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蒸发油气吸收回收技术小试研究的基础上,开发出常温常压吸收法油气回收中试装置,并利用已开发的吸收剂AbsFOV-97进行了中试试验。结果表明,当系统进料气、吸收剂AbsFOV-97、汽油的体积流量比为10.0:1.0:0.5、真空泵解吸压力小于13.3kPa时,系统回收率高达97%以上,高于设计指标,且回收汽油的质量满足使用要求。统计数据表明,油气回收系统进料气、尾气中平均油气摩尔质量分别为65.51、48.97g/mol,该值可为油品蒸发损耗及其控制技术的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控制燃料油蒸发损耗的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传统的燃料油蒸发损耗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指出了各种技术的利弊。对油气回收技术在国内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述评。展望了未来新型蒸发损耗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指出燃料油蒸发损耗控制应结合国情,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以期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石油储运过程中的蒸发损耗与对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王玉贺 《石油商技》2002,20(4):32-34
介绍了石油在储运过程中蒸发损耗的危害、蒸发损耗产生的方式、减少蒸发损耗的方法,以及油气回收的技术状况和经济效益,分析了采取油气回收措施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汽车的运用变得愈来愈频繁,加油站的数量也变得比较庞大。然而,由于汽油具有易挥发、易燃等特性,故加油站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油气蒸发的情况,这样将会产生一定的安全隐患,严重时甚至会出现爆炸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则非常有必要探析相应的油气回收技术,以此来避免各种安全事故的出现。文章针对加油站油气回收进行了一系列探讨,旨在通过对其系统和设备的研究,找出优缺点和应注意的问题,从而确定改进方案,提升回收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5.
为回收汽油等轻质油品蒸发的油气,减少损耗,利用超声波技术优化了体积较为庞大的常温常压溶剂法油气回收技术,这种装置省略了大型吸收塔,减小了解吸罐体积,吸收剂解吸速度快,用置少,占地面积小,重量轻,在处理量为500m^3/h,油气回收率为95%的相同情况下,和优化前的装置相比投资由127万元减少到64万元,适用于加油站、小型油库等本身占地面积小的小型石化企业。  相似文献   

6.
国外汽车加气加油站建设情况考察报告(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油是一种易挥发的石油产品,在汽油的储运过程中会向大气散发大量油气,既污染了环境,又浪费了能源,还对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据估算,全国每年汽油油气损失高达数万吨。抑制油气挥发,限制油气扩散,回收油气再利用,是石化行业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西方发达国家早已开展这项研究工作,并于70年代生产出油气回收装置,我国开展油气回收工作势在必行。这次赴欧洲考察对所到国家的油气回收情况进行了一定的了解。  相似文献   

7.
拱顶罐收油过程中油品蒸发及油气扩散排放规律对环境污染控制及损耗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基于VOF模型、扩散传质模型和RNGk-ε湍流模型,对5000m~3拱顶油罐底部装汽油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比较了不同装油速度、不同油罐初始油气质量分数下,罐内油气扩散及蒸发损耗规律。结果表明,增加装油速度,汽油蒸发率减小,损耗率变化不大,约为0.022%;增加油罐初始油气质量分数,汽油蒸发率减小,损耗率增大。建议API(美国石油学会)拱顶油罐收油蒸发损耗评估公式中考虑装油速度和初始油气质量分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能源之间有着直接的关系,特别是油气和天然气这两种能源,所以需要加大油气及天然气回收技术的研究力度,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油气蒸发、损耗问题进行处理,避免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并进一步研究油气回收技术。因此,我国需要根据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油气回收技术进行研究,进而使油气资源回收的效率得到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9.
推广应用油气回收技术势在必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了常见的油气回收技术及其特点,认为常压常温吸收法油气回收技术及装置宜作为重点研究方向,值得推广应用于大流量、高浓度的各种油气蒸发排放污染场所。  相似文献   

