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继承并发展了邓小平的“小康”思想。全面建设的小康社会是一个经济发展、政治民主、社会安定、精神文明、环境优美、人民安居乐业的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它是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新设计,是对我国社会发展阶段的新定位,是一个完整的理论新体系,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现代意义上的“小康”是邓小平第一次提出来的,用来描述中国式的现代化建设道路。而本世纪上半叶我们要建设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是一个阶段性的.渐进性的发展过程。小康社会按照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任务、发展水平和社会进步状态,可以划分为四个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国的特殊国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巨大历史任务和宏伟目标本身,以及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渐进性。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分别从经济、政治、文化的角度对我们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发展阶段的领导作用提出了新要求,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的理论基石.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承上启下的阶段。小康从最初的一种理想社会状态,先后经历了小康水平到小康社会的实践过程。小康社会内涵的演变过程,充分体现了小康社会的目标模式与中国现代化战略目标之间的一致性,把握小康社会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对深入了解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和态势有着基础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自始至终都坚持着以积累中国具体实践经验为理论基础、以改革创新为理论发展基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新时代中国发展的理性思想凝聚和中国人民的智慧结晶。如今,新中国成立70年,改革40周年,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如何认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的发展机遇、挑战,如何找出其适合时代发展的新路径,更好地推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自身的发展和对未来中国发展的引领作用,是新时代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小康思想不仅有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背景和现实土壤,而且包括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小康社会不仅是向中等发达国家不断接近的阶段,也是中国式的现代化.而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小康思想,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上下时限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为我国从小康逐步走向现代化提供了行动纲领和思想保证.  相似文献   

7.
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之一,也是当代中国的主题。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从“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到“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到“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对当代中国发展问题作出了与时俱进的科学回答。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实现了从线形发展到全面发展的嬗变,从而把发展问题升华到一个全新的视野、全新的高度、全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8.
全面小康社会基本建成后,我国在"十四五"时期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进入新发展阶段,党中央提出了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准确把握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康社会是邓小平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结合当代中国实际提出的一个现代化新概念。邓小平的小康社会思想具有极其丰富的时代内涵。深入研究邓小平关于小康社会的思想对于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的人才现代化思想是其现化代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把邓小平的人才思想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视角中,考察人才现代化的战略意义、目标要求、具体途径以及邓小平人才现代化思想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为我国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从坚持科学发展、激发社会活力、优化社会结构、完善分配制度等方面,探讨分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把握的要素.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历史哲学审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一个客观历史进程,具有极强的历史哲学意蕴。“市民社会”、“人的全面发展”、“世界历史”以及“历史主体—历史客体互动”论,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4个重要理论维度,同时也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历史哲学语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市民社会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世界历史理论和历史主体—历史客体互动理论与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不断实现中国社会“市民化”“现代化”的历史过程,不断实现人的自由、全面解放的历史过程,不断实现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由“民族史”向“世界史”转变的历史过程,不断实现理论创新、与时俱进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阶段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业发展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三大重要工作之一,也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的经营模式也由往日的传统化转变为现代化,管理模式也有了相应的改变.各地各部门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扎实推进"三农"工作,从政策和资金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以此推动农业现代化更好、更快地向前发...  相似文献   

14.
从战略高度抓紧发展教育事业,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把握时机,分“三步走”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任务的工作重点之一;也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成功,共产主义理想最终实现的必不可少的保证条件.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邓小平关于“小康”和“小康社会”的思想和江泽民对于这一思想的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着重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 ,分析了宁波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种有利条件。认为只要正确把握新世纪新阶段宁波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聚精会神搞建设 ,一心一意谋发展 ,宁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相似文献   

16.
《南昌水专学报》2013,(2):F0002-F0002
(项目编号:12CKS018)马克思曾睿智指出现代性所导致的“个体主体”与“公共生活”的分裂事实,对可能的社会形态的指认正是为了重建现代“公共生活”。因此,一方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生活是马克思”社会”概念的旨趣所在,是促进社会发展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依托,能为深化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增添新内容和新思想;另一方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生活是我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举措,需要从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高度对其展开学术定位,赋予其最为根本性、普遍性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多点多极”是四川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出的重要战略举措 党的十八大提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就是到2020年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为全国人民提供了看得见、摸得着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中华民族“奔小康”的千年梦想日渐成真。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顺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潮流而生.文章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生产力;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打破闭关自守,学习别人,发展自己;社会主义的本质;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构想;……,分析了邓小平理论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始终服务于本世纪中页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十六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逐渐引入后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理论,表明中国利用后发优势走科学发展的捷径.到本世纪中期,中国的三步走战略目标完成之前,中国现代化理论处于传统现代化理论时期,这一时期的现代化理论称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  相似文献   

20.
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毛泽东从哲学高度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类性质不同的矛盾,首次创立了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本文将以全新的视角,解读其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深入研究其理论价值,从而为当代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