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试验研究了热轧钢卷的强制冷却工艺过程 ,探讨了钢卷强制冷却工艺参数对带钢表面质量、力学性能及板形等的影响 ,认为卷取后采用间断式强冷工艺可获得较好的表面质量、较均匀的力学性能 ,并能明显缩短钢卷库存时间  相似文献   

2.
简波  杜随更  傅莉 《焊接学报》2006,27(6):21-24
搅拌摩擦焊接在工业生产中应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焊接硬化状态材料时接头强度系数较低.简要分析了焊接热对接头强度的影响,提出了在搅拌摩擦焊接过程中进行强制冷却的工艺方法.对比了强制冷却对紫铜搅拌摩擦焊接头表面状况、硬度分布和接头性能的影响,建立了强制冷却搅拌摩擦焊接过程中焊接区温度的近似表达式.结果表明,在紫铜搅拌焊接过程中进行强制冷却,可以降低焊接过程中焊缝及热力影响区变形金属的温度,减小接头软化的程度和范围,提高搅拌摩擦焊接接头的性能.采用转速1 500 r/min、移动速度0.3 mm/s的强制冷却的工艺方法,得到的紫铜搅拌摩擦焊接头抗拉强度达269 MPa.  相似文献   

3.
采用强制冷却搅拌摩擦加工工艺对AZ31镁合金表面进行了表面改性加工,对比了强制冷却搅拌摩擦加工和未强制冷却搅拌摩擦加工工艺对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强制冷却搅拌摩擦加工工艺试样搅拌区晶粒细化明显,有效抑制了热影响区晶粒长大;经强制冷却搅拌摩擦加工后组织显微硬度最高达104HV,比母材硬度提高约79.3%.  相似文献   

4.
强制冷却对IC10合金激光熔覆组织与硬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硕  常保华  邢彬  都东 《焊接学报》2018,39(3):31-35
为实现IC10定向凝固高温合金高效、高质量的激光熔覆,开发了通水冷却装置实现激光熔覆过程中的强制冷却,研究了不同冷却条件对激光熔覆层定向凝固组织生长和硬度的影响. 结果表明,相较于无冷却条件,在同样激光熔覆工艺参数下采用强制冷却进行激光熔覆会改变熔覆层形貌,并提高柱状晶在熔覆层中的体积分数,有助于得到更多定向连续生长的柱状晶. 此外,强制冷却对于熔覆层各区域硬度无明显影响,但由于强制冷却条件下熔覆层中柱状晶增多,因此高硬度区域增大.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成分控制对6082铝合金型材性能的影响及合理的挤压工艺参数。提出了挤压时应采用的连铸或半连铸坯料的均匀化退火制度,确定了挤压出模温度的控制范围和出模后的强制冷却方法以及6082铝合金型材的时效工艺参数。这些参数可供同行业参考。  相似文献   

6.
尉娟利 《现代焊接》2011,(6):39-41,43
本文介绍了利用时代焊机对厚壁(δ76mm)不锈钢进行埋弧焊及手工焊;焊接采取强制冷却方法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做焊接工艺模拟试板,确定了焊接工艺参数,保证了焊接质量,使水压试验、气密试验一次通过;通过调整探伤设备工艺参数,采用组合检测的方法,实现了厚壁材料的射线探伤。  相似文献   

7.
以工艺设计的具体要求为前提,进行了强制冷却系统及其相关工装的设计,并介绍了相应的思路和具体方法,其中包括冷却壁厚度的计算、强制冷却体系的结构等等。其应用表明计算和设计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8.
感应淬火工艺参数优化和组织硬度分布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ANSYS模拟S45C轴的感应淬火过程,提出了感应淬火工艺的电流密度J8、电流频率f、加热时间t和一定水压下喷水冷却时间t1等参数的确定方法,在其工艺参数优化基础上预测了感应淬火的组织和硬度分布,并将模拟结果与采用Carsi组织预测修正模型的计算结果及实测组织硬度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预测工艺参数、组织和硬度的方法可行;同时考虑感应淬火冷却过程的换热系数h变化对计算组织和硬度分布影响.  相似文献   

9.
陈渝红  盛选禹 《模具工业》2011,37(4):10-13,16
使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某型号模具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的温度场进行了计算分析。计算传热系数时,水与金属水道之间的热交换,选用的方程是强制对流形式下的方程,取用的传热系数为5213 w/m2.°C。计算表明,经过18.5 s后,动模加热到120°C以上,经过123.3 s冷却后,动模的整体温度降低到60°C以下。通过修改模具结构或者注射工艺参数,可以大大降低模具的冷却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0.
采用正交试验法,选取退火温度、保温时间、冷却方式3个工艺参数为试验因素,以热处理后工件的抗拉强度和布氏硬度为评价指标,并按正交试验表进行了9组试验。通过对灰色关联系数和灰色关联度的计算和分析,进而实现多目标参数优化,获得了优化的热处理工艺参数组合及热处理工艺参数对评价指标的影响程度顺序。结果表明:影响锡青铜筒形件力学性能的工艺参数顺序依次为:退火温度保温时间冷却方式,工件采用优化的工艺参数组合进行热处理后,其力学性能比一般热处理后的更高。  相似文献   

