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木然 《大众软件》2010,(22):114-120
在中国五年千的文明史长河里,自炎黄二帝始,至清末历经20余个朝代,给我们留下了数不胜数的传奇故事,更涌现出了无数震惊中华的历史人物,可是谁又能想到这些当年叱咤风云的人物在今天的网络游戏里只是一个任务NPC呢?  相似文献   

2.
“耕为农事之首”,“欲求足食之道,先明力耕之法”。我国古代就高度重视土壤耕作在农业增产中的重要作用,先民们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土壤耕作的经验,并把直观经验上升为土壤耕作理论和技术,本文以历史时代为线索,对我国古代土壤耕作理论和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及其基本内容进行一些分析和探讨,以期对当今土壤耕作科学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软件》2019,(9):139-143
针对文学作品人物关系复杂,无法进行快速准确查询的问题,本文提出基于文学作品的人物关系问答系统设计方案并进行实例验证。本文采用文本表示、实体识别等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研究文学作品中人物关系的自动抽取方法,实现了根据用户输入的人物名称快速返回其人物关系的功能。典型案例验证了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印刷广告一经形成就以其独特的版面设计方式发展完善。这是中国特定历史条件下极具民族特色的视觉产物。通过挖掘传统设计中的版面构思,可为现代设计的民族化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实体关系抽取作为信息抽取领域内的重要研究方向,其目的是把无结构或半结构的自然语言文本中所蕴含的实体之间的语义关系抽取成结构化的关系三元组。人物关系抽取是实体关系抽取的细粒度分支,以往的实体关系抽取研究多针对来自新闻或百科的英文短句语料,对于中文文学作品的人物关系抽取的研究刚刚起步。该文针对中长篇中文文学作品的特点,首先引入对抗性学习框架来训练句子级的噪声分类器以降低数据集中人物关系数据噪声,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人物关系的分类模型MF-CRC。分类模型首先基于预训练模型BERT抽取文本内容的基本语义特征,并采用BiLSTM模型进行深层语义特征的获取,然后根据中文用语习惯抽取了中文人物姓氏、性别与关系指示特征并进行嵌入表示,最后基于多维特征融合完成了人物关系分类模型的训练。该文选用名著《平凡的世界》《人生》和《白鹿原》为研究对象,首次构建了三个通用的面向中文文学作品的人物关系标签数据集,并在这些数据集上进行对比实验及消融实验。结果表明,该文MF-CFC模型效果高于其他对比模型,分别在Micro-F1和Macro-F1指标上比SOTA模型高出1.92...  相似文献   

6.
符敏杰 《网友世界》2014,(16):145-145
目前在很多的文学作品中,都会出现大量的方言,方言是文学作品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文学作品的传播以及创作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在文学作品中参入方言,能够十分深刻的表现人物内心的想法,并且能够展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同时也是语言学研究的重点,方言在文学作品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不仅仅属于以后总语言现象,都是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文学作品中的方言,散发着浓烈的地域特色,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展现出风土人情,使得文学作品更加的生动形象。本文主要是对方言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进行了研究,阐述了方言在文学作品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陶瓷在世界陶瓷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更因它特有的材质、工艺特性而与众不同、独具匠心,同时,它的装饰特征体现出了中国古代陶瓷所独有的审美价值。文章通过对中国古代陶瓷装饰特征的论述,并结合道家和儒家两学派的传统美学思想,来阐释这种审美价值,即运用“饰极返素”“文质彬彬”的中和体——适宜,适度的原则来审美。  相似文献   

