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EPON和McWiLL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建设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稳定可靠的通信系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文章介绍了岳阳用电信息采集远程通信系统的建设方案,利用EPON技术和McWiLL技术有线/无线互补方式实现居民用户用电信息的采集,对智能电网用电环节的通信方案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配电系统是整个智能电网系统中最接近用户级的“神经末梢”,是智能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保障,如何构建一套稳定可靠的智能配电网应急通信系统是配电网络中的重要课题.文章针对配电网应急通信系统快速灵活部署、高带宽广覆盖、高可靠传输、坚固自愈等需求,提出基于WiMAX技术的配电网应急通信系统架构,并对WiMAX技术在配电网应急通信系统的应用提出了优化方案,为后期设备研制、网络构建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智能电网就是电网的智能化,它能够实现电网的智能通信,使电网具有高速、双向、自愈、实时、安全的坚强电力通信网络。文章通过确定智能电网环境下广域网的通信范围,分析广域网具体实现的通信和实现的业务来确定其通信需求,从延迟、带宽、安全性等几个方面总结广域网的通信需求。对于具体业务的通信给出了实现方案,分析了通信技术(MPLS等)对通信需求的满足程度。  相似文献   

4.
智能电网及其通信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晶 《电力系统通信》2010,31(12):1-3,7
现代化电网是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智能电网是当前现代化电网建设的重要方向之一。文章介绍了智能电网的基本概念及在各国的发展,阐述了智能电网的特征和其建设中的通信技术,建立高速、双向、实时、集成的通信系统是实现智能电网的基础。在该技术领域中需要重点关注开放的通信架构和统一的技术标准。  相似文献   

5.
随着智能电网建设需求的提出,配用电网络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配用电通信网建设提出了较高要求。电力网络现有的通信方式及其配置方案很难满足智能电网各层次的需要。近年来,各种通信新技术不断涌现,给智能电网的通信网络增多了可选方案。面对如此众多前沿的通信新技术,如何按照智能电网的要求选择合适的通信方式变得越来越复杂。文章比较了现有的配用电通信技术体制,并结合江苏电力配用电网络的现状,提出了江苏配用电一体化通信平台典型方案。  相似文献   

6.
输变电线路状态监测技术是实现智能电网的重要手段,目前绝大多数基于移动公网的在线监测系统受地理环境限制,存在覆盖盲区,难以进行远程数据传输。针对这一难题,对北斗通信应用于智能电网输变电状态监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新的系统架构和技术方案。通过重新设计的软硬件,以北斗卫星短消息通信方式作为输变电状态监测的关键数据传输技术,能够很好地实现输变电线路状态监测系统的实时稳定和可靠的数据传输。随着智能电网信息化的发展,系统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配电自动化通信系统是配电自动化重要组成部分,是电力通信网适应智能电网建设提出终端通信接入网的主要内容。本文在国家电网公司配电自动化规划的总体框架下,阐述其与电力通信系统关系,在分析配电自动化业务需求基础上,针对不同通信技术特征对比,提出技术选择方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配电自动化通信系统建设总体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8.
建立高速、双向、实时、集成的通信系统是实现智能电网的基础,没有这样的通信系统,任何智能电网的特征都无法实现,因为智能电网的数据获取、保护和控制都需要这样的通信系统的支持,因此建立这样的通信系统是迈向智能电网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9.
智能电网已成为当今电力行业的热门课题。作为智能电网的基础,系统通信也备受关注。这里首先简要介绍了智能电网的产生背景、定义及主要特征,然后详细分析几种主要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前景及应用条件。  相似文献   

10.
智能电网是一种以电力系统为服务对象,结合控制技术、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实现从输电再到配电到用户,所有环节的智能管理。智能电网的安全运行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通信系统的可靠性。阐述了智能电网对通信系统的要求,分析了目前最具发展潜力的PON(Passive Optical Network)技术在智能电网通信系统中运用的必要性,重点对PON系统的网络架构及保护架构下,系统的可靠性及业务的可靠性进行分析,为智能电网的安全运行提供了可靠的通信保证。  相似文献   

