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轻工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长杨自鹏来视察醴陵瓷业,由红官窑叶早云总经理。陶艺大师朱占平、张小兰、高工徐曼斌、《陶瓷科学与艺术》杂志总编邹明林的陪同下先后参观了湖南省陶瓷研究所,华联瓷业、红官窑瓷业,湖南醴陵国瓷研究所等单位。对醴陵瓷业的发展赞誉有佳,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2.
<正>民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转变的时期,对景德镇瓷业来说,是中国制瓷业进人变革、创新、发展的一个全新的时代。在社会大变革的景德镇瓷业正处于转型阶段,专门烧制皇家用瓷的官窑已名存实亡,被逐渐兴起的股份制瓷业公司所替代。中国最早的一家瓷业公司是"江西省萍乡瓷业公司",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湘西凤凰县人熊希龄把建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的"湖南官立瓷业学堂"改为"湖南瓷业公司"。到民国二十年(1931年)在  相似文献   

3.
余勐  邬德慧 《中国陶瓷》2004,40(6):55-56,59
本文对发端于元代,成熟于明、清的景德镇官窑的生产形式、官窑瓷器的艺术特色,民窑的发展与官窑的关系等作了有益的阐述和探索。肯定了官窑对景德镇瓷业发展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4.
陈健  胡文峰 《佛山陶瓷》2006,16(11):31-32
本文主要讨论了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瓷业发展和陶瓷装饰艺术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官窑制度是中国古代制瓷业发展史中的一个特殊现象,官窑制度的实质是封建帝王凭借政治特权无偿占有优质陶瓷制品。官窑制度的形成,可以上溯到唐代越州的“贡窑”,即专门为唐朝皇室烧造贡瓷的窑场,五代吴越时期,进而发展成为“设官监窑”,设官监窑虽不同于后代的官窑,但它却是由  相似文献   

6.
《景德镇陶瓷》2004,14(1):44-45
景德镇珠山御窑遗址历时一年多的考古发掘成果斐然:出土遗迹有晚清江西瓷业公司发行所一处.明初官窑窑炉遗迹四座,埋藏明永乐后期与宣德早期官窑落选贡品遗存两处,出土了大量珍贵的官窑瓷器标本。据悉,此次考古发掘的成果,已入围2003年全国重要考古发现。  相似文献   

7.
景德镇,至迟在元代(公元1271-1368年)起,就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制瓷业中心。近千年来,景德镇瓷器在国内销售与进贡、外贸出口与加工等方面全方位地满足了海内外广泛的市场需求。但是从清三代时期瓷业的辉煌之后,不久近代景德镇瓷业即跌落到举步维艰的困境中。不断发生的战乱、腐败的政治、沉重的税赋、洋瓷的竞争等诸多压力使景德镇瓷业,无论是官窑还是民窑,均陷入了艰难的困境。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瓷画”作为一种饱含传统文化韵味和鲜明中国特色的核心要素,成为近代景德镇瓷业维持生存和延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为人们所熟悉的某些概念,往往又是模糊不清的概念。我国古代制瓷业中的官窑就是如此。官窑指官办的专门生产非商品性官用瓷器的窑场,这本来是一个十分清楚的概念,但由于在官窑出现之前的很长时间里存在着“官搭民烧”的现象,加之古代文献记述的舛误,所以,近人著述中常把民窑与官窑混淆起来。我们认为,官窑问题是一个比  相似文献   

9.
醴陵窑     
《陶瓷工程》2009,(7):26-28
醴陵是继景德镇之后的又一瓷都。雍正七年,粤籍廖仲威邀同乡于醴陵沩山设厂制瓷。至光绪年间,发展为方圆数十里的产瓷区,产品皆粗器。1905年洋务派人物熊希龄创办湖南瓷业学堂,次年组建湖南瓷业公司,产品转向细瓷。并成功研制釉下五彩,产品多次荣获国际大奖。醴陵瓷以釉下五彩为特色,常见折枝花鸟,人物、山水等图案。色泽淡雅。清新亮丽。  相似文献   