10.
针对汽油等轻质油品在装车、装船发生油气挥发的回收处理,采用自主开发的高效溶剂吸收的常温常压油气回收技术。工业应用表明:工艺可靠,油气回收率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11.
汽油脱硫醇装置尾气排放膜法回收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庆阳石化公司汽油脱硫醇装置的实际情况,在广泛考察各种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吸收法和膜法分离技术相结合的工艺路线对尾气中的油气进行回收,设计并建成了处理量为100m3/h的工业试验装置。对各种不同工况下的标定结果表明,该工艺可使汽油脱硫醇尾气中非甲烷烃排放浓度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25g/m3,油气回收率达95%以上,对于油气的回收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降低炼厂油气损耗,实现炼油装置的清洁生产开辟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蒸发油气回收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石油开采、炼制、储运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油品蒸发损耗,大量油品损耗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且对企业周边环境造成了污染。从二十世纪60年代起,国外先进工业集团就将油气进行回收处理作为降低油品蒸发损耗及控制污染重点项目进行研究,目前已有较成熟油气回收技术。1油气回收的主要方法油气分离回收方法可分为吸收法、吸附法、凝缩法及薄膜选择渗透回收法,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油气回收装置的进口油气浓度为0~50%,平均浓度约为30%;油气在装置出口浓度为3%~5%,回收率不小于90%。吸附法是最古老但又是最重要的混合物分离方法,在许多行业中一直都…  相似文献   

13.
吸收法回收油气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吸收法回收汽油挥发的油气进行了研究,试验考察了影响油气吸收的因素。结果表明,采用柴油作为吸收剂可以有效回收油气,油气回收率可达85%以上,具有一定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谷怀珠 《齐鲁石油化工》1992,20(4):251-251,239
<正> 一、概述石油产品铁路运输的装车蒸发损耗,是油品贮运损耗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应设法减少运输中油品的损耗。美国、日本、苏联等在70年代初就已采用液下密闭装车油气回收的技术,解决了此问题,值得借鉴。我厂90~#、85~#汽油出厂装车,原采用油品上部高位喷溅敞口装车,致使油气挥发大,环境污染严重,造成工人劳动条件差,并且是重要的不安全因素。加之近年来,90~#汽油中调入MTBE组分,更使工人难以坚持正常的装车作业。为此,在学习与分析国内装油技术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油气排放及回收领域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后,提出了油气排放及回收领域研发的新理念及应对策略。分别从油品蒸发及油气扩散的基础物性参数、油罐蒸发排放内在的油气传质规律、基于模块设计与积木式组合的油气回收成套技术等方面,总结了油气排放及回收领域的研究进展;尤其创新性地构建出油气传质因子和油气 空气间集中归一化的拟对流扩散系数的测算方法,揭示了油气排放及回收的内在规律,指出今后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建议多方面协同合作来研究油气污染全过程的控制,分离净化及资源化利用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成套装备,从而及时地满足社会科技和经济发展的重大需求。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油品在储运过程中蒸发损耗产生的方式和目前油气回收的主要方法:吸附法、吸收法、冷凝法和膜分离法,并对这四种方法的工艺流程、技术要点、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进行了分析,指出在不断完善油气回收技术的同时,应提高认识,大力开发新技术。  相似文献   

17.
油库在接卸成品油时产生了巨大的蒸发损耗,既危及安全生产又严重污染环境,同时也造成资源浪费。所以在油库推广和采用油气回收技术十分迫切和重要。介绍了几种常见的油气回收技术(活性炭吸附法、溶剂吸收法、冷凝法)的原理;比较了这几种方法的工艺路线、性能指标和应用范围;提出了安装油气回收装置的注意事项;简述了成都某油库安装油气回收装置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对集中布置卸油口的加油站汽油罐车卸油油气回收系统的工艺安装提出了较为具体的做法,并指出了在实施油气回收系统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铁路汽油密闭装车系统采用的是气囊式密闭装车鹤管设备,经检测装车过程中装油罐口处油气泄漏质量浓度小于200μg/g,同时通过采用吸收-吸附组合工艺进行油气回收,在冬季检测油气回收率达0.84‰,油气回收装置处理效率达98%以上,经回收装置处理后油气排放质量浓度小于6 g/m3,实现达标排放。系统运行稳定,对汽油正常装车过程无影响。比较了气囊式密闭上装小鹤管与普通锥帽式鹤管的结构特点,介绍了油气回收系统的主要设备及工艺操作条件,分析了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20.
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油站的油气挥发率在千分之七左右,油气混入空气中会形成爆炸气体,污染大气环境。油气回收系统可将油气转变为汽油,对减少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节能降耗有重要的作用。《加油站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加油站最晚2015年1月对储油、油气排放实行控制。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由一次、二次、三次油气回收系统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