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介绍云天化三环分公司10kt/a浓磷酸法(干法)饲料磷酸氢钙生产工艺。针对装置存在产品合格率偏低(约85%)、磷酸预处理净化脱氟速率慢、脱除重金属存在安全隐患、现场操作环境粉尘大等问题,对装置磷酸预处理、干燥布袋除尘器、产品合成反应等工序进行技术改进。装置改进后,产品合格率达98%,磷收率达98%以上,磷酸预处理初脱氟与脱除重金属实施了一体化操作工艺技术,脱氟速率得到提升,消除了安全隐患,形成闭路生产工艺,现场操作环境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磷酸二铵对原料磷酸的适应性,对设计能力为240 kt/a的磷酸二铵装置进行工艺优化。介绍工艺优化的具体措施,以及装置改进后的实际运行情况。改进后,装置生产周期延长,最长达到90 d,在提升装置产量的同时产品质量得到了改善,养分合格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3.
分析湿法磷酸配套湿法磨磷矿浆工艺现状,得出磷矿浆水含量高,影响湿法磷酸装置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通过改变磨矿工序浓密机进料方式、对堆场的磷矿石进行预均化、对生产参数进行标准化,磨矿装置磷矿浆w(H_2O)由42%下降至40%以下,38%~40%合格率为95%,浓缩每吨稀磷酸蒸汽消耗减少0.07 t,达到了经济生产。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湿法磷酸脱氟装置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并开展相应的优化改造,包括提高原料品质,优化磷酸预处理工艺,提高脱氟温度,串联耦合脱氟工艺。改造后,脱氟磷酸产量提高58.6%,脱氟成本降低39.23元/t,实现产业化应用。  相似文献   

5.
云南红磷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于1993年建成的磷酸二铵装置(西班牙Incro公司技术),设计能力为12万t/a磷铵,采用预中和—氨化粒化造粒工艺,配套半水—二水磷酸装置。随着1999年4万t/a合成氨装置和2000年6万t/a磷酸装置相继建成投产,磷铵装置的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磷铵产品含水量常有偏高现象,产品粒度小,粉尘大,一度影响销售。经加强管理,进行技改,产品合格率达到100%。1 提高磷铵产品粒度合格率国标GB10205-10212-88规定磷铵产品粒度( 1~4mm)合格率不低于90%,即为优级品,磷酸二铵的成品筛就是根据此标准选择。在生产中,仍需用大量粒度合…  相似文献   

6.
针对云南天安化工有限公司磷酸二铵装置产品养分含量波动大的问题,从原料磷酸质量、生产工艺控制等方面分析原因,采取管控措施,包括合理稳定配矿或上浮选装置,增加湿法磷酸脱除金属离子工序,控制工艺指标。采取措施后,最终磷酸二铵内在质量趋于稳定,一次下线合格率达到97%以上,约提升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对聚丙烯下吹薄膜装置的主机参数、模头、风环、水冷却套及烘干装置进行改进的情况。由于工艺和设备改进使产品合格率上升到95%,质量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针对浓磷酸脱重金属及汽提脱氟中预处理澄清酸澄清时间不足、固含量偏高,脱氟磷酸产能偏低及脱氟塔石墨换热器效率偏低的问题,通过工艺优化改造,最终确定磷酸浓缩预脱氟耦合汽提深度脱氟生产饲料级磷酸工艺技术路线,介绍其工艺技术流程、指标控制及脱氟原理。改造后饲料级磷酸产量提高了36.81%,装置顺利实现产业化目标。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PET装置废水预处理的汽提工艺,并提出了改进措施。通过对废水汽提工艺改进前后的处理效果和能源消耗等方面的比较,结果证明:改进之后,达到同等乙醛脱除效果,其运行费用(能源消耗)仅为水蒸汽汽提工艺运行费用的10%。  相似文献   

10.
毕春明  章茜 《轮胎工业》2011,31(11):697-699
对38×15.5R15轮胎的一段成型设备的复合定长装置、扣圈盘、反包胶囊、后压辊和成型鼓瓦块及二段成型设备的带束层供料架、贴合鼓后压辊、夹环瓦块、定位装置气路、定型撑块和主轴刹车气压进行改进和调整,并改进成型工艺及加强工艺管理。改进后,该轮胎的动平衡性能和均匀性合格率从原来的75%提高到95%左右,同时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1.
张俊 《磷肥与复肥》2012,27(2):23-26
瓮福集团公司为了降低液态磷酸在销售中物流成本高的问题,对w(H3PO4)85%的磷酸采用结晶工艺。介绍半水磷酸晶体生产工艺、操作要点,为解决生产中出现结晶槽盘管易结垢、产率低所采取的措施,以及研发磷酸深度冷却结晶工艺在实验室和工业上应用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安徽六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料浆法磷酸一铵生产装置中实施了利用浓缩低温位热能预热稀磷酸的技改,调整了稀磷酸循环预热流程。技改后稀磷酸温度和系统水分蒸发量提高,不仅回收了大量的低温位热能,而且浓缩系统生产能力明显提升,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中低品位磷矿开发应用所存在的不足,以贫磷矿为原料,采用盐酸-复盐沉淀法制备磷酸铵盐,并着重考察磷酸三聚氰胺复盐沉淀工序较适宜的工艺条件。以溶液中磷酸的沉淀率为主要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考察并确定较适宜的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为70℃、磷酸溶液c(H_3PO_4)为0.6 mol/L、三聚氰胺与磷酸物质的量之比为1.5、反应时间为1.5 h,此条件下的3次重复实验结果显示磷酸的平均沉淀率为98.27%。所制备的复盐沉淀样品经XRD分析及红外光谱表征,主要成分为磷酸三聚氰胺复盐。  相似文献   

