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杨乐  王惠萌 《焊管》2013,(8):21-24
海底管道所处环境复杂,管道的腐蚀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检测难度大,采用传统的统计学方法进行预测样本需求量大,检测成本高,预测效果并不理想。灰色系统理论模型能够使用较少样本,对系统进行灰色预测,并得到较为精确的预测结果。通过利用灰色系统理论模型对海底管道腐蚀剩余寿命的预测,可以基本掌握海底管道腐蚀剩余寿命,减少对海底管道的检测次数,降低检测成本,为管道的维护提供参考,保证管道的安全运营。  相似文献   

2.
弥散型腐蚀损伤管道剩余寿命预测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基于损伤理论,将管壁点腐蚀损伤层材料视作孔洞型均匀损伤材料,通过模拟多孔材料拉伸实验,研究了孔洞型损伤管线钢表观弹性模量和屈服强度退化规律.根据稀溶液理论,导出了腐蚀损伤沿壁厚方向的分布模型.通过腐蚀实验,研究了腐蚀损伤管线钢力学性能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根据腐蚀损伤规律,并结合相应的管道应力和强度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点腐蚀弥散损伤管道剩余寿命的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3.
油气管线腐蚀剩余寿命预测研究现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国内外管线腐蚀剩余寿命预测研究的成果和研究发展状态,比较了国内在寿命预测研究上的差距,并指出该领域今后的研究发展趋势。分析结果表明:管线腐蚀剩余寿命预测研究工作在国外不断得到加强,但国内研究才刚起步;该领域在过去的研究中,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建立了一系列的腐蚀剩余寿命预测模型,腐蚀速率模型和专家系统,尤其是在含CO2凝析气井的腐蚀剩余寿命预测方面,其模型已比较完善。但总的来看,腐蚀剩余寿命的  相似文献   

4.
海底输油管道腐蚀剩余寿命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受腐蚀海底输油管道中的应力超过屈服应力极限为失效形式,基于第4强度理论进行管道中相当应力的计算,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管道腐蚀剩余寿命的预测方法,并用于海底受腐蚀管道的检测修复;此外,提出一种考虑腐蚀裕度的管道腐蚀剩余强度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5.
基于大庆油田石油集输管道局部腐蚀检测数据,对利用极值分布方法预测油田集输管线腐蚀剩余寿命进行了探讨。利用概率统计方法对腐蚀深度数据进行了分析处理,通过极值分布概率统计给出了腐蚀管道理论最大腐蚀深度,并依据局部腐蚀进展经验公式,预测了管道腐蚀后的剩余寿命。  相似文献   

6.
路焰  文学 《石油工程建设》2011,37(6):30-32,89
文章对油气长输管道腐蚀剩余寿命评价方法的研究意义和现状进行了分析,概述了腐蚀剩余寿命评价的几种常用模型,着重介绍了基于剩余强度理论的腐蚀剩余寿命评价模型的建立过程。文章最后结合某厂的工程实例.阐述了腐蚀剩余寿命评价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针对均匀腐蚀压力管道的剩余寿命多根据经验判断缺少理论分析的问题,研究了基于API 579标准的均匀腐蚀压力管道腐蚀速率模型,并基于场指纹法检测技术,创新地提出了分段统计腐蚀速率计算模型。同时,探索了模型对应的压力管道剩余寿命预测的方法,丰富了压力管道安全评定的理论成果,有利于保证压力管道的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8.
文章采用ANSYS有限元法对含有缺陷的天然气管道的剩余强度进行分析,分析轴向腐蚀缺陷的长度和深度对管道剩余强度的影响,以及周向腐蚀、均匀腐蚀对管道剩余强度的影响.分析表明: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含腐蚀缺陷管道计算剩余强度是可行的,以及各种腐蚀状况下管道的剩余强度.有限元分析法可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输油管道腐蚀剩余寿命的预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针对某273mm×6(7)mm输油管道建成时间不长,管道腐蚀却很严重,腐蚀发展速率非常高的情况,利用此管道历年来的近千个腐蚀大修缺陷尺寸数据,统计出管线的腐蚀速率分布,建立了腐蚀速率概率分布的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发现腐蚀速率服从正态分布N(03968,01412)。利用腐蚀剩余强度评价确定的极限缺陷尺寸数据,在可靠性理论的基础上对273mm×6(7)mm输油管道的腐蚀剩余寿命进行了预测,发现在低、中风险地段,管道使用5~6年后,需要检测和维修;在高风险地段,管道使用4~5年就需要检测和维修。建议应对此输油管道加强防腐,严把防腐质量关。  相似文献   

