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姬塬中部地区长8油藏的特征分析,总结出适合姬塬地区中部长8油藏的测井解释图版,并通过实践证明解释图版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盆地储层形成机理复杂,对其储层特征及形成机理进行研究,是寻找优质储层、认识油气分布规律的有效途径。 利用铸体薄片、压汞曲线和测井资料,对姬塬地区长 6 油层组储层物性、微观孔隙结构及压汞系数等特征进行了研究。 在特低渗透储层评价中,引入了压汞系数,它综合考虑了孔隙度、最大进汞饱和度、中值半径、排驱压力和分选系数共 5 个因素。 对研究区长 6 油层组的 136 块岩石样品进行了压汞实验,根据压汞系数及压汞曲线特征,将储层划分为优质、好、中等和差共 4 种类型。 实验结果表明,压汞系数越大,相应层段的试油产量越高,说明利用压汞系数评价低渗透储层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研究表明,姬塬地区长 6 油层组储层形成的主控因素有沉积作用、次生溶蚀作用及异常高压作用;三角洲前缘亚相水下分流河道中的绿泥石膜胶结带、次生溶蚀孔隙发育带和异常高压带,是研究区优质储层发育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3.
储层孔隙度演化分析是恢复储层致密化过程、明确储层致密化原因的有效手段。利用钻井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粒度分析等资料,在查明鄂尔多斯盆地姬塬西部地区长81 致密储层特征的基础上,定量分析了其孔隙度演化过程。姬塬西部地区长81 储层岩性以细粒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储集空间以粒间孔、长石溶孔为主,孔隙结构较差,属于典型的低孔、低渗透致密储层。以薄片观察为基础,采用计点统计的方法恢复了成岩作用过程中孔隙度的演化,并定量求取了各成岩作用对孔隙度演化的贡献值。结果表明:姬塬西部地区长81 储层砂岩初始孔隙度为41.35%,进入埋藏成岩阶段后,压实作用导致了孔隙度的不可逆降低,造成的孔隙度损失率为57.10%,胶结、交代作用造成的孔隙度损失率为32.55%,而后期溶蚀作用带来的孔隙度增加率为6.48%,微裂缝作用带来的孔隙度增加率为0.15%。计算所得长81 储层砂岩孔隙度为7.02%,而实测孔隙度为7.12%,相对误差为1.40%,在合理范围之内。在姬塬西部地区,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造成的长81 储层初始孔隙度损失率高达89.65%,因此,强压实、强胶结作用是导致该区长81 储层致密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姬塬地区延安组及延长组上部储层特征及成藏条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姬塬地区位于有利生油区内,有效烃源岩厚度大,油源充足。同时长2、长3砂体发育,延安组延9、延10储层物性好,具有形成岩性油藏和构造—岩性油藏的圈闭条件。本文主要对姬塬地区长2、长3储层进行了分析,认为长2、长3砂体发育,含油显示普遍,但由于长3砂岩填隙物中富含高岭石、硅质、绿泥石、铁方解石及铁白云石,且岩屑中云母含量较高,加之压实作用强烈,是导致长3储层较致密,非均质性强,物性普遍较差的一个主要因素,但低渗中也存在高渗区。通过对该区延9、延10、长2、长3储层特征分析,认为姬塬地区延9、延10、长2储层物性相对较好,是今后勘探的重点层系。  相似文献   

5.
姬塬油田长9 油藏断层特征及对油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姬塬油田长9 油藏在生产过程中发现部分井地层厚度减薄,邻井构造突变。通过地震资料解释、地 层对比、构造对比、岩心观察等发现姬塬地区发育21 条北西西向正断层,弥补了该区块关于断层的证据。 天环坳陷的形成与长7 烃源岩分布及生烃高峰期在时空上匹配,促进了油气侧向运移并成藏,使凹陷东部 油藏相对富集,断层形成后油藏重新调整,造成断层下方油藏被破坏。  相似文献   

