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5 毫秒
1.
寺家沟金矿区位于华北陆块南缘,属东秦岭—大别成矿带的崤山地区,该区是河南省重要的金银多金属成矿和找矿潜力区。区内隐伏岩体及与其相伴生的其它小岩体为金、银等元素的活化、转移提供了物质条件和很好的热动力源。本文在阐述寺家沟金矿区成矿地质背景、矿床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成矿物质来源、矿床成因等。  相似文献   

2.
湍源地区位于秦岭贵金属、多金属成矿带的东段,是一个多金属矿聚集区,金银多金属成矿极为有利。研究区金银多金属矿受地层—构造—岩浆活动三重条件控制,通过成矿地质条件分析,总结出湍源地区具有较好的成矿远景区,分别为陆家幔远景区、上庄坪远景区、水洞岭远景区、涧北沟远景区、高庄远景区和湍源远景区。  相似文献   

3.
徐岩 《甘肃冶金》2004,26(2):45-47
甘肃省天水市分水岭地区处于西秦岭北段多金属成矿带。区内地层出露较全 (从上寒武统 -第四系地层均有出露 ) ,褶皱、断裂构造发育 ,岩浆活动强烈 ,岩浆岩分布广泛 ,是金、银、铜、铅、锌多金属成矿的有利区域。通过对分水岭地区区域地质特征和银矿床地质特征的分析研究 ,阐释了本区银矿的成矿规律、找矿标志 ,提出了银矿的找矿方向 ,并进行了成矿远景预测  相似文献   

4.
桐柏县双山钼矿位于东秦岭—大别钼多金属成矿带的中部,该处也是重要的金银贵金属矿集区。本文文章通过介绍矿区的成矿地质背景、地质特征,对区内不同类型的钼矿体特征进行描述,研究了矿床的成矿规律,并对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指明了该区下一步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5.
徐岩 《甘肃冶金》2004,26(2):71-73
甘肃省天水市李子园地区处于西秦岭北段多金属成矿带。区内地层出露较全 (从上寒武统~第四系地层均有出露 ) ,褶皱、断裂构造发育 ,岩浆活动强烈 ,岩浆岩分布广泛 ,是多金属成矿的有利区域。分散流和次生晕指示元素的异常均反映它们与构造、岩体的内、外接触带关系密切 ,说明这些部位是成矿的有利地段 ,目前发现的矿床 (点 )证实了这一点。通过对区内地质特征的阐述和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研究 ,提出了区内各矿床类型的成矿有利地段 ,并进行了成矿远景预测  相似文献   

6.
国安寺-白杨沟地区所在凤太矿集区大地构造位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的夹持部位,成矿区划上处于秦岭泥盆系金-多金属成矿带中段。凤太海盆沉积基底火山岩及变质火山岩中丰富的成矿物质,为区内金属矿产的形成提供了大量的物质来源。此外,区内地壳构造活动强烈,为热液的运移、成矿物质的活化及迁移提供了动力学条件,伴随地壳活动产生的各种断裂构造为成矿物质的运移提供了通道、也为成矿物质的聚集和保存提供了有利的空间。笔者结合野外实际情况,在分析对比凤太矿集区已知金矿床的成矿环境和控矿要素的基础上,通过综合研究该区成矿地质背景、地质特征和地球化学资料,对该区进行找矿潜力分析,认为该区有较好的找金前景。  相似文献   

