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特低渗透油田裂缝发育区剩余油分布及调整技术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安塞油田为特低渗透油田,局部裂缝较发育,注水开发后部分油井含水上升快,而周围存在较大范围的低产低效井,降低了注水波及系数,影响油田开发效果。通过研究裂缝发育区水驱油特征并认识其剩余油分布规律,提出挖潜裂缝发育区( 块) 剩余油的调整技术。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能有效地改善油田开发效果。研究过程中,应用微观砂岩模型观察双重孔隙介质模型的水驱油方式,结合裂缝发育区典型井组动态反映、沿裂缝注水试验及检查井的结果,确定安塞油田裂缝发育区水驱油方式主要为裂缝部分基质孔隙驱油,其结果是剩余油大量分布在裂缝侧向,并且主要受油层物性、裂缝发育程度及井网部署方式的控制。提出与裂缝垂直距离约120m 加密调整是安塞油田裂缝发育区目前有效的调整方向。图1 表2 参1( 熊维亮摘)  相似文献   

2.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有效开发的技术核心——“垂向驱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多数低渗透油藏储层都存在裂缝,有裂缝的储层也大多数为低渗透油藏。在低渗透油田开发中,只要处理方法得当,裂缝也可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在这方面,我国有关油田和院校几十年来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研究和试验工作,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此基础上,可以认为,对裂缝性砂砾岩低渗透油藏成功有效开发的核心就是”垂向驱油”。垂向驱油就是注入水沿注水井排方向,即裂缝方向,向裂缝两侧,即垂直裂缝方向的生产井排驱油。垂向驱油是裂缝性砂岩油藏注水开发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要实现好垂向驱油还必须做好许多艰苦细致的工作。从油藏工程方面来说,主要是编制好油藏开发井网方案,其要点是平行裂缝注水、垂直裂缝驱油,井排平行裂缝、实行线状注水,井距应该加大、排距需要缩小。  相似文献   

3.
安塞特低渗透油田裂缝发育区剩余油分布及调整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微观砂岩模型观察双重孔隙介质模型的水驱油方式,结合裂缝发育区典型井组动态反映、沿裂缝注水试验及检查井的结果,描述了裂缝发育区水驱油特征,确定安塞油田裂缝发育区水驱油方式主要为裂缝-部分基质孔隙驱油;总结了该类型油田(区块)的剩余油分布规律,认为油层物性、裂缝发育程度以井网部署方式是剩余油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解剖裂缝侧向加密调整效果,提出裂缝发育区(块)剩余油的调整挖潜方向。针对裂缝发育区剩余油  相似文献   

4.
安塞油田特低渗透油藏的非均质性较强,注水开发启动压力梯度大,天然微裂缝较发育和油井见水后采液,采油指数下降等因素对注水开发效果的影响日益突出,应用压力叠加原理研究地层压力分布规律,计算注采井间压力及压力梯度分布曲线,结合室内试验及现场测试确定的启动压力梯度值,确定建立有效驱替压力系统的合理排距,开展以强化注水、不稳定注水、沿裂缝线状注水、注水产液剖面调整为主的注采调整以及裂缝侧向加密调整,取得了明显稳产效果。  相似文献   

5.
李星民  陈和平  韩彬  沈杨  李松林 《特种油气藏》2015,22(1):118-120,156-157
委内瑞拉奥里诺科重油带M 区块泡沫油型超重油油藏采用600 m 排距水平井平行布井冷采开发。利用物理模拟和多组分泡沫油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区块加密提高泡沫油开采效果的机理和加密技术策略,并通过经济评价综合优选了水平井合理加密排距。物理模拟实验表明,加密能够激励泡沫油驱油作用,提高冷采效果;数值模拟和经济评价综合研究表明,区块采用加密至300 m 排距的水平井平行布井方式,在将冷采的采收率提高到12. 6%的同时,综合经济评价指标亦最优,并且早期加密效果好于后期加密。M 区块水平井加密实施效果明显,对该区块及类似区块实现冷采快速规模上产,并充分发挥泡沫油驱油作用,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裂缝监测技术在安塞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塞油田属特低渗透油田,有效渗透率仅为0.49×10-3μm2,储层物性极差,平面非均质性强,微裂缝极其发育,裂缝的存在对油田开发起到了双重作用,一方面增加了油层的吸水能力,弥补了渗透率的不足;一方面导致注入水单向突进,油井含水上升快,并很快水淹,而裂缝侧向油井见不到注水效果.针对出现的矛盾,通过开展裂缝监测工作,弄清了裂缝发育方向及裂缝侧向压力驱替规律,在此基础上,实施沿裂缝强化注水和加密调整等措施,缓解了开发矛盾,提高了安塞特低渗油田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7.
裂缝性特低渗透储层注采井网模式只有适应裂缝发育方向与强度,同时建立有效的驱替压力系统才能合理有效开发。以甘谷驿油田唐80井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油层组裂缝性特低渗透油层为例,研究认为:原近于圆形的反九点丛式井网严重不适应裂缝性特低渗透储层渗流特征是造成开发效果差的主要原因;菱形反九点为首选初始基础井网,合理排距为140m,井距为500m;在开发后期适时调整为矩形反五点井网或排状注采井网,实现平行裂缝方向注水,垂直裂缝方向驱油。  相似文献   