10.
醴陵窑     
《陶瓷科学与艺术》2009,43(7):26-28
醴陵是继景德镇之后的又一瓷都。雍正七年,粤籍廖仲威邀同乡于醴陵沩山设厂制瓷。至光绪年间,发展为方圆数十里的产瓷区,产品皆粗器。1905年洋务派人物熊希龄创办湖南瓷业学堂,次年组建湖南瓷业公司,产品转向细瓷。并成功研制釉下五彩,产品多次荣获国际大奖。醴陵瓷以釉下五彩为特色,常见折枝花鸟,人物、山水等图案。色泽淡雅。清新亮丽。  相似文献   

11.
清中期以后的官窑彩绘瓷御窑厂图像展现出清帝对于御窑陶冶非同一般的兴趣和控制欲望。从清初到清中晚期,清帝对于御窑及窑业的兴趣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我们掌握有限的几个图像来说,在乾隆初年的《陶冶图》是着重对于制陶工序和工艺本身的了解,着重于制陶内部因素,而到嘉庆道光年间,清帝对于御窑及窑业的兴趣,不仅仅限于制陶的内部因素,也渐渐扩大到御窑制陶的外部环境,及御窑厂整体环境。这也是上述几件景德镇御窑窑业图像之所以制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造办处是清代宫廷独有的机构,专事宫廷工艺品制作。清宫造办处对景德镇御窑厂瓷艺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下属的许多部门对御窑厂瓷艺施加各种影响,从而使御窑厂瓷艺呈现出完全符合宫廷审美趣味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3.
钧瓷的兴衰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及古代钧窑遗址出土的许多钧瓷残片证明,我国宋代五大名瓷之一的钧窑源于唐代,研制于五代,成熟于北宋初期,兴盛于北宋中晚期。经历了由民窑到官窑,又民窑再官窑的发展阶段,开辟了我国陶瓷颜色釉的先河,为瓷器的装饰艺术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4.
造办处是清宫特有的艺术品管理与制作部门,制作大量颇具精美雕塑制品。景德镇御窑厂承担清宫瓷雕生产任务,由造办处对其进行管理和监制,对于促进御窑厂瓷塑的发展具有极重要作用。在造办处各方面积极影响下,清代御窑厂瓷塑发展迅速,形成鲜明而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5.
次色变价的制度化是清乾隆御厂的重要革新之一。在次色变价制度下,乾隆瓷业出现了官民竞市的兴盛格局,促进了瓷艺大发展。在次色变价推动下,乾隆瓷艺呈现出官民窑瓷艺风格趋同和创新求变等特色。  相似文献   

16.
御厂雇役制萌芽于明后期,清代御窑厂雇役制得到全面实施。雇役制下,清代御窑厂管理制度发生了许多新变化,对清代景德镇官窑和民窑瓷业生产的发展都产生了非常积极的意义与作用。  相似文献   

17.
官搭民烧是中国古代官窑瓷生产的一种特殊方式,即将部分官窑产品派烧于民窑。官搭民烧始于宋元时期,明嘉靖时期实现了制度化。官搭民烧对嘉靖青花瓷产生了显著影响,推动其迅猛发展,并形成新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民族音乐乐器,有着悠久的历史。瓷乐器也是一种古老的民间乐器,经过不断地发展创新与实践,已形成为多种瓷乐器组合,其音色特殊而鲜明,听者通常会有新鲜的感觉。随着瓷乐的发展,如今的瓷乐融合了中国传统的乐器形式和特色。筝乐器因为中华民族特有的历史与文化,经久不衰深受大众喜爱。筝乐与瓷乐二者的结合带给音乐一种全新的生命力和内涵,并对民族传统艺术的发展与进步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本文旨在于阐述中国传统乐器的相关知识,结合瓷乐与筝乐的特点与关系,通过分析二者的发展过程来探讨筝乐在瓷乐发展中的融合与运用方式。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九五瓷瓷件在经过金属化炉后,瓷件及釉面经常会出现表面发黑这一缺陷,从实际生产角度出发,分析了所选择的原料、釉方的温度、瓷件的生产过程、金属化炉内的气氛等影响因素,提出了解决这一缺陷的途径,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国产化日用瓷釉烧中、高温辊道窑技术发展以及高温一次烧成( 氧化焰、还原焰均可) 日用瓷辊道窑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