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两种不同产地的木棉籽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对比研究,元阳南沙种子中鉴定出7种化学成分,攀枝花种子中鉴定出8种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2.
运用GC-MS分析方法研究宁夏地区丝棉木果实果肉、种子主要挥发性化学成分。采用水蒸气蒸馏技术分别从丝棉木果实果肉、种子中提取挥发性物质,通过GC-MS联用技术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从丝棉木果实果肉挥发油中,经计算机质谱库的检索,共鉴定出了46种组分,主要是醇类(23.65%)、酯类(21.53%)、羧酸类物质(18.40%)、杂环化合物(16.62%);从种子中共鉴定出了57种组分,主要为烃类物质(84.99%)。丝棉木果实的果肉、种子所含挥发性成分差异较大,共有成分较少,为我们对丝棉木果实进一步研究和运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方法,分析云南拟单性木兰鲜花水蒸气蒸馏精油的化学成分。鉴定出52种化合物,占精油总量的67.566%;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其鲜叶精油的化学成分,鉴定出35种化合物,占精油总量的90.909%。  相似文献   

4.
应用GC—MS联用技术分离鉴定甘肃竹叶椒果皮、叶和种子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从竹叶椒果皮、叶和种子乙醇提取物中分别鉴定出30、39和34个峰,被鉴定出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分别占总量的90.3%、89.8%和93.9%。竹叶椒果皮、叶和种子中含量较高的化学成分分别是:4-甲基-1-异丙基-3-环己烯醇(8.9%)、4-亚甲基-1-异丙基二环[3.1.0]己-3-醇(8.8%);烷烃类(19.0%)、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2.2%)、反-9-十八碳烯酸(11.4%);5-烯丙基-1,3-苯并二(?)茂(12.9%)、3,7-二甲基-1,6- 辛二烯-3-醇(12.6%)、烷烃类(11.8%)、4-甲氧基-6-烯丙基-1,3-苯并二(?)茂(10.5%)。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对比杭菊花和杭白菊花蕾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杭菊花和杭白菊花蕾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鉴定出菊花主要化学成分27种(75.85%),菊花蕾主要化学成分21种(61.25%)。结果表明:杭菊花和杭白菊花蕾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单萜烯类、倍半萜烯类及其含氧衍生物等,但其化学成分种类有明显的差别,在入药及保健品开发时均需认真紧慎对待。  相似文献   

6.
利用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技术,对水蒸气蒸馏和超临界CO2萃取两种不同方法提取得到的莪术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分别从中分离出60余和90余个组分,并确认了其中50多种化学成分,得到鉴定的组分峰面积占总馏出峰面积的90%以上。根据成分鉴定结果,对不同提取方法所得莪术油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比较分析。两种不同提取方法获得的莪术油组分不完全相同,含量也不尽相同,但主要化学成分基本一致,超临界CO2萃取的莪术油所含化学成分较多且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重组分较多。同时,对不同方法提取的莪术油中莪术醇等主要特征成分,采用薄层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进行分析测定。研究结果可为莪术油的开发与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分子蒸馏法和固相微萃取法与气相色谱/质谱仪联用对树苔浸膏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结合谱库检索技术、质谱图解析及保留指数对化合物进行了鉴定,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进行了半定量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固相微萃取法鉴定出63种化学成分,分子蒸馏法三级馏分共鉴定出61种成分,可见两种不同前处理方式鉴定出的化合物种类差异不大.采用分子蒸馏技术能够将浸膏中的轻质和重质组分有效分离、纯化,降低干扰,适合于组分复杂的浸膏类香料的分析.利用谱库检索及图谱解析技术,结合保留指数对树苔浸膏化学成分进行定性,能够显著提高定性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杠板归挥发性化学成分SPME/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固相微萃取提取技术提取杠板归挥发性化学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共鉴定出37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性化学成分的91.30%。杠板归主要挥发性化学成分是2-己醛(22.99%),2-十一烷酮(15.10%),3-甲基-环戊烯(11.78%),苯甲醛(7.98%),n-十六酸(6.90%),n-癸酸(4.01%)等。  相似文献   