8.
超低渗透油藏受储层非均质性强、裂缝发育等特征影响,补充能量与扩大波及矛盾突出,主向见效快,侧向压力低难见效,难以建立有效的驱替压力系统,水驱采收率低。常规水驱治理、注采调控、堵水调剖及加密调整等改善水驱的效果有限。空气泡沫驱具备气驱和泡沫驱的优点,可边调边驱,在扩大波及体积的同时,可提高驱油效率。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内外开展了多个空气/空气泡沫驱的现场试验,均取得较好的技术经济效果。2016年在G271长X油藏裂缝发育区开展了减氧辅助空气泡沫驱先导性试验研究,以空气泡沫驱为主要手段,开展超低渗透油藏改变注入介质试验,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G271长X油藏裂缝发育区控水稳油及提高采收率的技术体系,最大限度地提高油田最终采收率,确保油田长期持续稳产,因此开展加密区、密井网(小井距)条件下的超低渗油藏减氧辅助空气泡沫驱试验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坪北油田属典型的特低渗透、低压油藏,油井自然生产无产能,均采取压裂方式投产,由于压裂油井具有明显的裂缝特点,裂缝孔隙型双重介质油藏的地质建模技术一直以来是一难点,也是关系到开发调整优化的关键。以坪北油田北四区为例,在动态特征分析基础上,设计了多个裂缝概念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已开发区块开展数值模拟,通过与生产实际对比,确定了合理的裂缝模型;并结合室内试验结果,利用裂缝模型从井距、井网以及中后期井网加密调整等方面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坪北油田北四区合理井距为140~240m,排距为80~110m,针对早期450m×150m井网,在开发中后期应采取井间加密和"之"字形排间加密,加密调整方案预测期末采出程度达17.29%。  相似文献   

10.
超低渗透油藏菱形反九点井网合理排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低渗油藏往往方向性裂缝发育,菱形反九点井网放大了裂缝方向的井距,从而延缓主向井见水时间,但如果排距不合理仍会导致主侧向油井见效差异大,严重影响油井开发效果。因此,在流管法确定低渗透油藏菱形反九点井网油井见水时间的基础上,依据边井与角井见水时间相等时,注入水能够最大程度达到均衡驱替效果的原则,提出了确定超低渗油藏菱形反九点井网合理排距的新方法,考虑了启动压力梯度,同时能够适应超低渗油藏较强的各向异性,并选取了鄂尔多斯盆地长6某油藏进行实例应用。将该方法计算结果和油田调整井实际开发效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该计算方法可靠性高。试验区采用菱形反九点井网的合理排距应为90~93 m,在目前140 m排距下无法建立完善的驱替系统,从而导致了油井不见效。研究成果能够为试验区油藏以及同类型油田菱形反九点井网设计和调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石油化工应用》2016,(11):65-68
胡尖山油田安201区块是典型的裂缝性油藏,该区2009年规模建产,通过2010-2015年开展深部调驱、强化注水、油井措施等手段,治理后油井递减得到一定减缓,但是由于该区裂缝发育,见水井逐步增加,同时由于侧向井有效压力驱替系统建立难度较大,见效缓慢,影响区块整体开发效果,2016年通过整体实施加密,调整井网,改善油藏水驱状况,提高油藏储量控制程度,下步需继续在该区实施沿裂缝加强注水,流压控制、厚油层补孔,稳定并提高该区单井产能,改善区块整体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2.
胡尖山油田安201区长6油藏2009年规模建产,因裂缝发育,暴露出主向油井水淹,产量递减快等矛盾。2010年通过注水井深部调驱治理,开发效果依然较差,油藏仍存在地层能量不足、侧向井见效比例低等矛盾;因此2011年7月开展沿裂缝侧向加强注水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开发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为同类油藏注水的调整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特低渗透油田开发的主要做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根据鄂尔多斯盆地目前发现的两个整装特低渗油田-安塞、靖安油田长6油层的地质特点及开发实践,以油藏工程方面的内容为主,总结、提出了特低渗油田开发的主要做法,即开展油藏早期评价,优选富集区;深化油藏描述,建立精细地质模型;加强开发试验,优化方案设计;井网系统与裂缝合理匹配,整体开发压裂;早期注水开发;适时调整注采比,建立有效压力系统;开展不稳定注水,裂缝侧向合理加密调整,局部扩边挖潜;以及调剖堵水  相似文献   