14.
彭涛 《磷肥与复肥》2013,28(6):24-26
阐述磷铵生产中澄清磷酸的目的,介绍红磷分公司采用稀磷酸陈化-沉降工艺、浓磷酸两级沉降和陈化-沉降工艺,以及添加絮凝剂、延长磷酸停留时间等澄清磷酸的控制措施,可将浓磷酸w(固)控制在1%以下.  相似文献   

15.
对以咪唑和氯乙酸乙酯为原料,经N-烷基化反应、成盐得咪唑乙酸盐酸盐,再与三氯氧磷和磷酸反应后水解合成唑来膦酸的工艺进行了研究。重点探讨了反应溶剂对合成唑来膦酸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甲苯、体积分数95%乙醇、质量分数85%磷酸为反应溶剂,不仅毒性和成本低,反应过程和前后处理的操作更加合理和简便,总收率43%。对以甲苯为溶剂的N-烷基化反应条件进行了优选,优化结果为反应温度65—70℃,反应时间4.5—5.0 h。得到操作简便、合成周期短、成本低、收率较高,易实现工业化的唑来膦酸合成工艺。  相似文献   

16.
李军 《磷肥与复肥》2012,27(3):52-54
将转鼓蒸汽造粒复合肥装置与低温转化脱氯工序相结合,采用硫酸、磷酸、氨、氯化钾为原料,开发了磷酸法氨化造粒生产硫基复合肥新工艺。介绍该技术的工艺流程、若干工艺方案设备及材质的选择。采用磷酸为磷源生产硫基复合肥,生产成本低,生产稳定,可达到含氮配比高、养分可调节和生产高、中、低浓度复合肥的要求,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前国内外大部分企业采用传统的二段中和法生产饲料级磷酸氢钙,粗磷酸首先采用石灰乳一段中和脱氟,然后再用分离后的净化磷酸二段中和生产饲料级磷酸氢钙。二段中和法生产饲料级磷酸氢钙,虽操作简便,但不足之处是磷酸中的五氧化二磷质量分数只有60%能够转化为产品,因此生产成本高。复合沉淀法不受环境、温度及磷矿粉质量变化的影响,脱氟性能稳定、操作简单、产品单耗低,可使磷酸中的五氧化二磷转化率提高到80%-96%,生产成本降低20%。在同样原料投入的条件下,可增加20%的产量。该方法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相似文献   

18.
张悦  李洋 《磷肥与复肥》2014,29(3):39-43
系统介绍了聚磷酸铵的生产方法,包括磷酸二氢铵法、磷酸-尿素法、磷酸脲法、磷酸二氢铵-尿素法、磷酸氨化法和磷酸铵-五氧化二磷法。磷酸二氢铵法、磷酸-尿素法、磷酸氨化法得到的产物聚合度较低,低聚合度聚磷酸铵水溶性高,呈中性,适宜作农用肥料;磷酸二氢铵-尿素法和磷酸铵-五氧化二磷法得到的产物聚合度较高,高聚合度聚磷酸铵适宜作阻燃剂。  相似文献   

19.
《云南化工》2016,(5):18-21
对净化的湿法磷酸与热法磷酸在甘蔗制糖澄清工艺中的作用进行对比,分析湿法磷酸对澄清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湿法磷酸的甘蔗清汁色值为46.71IU,浑浊度为58.80MAU,脱色率为81.5%,而添加热法磷酸的清汁色值为46.83IU,浑浊度为55.04MAU,脱色率为82.0%。由此可知,湿法磷酸与热法磷酸在脱色率、色值、浑浊度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甘蔗制糖澄清工艺中加入湿法酸和加入热法酸的效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0.
半水-二水物磷酸工艺(Norsk-Hydro流程)矿耗低、酸浓高、动力消耗少,但操作控制较复杂、对磷矿的质量要求高、半水物磷酸系统的腐蚀性较强。红河磷肥厂反复摸索、整改,使60kt/a半水-二水物法磷酸装置的月产量稳定在5000~5500t(P2O5计),各项工艺指标已基本达到设计要求。介绍混合矿中主要组分对生产的影响,半水物和二水物磷酸系统的工艺控制范围,磷石膏结晶形态发生转变时的处理方法,设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