6.
针对储层特征,通过岩心流动实验对姬塬油田L257区侏罗系储层敏感性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研究区侏罗系储层中等弱速度敏感、水敏性强、弱酸性敏感、强碱性强,为油田注水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7.
车排子地区石炭系是该区重要的油气富集层系之一。为了进一步明确该区石炭系火成岩油藏特征及分布规律,对该层典型油气藏的特征进行解剖分析,再对该区油源、储层、断层和不整合面等油气成藏主控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明确了油气成藏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有利区带评价优选标准,对下步石炭系勘探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2012年,在排66块上报控制含油面积7.98km~2,石油地质储量1659.83×10~4t,建成了第一个石炭系火成岩储量阵地,展现了石炭系的巨大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8.
为了深化姬塬地区长6低孔低渗透储层的精细化分及评价,选取孔隙度(Φ)、渗透率(K)、有效厚度(h)、渗透率纵向变异系数和储层品质系数(RQI)这五个特征参数,利用岩性-物性划分法和多参数聚类分析法把姬塬地区长6储层划分为Ⅰ、Ⅱ、Ⅲ、Ⅳ四类流动单元。研究结果表明,粘土矿物含量及微观孔隙结构特征是决定研究区不同流动单元分类的主要影响因素,Ⅰ类、Ⅱ类好的流动单元面孔率高,粘土矿物含量相对少,溶孔发育,孔隙连通性好,渗流能力和储集能力较好,是今后进一步生产开发的主力储层。  相似文献   

9.
四川盆地西部地区须五段是新的勘探开发层位,储层岩性主要为致密砂岩和泥页岩,天然裂缝的存在大大提高了其储集能力和渗透特征。通过岩心观察和薄片鉴定须五段裂缝,总结出须五段裂缝以构造成因类型为主,剪切缝主要发育在砂岩中,张性缝主要发育在泥页岩中,产状类型以斜交缝为主,有效程度较高;运用多元判别概率法和分形分维数值计算法并结合测井响应特征分别对砂岩和泥页岩地层建立裂缝识别标准。最后综合考虑岩性、构造、断层等地质因素建立了裂缝评价模型,评价结果认为裂缝发育区和较发育区主要位于区域内构造高点位置以及东部断裂带附近。  相似文献   

10.
火山岩油藏储层特征及开发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牛宝荣  潘红芳 《吐哈油气》2008,13(3):278-292
近年来,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和勘探技术的提高,火山岩油气藏相继在国内外都有比较多的发现。由于火成岩油气藏具有分布广但规模较小、初始产量高且递减快、储集类型和成藏条件复杂等特点。目前,对该类油气藏的系统研究方法相对缺乏,勘探开发技术尚不够完善。在此总结了火山岩储集层的特征及油藏类型,阐述了火山岩油气藏的开发方式,分析了国内外火山岩油气藏研究及勘探开发的成功实例,提出了火山岩油藏开发的几点建议,以期对吐哈探区三塘湖盆地火山岩油气藏的勘探开发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储层即是油气聚集的场所,也是油气渗流的通道,作为油气勘探的对象。储层的性质直接控制着油气资源在储层中的分布。通过开展对储层的研究是保障油气开发措施制定的重要的工作[1,2]。本文对M地区储层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长6储层主要岩石成分是长石细砂岩,其次是粉一细岩;研究区的非均质主要为层内非均质性、层间非均质性以及平面非均质性;研究区裂缝较为发育。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常规物性分析,认为鄂尔多斯盆地梅塔地区长2油层组的储层属于中低孔、特低孔低渗-特低渗储层。该储集层岩石类型以长石砂岩为主,以泥质和黑云母在压实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假杂基为主,溶孔和粒间孔是储层的主要储层空间类型。对长221和长213储层各井测井解释的含油性进行统计,重新建立了长221和长213储层的含油性解释标准。梅塔地区长2油层组油藏类型受岩性和构造双重控制,建立了研究区油藏成藏模式:砂岩上倾方向泥岩相变岩性圈闭油藏、砂岩上倾方向物性致密岩性圈闭油藏、构造-岩性复合圈闭油藏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3.
储层特征研究是油藏开发的前提,对储层进行准确的认识,决定着油藏开发方式、井网布局等油藏开发方案的制定[1,2]。本文对H区储层特征进行了分析,对指导该区块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塔中油藏测井储层参数分布及描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灰色系统理论研制的储盖组合测井解释软件系统实际用于塔中石炭系东河砂岩、泥盆系、志留系岩性段储层评价,处理区域内56口井相应井段的测井和地质资料。利用储盖组合测井解释研究成果,提取和集总储层参数,编制研究区域内各岩性段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及油层有效厚度的平面分布图件,描述了各层储层参数的空间分布,指示了不同类型油气储层的层位及分布富集区域。  相似文献   

