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非均相UV/Fenton体系氧化降解愈创木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浸渍法制备的Fe3+/γ-Al2O3为催化剂,研究了非均相UV/Fenton体系对木素类模型物愈创木酚的处理效果,并与非均相Fenton体系作比较.实验结果表明,非均相UV/Fenton体系能够有效地降解结构稳定的木素类模型物愈创木酚.在室温、初始pH值为6.3、投加2倍理论量的H2O2和1g/L自制的催化剂(Fe3+与H2O2的摩尔比为1:31.6)、反应60min,初始质量浓度为50mg/L的条件下,愈创木酚的去除率可达到100%.非均相UV/Fenton和非均相Fenton反应90min,愈创木酚的总有机碳去除率分别为94.3%和17.2%,由此可知,紫外光与Fenton试剂存在协同效应,使体系的氧化能力明显增强.愈创木酚的矿化速率慢于去除速率,说明愈创木酚并不是立刻被降解为CO2和H2O,而是先被降解为其他小分子中间产物,最终完全矿化. 相似文献
2.
采用自制纳米TiO2作光催化剂,在一定降解条件下,对木质素模型的紫丁香醇(SL-M)光催化降解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SL-M的光催化降解过程包括吸附和降解两个过程,SL-M在TiO2光催化剂表面上的吸附常数Ka=2.754×10-2,最大吸附量Qmax-=11.468 mg/g,运用L-H方程讨论了SL-M的降解动力学,并得到反应动力学方程1/r=3.675/c+0.1012.同时,探论了降解过程的各种单因素条件如溶液初始质量浓度、溶液pH值、曝气量对SL-M降解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4.
5.
《黑龙江造纸》2015,(4):1-4
木素是植物体中的天然有机高分子物质,它与纤维素、半纤维素构成植物骨架的主要成分。木素是导致制浆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减少废水中木素的含量是减少污染负荷的主要途径。因此,本文基于BiFeO_3的类芬顿和可见光催化能力,在过氧化氢的存在下,利用BiFeO_3催化产生的强氧化性物种降解愈创木酚。并研究了BiFeO_3用量、过氧化氢浓度及pH值对反应的催化效果影响。实验结果表明:BiFeO_3用量为0.5g/L,H_2O_2用量为10mmol/L,反应pH为5,降解效果最好,可在120min后去除90%的愈创木酚。且BiFeO_3能有效循环利用,这为该催化剂实际处理制浆造纸废水提供了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Fenton试剂氧化降解愈创木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木素类模型物愈创木酚为目标化合物,在自制的圆柱形双层玻璃反应器中,考察Fenton试剂对愈创木酚的处理效果,研究了H2O2用量、Fe^2+用量、愈创木酚溶液初始浓度及pH值、反应时间、紫外光照射等因素对愈创木酚降解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室温条件下,当体系pH值为3.0时,加入2倍理论用量的H2O2,Fe^2+与H2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0,反应60 min后,初始质量浓度50 mg/L的愈创木酚溶液的愈创木酚去除率可达85.1%;当体系中引入紫外光照射后,Fenton试剂的氧化性明显增强,反应速度显著加快,反应进行30 min后愈创木酚可完全去除。 相似文献
7.
以钛酸四丁酯为前驱体、聚乙二醇为模板剂,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粒径分布均匀的纳米TiO2;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等对产物进行了表征.以高压汞灯为光源,研究了甲基橙在TiO2水悬浮液中的降解动力学.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纳米TiO2为锐钛型结构,粒径为15~20 nm,分布均匀.甲基橙的光催化降解动力学符合Langmiur-Hinshelwood动力学模型,反应速率常数k=0.43 mg/L·min),表观吸附平衡常数K=0.037 L/mg,其半衰期随着甲基橙初始质量浓度p0的增加而延长. 相似文献
8.
