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盆地东部凹陷深部煤层气成藏条件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河盆地是我国煤、油、气共生盆地之一,开展该盆地东部凹陷深部煤层气成藏条件评价,对于优选煤层气有利探区,实现该区煤层气与常规油气共采具有重要意义.从气源条件、储集条件和保存条件3个方面,分析了东部凹陷深部煤层气的成藏条件,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东部凹陷具有煤层分布面积广、厚度大、变质程度低、含气量低、含气饱和度高、埋藏较深、煤层气地质储量丰富及保存条件良好等特点,认为该区煤层气成藏条件较好,能够实现与常规油气共采,具有很好的勘探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2.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深部煤层气成藏条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河盆地是我国煤、油、气共生盆地之一,开展该盆地东部凹陷深部煤层气成藏条件评价,对于优选煤层气有利探区,实现该区煤层气与常规油气共采具有重要意义。从气源条件、储集条件和保存条件3个方面,分析了东部凹陷深部煤层气的成藏条件,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东部凹陷具有煤层分布面积广、厚度大、变质程度低、含气量低、含气饱和度高、埋藏较深、煤层气地质储量丰富及保存条件良好等特点,认为该区煤层气成藏条件较好,能够实现与常规油气共采,具有很好的勘探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3.
海拉尔盆地呼和湖凹陷大磨拐河组煤层主要发育褐煤,是中国低阶煤层气资源重点勘探目标区.由于该区受多期构造运动控制,煤层发育条件比较复杂,煤层气成藏条件与富集机理认识不清,为下一步煤层气勘探部署增加了难度.为了研究呼和湖凹陷大二段煤层气分布规律并指导勘探部署,在煤层发育及含气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HM2井大二段已发现煤层...  相似文献   

4.
沙南凹陷西洼成藏主控因素及有利勘探区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南凹陷西洼历经多年勘探,一直没有取得商业性突破,其勘探潜力备受质疑。文中在对该凹陷西洼整体结构及构造演化特征进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该区已发现油气藏的成藏类型及成藏特征。结果表明:西洼的凹陷结构类型控制了油气运移的方向,圈闭的有效性控制了油气成藏的充满度,古近系储层的发育程度控制了油气成藏的规模,断裂的活动期次控制了油气分布的层位。分析认为:勘探程度最高的沙中构造带没有处于油气运移的优势指向区,是造成西洼目前钻探成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圈闭有效性较差及沙河街组储层不发育是油气成藏规模小的重要原因。最后指出,沙南凹陷西洼的两侧斜坡区为比较有利的勘探区带,尤其是南侧斜坡区具有较大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5.
准南前陆盆地油气成藏条件及有利勘探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李耀华 《天然气工业》2002,22(Z1):51-55
准南前陆盆地沉积厚度大,圈闭多,油气资源十分丰富,但目前发现的资源仅占预测资源量的6%左右,油气勘探潜力还很大.同时准南又是一个油气地质条件非常复杂、勘探风险较大的地区.针对准南油气勘探的难点和中心问题,从含油气系统、油气成藏机制、资源潜力和有利区带4个方面,对准南油气成藏条件及勘探前景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认为准南具备形成大中型气田的地质条件.油气富集规律为①含油气系统控制了油气区域分布;②各期生烃凹陷周围的圈闭是油气聚集的主要场所;③断层控制了次生油气藏的发育;④山前断褶带是油气的主要聚集带.含油气有利区带为四带一凹陷,即一、二、三排背斜带、隐伏背斜带和四棵树凹陷,在含油气有利区带和圈闭评价的基础上,优选出红石沟、昌吉、东湾和吐谷鲁背斜4个有利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6.
陆东凹陷低熟油特征及形成条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东凹陷白垩系所产原油多为低熟油。其特征为低含硫,中含蜡,凝固点中等,粘度中等,密度偏高,饱和烃含量低,芳烃非烃含量偏高。饱和烃色谱特征,生物标记化合物特征和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均表明,菌藻类低等生物是重要的成烃母质。  相似文献   

