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泽亚  刘孟喆 《通讯世界》2016,(11):100-101
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迅速普及,人们对信息的交流和共享的需求力越来越高.自2009年3G互联网网络的兴起和大范围覆盖,移动云计算的各种无线互联网的服务随之发展起来,大大满足了人们对各种资源的交换和利用,移动终端云计算深深地扎根于人们的生活当中.  相似文献   

2.
《中国集成电路》2013,(8):87-89
随着全球信息通信产业快速发展,产业、技术和应用加速融合,光纤宽带、3G、4G、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将成为我国加快建设的重点,集成电路作为信息通信技术的核心,将面临重要发展战略机遇期。据有关预测,2013年中国互联网用户数将达到6.11亿,移动互联网用户数达到4.61亿,这标志着移动终端很可能将取代PC,成为最多的入网终端。  相似文献   

3.
张峰 《世界电信》2014,(7):32-32
当前,全球信息通信业面临变革,技术融合创新的步伐明显加快,以宽带通信、物联网等为代表的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日益泛在化、宽带化、个人化、智能化,推动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应用和新业态在不断地丰富和繁荣。在我国,宽带、物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已成为拉动有效投资,促进信息消费,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小康社会建设的关键支撑和重要的引擎。宽带信息基础设施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4.
5月30日.在由电信研究院和宽带发展联盟共同主办的2014宽带通信及物联网高层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张峰指出,全球信息通信业正在迎来新一轮的伟大变革,技术融合创新的步伐明显加快,以宽带通信、物联网等为代表的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日益泛在化、宽带化、个人化、智能化.推动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应用、新业态不断丰富和繁荣.  相似文献   

5.
李晖  李凤华  曹进  牛犇  孙文海  耿魁 《通信学报》2014,35(11):1-201
随着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和移动终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迫切希望能够随时随地从互联网获取信息和服务,移动互联网应运而生并迅猛发展。然而,由于云计算平台、移动通信网络和移动终端的开放性,传统互联网服务中信息传播和管控机制不再适应于移动互联网,信息安全和用户隐私保护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用户迫切关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国内外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最新趋势,对移动互联网服务和隐私保护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展望。首先对当前移动互联网服务模型和移动互联网服务架构进行了评述;其次对当前的移动互联网数据传播控制机制以及隐私保护机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最终给出了一些潜在的研究热点,为未来研究工作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微电子技术、软件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宽带、无线网络的普及,各行业应用和服务通过智能化的终端进行信息交互已经成为信息化发展的主要特征。智能终端作为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是网络业务的关键入口和信息消费的主要载体,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日常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通信月评     
《广东通信技术》2011,31(10):79-79
1移动互联网成为2011年中国国际通信展新亮点 2011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于26日至30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行。本届展览会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题,聚焦两化深度融合、三网融合、物联网、移动互联、云计算、宽带通信、移动智能终端、网络安全与互联网管理、绿色通信等领域的最新发展成果。移动互联网成为本届展会新亮点...  相似文献   

8.
《通讯世界》2009,(5):82-84
随着3G的引入所带来的移动宽带快速发展,电信、互联网及媒体的融合日益加速。在这一趋势下,通过手机访问各种互联网业务,如网页浏览、即时通信、Skype、YouTube和网络游戏等,正在越来越多的用户当中得到普及。在许多国家的移动宽带网络中,大部分流量都来自移动互联网应用。移动终端也逐渐从普通的通信工具发展成为综合的信息工具,并且逐渐成为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9.
爱立信 《电信技术》2009,(6):122-124
随着3G的引入所带来的移动宽带的快速发展,电信、互联网及媒体的融合在日益加速。在这一趋势下,通过手机访问各种互联网业务,如网页浏览、即时通信、Skype、YouTube和网络游戏等越来越普及。在许多国家的移动宽带网络中,大部分流量都来自移动互联网应用。移动终端也逐渐从普通的通信工具发展成为综合的信息工具,并且逐渐成为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0.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将使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它将成为新的媒体传播平台.信息服务平台、电子商务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和生活娱乐平台。移动互联网将既具有互联网的特征,又具备智能化终端和移动化特征,将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张平 《世界电信》2010,(11):65-67
移动互联网由三大要素构成 移动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在上世纪90年代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用户对无线服务泛在化和全业务类型的需求下,移动通信宽带化及宽带移动化趋势日益明显,在“两化融合”的推动下,移动互联网成为宽带无线通信的主要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2.
《中国集成电路》2013,(5):91-93
随着全球信息通信产业快速发展,产业、技术和应用加速融合,光纤宽带、3G、4G、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将成为我国加快建设的重点,集成电路作为信息通信技术的核心,将面临重要发展战略机遇期。据有关预测,2013年中国互联网用户数将达到6.11亿,移动互联网用户数达到4.61亿,这标志着移动  相似文献   