以木素模型物愈创木酚(GL)模拟废水为目标物,采用拟薄水铝石(AlOOH)为催化臭氧氧化的催化剂,研究了催化剂及其投加量、臭氧进气量、初始溶液pH值等因素对200 mg/L愈创木酚溶液的降解效果和CODCr去除率的影响;通过液相图谱分析和添加羟基自由基捕获剂——叔丁醇(TBA)初步探讨了催化臭氧氧化的降解机理。结果表明,与单独臭氧氧化相比,催化臭氧氧化效果更佳;在臭氧质量浓度13.32 mg/L、臭氧进气量0.51 L/min、初始溶液pH值5.4、催化剂投加量5 g/L的条件下,反应40 min后,愈创木酚(200 mg/L)降解率能达到100%,CODCr去除率能达到89.3%;叔丁醇(TBA)的添加可以证明催化臭氧氧化反应是臭氧与羟基自由基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制备了可见光响应型纳米TiO2光催化剂,研究在无机盐存在下,TiO2对均三嗪型活性染料的光催化降解机制。结果表明,氯化钠对TiO2光催化降解活性染料既有促进作用又有抑制作用,其取决于氯化钠的浓度;硫酸钠对TiO2的光催化性能只有抑制作用,且随硫酸钠浓度的增大而增加;无机盐对X型活性染料活性艳蓝X-BR的光催化脱色没有影响,但适量的无机盐能促进K型活性艳蓝K-GR的降解。不同pH值条件下,无机盐对活性染料光催化脱色的影响不同,在酸性条件下无影响,中性和碱性条件下影响较明显,脱色率由大到小依次为:酸性>碱性>中性。 相似文献
10.
以自然光为光源,悬浮纳米TiO2为光降解催化剂,研究了溶液pH值、酸性大红GR初始质量浓度、TiO2质量浓度、H2O2的质量浓度及光照时间对偶氮染料酸性大红GR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悬浮纳米TiO2自然光光助催化降解酸性大红GR的适宜条件为:溶液pH值6.5,酸性大红GR初始质量浓度40 mg/L,TiO2质量浓度1.2 g/L,H2O2质量浓度5 g/L,光照时间为120 min.在此条件下,酸性大红GR降解率达75%以上,且降解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其动力学常数为0.011 min-1. 相似文献
11.
苏丹红TiO2光催化降解活性与分子电子结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TiO2为光催化剂,对Ⅰ、Ⅱ、Ⅲ、Ⅳ号苏丹红进行光催化降解实验,并采用量子化学方法密度泛函理论B3LYP/6-31G**计算苏丹红的分子电子结构,研究苏丹红TiO2光催化降解活性与分子电子结构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苏丹红的光催化降解活性与分子电子结构存在密切的相关性,按照苏丹红Ⅰ、Ⅱ、Ⅲ、Ⅳ的顺序,偶极矩增大、最高占有轨道能量升高、电子光谱激发能降低、HOMO-LUMO能隙减小、C-N或N=N键的键级减小,光催化降解活性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12.
13.
为研究超声对花色苷稳定性影响规律及其降解动力学,采用单因素试验在超声提取模拟体系中研究4 种因 素(功率密度、温度、溶剂、pH值)对5 种常见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规律,采用试错法分析花色苷超声降解动力 学,并结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超声处理后的降解产物。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花色苷在超声处理 下的降解率下降;5 种花色苷在体积分数70%乙醇溶液中降解最少;pH 1~5范围内,花色苷降解率呈先增加后减 少趋势。飞燕草素-3-葡萄糖苷的超声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天竺葵素-3-葡萄糖苷、锦 葵素-3-葡萄糖苷、芍药素-3-葡萄糖苷的超声降解符合零级动力学模型。在天竺葵素-3-葡萄糖苷、锦葵素-3-葡萄糖 苷、芍药素-3-葡萄糖苷、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的降解产物中都检测到8-β-D-吡喃葡萄糖基-2,4-二羟基-6-氧代环己 基-2,4-二烯基乙酸,同时也检测到山柰酚、槲皮素、丁香酸、阿魏酸、2,6-二甲氧基苯酚等。 相似文献
14.
15.
甲壳素和壳聚糖不仅可被甲壳素酶、壳聚糖酶和溶菌酶水解 ,还可以被一些包括蛋白酶、脂肪酶和其它糖酶的非专一性酶水解 ,这些酶对甲壳素和壳聚糖解聚的作用机理和动力学 ,对于开发甲壳素和壳聚糖在食品、化工、医药、农业等领域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 ,介绍了近年来国外的研究进展 . 相似文献
16.
17.
18.
The kinetics of chlorophyll degradation in pea puree were determined in a specially designed reactor with on‐line pH control capability. Without pH control, the pH of the pea puree decreased continuously with heating due to acid formation; the pH was maintained within ±0.1 of the desired value with on‐line pH control. Chlorophyll (both a and b) degradation followed the first‐order reaction model. The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the rate constant was adequately modeled by the Arrhenius equation. The activation energy was independent of pH and was 17.5 kcal/mol and 17 kcal/mol for chlorophyll a and chlorophyll b, respectively. The degradation rate constant decreased log‐linearly as the pH was increased. A mathematical model was developed to predict the chlorophyll concentrations as a function of time, temperature and pH.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