7.
北巴颜喀拉造山带是青海重要的贵金属成矿带,金矿床(点)众多,矿床的形成与巴颜喀拉洋的演化有密不可分的联系,矿床的形成与晚华力西-印支早期巴颜喀拉洋的俯冲、碰撞造山作用及该区广泛发生的印支晚期幔源岩浆的侵入活动有较密切的成因联系.赋矿地层为三叠纪巴颜喀拉山群浅变质浊积岩系,与世界上其它地区浊积岩型金矿床类似,相当于Groves等(1998)提出的造山型金矿床.矿脉常顺层产出,层控特征明显,主要产于含碳泥质板岩、变钙泥质粉砂岩中.区内金矿床(点)具有相似的成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矿脉受褶皱和韧脆性断裂双重控制,且以韧脆性断裂为主,金矿化强度与蚀变强度呈正比,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已显示出很好的成矿和找矿潜力,研究该区金矿成矿作用和矿床特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查涌地区铜多金属矿位于著名的青海三江北段铜多金属成矿带之通天河印支期铜、铅、锌成矿亚带内,大地构造位置为可可西里-金沙江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缝合带,区内构造活动强烈,NW向断裂为重要的控矿构造。通过在该区系统开展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和1:1万土壤测量工作,综合分析了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了解区内元素的分布规律和组合特征,固定成矿靶区,并结合地物手段,初步查明了矿体的形态、产状和规模。研究表明,该区具备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成矿潜力较大,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9.
北秦岭天水一带金矿成矿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海明 《黄金》1999,20(2):10-13
北秦岭天水一带发现的金矿点,按成矿类型可划分为黄铁矿石英脉型、蚀变岩型和多金属硫化物型金矿。在分析金矿成矿地质背景、构造、地层及岩浆活动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0.
北巴颜喀拉造山带是青海重要的贵金属成矿带,金矿床(点)众多,矿床的形成与巴颜喀拉洋的演化有密不可分的联系,矿床的形成与晚华力西一印支早期巴颜喀拉洋的俯冲、碰撞造山作用及该区广泛发生的印支晚期幔源岩浆的侵入活动有较密切的成因联系。赋矿地层为三叠纪巴颜喀拉山群浅变质浊积岩系,与世界上其它地区浊积岩型金矿床类似,相当于Groves等(1998)提出的造山型金矿床。矿脉常顺层产出,层控特征明显,主要产于含碳泥质板岩、变钙泥质粉砂岩中。区内金矿床(点)具有相似的成矿地质一地球化学特征,矿脉受褶皱和韧脆性断裂双重控制,且以韧脆性断裂为主,金矿化强度与蚀变强度呈正比,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已显示出很好的成矿和找矿潜力,研究该区金矿成矿作用和矿床特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阿西金矿床是西秦岭成矿带内较典型金矿床之一,金矿化与岩浆热液及围岩蚀变关系密切。矿石中有用组分主要为金,伴生有益组分为银;主要有害组分为砷、硫和有机碳。载金矿物主要为黄铁矿、毒砂、辉锑矿和褐铁矿,其次为石英。矿床成矿作用经历了金-毒砂-黄铁矿-石英、金-辉锑矿-方解石及表生期等不同成矿期或成矿阶段。矿石中金主要呈微细粒,以包裹金、粒间金和裂隙金形式赋存于脉石与金属矿物中。  相似文献   

12.
秦岭造山带东西绵延1 300km ,它以极具特色的“立交桥式”造山演化过程,形成了我国著名的多金属、贵金属成矿带。通过研究总结秦岭造山带区域成矿背景、Au 地层地球化学特征,以及造山带演化过程中的盆地成矿、热隆成矿、岩浆成矿等区域成矿作用,概括指出了秦岭造山带7 条区域找矿标志,并进行了金矿找矿靶区的预测探讨,认为8 条成矿构造带具有广泛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3.
甘肃枣子沟金矿床成矿时代精确测定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枣子沟金矿床是西秦岭地区的一处特大型金矿床,围岩主要为三叠系古浪堤组粉砂质、泥质板岩,金矿体主要分布于闪长玢岩内部及其附近的断裂破碎带中,矿石主要以细脉浸染状为主;氢氧同位素示踪表明,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热液性质的流体,硫、铅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成矿物质具有深源特征。矿床为与闪长玢岩有关的斑岩型金矿床。通过对与成矿有关的2个闪长玢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测试,分别获得(215.5±2.1)Ma和(216.6±2.4)Ma的年龄结果,该年龄代表了枣子沟金矿床的成矿年龄,为形成于印支末期秦岭造山带后碰撞伸展环境。研究表明,西秦岭造山带具有寻找印支末期后碰撞伸展环境有关的斑岩型金矿床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4.
铧厂沟金矿床位于秦岭褶皱系南部,北距康县—略阳—勉县深大断裂4 km。金矿化严格受地层、岩性及韧性剪切带控制,主要控矿层位为蚀变细碧岩及灰岩与粉砂质千枚岩之间的过渡部位,控矿构造多为压扭性断裂。金矿体呈脉状和透镜状产出,矿化带类型以蚀变细碧岩型及蚀变碳酸盐岩型为主,黄铁矿是矿石中最主要的载金矿物。矿石中金的赋存状态主要为包裹金和裂隙金,粒间金次之,围岩蚀变主要有黄铁矿化、硅化、碳酸盐化、钠长石化和绢云母化等。黄铁矿热电系数和原生晕地球化学研究显示,本区金矿体向深部有一定的延伸,应重点加强细碧岩型矿带和砂岩矿带的地质找矿与探矿工作。  相似文献   