8.
文学插图往往表现瞬间的画面,但却具有永恒的美。要创造出感人而精彩的文学插图则离不开对人物的刻画和塑造。中国古代文学插图艺术在人物刻画和塑造上既反映文学艺术性又反映绘画艺术性。它不仅将文学作品的意境表达尽致,更具有独立的艺术欣赏美。可以说,人物刻画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整幅插图的成败。而人物的外形、动作和神态等三个方面的刻画都是不可忽略的,只有恰倒好处的综合表现才能塑造出活灵活现的人物,也才能使文学插图艺术更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9.
李迎春 《网友世界》2014,(9):134-134
川端康成(1899—1972),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当代作家。其文学创作活动开始于1914年,终止于1972年,代表作品有《雪国》、《伊豆的舞女》、《古都》、《千只鹤》、《月兮月兮》等。在进行文学作品的创作活动中,川端康成大胆的对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写作手法进行了借鉴,同时也继承了日本传统文学的古典神韵之美,其中川端康成在作品中对于日本民俗文化风情的变现尤为突出。本文通过对川端康成部分文学作品进行分析,探讨川端康成文学作品中所具有独特魅力的日本民俗文化风情,展示其对于日本文学,亚洲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袁仕萍 《网友世界》2013,(22):33-34
生态主义有别于人类中心主义,主张人的价值与自然的价值的价值均衡发展。生态主义审美观是全新的审美观。本文从全新的生态审美观重新审视中国古代诗画中人与自然精神融合的过程之美。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中国古代书籍形态的演变过程为切入点进行论述,通过对翻阅在中国古代书籍形态发展中的重要性的分析,提出"中国古代书籍在翻阅中具有独立艺术价值的观赏形态"的观点,从而进一步探讨中国古代书籍翻阅中观赏形态带给我们的人生启迪。当我们与之对话时,不仅是发现它的美,更应该细细品位、观赏这种容易被人忽视的翻阅过程,并在不断的翻阅中对其观赏形态进行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13.
根据中国古代建筑具有完整的营造规则约束的特点,提出了一种语义规则驱动的快速建模方法.根据中国古代建筑的建造规范,从中提取出若干造型规则,并且参数化表示主要的建筑结构特征,利用它们来控制模型的生成.定义了模型的构造模块——组件,通过迭代解释造型规则来控制组件的变换和组合,从而构造出一系列的中国古代建筑模型.通过扩充纹理库,可以得到不同效果的建筑模型.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是对历史人物知识的修正与获取进行研究,探讨如何从历史人物简介中获取人物知识。由于自然语言技术目前尚不足支持自动的知识获取,半自动获取方法是一种可行的方案。本文在总结历史人物知识描述的特点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知识修正的方法,它是自然语言到目标知识表示语言的过渡桥梁。同时,我们还介绍使用该方法在历史人物知识获取中获得历史人物知识库。  相似文献   

15.
一、教学背景 上海市在历史学科二期课改的进程中,将高中阶段教科书的内容作了一定调整,突出以文明史为基本线索,把人类如何为自己的生存、发展而不断进行创造活动的过程及其成果呈现给大家。其中,在“人类早期文明”主题中,要求学生理解“文明的起源、发展与地理环境”两者之间的关系。在上新课之前,学生已学习过三种典型的文明类型,如代表大河文明的四大文明古国,代表海洋文明的古代希腊、罗马,代表草原文明的匈奴、蒙古。  相似文献   

16.
计时器是时间测量的工具。要想取得精确的时间测量值,必须依靠专门地、具有一定精度的计时仪器。从最古老的立表测日影长度开始,中国古代计时仪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逐步发展演变成圭表、日晷、漏刻、机械计时器等计时器。本文主要是通过古代计时器这一"物"探寻隐藏于其背后的文化价值观念,分析古代计时器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佛教起源于我国古代的汗朝时期并在发展到南北朝之后开始逐渐兴起,在这个时期诞生了大量具有思想特色的佛教建筑。佛教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蓄积了非常厚重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底蕴,而这些具有特色的思想都通过不同风格的佛教建筑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8.
应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和复杂网络技术,可以对中文文学作品中内含的社会网络进行抽取和分析。该文以《三国演义》为例,抽取了其中的社会网络,节点是作品中的人物,边是人物之间的联系,边的权重为各章回中的人物共现次数。借助背景知识和互联网构建了角色库辅助网络建模。对构建出来的社会网络进行分析,包括节点度分布、中心性、聚类特征等。结果表明,中文文学作品中的角色分布具有明显的小世界性、有限幂律分布特征和社区特性,同时也有多面性和多元性。  相似文献   

19.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创造的新颖、生动、真实、有趣的历史场景,能够穿越时空,缩短学生与历史事件之间的距离,引导学生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转化,并使学生轻松地进入历史情境,与历史人物在情感上发生共鸣。同时,还能够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索历史的冲动。例如,在"鸦片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的复习课上,教师在播放电影《鸦片战争和林则徐》的视频片段  相似文献   

20.
研究历史上各个时期汉语文学作品中的字频分布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研究汉语言的历史演变,但这在以前的语言统计工作中是缺乏的。该文对唐代以来的文学作品按不同时期进行分类建立语料库,字频分析的结果表明自唐代以来人们使用汉字的习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时期越相近,汉字的使用习惯就更具一致性。从分布上看,不同时期的字频都可以用一个指数截断的幂律函数进行很好的拟合,随着历史的发展,幂律性质不断衰减而指数性质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