11.
赵成志  吴士平 《铸造》1996,(10):20-22
介绍了在大型铸钢件——600MW汽轮机高压主汽调节阀阀体生产中,采用的强制冷却铸造工艺,即在主砂芯内增设通风管,在铸件凝固和冷却降温期间,用压缩空气带走砂芯内的热量,以使铸件内部能均匀冷却,避免粘砂和收缩缺陷的产生。文章还叙述了强制冷却工艺的计算过程。生产实践表明,该项技术是控制大型厚壁铸钢件凝固,改善型芯工作条件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铸造》1987,(5)
中国铸造学会代表出席第53届国际铸造年会技术总结;铸件凝固数值模拟及铸造工艺CAD现代进展;大型铸钢件强制冷却工艺参数的计算;碳、硅对离心铸造球铁管机械性能的影响及最佳碳硅含量的选择;冲天炉微机自动控制系统;铸态珠光体球墨铸铁的试生产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3.
低压铸造模具结构比较复杂,存在多处冷却系统对模具进行强制冷却。对低压铸造的多种类型的界面根据其换热的特点作了大致分类。针对每种情况,考虑了冷却介质和冷却管道的个性参数,建立了相应的计算模型,并编制计算程序对实际铸件进行了模拟计算。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某航天电子产品焊接组件冷却过程的有限元热分析模型,研究了硅铝管壳与铅锡焊料的热物理参数随温度变化的规律。以降低低温共烧陶瓷(LTCC)基板第一主应力为优化目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得到了优化的冷却工艺参数,在该工艺参数下对回流焊冷却过程进行了仿真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LTCC基板的整体变形表现为自基板底部向管壳内部凸起,与检测结果一致。LTCC基板第一主应力的最大值分布在基板的圆角处,但不足以引起裂纹。采用文中所提出的冷却工艺参数,可以有效提高LTCC基板的焊接质量。  相似文献   

15.
针对连铸生产过程中的工艺优化问题,在冷却凝固计算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开发了一种连铸工艺参数的辅助优化工具。该工具把模型的定量计算与工艺实践相结合,通过将宝钢长期实践过程中总结的连铸工艺的经验参数转化为数据库参数,作为工具软件优化参数的基础和约束,不仅提高了工具计算的准确性,还提高了优化参数的应用效果。该工具已用于宝钢多台连铸机的工艺参数优化,实践表明:使用该工具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不仅优化周期短,还可以降低试验成本及在线风险。  相似文献   

16.
尹英杰  张旭晨 《铸造》2007,56(9):999-1000
在分析了离心套材质、铸型参数、浇注参数和冷却参数等对离心铸造球墨铸铁套石墨影响的基础上,采用优化成分配比,配入合金元素Mo、Cu;采用二次孕育,加入微量元素Bi;采用水冷与空冷相结合的强制冷却浇注工艺,增加石墨球个数,改善石墨球分布的均匀性。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国内外有关论著及现有冷却设备的基础上,利用传热传质原理提出了一种新的热砂冷却工艺——多级砂幕热砂冷却工艺,并通过大量试验获得了多级砂幕热砂冷却装置的最佳结构和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冷却装置不仅冷却效率高,而且结构简单、工作可靠、造价低、能耗小,可以作为有效的热砂冷却设备而用于机械化铸造车间。  相似文献   

18.
根据热型连铸技术原理,建立了热型连铸凝固过程一维稳态温度场的物理、数学模型。通过数值计算,得出了铸型出口温度、冷却距离、拉铸速度和喷水冷却强度等工艺参数对铸坯固液界面位置的影响。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19.
利用冷却倾斜管制浆工艺,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制备了变形铝合金LY12半固态浆料.研究了制浆工艺参数对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制浆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倾斜角度、浇注长度、浇注温度、结晶器预热温度对合金显微组织具有重要影响.本实验条件下的最佳制浆工艺参数为:浇注温度660℃,浇注长度500mm.倾斜角度60°,结晶器预热温度500℃.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强制冷却对箱型柱中腹板与隔板处电渣焊接头的热影响区宽度、高温停留时间和Δt8/5时间的影响,以MSC.Marc软件为平台,开发了用于电渣焊接头温度场计算的有限元方法. 在该有限元模型中,采用半椭球等密度移动热源模型和实测得到的低合金高强度钢SM490A材料的高温热物理性能参数,计算了电渣焊接头在空冷、铜冷和水冷等3种冷却条件下的温度场. 同时,采用试验方法实测了空冷条件下电渣焊接头典型位置的热循环曲线. 结果表明,计算得到的热循环曲线与实测结果十分吻合,验证了所开发的数值计算方法的妥当性. 通过对比3种冷却条件下的计算结果发现,电渣焊接头在铜冷和水冷条件下, 热影响区的宽度较空冷条件下明显减小,高温停留时间大幅短缩,同时Δt8/5时间也显著缩短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