7.
吐哈盆地沙尔湖洼陷煤层气成藏地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沙尔湖洼陷是吐哈盆地南缘一孤立的含煤洼陷,单煤层厚度达150 m,煤阶为褐煤,是我国罕见的富煤洼陷。以现有地震、地质、钻井及各类分析测试资料为基础,详细论述了洼陷煤层气的成藏基本地质特点,明确了洼陷中侏罗统西山窑组(J2x)巨厚煤层的宏观、微观组成、孔隙发育特征及煤层气的吸附性。洼陷内西山窑组巨厚煤层具有形成生物成因煤层气藏的地质条件,洼陷斜坡下倾部位易形成较高饱和度的煤层气藏,是勘探的有利场所。  相似文献   

8.
针对开鲁盆地陆东凹陷碎屑岩储层油藏富集规律认识不清的问题,在精细构造解释的基础上,通过开展沉积演化、储层特征及孔隙演化研究,探讨了碎屑岩成藏规律。结果表明:断陷盆地的不均衡发育,使得油气大多聚集于临近生烃洼陷有利相带内;陆东凹陷碎屑岩储层平均孔隙半径为4.57~9.56μm,平均喉道半径为3.02~8.33μm,整体渗流能力不佳,油气难以长距离运移,具有近源性和准连续性。在碎屑岩沉积、成储、成藏研究基础上,建立了陆东凹陷油气成藏模式。该研究成果为陆东凹陷低渗透油气藏勘探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对同类油藏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南堡凹陷油气成藏的地质条件,在油气藏类型及分布规律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油藏解剖、地化资料分析、断裂活动期次、烃源岩排烃期、盖层识别和砂地比分析等,利用成藏条件综合分析方法,对烃源岩、断裂、盖层、储层和构造部位5个方面的地质条件进行了详细分析,厘定了南堡凹陷油气成藏的有利地质条件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南堡凹陷的油气成藏具有5个有利地质条件:①2套烃源岩为油气运聚提供充足来源;②油源断裂为油气运移提供输导通道;③3套区域性盖层为油气聚集提供保存条件;④高砂地比地层为油气聚集提供储集空间;⑤油源断裂附近的正向构造为油气聚集提供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0.
利用地震、钻井等资料,对东濮凹陷进行构造解析,并结合煤系源岩高热演化区的生气强度进行了研究区古生界有利勘探区带预测。研究结果表明:①东濮凹陷具有印支—燕山期挤压分区、古近纪拉张成带、沙四—沙三段沉积期断陷控洼、沙二段沉积期走滑成块的演化特征,从而导致古近系具有多断、多凸、多洼的结构特征。②东濮凹陷在多期构造应力叠合作用下形成“棋盘式”含油气系统,各含油气系统内油气普遍具有“上油下气、早油晚气、连续成藏”的特征,总体上发育4类油气藏,建立了弱改造型盆地“近源聚集、连续成藏、断超控富”的油气富集模式。③东濮凹陷中区构造改造弱,油气富集,南北向挤压断层控制着古生界残余地层的分布,是深层煤层气原生油气藏有利区带;在高热演化区以烃源岩为中心,利用多成藏要素叠合可优选出卫城—文留构造带为有利勘探区。  相似文献   

11.
煤层气及煤层气系统的概念和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进一步的煤层气地质研究需要精确的煤层气概念和系统的研究方法和思路。通过总结近年来的煤层气研究新资料和文献,结合实际勘探开发经验,认识到煤层气生成是多成因多来源的,并以多种形式赋存于煤层中。煤层气是赋存于煤层中的天然气,而煤层气系统是由煤层和其中的煤层气及煤层气藏形成所必需的一切地质要素和作用所组成的天然系统,煤层是煤层气系统的焦点。  相似文献   

12.
煤层气是一种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煤层气有两种赋存状态:吸附在煤颗粒表面的吸附气;悬浮在微孔隙中的游离气。本文根据吸附气和游离气的物理状态阐述煤层气地质储量的计算和主要参数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3.
辽河盆地是我国煤、油、气共生盆地之一, 东部凹陷煤层具有发育面积广、厚度大、变质程度较低、埋藏较深等特点。开展东部凹陷煤层气选区评价, 对于优选煤层气有利勘探区, 实现该区非常规煤层气与常规石油天然气共采具有重要意义。选取煤层累计厚度、含气量、含气饱和度、煤层气储量丰度、煤层连续性和盖层条件作为评价因素, 建立 了适合研究区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并在此基础上, 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东部凹陷煤层气选区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 热河台-三界泡区和欧利坨子区为有利区, 其中, 热河台-三界泡区煤层具有厚度大、连续性好、埋深较浅等有利因素, 是东部凹陷煤层气最有利勘探区。  相似文献   

