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涩北气田冬季气温较低的自然条件,优选了适合气田的UT-13型低温泡排剂,并在3口井开展了先导性试验,应用效果较好。研究认为低温泡排剂能解决涩北气田冬季泡沫排水剂容易冻堵的问题,在涩北气田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泡沫排水采气工艺是靖边气田保障产水气井连续、稳定携液生产主要的排水采气措施,目前普遍采用井口间歇加注和站内连续加注的常规加注工艺。井口智能注剂、自动投棒及固体消泡等新工艺具有操作简单、工作量小、自动连续加注等优势,能够有效提高气井助排效果。因此本文在分析现有泡排工艺基础上,通过开展泡排新工艺的研究与现场应用,建立了不同类型助排气井泡排新工艺加注制度。重点根据气井不同的产水特征,结合单体泡排工艺优势进行了优化组合,为进一步扩大靖边气田泡排应用范围和中后期产水气井的合理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赵天沛 《海洋石油》2011,31(2):75-78
目前国内海上气田排液采气工艺措施主要分成两类,一类是可以较长时间采用的工艺技术,主要以连续和间歇气举为主,一类是临时采用的工艺技术,主要有固体泡排和连续油管作业.从排液采气工艺技术应用来看,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未形成成套技术系列,应用范围受限较大.而受海上气田平台操作空间、气田流体性质、气田完井工艺以及措施成本等...  相似文献   

4.
海上气田气举诱喷排液一体化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海上气井连续油管氮气气举诱喷技术费用高且开发后期井筒排液作业量大等问题,以气举工艺技术为基础,充分利用海上平台生产条件,由已投产的高压气井提供气源,在生产管柱上增设三级气举阀进行气举诱喷,形成了海上气井诱喷排液一体化技术.该项技术配套设备少、工艺简单、成本低,而且兼顾开发后期井筒积液时可实施气举排液采气,目前已在我国海上A气田成功应用,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随着延长气田的持续开发和储量动用程度的提高,气藏出水量和出水气井数不断增多,气井井筒积液和出水影响正常生产等问题逐步显现,针对延气2-延128井区的产水问题,优选出适合本区块的MF-1新型泡排剂,实验主要采用罗氏起泡法对该泡排剂的表面张力、耐盐性能、耐温性能以及现场使用进行评价,结果实验表明,该泡排剂MF-1有着较低的临界胶束浓度、较好的耐温、耐盐性能,且在延气2-延128井区三口气井的现场施工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达到了排水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针对涩北气田冬季因环境温度低、无法进行泡排作业这一问题,攻克研制了低温泡排剂。根据涩北气田的地质特征及地层水矿化度高的特点,对研制的低温泡排剂进行了室内性能评价,开展了大量现场试验并顺利推广。结果表明,低温泡排剂的成功研制解决了气田冬季泡排施工难题,填补了国内的空白,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针对涩北气田冬季环境温度低、常规泡排剂易结冰的实际情况,为保证冬季泡排工艺能够顺利实施,研制了低温泡排剂。根据涩北气田的地质特征及地层水矿化度高的特点,对低温泡排荆主剂、稳泡剂、抗冻剂进行了研究与优选,确定了低温泡排剂配方,并进行了配伍性、稳定性及携液能力等性能测试及现场效果实验。  相似文献   

8.
东方 1- 1气田是我国海上最大的自营气田 ,它的产出气组分很复杂 ,有C1,C2 ,C3,C4 ,C5,C6 及C6 以上的各种碳氢化合物 ,也有二氧化碳、氮气和少量的水分等物质 ,准确地测量这些组分的含量 ,对保证气田的正常生产十分重要。结合东方 1- 1气田的应用实例 ,阐述工业气相色谱仪的工作原理及其在海上气田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9.
东方1-1气田是我国海上最大的自营气田,它的产出气组分很复杂,有C1,C2,C3,C4,C5,C6及C6以上的各种碳氢化合物,也有二氧化碳、氮气和少量的水分等物质,准确地测量这些组分的含量,对保证气田的正常生产十分重要.结合东方1-1气田的应用实例,阐述工业气相色谱仪的工作原理及其在海上气田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0.
电潜泵+毛细管泡排复合工艺在纳59井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59井为蜀南气矿纳溪采气作业区的电潜泵排水采气工艺井,天然气剩余地质储量为1.48×10^8m^3。2006年8月对该井电潜泵进行检泵作业,由于地层压力降低,井筒带液能力下降,气井一直未能复产。为此,针对纳59井的生产情况,结合现场应用的经验,开展了电潜泵+毛细管泡沫排水采气复合工艺试验,使该井顺利复产,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该复合工艺对有水气藏后期开发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D-T气田一期项目开发地层组段的气藏主要为弱边水和受断层控制的层状凝析气藏,属于中低渗透率储层。气井开采中后期普遍开始出水,井底压力降低,井筒积液导致气井产量大幅下降甚至水淹停喷。2016年,公司首次将井下涡轮排水工艺技术引入海上气田,对T-A2井实施了涡流排水工艺改造。阐述了最新的井下涡流排水采气工艺原理,装备,施工设计,验证了该工艺技术对稳定产量,提高气体携液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卧龙河气田开采已进入后期,井筒积液对气井生产的影响越来越大,虽经过液体泡排剂的助排,但收效甚微。2006年底对卧83井等4口井实施固体泡排试验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为此,从固体泡排装置及工艺简介入手,对卧83井实施固体泡排的情况及效果进行了分析,认为固体泡排工艺在气井后期生产中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并就固体泡排工艺如何运用于特殊气井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3.
随着气田开发进入中后期,气井出水问题日趋严重,气藏能量逐渐衰减,气体不能有效地携带地层产出的全部液体,造成井筒及井底附近逐步积液,直至水淹停产。本文介绍了一体化排液采气技术,该工艺在雅克拉气田一口后期生产井试验,有效地排出井筒积液,延长了自喷期。  相似文献   

