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杨洲  董履仁 《炼钢》1991,7(4):45-49
转炉初渣、终渣对质量不同的两种镁碳砖和镁白云石碳砖的侵蚀试验表明:初渣比终渣的侵蚀能力要强。粒度较大且在相同的工艺下制做的镁碳砖、镁白云石碳砖的抗渣性相近。并由此探讨了初渣对镁碳砖、镁白云石碳砖的侵蚀性能。粒度配比对砖质量的影响以及初渣、终渣对镁碳砖、镁白云石碳砖的侵蚀机理。  相似文献   

2.
对比阐述了镁钙碳砖与镁碳砖在酒钢120吨精炼钢包上使用可行性,并就镁钙碳砖的生产工艺及结构组成进行了详细的讨论,提出了用镁钙碳砖代替镁碳砖作为酒钢120吨精炼钢包内衬。  相似文献   

3.
针对宝钢电炉冶炼过程中,炉衬渣线镁碳砖耐火材料侵蚀严重导致电炉炉龄偏低的问题,通过对镁碳砖耐火材料侵蚀微观结构的观察及钼丝炉内炉渣侵蚀镁碳砖试验,得知FeOx·MnO·MgO相是镁碳砖耐火材料溶解到炉渣后形成的主相,渣中FeO、MnO具备了溶解MgO能力,炉渣中FeOx含量偏高是导致镁碳砖耐火材料侵蚀严重的主要因素;电炉炉渣体系内,炉渣碱度对镁碳砖耐火材料侵蚀影响不明显。钼丝炉内炉渣侵蚀试验表明:温度越高,镁碳砖耐火材料侵蚀越严重;高温段保温时间对侵蚀影响不大;渣线镁碳砖耐火材料进行冷热交替试验后,镁碳砖耐火材料侵蚀相对严重。根据试验结果,采取降低炉渣FeOx含量、缩短冶炼过程炉与炉之间间隔时间等措施,炉壁镁碳砖耐火材料侵蚀得到缓解,电炉中期炉龄稳定提升到450炉以上。  相似文献   

4.
魏鹏程 《包钢科技》2004,30(4):31-34
钢包的使用寿命直接受渣线镁碳砖的影响,文章从渣线镁碳砖所用原料、添加剂、临界粒径、砖型等方面论述了提高渣线镁碳砖使用寿命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再次提出镁碳砖是镁砂加石墨的一种碳结合高温复合材料。详细论述了镁碳砖的各个主要性质及其影响,论证了石墨和结合碳在镁碳砖中的作用。认为把石墨量加到20%时使用性能和效果最好。武钢实践证明镁碳砖中加入Si和Al金属粉2%使用效果不好。在这种情况之下,后来在镁碳砖生产中加入2%Al金属粉这是不可理解的。日本现也承认加入Si和Al金属粉,对镁碳砖耗损速度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朱英雄 《炼钢》2004,20(2):22-26
采用氧化性不同的炉渣和碳含量不同的镁碳砖进行粘渣试验,并且对粘渣层与镁碳砖之间结合状态进行显微镜观察。结果发现粘渣层与镁碳砖之间结合状态受炉渣氧化性和镁碳砖中碳含量的影响。采用含碳镁质材料调整炉渣氧化性以及如果改变传统的彻筑耳轴、渣线与炉底的镁碳砖中的碳含量,将会大大改善粘渣层与镁碳砖之间的结合状态。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宝钢300t氧气顶吹转炉,为进一步均衡炉衬,延长炉龄,分别在熔损最严重部位使用镁碳砖代替镁白云石砖的实绩。通过6个炉役的试用,初步看出镁碳砖的优越性;在耳轴部位,镁碳砖的平均熔损速率较镁白云石砖有所减小,由平均0.79mm/炉减少至0.53mm/炉;含镁碳砖的炉衬平均炉龄比单一镁白云石砖炉衬提高约10%,最高炉龄达1223炉。文中还对今后镁碳砖的使用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提高镁碳砖的力学性能和抗热震性,将纳米炭黑加入酚醛树脂中,研究了纳米炭黑的加入量对镁碳砖的力学性能和热震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纳米炭黑能提高镁碳砖力学性能以及抗热震性,当纳米炭黑质量分数为5%(占酚醛树脂)时,镁碳砖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镁碳质耐火材料的发展和研究现状,尤其对镁碳砖防氧化剂和镁碳砖低碳化等方面的研究与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和汇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镁碳砖未来的研究方向,即通过成分优化和结构设计,提升和发挥传统材料的性能;研究开发高性能防氧化剂;镁碳砖低碳化方法的改进及性能评估.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高温润湿实验研究了不同碳含量的镁碳砖与四元熔渣的润湿和侵蚀行为。由高温润湿实验可知,随着镁碳砖中碳含量的降低,熔渣与MgO-C耐火材料间的接触角逐渐减小,在相同温度下熔渣与含碳量高的镁碳砖的接触角更大,在润湿反应结束后,只有碳含量为16%的镁碳砖与熔渣的接触角仍大于90°;随着镁碳砖中碳含量的增加,炉渣向耐火材料内部的渗透深度也逐渐减小,由94.90μm(12%C)降低至31.65μm(16%C)。镁碳砖中的碳含量的降低,可为熔渣的扩散、溶解和渗透等界面反应提供动力学条件,最终致使熔渣对镁碳砖的侵蚀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1.
利用Fluent流体软件,研究钢厂100 t顶底复吹转炉底吹透气砖数量(14)和分布对钢液流场及混匀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底吹砖数量和布置不同时,熔池的流动形成及搅拌效果也不相同;在气体总流量(100m3/h)相同的情况下,单透气砖钢液混匀时间最长,为380 s;两块底吹砖非对称对角分布时,钢液的混匀时间最短,为204 s;其次为4块底吹砖平面对称分布结构,混匀时间为255 s。  相似文献   