11.
曾瑛  丁慧霞  张庚  周静 《广东电力》2011,24(5):51-58
智能电网是中国电网乃至世界电网未来的发展方向,建立高速、双向、实时、集成的通信系统是实现智能电网数据获取、保护和控制的基础,因此建立高质量的通信系统是迈向智能电网的第一步.结合广东智能电网的规划、技术和管理标准、关键技术研发和设备研制等不同方面的内容及广东电网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分析目前广东电力通信网面临的压力,提出广东...  相似文献   

12.
信息及通信技术是提高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和资产的利用率,繁荣电力市场,抵御电网受到的攻击的强有力保证。在引出信息及通信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重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智能电网的概念及参考模型,而后介绍了智能电网的通信网络技术架构和分布式传感器网络,最后对通信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智能配电网通信组网技术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智能电网环节中的配电、用电的通信组网技术进行了综合论述。主要内容包括智能配用电网概述、电力通信骨干网以及接入层的通信要求、配电自动化通信规约、EPON组网技术、宽带电力线通信(BPLC)组网以及基于TD-LTE技术的电力无线宽带系统。对智能配用电业务需求作了相应阐述,为智能配电通信组网方案提出技术指导。针对配用电网架复杂、节点数量多而分散、业务种类复杂的数据传输业务需求,提出以光纤通信为骨干接入,以无线宽带、无源光通信为全域覆盖,以低压电力特种光电复合缆、电力线通信、短距离无线通信为主要末端接入的配用电一体化综合通信解决方案。为坚强统一智能电网配用电侧的发展提供高效、安全、实时双向的通信支撑,为智能电网通信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推进统一通信系统建设符合我国建设智能电网的现实发展要求。分析了某电力公司实际工作中通信需求,提出在电网中应用统一通信系统的必要性,并简单阐述了统一通信平台的构架和华为统一通信系统的组网方案,依据实际调研情况提出电网移动现场作业的分层结构设想,最后介绍统一通信系统所实现的功能。统一通信系统在某地级市电网的成功应用将有助于实现全省电力公司的电网通信一体化目标。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电力的各方面需求也在逐渐增加,电力行业正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而智能电网是国内外普遍认为的迎接这些挑战的合适选择,智能电网的发展,离不开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如何将信息与通信系统进行统一,在技术以及管理层面上实现信息通信集约精益管理,在智能电网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电力信息通信管理的发展、特点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了将信息通信一体化管理,实现信息通信的集约化管理的几点建议,以期能为智能电网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智能用电交互服务中的融合通信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能电网建设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短缺问题的重要举措,智能用电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环节.作为智能电网的基础支撑,通信技术是实现电网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的关键所在.文章重点研究了光纤通信、无线通信、电力线通信的融合通信技术,提出了融合通信应用模型,介绍了融合通信技术在智能用电交互服务中的应用情况,并就其在智能电网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结合河北南网保定—中国电谷智能电网综合建设工程的具体情况,提出河北南网智能配用电一体化通信平台建设方案。以光缆、SDH、数据网、EPON为基础的全面覆盖区域内变电站、配网终端、用电信息采集终端的智能一体化通信平台,能够为电网、企业提供多种业务支撑,实现配电自动化、清洁能源接入、用电信息采集、智能小区等业务的承载。文章介绍了智能配用电一体化通信平台的通信组网方案、配电自动化通信系统建设方案、220 kV和110 kV变电站的MSTP和数据网建设、配网自动化、智能小区、清洁能源接入的EPON组网方式、清洁能源接入的通信方案等。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电气化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综合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及面向对象的智能设备的大量使用,使智能设备及系统间的数据交换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连接和管理各设备及系统间的通信管理机成了电气化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综合自动化系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设备。通信的可靠性和数据传输的实时性一直是众多厂家所关心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双机冗余热备的实施方案。该方案具有信息传送效率高、安全、可靠性好、可扩展性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智能电网的数据采集、传输和控制都需要可靠的通信系统的支持,同时通信网络要和电网一样连入到用户身边,电网和通信网络紧密联系。因此,智能电网需要高速、实时及双向的通信系统,通过这样通信系统,智能电网可以进行持续的自我监测和校正,实现自愈的功能,同时还可以监测扰动,重新分配潮流,进行补偿。  相似文献   

20.
为了完善智能用电通信链路,对智能用电系统的通信链路现状进行了分析。设计了利用近场通信技术(NFC)补全智能用电系统通信环路的方案,并给出了实现案例。分析了通信环路构成后优化设计信息流、业务流的可能方向,以及可能带来的整个智能用电系统架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