14.
通过发泡能力实验、携液能力试验等对延长气田采用的HY-3型泡排剂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HY-3型泡排剂在药剂浓度为1.00‰时在实验水样中的发泡能力为109mm;浓度为1.00‰、1.50‰、2.00‰时在实验井水样中的携液率分别为72.50%、83.00%、88.25%;结合现场应用,建议在该地区泡沫排水采气工艺中选用HY-3型泡排剂的最佳使用浓度为井底积液的1.50‰。  相似文献   

15.
中国海上油田低渗储层储量大,但受储层多近水、平台空间受限、作业成本高等因素限制,现有储层改造技术难以实现经济开发或难以规模化实施。为解决这一问题,论证一种不受因素限制的水动力压裂技术在海上油田应用的可行性,对其技术原理、技术应用、作用机理和技术现状方面进行阐述,再从储层、工艺、经济三个方面进行技术可行性分析。分析认为,水动力压裂技术在海上油田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提出了未来海上油田技术攻关的四个方向,即:一趟管柱多级水动力压裂技术、研发适合?244.48 mm或?177.8 mm套管尺寸水力冲击器、海上油田工艺安全性研究和水动力压力及裂缝模拟与检测。该分析结果对中国海上低渗油田以及类似油田的开发具有借鉴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针对徐深气田深度≥3000 m、井温≤150℃、冬季时间长、气温低的特点,以马来酸酐、十六胺、无水亚硫酸钠为原料,通过酰胺化反应和磺化反应两步合成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棕榈酰胺磺基丁酸二钠(ASB-16A)。将ASB-16A与优选的起泡剂月桂基葡糖苷(APG1214)、防冻剂乙醇、去离子水混合制得耐寒耐高温泡排剂(CYY-1)。评价了CYY-1的泡沫性能、耐高温性能、低温稳定性、与地层水的配伍性,并在徐深气田进行了现场应用。结果表明,CYY-1的最优配方为:10%ASB-16A、10%APG1214、44%乙醇,其余为去离子水。CYY-1的起泡性和稳泡性较好。在80℃下,1.25%CYY-1溶液的初始泡沫高度为150 mm,静置3、5 min的泡沫高度分别为150、75 mm,携液量为1100 mL。在150℃、p H=8.5的弱碱条件下老化24 h,对CYY-1的泡沫性能影响较小。CYY-1的低温稳定性好于常用的低温泡排剂。在-35℃冷冻7 d,CYY-1变浑浊,但仍可在管线中流动,满足装置自动加注要求。CYY-1与地层水的配伍性良好,0.5%~10.0%的溶液在常温下静置48 h后仍澄清透明,可以实施自动化泡排加注。在现场试验2口井,某井日产气量由2.46×10~4m3增至3.07×10~4m3,日产水量由5.77 m3降至3.70 m3,实现稳定带水生产。CYY-1适用于井温≤150℃、矿化度≤16 g/L、pH值为8.5的气井的泡沫排水采气。  相似文献   

17.
《石油化工应用》2017,(7):86-89
苏里格地区进行压裂施工时,在压裂液中加入发泡剂来减小施工后的返排时间,提高返排率。返排液在发泡剂的作用下会产生大量的泡沫,对环境造成污染,且过多的泡沫影响潜水泵的工作效率,延长返排时间。针对这一问题,采用聚醚改性聚硅氧烷作为消泡剂,在苏里格两口直井进行了消泡施工现场实验。根据现场返排液的组成,研究消泡施工工艺,施工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针对气井产水积液问题,海上气田采用固体泡排采气工艺技术。该工艺技术在固体泡排剂单次加注用量,加注后焖井时间等工艺参数选取上仍以经验为主。为此引入基于Fick’s第二定律和Nernst-Brunner的药物释放模型,建立固体泡排溶解特性释放模型。该模型可用于计算固体泡排剂在井筒中浓度释放速度。对影响固体泡排剂浓度释放速度因素敏感性分析。研究表明,浓度释放速度与泡排剂用量、扩散系数及井筒积液高度有关。在实际固体泡排采气过程中,可以通过上述影响因素分析对单次加注用量,加注时间间隔预测。  相似文献   

19.
某气田针对近年来开发的水平气井井筒积液严重导致生产无法保持的持续正常的情况,采用了化排、气举、系统增压等排水采气工艺措施。由于水平井特殊的井身结构,现有的排水采气工艺措施有效率大大降低,有些工艺措施已不能继续使气井维持正常生产。仅依靠引进成熟的工艺技术已不能满足气田的进一步开发,必须开展排水采气新工艺技术攻关,确保气田的稳产、增产。开展毛细管排水采气和技术攻关,有望在短期内获得突破,并能尽快应用于生产。通过两口井的生产试验,毛细管排水采气实现平均日增产天然气约0.6×104 m3,排水增产效果显著。生产试验表明毛细管排水采气工艺可以作为四川某气田水平井排水采气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目前常用起泡剂的类型,基于实际情况提出了泡排剂的性能要求,并通过实验优选了复合型泡排剂的配方和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