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喆 《山西建筑》2010,36(16):355-356
简要介绍了农业观光园的发展现状,结合园林设计的普遍原理,对农业观光园中的园林设计进行了探讨,分别对农业观光园的园林形式、园路设计、景观建筑设计以及植物配置进行了具体阐述,以期指导园林工作者科学合理设计农业观光园。  相似文献   

2.
林燕芳 《四川建材》2014,(6):213-214
农业观光园是现代农业的一种模式,也是现代园林的一种特殊形式。本文通过对保健型园林要素在农业观光园规划中的运用,探讨一种更为理想健康的休闲农业环境。  相似文献   

3.
胡笳  卜复鸣 《园林》2010,(3):48-50
农业观光业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现代农业和生态旅游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农业观光园作为集景观营造、农业生产和观光旅游于一体的新型园林艺术形式,正是农业观光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同时,发展农业观光园已成为建设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简述了农业观光园区的特点,从农业生产、农家生活、生态文化三方面,介绍了农业观光园区生态景观的资源构成要素,有利于实现我国农业观光园区生态景观规划的科学性与规范化。  相似文献   

5.
文章简述了我国观光农业发展历程及现阶段研究重点,从当前"农业旅游热"和"进城务工热"现象入手阐明城乡统筹视角下农业观光园规划研究的积极意义。笔者以宁夏银川市郊县永宁县"市外桃源"农业观光园规划建设为例,对农业观光园规划的同质化竞争、季节性反差、原住民安置三大问题进行了相关分析与研究。文章试图通过案例浅谈如何通过深度挖掘、合理规划实现"旅游升级"、"农业升级"的经济价值,并通过农业观光园的粘合与柔化作用实现当地"农村升级",进而实现园区建设的社会和文化价值——改善原住民生活环境,激活农村活力,复兴农业文明。  相似文献   

6.
肖国增 《园林》2013,(5):36-39
近年来,乡村旅游业迅猛发展。乡村宁静、悠闲、清新和宜人的环境,丰富而新鲜的瓜果蔬菜以及朴实无华的乡土风情,吸引着都市的人们。观光农业是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兴旅游业,涵盖"休闲农业"、"观赏农业"、"农(乡)村旅游"等不同概念,以满足旅游者观光、休闲、度假、求知、购物、农业生产等各种功能的需求。农业观光园指的是开发成熟的果园、菜园、花园  相似文献   

7.
《景观设计》2007,(F06):36-39
本项目结合建筑规划思想,景观设计以植物造景为主,突出一种郊外自然风光,营造出植物与建筑相互映衬,相得益彰的景观特色。公寓区景观由四个相对独立的组团景区和一条联系组团的主干道风景线构成。  相似文献   

8.
李娟 《居业》2021,(3):28-29
随着中国国民经济水平的快速提高,城市化建设的脚步逐渐加快,风景园林行业得到飞速发展.风景园林设计不仅能够为城市居民营造更赏心悦目的居住环境,还能打造城市特色,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对于帮助城市向生态化转型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而植物的配置和规划则是风景园林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其效果直接影响了园林设计的整体质量.下面本文...  相似文献   

9.
天人合一 佳境宜人——浅谈金石滩旅游度假区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年  黎靓  连家胜 《规划师》1998,14(4):42-45
本期以“旅游设施规划设计”为主题,选登了辽宁大连、浙江安吉、湖南岳阳、海南儋州等地的度假区、风景区、人文景观、农业观光园等旅游实例作品,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范静静 《现代装饰》2015,(1):271-272
随着全国多地城乡一体化的开展,农业观光园产业资源开始越来越多的受到关注,传统农业资源也在向着多方面发展,旅游、观光、果蔬采摘等行业在其中逐渐兴起,把传统农业向着农业观光园产业发展也成为发展的大趋势。农业观光园的兴起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农业观光园景观形式的存在也迅速被社会大众所接受。农业观光园是以本地区的特色农业产业为主体,有效利用农村的丰富资源,为长期生活在都市里的人们提供释放生活压力、亲近大自然的新型旅游场所。农业观光园这一产业已  相似文献   