9.
朱芸  刘金荣  王航宇 《精细化工》2007,24(3):239-242
为了促进白刺属植物在医药和精细化工等领域中的应用,该研究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和溶剂浸渍法提取唐古特白刺果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从超临界CO2萃取出的白刺果油中分离鉴定出51种化学成分;从浸渍法提取出的白刺果油中鉴定出22种成分;两种方法提取的果油共有14种相同化学成分,含量较高的主要有:二十九烷、二十七烷、亚油酸乙酯、γ-生育酚、VE(α-生育酚)、γ-谷甾醇、菜油甾醇、等。该研究工作的新颖性,已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委石河子大学图书馆2007年1月15日出具的第20070000000005号《科技查新报告》所证实。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黔产天麻中的挥发性化学成分,通过超临界CO_2的方法提取天麻中挥发性化学成分,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技术对提取所得的黔产天麻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黔产天麻中分离并鉴定出30种挥发性化学成分,其中包含醇类、酯类,以及有机酸类等。  相似文献   

11.
通过考察不同温度下3万相对分子质量的PES膜超滤对中药油水复杂体系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探索中药油水复杂体系在有机膜分离过程中的微观表现。以某中药制药企业采用水蒸气蒸馏工艺所收集的含油水体为实验体系,测定不同温度下膜分离前后各药液的pH值、电导率、盐度、浊度、粘度等指标。研究发现膜分离前后各药液的pH值、电导率、浊度、粘度等表现出不同的变化,温度对物化参数有明显影响。结果表明,3万相对分子质量的PES膜可改变中药油水体系物理化学参数,膜分离技术用于中药的油水分离显示出良好趋势。  相似文献   

12.
赵欧  刘真美 《广州化工》2014,(8):128-129
研究了贵州湄潭产苦丁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用水蒸气蒸馏提取贵州苦丁茶挥发油,用GC-MS分析和鉴定出化学成分,使用峰面积归一法确定其百分含量。结果表明:挥发性成分的得率分别为0.17%。从苦丁茶挥发油中鉴定出13种(占挥发油总量的81.64%)化合物,苦丁茶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β-芳樟醇、β-月桂烯、α-松油醇、(Z)-柠檬醛、(E)橙花醇。不同地区的苦丁茶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和含量差异差较大,在其饮品开发利用中都应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3.
水蒸汽蒸馏法提取黑龙江产芹菜籽,以1.18%产率获得精油。用GC—MS联机分析精油共检测出23个成分,鉴定出占总精油91.375%的18种成分,主要成分为柠檬烯(31.149%),β-蛇床烯(22.281%),对甲苯基异戊酸酯(14.944%),α-2-丙烯基苯甲醇(9.872%),β-月桂烯(4.324%)和α-蛇床烯(4.322%)。精油对亚硝酸钠的清除作用研究结果显示:芹菜籽精油具有明显的清除亚硝酸盐作用,当精油用量0.4mL时,清除率最大为71.28%。  相似文献   

14.
机油乳油提高药液对紫茎泽兰叶片润湿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添加机油乳油的氨氯吡啶酸药液和甲嘧磺隆药液的表面张力,得到了机油乳油可以很明显地降低市售的氨氯吡啶酸、甲嘧磺隆制剂药液的表面张力的结论。氨氯吡啶酸的表面张力可由80mN/m左右降低到37mN/m左右,甲嘧磺隆可从90mN/m左右降低到40mN/m左右。通过氨氯吡啶酸药液和甲嘧磺隆药液与紫茎泽兰叶片接触角随时间变化规律的研究,确定液滴与叶片达到平衡的时间,即接触角测定的最佳时间。在药液与叶片达到平衡时,测定添加不同浓度机油乳油的氨氯吡啶酸药液与甲嘧磺隆药液与紫茎泽兰叶片的接触角,找出接触角较小时机油乳油的最低浓度,探索出提高药液在紫茎泽兰叶片润湿性的最小机油乳油添加浓度,以期为野外紫茎泽兰的化学防除工作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液滴与紫茎泽兰叶片平衡时间为50s;农药与助剂最佳搭配为:0.2~0.4g/L氨氯吡啶酸+0.020%~0.040%机油乳油,0.4~0.8g/L氨氯吡啶酸+0.004%~0.040%机油乳油,0.8~1.6g/L氨氯吡啶酸+0.004%机油乳油;0.1~0.2g/L甲嘧磺隆+0.020%机油乳油,0.2~0.4g/L甲嘧磺隆+0.020%~0.040%机油乳油、0.4~0.8g/L甲嘧磺隆0.020%~0.040%机油乳油。  相似文献   