14.
三塘湖盆地煤层气资源勘探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低煤阶含煤盆地煤层气地质勘探和研究的程度较低,勘探开发试验一直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分析了三塘湖低煤阶盆地的煤层发育、煤层含气性与吸附性等特征,探讨了水文地质条件对煤层气富集的影响,结合初步试采成果,认为该盆地具有一定的煤层气勘探潜力,条湖-马朗凹陷是盆地内煤层气勘探的首选区块。  相似文献   

15.
深煤层概念及其评价指标的科学界定,是推动深部煤层气基础理论研究的基础。基于对地应力、含气性、储层物性及岩石力学性质等随煤层埋深变化特征的分析结果显示:相对浅部,深部煤孔隙结构变化小,中孔-微孔比例趋于均一;煤层含气量与埋深之间存在一个“临界深度”,超过此埋深之后含气量随埋深进一步增大而趋于降低;渗透率的常用对数与埋深呈线性负相关关系,暗示深部煤储层趋于致密化;深部围压正效应和温度负效应强弱相互转换,煤岩弹性模量随着埋深增加存在“拐点”。构建了基于地应力、饱和含气量、渗透率等深煤层界定指标体系。以沁水盆地为例,将该盆地深煤层界定在750m以深。即在此深度以深,煤层气成藏特征开始发生转换,其开发须针对储层特性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   相似文献   

16.
刘博  徐刚  杨光  容娇君 《测井技术》2017,(6):708-712
为探索研究二叠系下统太原组和山西组煤系地层水力压裂效果,以鄂尔多斯盆地东部M地区煤系地层太原组和山西组为例,以微地震井中监测为技术手段,实时监测压裂效果,结合微地震事件属性特征分析人工裂缝网络连通性,解决复杂区域裂缝网络控制问题,为煤系地层水力压裂过程中压裂方案设计与调整提供依据,并对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提供依据。现场实施取得良好的效果,实时调整压裂方案,为煤系地层水力压裂和储层评价提供了依据和技术保障;利用井间应力干扰可以促成大范围裂缝带的形成和沟通,形成更大的裂缝体积和渗流通道,对产能的改善作用更加明显,提高开发效率。  相似文献   

17.
低阶煤煤层气富集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美国粉河盆地以及我国铁法盆地煤层气富集规律的解剖,总结出影响低阶煤煤层气富集的关键因素是封堵,而构造、岩性和水动力是形成煤层气封堵的主要因素。同时提出了5种不同的煤层气富集模式,即背斜模式、构造—水动力模式、构造—岩性模式、岩性—水动力模式和岩性模式。  相似文献   

18.
煤层气综合评价技术初探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根据对辽河断陷盆第三纪含煤地层资料统计,分析煤层含气的地质控制因素及其孔隙结构,提出煤层孔隙度背影值概念,采用R.Aguilera和Faivre两位学者提出的方法,计算煤层孔隙度和渗透率,并充分利用地质和测井资料,探索了一种煤层气评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前,煤层气井压裂主要采用水力压裂工艺,受到储层特性的限制,以及大型压裂设备和作业规模的约束,地层裂缝达不到生产要求。脉冲压裂是在较低的压力条件下,形成更为复杂的裂缝网络,增大有效裂缝体积和连通程度。因此,相应的脉冲压裂技术和设备得到持续发展。通过调研国内外的最新压裂技术和设备,从技术原理、技术特点以及实际应用效果等方面介绍了高能气体脉冲压裂、等离子脉冲压裂、高速通道压裂和金属丝电爆炸压裂技术。通过比较现有的技术和设备,认为井下脉冲压裂设备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水动力条件是影响低煤阶煤层气成藏的重要因素之一。利用煤层气成藏模拟装置模拟了低煤阶煤层气藏水动力条件。研究表明, 强烈的水动力交替作用使煤层气藏中的H2S 含量降低、甲烷碳同位素变轻、甲烷含量降低、氮气和二氧化碳含量增大。这些变化对煤层气成藏造成不利影响。同时, 对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水动力条件进行了分析, 对比了煤层气藏保存条件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