15.
黄珏油田戴南组为构造岩性油藏,纵向上被划分成近80个砂体,仅7个砂体储层发育规模较大,早期实现了注采完善,但不同井组见效差异较大。选取两个主力块的局部井组,静态上被认为连通性较好,但注水多年未见效。利用"对、拆、统、验"四步法手段,获得修正后的沉积微相和储层连通性认识,解决了"静态假性连通"的动静态矛盾。结合实际油藏构造形态,利用数模研究岩性油藏剩余油分布模式,为后续调整对象的选取提供依据。研究成果可为同类油藏的储层连通性研究和剩余油挖潜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6.
储层是原油聚集、渗流的场所,是原油形成、运移以及成藏的主要条件,目前储层开发又以低渗储层为主,因此对低渗油藏的储层特征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渝东地区石炭系储层特征及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岩性、物性、微观孔隙结构、主控因素等研究的基础上,依据测井储层处理并结合地震储层预测研究储层分布规律认为:渝东地区石炭系储层除厚度变化大外,其特征与川东有很大的相似性,储集岩为颗粒云岩、晶粒云岩、角砾云岩,储层物性以黄龙组二段最好,为低孔低渗储层。储集空间为孔隙、裂逢和洞穴,主要孔隙类型为粒间溶孔、粒内溶孔、砾间溶孔、砾内溶孔,裂缝发育。储集类型为裂缝-孔隙型,以Ⅱ、Ⅲ类储层为主。储层主要受到沉积微相、成岩作用及后期构造活动影响和控制;主要分布在黄龙组二段,厚度变化大即0m-30m,总体上呈西厚东薄。池34井区-寨沟4井区-云安3井区一带是有利储层的主要分布区。  相似文献   

18.
利用野外露头、薄片、地震、测井等资料,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进行了构造背景分析。塔河地区受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海西晚期和燕山早期构造运动影响,大部分地区缺失志留系,目前主要在西南部钻遇志留系地层,且只保留了志留系下统柯坪塔格组及塔塔埃尔塔格组,发育滨海-浅海碎屑岩沉积体系。 在识别出沉积体系类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塔河地区志留系有利储层特征,认为其储层纵向分布受构造运动及海平面升降变化控制,并预测其有利储层集中于柯坪塔格组下段、上段及塔塔埃尔塔格组。  相似文献   

19.
油藏地质特征认识与研究是油藏开发的基础,是静态资料与开发动态相互验证的过程,贯穿于整个油藏开发的始终。本文结合耿155区动静态资料及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该区地质特征及油藏分布规律做了较全面的分析认识,为下步该区综合治理、老油田扩边、井网调整等措施提供充分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20.
长7油层组是姬塬油田的主要生油层段,特别是近几年随着该区勘探和评价程度的不断深入,长7油藏展现出一定的开发潜力,已成为后期增储上产和长期稳产的主要资源基础。通过开展沉积微相类型及平面展布、储层展布规律、成岩特征刻画、储层物性与沉积微相的耦合关系等基础研究,进一步明确了该区长7油藏储层特征及其纵向变化规律,为后期油藏合理开发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