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涩北气田冬季气温较低的自然条件,优选了适合气田的UT-13型低温泡排剂,并在3口井开展了先导性试验,应用效果较好。研究认为低温泡排剂能解决涩北气田冬季泡沫排水剂容易冻堵的问题,在涩北气田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泡沫排水采气工艺是靖边气田保障产水气井连续、稳定携液生产主要的排水采气措施,目前普遍采用井口间歇加注和站内连续加注的常规加注工艺。井口智能注剂、自动投棒及固体消泡等新工艺具有操作简单、工作量小、自动连续加注等优势,能够有效提高气井助排效果。因此本文在分析现有泡排工艺基础上,通过开展泡排新工艺的研究与现场应用,建立了不同类型助排气井泡排新工艺加注制度。重点根据气井不同的产水特征,结合单体泡排工艺优势进行了优化组合,为进一步扩大靖边气田泡排应用范围和中后期产水气井的合理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内海上气田排液采气工艺措施主要分成两类,一类是可以较长时间采用的工艺技术,主要以连续和间歇气举为主,一类是临时采用的工艺技术,主要有固体泡排和连续油管作业.从排液采气工艺技术应用来看,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未形成成套技术系列,应用范围受限较大.而受海上气田平台操作空间、气田流体性质、气田完井工艺以及措施成本等... 相似文献
4.
5.
6.
7.
8.
东方 1- 1气田是我国海上最大的自营气田 ,它的产出气组分很复杂 ,有C1,C2 ,C3,C4 ,C5,C6 及C6 以上的各种碳氢化合物 ,也有二氧化碳、氮气和少量的水分等物质 ,准确地测量这些组分的含量 ,对保证气田的正常生产十分重要。结合东方 1- 1气田的应用实例 ,阐述工业气相色谱仪的工作原理及其在海上气田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13.
14.
15.
《钻采工艺》2021,(3)
中国海上油田低渗储层储量大,但受储层多近水、平台空间受限、作业成本高等因素限制,现有储层改造技术难以实现经济开发或难以规模化实施。为解决这一问题,论证一种不受因素限制的水动力压裂技术在海上油田应用的可行性,对其技术原理、技术应用、作用机理和技术现状方面进行阐述,再从储层、工艺、经济三个方面进行技术可行性分析。分析认为,水动力压裂技术在海上油田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提出了未来海上油田技术攻关的四个方向,即:一趟管柱多级水动力压裂技术、研发适合?244.48 mm或?177.8 mm套管尺寸水力冲击器、海上油田工艺安全性研究和水动力压力及裂缝模拟与检测。该分析结果对中国海上低渗油田以及类似油田的开发具有借鉴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针对徐深气田深度≥3000 m、井温≤150℃、冬季时间长、气温低的特点,以马来酸酐、十六胺、无水亚硫酸钠为原料,通过酰胺化反应和磺化反应两步合成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棕榈酰胺磺基丁酸二钠(ASB-16A)。将ASB-16A与优选的起泡剂月桂基葡糖苷(APG1214)、防冻剂乙醇、去离子水混合制得耐寒耐高温泡排剂(CYY-1)。评价了CYY-1的泡沫性能、耐高温性能、低温稳定性、与地层水的配伍性,并在徐深气田进行了现场应用。结果表明,CYY-1的最优配方为:10%ASB-16A、10%APG1214、44%乙醇,其余为去离子水。CYY-1的起泡性和稳泡性较好。在80℃下,1.25%CYY-1溶液的初始泡沫高度为150 mm,静置3、5 min的泡沫高度分别为150、75 mm,携液量为1100 mL。在150℃、p H=8.5的弱碱条件下老化24 h,对CYY-1的泡沫性能影响较小。CYY-1的低温稳定性好于常用的低温泡排剂。在-35℃冷冻7 d,CYY-1变浑浊,但仍可在管线中流动,满足装置自动加注要求。CYY-1与地层水的配伍性良好,0.5%~10.0%的溶液在常温下静置48 h后仍澄清透明,可以实施自动化泡排加注。在现场试验2口井,某井日产气量由2.46×10~4m3增至3.07×10~4m3,日产水量由5.77 m3降至3.70 m3,实现稳定带水生产。CYY-1适用于井温≤150℃、矿化度≤16 g/L、pH值为8.5的气井的泡沫排水采气。 相似文献
17.
18.
针对气井产水积液问题,海上气田采用固体泡排采气工艺技术。该工艺技术在固体泡排剂单次加注用量,加注后焖井时间等工艺参数选取上仍以经验为主。为此引入基于Fick’s第二定律和Nernst-Brunner的药物释放模型,建立固体泡排溶解特性释放模型。该模型可用于计算固体泡排剂在井筒中浓度释放速度。对影响固体泡排剂浓度释放速度因素敏感性分析。研究表明,浓度释放速度与泡排剂用量、扩散系数及井筒积液高度有关。在实际固体泡排采气过程中,可以通过上述影响因素分析对单次加注用量,加注时间间隔预测。 相似文献
19.
某气田针对近年来开发的水平气井井筒积液严重导致生产无法保持的持续正常的情况,采用了化排、气举、系统增压等排水采气工艺措施。由于水平井特殊的井身结构,现有的排水采气工艺措施有效率大大降低,有些工艺措施已不能继续使气井维持正常生产。仅依靠引进成熟的工艺技术已不能满足气田的进一步开发,必须开展排水采气新工艺技术攻关,确保气田的稳产、增产。开展毛细管排水采气和技术攻关,有望在短期内获得突破,并能尽快应用于生产。通过两口井的生产试验,毛细管排水采气实现平均日增产天然气约0.6×104 m3,排水增产效果显著。生产试验表明毛细管排水采气工艺可以作为四川某气田水平井排水采气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