15.
A method is describ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molecular species of oil triacylglycerols. The method is based on the analytical separation of the enantiomericsn-1,2-andsn-2,3-diacylglycerols, derived from triacylglycerols, by high-performance liquid-chromatography (HPLC) on a chiral column containing N-(R)-1-(α-naphthyl)ethylaminocarbonyl-(S)-valinecarbonyl-(S)-valine as stationary phase. Model triacyl-glycerol molecules comprising three known fatty acids were isolated from peanut oil and cottonseed oil by a combination of argentation-TLC and reversed-phase HPLC and submitted to partial chemical deacylation. The derivedsn-1,2(2,3)-diacylglycerols were analyzed and fractionated as 3,5-dinitrophenyl urethane derivatives by reversed-phase HPLC according to chainlength and unsaturation. From thesn-1,2(2,3)-diacylglycerol composition and the diacylglycerolsn-1,2-andsn-2,3-enantiomer composition, the individual molecular species of four peanut oil triacylglycerols and one cottonseed oil triacylglycerol were identified and quantitated. The method can be applied to triacylglycerols of any other oil or fat.  相似文献   

16.
The processes of degumming, alkali refining, bleaching and deodorization removed 99.8% phospholipids, 90.7% iron, 100% chlorophyll, 97.3% free fatty acids and 31.8% tocopherols from crude soybean oil.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the removals of phosphorus and iron in soybean oil during processing was r = 0.99. The relative ratios of α-, β -, γ- and δ-tocopherols in crude oil, degummed oil, refined oil, bleached oil and deodorized soybean oil were almost constant, γ- and δ -tocopherols represented more than 94% of tocopherols in soybean oil. The order of oxidation stability of oil is crude > deodorized > degummed > refined > bleached oil.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大果木姜子茎挥发油成分及其对卷烟吸食品质的影响,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大果木姜子茎中提取挥发油,对主要化学成分进行GC-MS分析,并进行了卷烟加香试验。从挥发油中共鉴定出20个化合物,主要包括芳樟醇、D-苧烯、柠醛、(Z)-柠檬醛、6-甲基-5-庚烯-2-酮、(1S)-6,6-二甲基-2-亚甲基二环[3.1.1]庚烷、(-)-4-萜品醇、氧化芳樟醇、(+)-α-松醇、1R-α-蒎烯等。评吸结果表明,大果木姜子茎挥发油对卷烟的香气质、香气量、余味、甜润感指标有一定改善作用。研究实,大果木姜子茎挥发油含有多种香味成分,在卷烟加香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8.
首次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SFE-CO2 Method)萃取匐枝马尾藻挥发油,并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CGC-MS)联用技术对萃取的匐枝马尾藻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经毛细管气相色谱分离出27个峰,共确认了其中21种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5.36%.其主要成分是十六烷酸、7-Z-十六碳烯酸、9-E-十八碳...  相似文献   

19.
青皮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蕾  赵国虎 《应用化工》2010,39(8):1251-1253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青皮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从青皮挥发油中分离鉴定出22种化学成分,相对含量最高的化合物为右旋柠檬烯,占挥发油总量的45.76%,其中,α-芹子烯、R)-(-)-对薄荷-1-烯-4-醇、1-甲基-4-(1-甲基乙烯基)-苯、2-(二乙氨基)-3-氟苯甲酸乙酯、正二十烷等10多种成分为首次从青皮中检出,为其进一步的研究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纳米四氧化三铁,然后通过PAMAM树状大分子表面包覆合成了PF系列除油剂,探索了不同反应条件对其除油性能的影响,得到了合成PF系列除油剂的最适宜条件:n(PAMAM):n(总Fe)=5,反应温度为70℃,pH为8~9,反应时间30min.透射电子显微镜表明得到的产物是粒径为30 nm左右的四氧化三铁颗粒.这种新型除油剂在加剂量为70mg·L~(-1)时,可将孤四联污水含油量从1273.6mg·L~(-1)降到35.7mg·L~(-1),除油率达97.2%,悬浮物从145mg·L~(-1)降到58mg·L~(-1),现场使用的药剂罗曼哈斯的出油率只有87.2%,研究表明PF系列除油剂对孤岛三个联合站的污水有一定的普遍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