15.
别风雷  徐九华 《黄金》2000,21(2):1-5
平泉县碾子泡--洛金洼金矿床赋存于太古界上迁西群变质岩系和石英二长斑岩、花岗闪长斑岩及闪长玢岩等碉浆侵入体中。本文从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活动性的角度,并应用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研究了该矿慢变围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蚀变与矿化的关系,指明了成矿元素的来源,为找矿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6.
南秦岭丁(家山)—马(家沟)金汞锑矿带位于华北地台与扬子地台两大构造单元的过渡部位,镇安—板岩镇深大断裂南侧,该矿带金汞锑成矿条件有利,分布有龙山、丘岭、腰俭等大中型金矿床和西坡岭、丁家山、石家山等中小型汞锑矿点。丁—马金汞锑矿带金汞锑矿化是同一空间(构造地质背景)下物理化学条件变化的演化结果,显示出成矿继承性和阶段性的演化特点,是一个成矿组合演化系列,在时空分布上有明显规律性;背斜轴部及两翼受强烈的挤压作用发育密集裂隙、节理及近EW向挤压破碎带(剪切带),这些地段是成矿的有利部位,直接控制着区内内生金属矿产的空间分布,NE向断裂为本区主要控矿构造。根据已有资料和找矿实践,通过进一步探讨丁—马金汞锑矿带成矿规律,分析找矿前景,以期对该矿带内进一步勘查找矿提供有益参考。研究认为,该矿带成矿条件较好,在古楼山、郭家山和杨家岭等尚未开展系统勘查的地区,以及汞锑老矿区的纵深、侧翼和已知矿体深部,找矿潜力均较大。  相似文献   

17.
幸福村金矿床位于华北陆块北缘西段,白云鄂博-商都成矿带上,金矿体主要赋存于尔力格图倒转向斜南翼白云鄂博群比鲁特组千枚岩中。从地层、构造及岩浆活动等方面对矿区的控矿因素进行分析,认为金矿体是在地层、构造和岩浆活动“三位一体”的作用下形成的;区内白云鄂博群千枚岩中Au元素含量较高,是金矿形成的初始矿源层;成矿过程中,构造起主导作用,岩浆活动提供了热、液源及动力;结合矿区地质特征和典型矿床对比分析,认为本区属于以浅变质岩为容矿围岩的中-低温热液金矿床。通过成矿作用分析,初步建立了该区的理想成矿模型,指出下一步找矿工作应加大在北倾方向上的工程投入,尤其靠近核部是矿物富集成矿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8.
西秦岭地区金矿资源丰富,找矿潜力巨大。为了探讨不同源区参与成矿的程度,对该区3个成矿亚带19个典型金矿床主成矿期流体包裹体及H、O、C、S稳定同位素特征进行研究,发现西秦岭地区成矿流体为岩浆水、变质水和大气降水混合来源,具有中低压、中低温和低盐度的特征,成矿物质为岩浆和沉积岩中碳酸盐岩的混合来源。西秦岭地区3个成矿亚带整体上具有明显的分带特征,自南向北其矿源具有从以混合来源为主向沉积来源过渡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王宏格 《甘肃冶金》2011,33(3):70-71
本文从地层控矿,矿体与岩体的关系,矿体产出及富集规律,成矿模式等方面对三洋坝金矿床的成矿规律加以总结,其中重点是成矿模式,对于在该地区寻找类似矿床提供了基础依据,也为在秦岭西段寻找微细浸染型金矿床提供了探索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