12.
首钢迁钢2号高炉开炉2年后炉缸便发生水温差异常升高现象,长期被迫加钛护炉,控制冶炼强度。研究炭砖的侵蚀是探索炉缸侵蚀的关键。通过化学成分分析、SEM和EDS等手段,研究2号高炉炉缸炭砖异常侵蚀状态和机理。结果表明,13号风口下方象脚区炭砖主要受铁、钾、硫等侵蚀,其中铁的侵蚀深度最深;20号风口下方象脚区炭砖除受铁、钾和硫侵蚀外,受锌侵蚀也较为严重,但锌的侵蚀深度小于铁、钾和硫的侵蚀深度;出铁口区炭砖主要受锌和硫侵蚀,该区炭砖附近存在串气现象,炭砖表层有裂纹,裂纹处主要为锌和硫。炭砖芯部存在混料不均现象,其将导致碳砖随着炉缸温度和压力的变化而产生裂纹。  相似文献   

13.
为了优化国内某钢厂钢包的底吹位置和气体流量等工艺参数,更好地提高钢水洁净度,对120 t钢包建立1∶3水模型,模拟研究了底吹位置和气体流量对钢液混匀时间和钢渣覆盖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底吹位置不同时,混匀时间存在明显差异;随着气体流量增大,钢包混匀时间整体呈下降趋势,但减小幅度越来越小,吹气流量有最佳值;底吹位置为0.4R-0.6R,气体流量为500~700 L/min时,混匀时间由大到小的双孔角度为双孔135°>双孔90°≥双孔120°;相同吹气量条件下单孔透气砖布置比双孔透气砖引起的钢渣卷入深度更大,深度差距基本为20~70 mm,而引起的渣眼面积大小则为双孔大于单孔。综合考虑混匀时间和钢渣覆盖情况,最优的透气砖布置和工况参数为双孔120°-0.4R-0.6R、气体流量500~600 L/min。  相似文献   

14.
武钢4号高炉风口组合砖材质为陶瓷结合的刚玉莫来石砖,其透气度很高,由于碱金属的入侵和锌的沉积不断产生体积膨胀,使风口上翘。微孔刚玉砖具备优良抗碱性、抗炉渣侵蚀性和热震稳定性,并且是碳结合微孔砖,很适合用于风口组合砖,武钢5号高炉大修和新建的8号高炉将风口组合砖由刚玉莫来石砖改为微孔刚玉砖,目前的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大包底吹氩水模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采用水力学模型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示踪剂加入位置,不同透气砖布置方式以及不同送气量对钢液混匀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示踪剂偏向中心位置加入,混匀时间较短;对于同样的底部送气量,两块透气砖对称分布在同一直径上时混匀时间较短,混匀时间随气体流量的增大而减少。  相似文献   

16.
钢包底吹氩水模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力学模型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示踪剂加入位置、不同透气砖布置方式以及不同送气量对钢液混匀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示踪剂偏向中心位置加入,混匀时间较短;对于同样的底部送气量,两块透气砖对称分布在同一直径上时,混匀时间较短;混匀时间随气体流量的增大而减少.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底吹气体喷吹参数(压力、流量、喷孔直径等)对透气砖侵蚀速度的影响,对比了食盐、硼砂、碳酸钠和不同比例的食盐与碳酸钠的混合物在水中的溶解速度,选定天然盐砖来模拟透气砖材质进行侵蚀水模拟试验。以水模拟钢水,在1∶10的有机玻璃模型中喷吹压缩空气,改变喷吹参数(压力、流量和喷吹时间),测量喷吹前后透气砖喷孔尺寸的变化,计算喷孔的侵蚀情况(径向侵蚀速度、轴向侵蚀速度和侵蚀角),构建气体的喷吹参数与透气砖侵蚀速度之间的关系。根据喷孔尺寸、气体的喷吹参数和无量纲数(修正的弗劳德数、雷诺数和表观马赫数等),对喷吹气体进入熔池中的流动状况进行分析,如气流中气泡的当量体积和当量直径、喷吹过程中所形成的气柱高度、气泡流和喷射流的转变等。研究结果表明,透气砖喷孔的轴向侵蚀和径向侵蚀速度均随底吹供气流量提高而增大,侵蚀角受喷孔直径、气体流量的影响很小,采用直径较小的喷孔,可以提高底吹气体对熔池的搅拌效果。研究结果对复吹技术的提高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镁——尖晶石——碳砖在包钢90t钢包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镁铝尖晶石比方镁石的热震稳定性好,具有良好的抗渣、抗金属熔融物的侵蚀及良好抗浸润性的特点,将不同配方的镁-尖晶石-碳砖在包钢90t钢包上进行对比试验,经观察,镁-尖晶石-碳砖效果明显好于原镁碳砖,可进一步提高90t钢包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9.
刘勇  顾武安 《四川冶金》2011,33(1):18-23
本文介绍了高炉热风炉悬链线拱顶砖多段圆弧拟合计算新方法,用计算机语言编程计算砖的尺寸,砖的层教,每层砖的类型、数量,每层砖组合误差等,并用C#编写界面.提高热风炉拱顶砖计算精度,减少了设计计算时间,便于使用.  相似文献   

20.
对已使用15年的焦炉炭化室硅进行取样和扫描电镜分析(SEM),通过炭化室侧,燃烧室侧与未使用硅砖对比分析,进而分析使用后硅砖的变质情况与规律,认为硅砖的损坏主要是焦煤炭化产生的气体的容漏,碳粒在气孔和裂纹上沉积导致的显微结构变化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