10.
海底输油管道腐蚀剩余寿命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受腐蚀海底输油管道中的应力超过屈服应力极限为失效形式,基于第4强度理论进行管道中相当应力的计算,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管道腐蚀剩余寿命的预测方法,并用于海底受腐蚀管道的检测修复;此外,提出一种考虑腐蚀裕度的管道腐蚀剩余强度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1.
简要评述了国内外几种典型的含缺陷压力管道安全评定的方法,并以含超标缺陷压力管道为例,重点讲述了我国对在役含缺陷压力管道进行安全评定的方法和过程。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对油气管道的腐蚀速率进行有效预测,对影响油气管道腐蚀速率的原因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应用PCA主成分分析法对10大影响因素进行降维处理,选取累计贡献率大于98%的前8项影响因素代替原所有影响因素,忽略流速和压力的影响,利用LS算法对惩罚因子C、核参数σ和不敏感参数ε的取值进行了寻优。对PCA-SVM、PCA-BP、PCA-GRNN和PCA-WNN四种腐蚀速率预测模型进行对比,其中PCA-SVM模型的预测效果最好,平均绝对误差为1.04%,均方根误差为0.01339,但训练时间比其他模型长,今后应集中进行算法优化。  相似文献   

13.
含缺陷压力管道概率失效是含缺陷压力管道可靠性评定方法的研究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对含缺陷压力管道进行可靠性评定,一方面要得到含缺陷压力管道的失效概率,另一方面还应根据得到的失效概率和被评压力管道的可接受失效概率来评定管道的安全性。文章从满足工程实际应用的要求出发,通过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确定某一含缺陷压力管道在具体环境条件下的可接受失效概率准则。  相似文献   

14.
针对气田集输管道腐蚀因素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以及管道腐蚀剩余寿命预测的困难性。比较分析了适用于集输管道腐蚀预测的两种评价方法,即概率统计方法和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研究表明,这两种方法能较好地预测集输管线腐蚀变化趋势,为管道剩余寿命预测提供可靠依据。并对腐蚀评价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原油中氯的来源,分析了氯腐蚀的特点。根据某石化公司生产流程建腐蚀流模型,从原油进厂、储存、调合后进常减压、二次加工到产品出厂进行分析,经评估需重点对常减压蒸馏装置、重整装置、加氢装置、裂解装置进行关注并采取预防性措施:第一,对原油中氯含量进行监控,调合后的原油总氯质量分数控制在30μg/g以下(参考值),对各装置原料总氯质量分数进行监测,建议分析频率1次/d;第二,通过适当工艺调整将NH4Cl结盐点控制在固定注水点之后;及时调整高压换热器和空冷前各注水点的注水量。并控制高分含硫污水NH4HS质量分数小于4%;第三,加强临时注水管理。注水的p H值控制在略偏碱性,使加氢含硫污水保持碱性(8~9为宜);第四,停工检修期间,对反应流出物系统的不锈钢管道焊缝做100%射线探伤检测,对不锈钢材质的低点排凝、引压管、热电偶接管等做渗透检,以保证装置的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16.
油气管道腐蚀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国内各大油田普遍使用钢质管道进行石油及天然气的输送,但钢质管道遭到腐蚀后会严重影响其使用寿命和所输油品质量,甚至造成管道穿孔泄漏不能使用.通过对金属管道腐蚀机理的分析,剖析腐蚀发生的原因,提出了有效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7.
含CO2天然气井腐蚀规律及腐蚀预测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对气井腐蚀因素、腐蚀规律和腐蚀程度预测研究,旨在挖潜造成气井腐蚀的主要因素,揭示气井腐蚀速率与各腐蚀因素存在的内部规律,并预测不同条件下气井的腐蚀程度,以便为油田气井防腐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总结了利用理化测试手段和综合统计分析技术,对在役煤气动力管网进行全面综合性的检测实验工作。通过对管网材质检验、壁厚普查,腐蚀状况分析,力学性能检测,电于显微分析等综合试验,最后对管网的腐蚀状态给予科举钓评价,为整个管网的剩余好命评估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李继勇 《油田化学》2019,36(3):551-557
管道在石油和天然气的生产和运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选用成膜型缓蚀剂是控制油气管道内部腐蚀最经济、最可靠的方法之一。介绍了不同类型腐蚀的机理、特点,通过管道设备材料的选择、pH值稳定剂和缓蚀剂控制管道内部腐蚀情况,分析了油气管线有机成膜型缓蚀剂(咪唑啉、脂肪胺、乙氧基化胺、季铵化合物、含硫化合物、基于多胺衍生物的聚合物缓蚀剂)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表1参49  相似文献   

20.
油气井中的二氧化碳腐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威  王铭  何世明  郑锋辉  王强 《钻采工艺》2006,29(5):107-110
油气田开发过程中,腐蚀是自始至终存在的严重问题,引起腐蚀的因素很多,其中CO2腐蚀最为突出。文中综述了油气井中的CO2腐蚀,对影响腐蚀速率的一些主要因素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同时也给出了腐蚀速率预测公式,最后,提出了CO2腐蚀的控制手段,对油气井中的腐蚀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