14.
大庆外围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调整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依据大庆外围已开发扶杨油层油藏的地质特征和注水开发动态特点,研究了低渗透储层有效驱动体系、裂缝基质系统渗流特征、裂缝储层水驱油特点、裂缝储层渗吸法采油机理。应用矿场资料求取启动压力梯度,建立了有效驱动模型。在此基础上,以提高扶杨裂缝性油层有效动用为核心,进行了线状注水方式和井网加密调整的研究。将这些技术用于大庆外围扶杨油层的注水开发调整,提高和改善了外围油田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5.
宝浪油田宝北区块是典型的低孔低渗油藏,裂缝存在致使水淹、水窜严重,储层改造效果不佳。为对比研究低渗砂岩储层不同角度裂缝的开发特征,设计了不同角度裂缝人造岩心水驱油试验,并对不同驱替时刻、不同参数关系的驱油效率进行分析。研究发现:①裂缝的面夹角越大,渗滤能力越强,驱替压力越小,驱油效率越大,越容易早淹,对开发的影响越大。②交叉裂缝相对单裂缝而言,含水上升与驱油效率增大有更好的协调性。③高角度裂缝和交叉裂缝对注水强度和驱替速度相对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裂缝性潜山油藏基质与裂缝的出油过程,定量基质驱油效率,以JZS油田裂缝性潜山油藏为原型,建立单裂缝模型,研究基质的驱油效率,绘制基质驱油效率图版。驱油动力研究表明,当基质渗透率小于3×10~(-3)μm~2时,基质驱油主要动力为渗吸作用,其次为驱替作用,当基质渗透率大于3×10~(-3)μm~2时,基质驱油主要动力为驱替作用,其次为渗吸作用。驱油效率研究表明,基质驱油效率随地层原油黏度增加急剧降低,以JZS油田物性特征为例,当基质物性为1×10~(-3)μm~2时,地层原油黏度由3mPa·s增至200mPa·s,基质驱油效率由12.5%降至3.2%。JZS油田裂缝性潜山油藏基质驱油效率为12.5%,其中渗吸作用贡献10.1%,驱替作用贡献2.4%。研究成果对裂缝性潜山油藏制订开发策略具有指导意义,同时驱油效率图版可为该类油藏标定采收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G271长X油藏非均质性较强,水驱主向油井含水上升速度较快,侧向油井受效差,压力保持水平低。实施加密后井网水驱优势方向未得到有效改善,水驱矛盾仍然突出。为均衡平面水驱,改善油藏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在油藏中北部加密区选择5个注水井组开展空气泡沫驱实验研究,实验表明空气泡沫驱技术在加密井网条件下通过泡沫液能封堵裂缝及高渗段,气体进入致密孔喉可减小注水易水淹的风险,对应5口侧向油井液量上升、2口主向油井含水下降,效果初显。  相似文献   

18.
靖安低渗透裂缝性油藏泡沫辅助空气驱油试验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靖安油田五里湾ZJ53井区储层渗透率低,非均质性强,在前期注水开发过程中,受天然裂缝和人工裂缝影响,主向井裂缝性水淹特征明显,侧向井呈现高渗透带水淹特征,导致注水驱油效率低下。泡沫辅助空气驱将空气作为驱油剂,泡沫作为辅助调剖剂,可实现边调边驱,具有实施成本低,工艺简单的特点,特别对低渗透、裂缝见水油藏能有效改善平面水驱矛盾,扩大波及体积。现场试验应用表明,试验后该区19口油井中有11口明显见效,综合含水由58.3%下降到50.3%,日产油总量由见效前的47.3t上升到最高值62.1t,达到了增油降水目的。  相似文献   

19.
针对安塞油田长6裂缝型储层常规开发方式效果差、采收率低的特点,探索了生化二元驱改善裂缝型油藏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的方法。通过室内驱油性能评价,优化生化二元驱体系、优选措施区块,在安塞油田长6裂缝油藏完成现场先导试验。在生化二元驱室内提高采收率性能评价的基础上,优化设计了生化二元驱工艺方案。体系室内评价性能达到封堵率在80%以上,驱油效率比水驱提高15%以上,先导试验3个井组,对应油井20口,试验后见效井10口,见效比50%,累计增油1 663.65 t。通过方案实施效果来看,在裂缝型油藏中实施生化二元驱,可有效改善水驱开发效果,提高油井产量。  相似文献   

20.
根据CO2驱油提高采收率机理,对低渗透油藏CO2驱油设计了正对行列注气、正对行列间隔注气、交错行列、行列注水4种注入方式,共6种开发方案,运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进行比较优选。结果表明:正对行列注气(油井150m井距、300m排距)的井网开发方案采出程度最高。运用该方案对油田进行注CO2开发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