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为基础,通过对大学英语课堂上教师语码转换的分析,指出语码转换是教师在进行语言选择时,对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等语境因素顺应的结果,进而从顺应论角度提出大学英语教学中语码转换需要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语用顺应论全面系统地研究交际者在交际过程中对语言的使用,指出交际者根据各种因素动态地对语言做出顺应性选择。语码转换是外语教师常用的课堂教学策略,是教师顺应课堂教学语境的具体体现。从语用顺应论的角度探讨英语课堂上教师语码转换的原因和作用,有利于建立和谐英语课堂,提高英语教学成效和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Verschueren的顺应论作为理论基础,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师语码转换的意向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大学英语课堂上教师进行语码转换主要有3大意向:即教师对语言现实的顺应、对社会环境规约的顺应以及对教师角色和学生心理动机的顺应.  相似文献   

4.
语码转换可以指一种语言中不同方言的转换,也可以是同一对话或谈话中,两种或更多语言之间的转换或混用。许多语言转换是文脉上的、语境的和个人的语言的改变。语码转换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基本功能是用于传递实际信息,在课堂环境中增加交流。外语教学中使用语码转换有助于老师组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使用外语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自然语言码转换中有关语言学的一系列问题,认识到社会语言学主要研究语码转换的社会动机,揭示社会因素与语码转换之间的内在关系,心理语言学研究双语者在语码转换过程中的思维,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少."语法学"主要是研究参与语码转换的语言在转换过程中受到的语法限制,会话分析是通过对会话序列的研究说明语码转换的具体演绎过程及功能,揭示语码转换的动态过程.语用学从语言、认知、社会、心理等角度揭示了语码转换的原因和功能.  相似文献   

6.
语码转换是双语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本文以顺应理论为指导,探讨了大学英语课堂中的汉英语码转换现象。研究结果不仅在理论上验证了顺应模型,也充分证明语码转换是一种能够激发学习兴趣、烘托课堂氛围、帮助学生学好英语的重要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7.
分级教学如今已经成为国内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普遍现象,而不同层级课堂中教师语码转换的语用功能与学生的诉求也有一定差异.通过调查问卷和话语分析等方法,研究发现不同层级的学生对于语码转换现象普遍较为认可,但是不同级别的学生对于语码转换的需求有所不同.总体上而言,学生的英语水平较高,课堂语码转换可以"教学属性"语用功能为主,如...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教师及学生的调查访谈,从系统功能角度分析了教师课堂语码转换的使用情况及原因,发现教师在课堂上合理使用汉英语码转换对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语码转换作为一种社会语言现象,在言语交际中非常普遍,一直受到语言学界的关注。从达尔文进化论的适应/选择学说角度,探讨了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的语码转换现象。  相似文献   

10.
语码转换是言语交际中的一种常见现象。社会语言学认为,语言行为因说话人/受话人的个人特征及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变化而产生变异。本研究首先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探讨了语码、语码转换的定义问题,然后以大学校园、电视节目及报刊杂志中存在的语码转换的实例为语料,分别从语言自身、言语行为参与者的个人层面以及社会背景等方面探讨了语码转换的形式及成因。  相似文献   

11.
语码转换是言语交际中的一种常见现象。社会语言学认为,语言行为因说话人/受话人的个人特征及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变化而产生变异。本研究首先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探讨了语码、语码转换的定义问题,然后以大学校园、电视节目及报刊杂志中存在的语码转换的实例为语料,分别从语言自身、言语行为参与者的个人层面以及社会背景等方面探讨了语码转换的形式及成因。  相似文献   

12.
语码转换是在同一次谈话中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变体,它是一种有效的交际策略.汉英语码转换是校园社交中的普遍现象,分析了汉英语码转换的形式和社会功能,并对汉英语码转换现象在中国的普及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3.
话语标记语在外语课堂师生对话中是很常见的语言现象。由于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以Fraser的分类依据为理论框架,结合外语课堂师生对话的语料,分析了话语标记语在外语课堂中的语用功能。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合理使用话语标记语,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语码转换是在同一次谈话中使用二种或二种以上的语言变体,它是一种有效的交际策略.汉英语码转换是校园社交中的普遍现象,以此为背景分析了汉英语码转换的形式和社会功能,并对汉英语码转换现象在中国的普及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5.
语码转换(code-switching)是指在一个句段或语篇中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的现象。文章以蓬勃发展的城市休闲文化为背景,以杭州本地报纸新闻报道中的语码转换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当前国际化背景下城市休闲文化发展在报纸新闻语言使用中的映射,同时分析了报章语码转换在构建城市社会文化语境中的语用功能。最后,对语码转换的适用性和规范性问题作了一些针对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语码转换是指在同一话语里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变体。以此拟从大学校园这一典型'言语社团'入手,分析大学校园交际中语码转换的条件及其具体表现形式,并通过实例进而解析校园内语码转换现象独特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7.
通过问卷调查,从语用的角度分析了教师在精读课堂上普遍使用英汉语码转换,并以此作为一种教学策略的利弊.语码转换在英语教学中有利于学生的英语学习.只有当老师给予学生及时而必要的母语,才能使学生感到放松和增强学生的自信.但过多地使用母语会给英语学习造成障碍.因此随着学生水平的提高,教师要尽可能地在英语课堂上使用英语.  相似文献   

18.
语码转换是近年来语言学界的热门研究课题。本文首先回顾了语码转换的研究历史和国内外研究现状,然后从中国的具体语言使用情况出发,对比分析了口头和书面语码转换研究的联系和差异,并讨论了语码转换和书面语篇体裁、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书面语篇中的语码转换对语言规范使用所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语码转换指的是发话者在同一话段或语篇中同时使用两种或更多语言的现象。文章主要从语码转换的语言学动机和心理动机来分析情景喜剧《爱情公寓》中的语码转换现象,发现此剧中语码转换有其语言特色,其产生有多方面原因:语码转换可实施便利交际、反映说话者的心理、改变交际双方情感距离、缓和语气以及强调说话内容等功能。  相似文献   

20.
从信号察觉理论的角度分析语码转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作为语言学领域的一种语言现象,语码转换也是一种心理学现象。对于语码转换的解释在心理学领域可以找到它的现象原理。以信号察觉理论为切入点对语码转换进行初步分析,呈现语码转换和信号察觉理论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