13.
大数据的行业应用会促使大数据产业链形成一个循环过程,包括对大数据的组织与管理、分析与发现、应用服务,产业链的最终用户也可以是产业链的上游大数据资源拥有者。进入云计算时代以来,信息通信技术迎来新一轮重大突破,产业发展模式和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以产品功能融合、网络融合、制造与服务融合以及信息技术向其他产业渗透等为主要特征的融合发展,正在成为推动信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基于“硬件+软件+终端+内容+服务”的产业链垂直整合,正在推动信息产业组织方式深刻变革;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面向服务的商业模式创新,正在开辟新的产业增长点.  相似文献   

14.
陈颖 《中国新通信》2013,(24):38-40
目前,由于3G技术的成熟商用、移动网络的宽带化以及宽带网络的移动化促进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这使得移动互联网已进驻到公众的日常生活。在此基础之上,衍生出了一种通过智能终端采用移动无线通信方式获取业务和服务的新兴业态,它包含了终端、软件和应用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15.
移动互联网是“跨界”的世界.物联网、云计算、4G、移动电子商务、网游、移动媒体、移动健康医疗……科技界把一个又一个新技术,一类又一类新模式带进互联网,互联网已经从人与人的信息互联改变成为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信息互联网络,移动终端智能化的迅猛发展更是将互联网的范畴瞬间改变为移动互联网.  相似文献   

16.
梁英  李昆 《通信世界》2002,(29):59-59
什么是移动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是可以使用移动终端接入互联网的技术手段,并使移动终端获得互联网的信息和服务。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用户越来越期望可以通过移动终端随时随地获得这些服务:移动银行、移动股票交易、移动订票购物、移动邮件服务和位置信息服务等数据业务。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移动互联网终端类型、主流智能操作系统、人机交互界面及热点应用等方面的技术进展,分析了当前主要的移动互联网终端技术。文章认为由于移动互联网终端在系统硬件技术、人机交互技术、操作系统技术、商业模式和应用开发上的跳跃性发展,将带动移动互联网终端以及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市场的高速扩张;云计算概念的出现、应用服务概念的推广将进一步推动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移动互联网终端市场亦将呈现繁荣景象。  相似文献   

18.
信息消费.宽带中国、智慧城市、大数据,云计算.2013年的电信行业发展总体势头良好.最值得关注的是4G牌照在年底正式发布.这标志着中国通信行业进入一个全新时代.运营商和设备商迎来继3G之后的又一次盛宴。4G的到来将加速移动互联网的变革。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变局中.信息通信生态环境中的各方都在共同探寻4G时代信息通信产业未来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云计算发展迅速,商业模式逐渐成熟,便捷高效的优势越来越明显,云计算成为信息通信行业新的增长点。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兴起,云计算市场需求将进一步增长。支持云计算发展已经成为各国主管部门的战略选择,作为中国产业主管部门的工信部,一直致力于中国云计算产业的发展,与相关部门一起加强对产业规划指导,开展云计算服务创新试点示范工作。我国云计算得到了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全球移动互联网用户超过了十亿,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正面临着井喷式增长,互联网行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随着移动互联网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已经成为了通信、娱乐、媒体、互联网等众多产业融合的焦点,宽带无线通信、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在移动互联网业务中获得了极大的应用。移动互联网在发展趋势中,呈现出了技术多样化趋势。研究开放平台下移动互联网终端设计方案,对我国加强移动互联网终端研发能力、实际应用能力及标准化服务,推动移动通信进步,提高移动互联网业务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