11.
伴随当代健康理念与家国情怀、文化自信观念的共时推演,对古典园林精神生态机制的重新认识与诠释成为新时代风景园林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古典园林依托我国传统文化与哲学思想,蕴含丰富的健康园林营造方法与机制。点景题名是其中最具中国特色的景观载体。本文力争站在民族与文化自信的时代高点上,以承德避暑山庄点景题名为例,分析其文化深度和精神生态共时性营造特征;以代表性匾额题刻等点景题名的文本解读与语义转换为切入点,在命名点题、记叙典故、抒情喻志基础上,阐释其勤勉自强、藉古喻今、精神超越的内在精神与文化关联。研究结果对中国园林文化内涵再理解及当代园林景观建设具有参考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2.
旅游度假区土地利用规划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从旅游度假区的用地类型切入,从功能分区和空间布局等方面探讨了旅游度假区的土地利用规划问题。首先,根据用地性质将旅游度假区的土地分成3种类型,然后将3种类型的土地按功能进行组团分区,介绍并评价了国内外有关旅游度假区功能分区的几种模式,最后给出2种最常见的旅游度假区的空间布局模型。  相似文献   

13.
郭玮  张硕新 《中国园林》2007,23(10):92-95
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景观的主要类型,在维持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杨凌作为我国唯一的高新农业示范区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和示范性。通过对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绿地系统现状的分析,指出杨凌城市绿地在公园绿地、廊道绿地、绿地类型分布和绿地系统网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将杨凌城市绿地建设与总体规划"一心两带三园四区"的布局模式相结合,指出对杨凌绿地系统进行"绿心 绿带 绿网"模式规划。在杨凌经济建设发展的同时,使其保持自身"环境优美的生态农科城"特色,实现示范区内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郑家宜 《福建建筑》2014,(1):114-117
城市近郊山地度假区的景观设计中应遵循绿色生态设计的理念,充分利用山地自然景观和人文生态景观要素,注重景观格局、线型空间和重要节点的保护和提升,并以现代景观设计理念,演绎独具个性的景观特色氛围。通过对福州鼓岭度假区宜夏老街景观设计的实践和思考,为类似山地度假区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通过景观设计提升休闲度假酒店的品质与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晓 《中国园林》2003,19(9):13-16
考虑到休闲度假酒店设计的外向性及其与环境的一体化,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与地域特色,经营与消费活动的室外化,酒店的主题化和品牌化,要求其设计师自觉地去尊重与欣赏环境,将酒店建筑本身的定位、体量以及空间与功能组织,做恰当的处理与把握。现代景观设计在休闲度假酒店的策划与设计建造过程及将来的运营中,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博鳌亚洲论坛的度假酒店景观设计案例中,充分实现了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协调与统一,为其长期良好的运营创造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城市绿地生态系统规划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田国行 《中国园林》2006,22(9):88-91
在分析国内外绿地系统规划理论研究基础上,系统提出了城市绿地生态系统规划的基本原理,即生态原理、形态原理、文态原理、心态原理;探讨了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形态服务功能、文态服务功能、心态服务功能;绿地生态系统规划就是恢复绿地之间被人类活动中止或破坏的相互联系,以绿地空间结构的调整和重新构建为基本手段,调整原有的绿地格局,引入新的景观组分,改善其服务功能,提高其基本生产力和稳定性,将人类活动对于景观演化的影响导入良性循环:生态、形态、文态、心态功能的耦合与协调是完善的绿地生态系统的标志。  相似文献   

17.
北京护城河内侧绿化带(崇文段)规划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联瑛 《中国园林》2005,21(4):28-31
按照景观生态学和城市大园林理论,规划北京东南二环护城河内侧长约4.7km的绿化带.对其原有生态、已建成景观、特别是水体资源进行有益的发掘和积极的组织利用.按照可持续发展和人的休憩规律进行生态恢复性设计,建立科学的人工植物群落,创造优美的园林景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合理共生;强调生态种植的多样性、观赏性、经济性的综合平衡;避免盲目追求新潮和时髦.将其建设成为富有诗情画意、具有北京城区特色和独特水系风光的生态景观走廊.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的园林规划设计方法的革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杨葳  梁伊任 《中国园林》2003,19(11):30-32
地理信息系统(GIS)具有强大的空间数据处理和辅助决策能力,通过它的数据采集、分析评价、实时可视性以及便于公众参与等功能,必将在园林规划设计革新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成都十陵郊野公园规划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由传统的小规模城市公园向大型自然式城市游憩地的拓展、由培育补给型城市公园向生态系统循环再生的生态型公园之设计理念的拓展,着力于以自然生态为基调的大地景观创造和有着地域特色的林盘景观的探索,结合公园内的陵墓遗产,运用设置历史碎片、兆域、引道的手法介入王陵保护,力图展现出动态舒展、文化历史气息浓厚的新型地域性城市公园。  相似文献   

20.
登封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景观生态学原理为理论框架,依托城市的山水形胜,以山为背景,以水、路为廊道,将城市与风景区融为一体,形成共存共荣的山水园林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