂含量分别至0.38 mg/g和160 mg/kg,脱色能够明显降低油脂色泽;精炼对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影响很小,而V_E损失率达到51.75%,其中在脱酸和脱臭工序损失率分别为16.10%和22.58%。精炼过程中的脱酸和脱臭工序对小麦胚芽油品质影响较大,应根据对产品的营养要求进行适度精炼加工。  相似文献   

13.
水酶法提取湿磨法玉米胚芽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义勇  李珺 《中国油脂》2005,30(8):17-19
以玉米胚芽为原料,对同时提取蛋白和水酶法提油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玉米胚芽首先在碱性条件下提取分离其中的蛋白质,剩下的料液(渣和乳化层)再用水酶法提取其中的油脂.纤维素酶可显著提高玉米胚芽油的收率,其最适参数为:料液比为1:3,蒸汽预处理时间为20min,酶添加量为1%,反应pH为5.5,温度为55℃,酶解时间为6 h.  相似文献   

14.
水酶法提取玉米胚芽油的优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李珺  魏义勇 《中国油脂》2005,30(7):61-63
对水酶法提取玉米胚芽油的最适酶进行了确定,以纤维素酶和中温α-淀粉酶复合使用效果最好.在纤维素酶和中温α-淀粉酶复配比例为1:1条件下,用响应面分析法对水酶法提取玉米胚芽油的工艺进行了优化,以玉米胚芽油的得率为响应值,确定了酶水解的最适参数:液固比5.1:1,蒸汽处理19.6 min,酶的添加量1.037%(V/W),酶解时间6 h.在此条件下的提油率为89.75%.  相似文献   

15.
3种方法提取的玉米油品质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酶法、超临界CO2法和索氏抽提法分别提取玉米油,对得到的玉米油的理化指标、脂肪酸组成、磷脂含量、不皂化物进行测定比较。结果显示:从提取率和操作的安全环保性考虑,超临界CO2法提取更可取;从对健康危害低的角度看,水酶法提取的油脂酸值过大而索氏抽提法提取的油脂过氧化值过高,都不可取;从脂肪酸组成的角度看,3种方法提取的玉米油没有明显区别;从营养价值考虑,水酶法提取的玉米油品质高一些。3种提取方法各有优缺点,综合考虑超临界CO2提取法占优。  相似文献   

16.
将不同水分含量(5.03%、9.07%、11.82%、17.97%)的玉米胚在25℃、相对湿度45%条件下储存30 d,将9.07%水分含量的玉米胚在25℃,不同相对湿度(75%、85%、95%)条件下储存30d,取不同储存时间的玉米胚样品检测其水分、粗脂肪及呕吐毒素(DON)含量,并检测玉米胚提取油脂后所得玉米粕和毛油中DON含量,分析储存条件对玉米胚及粕和毛油中DON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储存期间,低水分含量(5.03%和9.07%)玉米胚霉变较轻,粗脂肪含量变化较小;高水分含量(11.82%和17.97%)玉米胚霉变程度逐渐加深,粗脂肪含量分别下降1.21、2.74个百分点;不同水分含量玉米胚DON含量为160.9~489.5μg/kg,其粕中DON含量为200.2~340.6μg/kg;相对湿度为75%时,玉米胚品质无明显变化;相对湿度为85%和95%时,玉米胚品质劣变显著,其粗脂肪含量分别降低1.93、3.87个百分点,玉米胚DON含量148.3~484.7μg/kg,其粕中DON含量270.6~439.6μg/kg;不同储存条件下得到玉米油中均未检出DON;玉米胚及粕中DON含量均低于国标1 000μg/kg的限量。  相似文献   

17.
为给油莎豆油精炼过程的品质控制提供支持,对2个不同品质的油莎豆原油样品进行水化脱胶、碱炼脱酸、吸附脱色和蒸馏脱臭,对精炼过程中油莎豆油质量指标,脂肪酸、甘油酯组成和营养成分含量进行检测,分析原油品质和精炼过程对油莎豆油综合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虽然2个不同品质的油莎豆原油的酸价(KOH)有明显差异(分别为2.03、12.21 mg/g),但精炼后酸价(KOH)(分别为0.16、0.33 mg/g)和过氧化值(均为0.01 g/100 g)均显著优于LS/T 3259—2018《油莎豆油》中的指标要求;磷脂含量分别从6 874.10、312.29 mg/kg降至88.61、88.28 mg/kg,脱除率分别为98.71%和71.73%;脂肪酸组成及含量没有明显变化,甘油酯组成中甘三酯含量有所增加(分别从98.46%、97.68%升高至98.74%、98.06%),但变化不显著;甾醇总量分别从220.21、253.44 mg/kg降至175.14、182.33 mg/kg;多酚含量分别从26.38、88.65 mg/kg降至8.45 mg/kg和未检出;维生素E总量分别从225.91、177.33 mg/kg降至180.01、13.09 mg/kg。品质不同的油莎豆原油经精炼后,质量指标都能达到行业要求,但酸价高的油莎豆原油精炼过程中有益伴随物损失较大。  相似文献   

18.
经过对全国各区域2 246个玉米毛油样品进行脂肪酸组分检测,分析研究了玉米毛油中主要脂肪酸组分的含量范围,其中棕榈酸11.5%~13.5%、硬脂酸1.5%~2.0%、油酸28.0%~34.0%、亚油酸50.0%~57.0%、亚麻酸0.50%~0.80%,检测结果符合国标中的质量指标要求。通过比较,国产玉米毛油的主要脂肪酸组分含量范围较为集中,有利于企业进行油种的识别和对产品质量进行控制和改善。  相似文献   

19.
从不同玉米深加工企业采集不同提胚工艺生产的玉米胚样品,同时在实验室以优质玉米为原料采用不同工艺提取玉米胚,对玉米胚的主要组分含量、真菌毒素含量、挥发性风味成分及其中油脂品质进行检测分析,对比研究不同来源和不同方法提取玉米胚的品质。结果显示:从玉米淀粉厂所采集玉米胚的纯胚率(60.29%~88.92%)高于从玉米酒精厂所采集玉米胚(42.29%~57.25%),通过风选和筛分可将玉米胚的纯胚率提高至84.11%~97.85%。半干法玉米胚水分含量(9.09%~14.48%)高于湿法玉米胚(3.51%~5.51%),粗脂肪含量(23.63%-26.94%)明显低于湿法玉米胚(53.42%-54.77%),粗蛋白含量(13.75%-18.46%)高于湿法玉米胚(10.10%-12.35%),总氨基酸含量和必须氨基酸含量均高于湿法玉米胚。不同玉米胚毛油的脂肪酸组成和甾醇含量无明显差别,但干法玉米胚毛油中维生素E含量更高。半干法玉米胚中挥发性风味成分(38~46种)明显多于湿法玉米胚(11~36种),感官呈青草味和甜香味,颜色浅且有色泽,湿法玉米胚有哈喇味和刺激味,色泽偏黄且较为暗淡,但湿法玉米胚中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含量更低。以优质玉米为原料采用半干法提取的玉米胚适合做为食用玉米胚的产品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