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渤海湾含油气盆地的构造格局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9  
一、沉积史渤海湾盆地是一个复式叠加型沉积盆地。新生界,中生界,古生界和震旦亚界地层内广泛分布有多套生储盖组合。具有多旋回、多层系和多油气藏类型的含油气盆地的特色。晚元古代(震旦亚代)准地槽沉积发展时期:吕梁运动后,沿着内蒙古陆南缘,张家口-北票深断裂南侧形成一个北东东方向的沉降带,称为燕山准地槽。沉积了晚元古代震旦亚界最厚9400米以碳酸盐岩为主的巨厚沉积。早古生代(下寒武纪-中奥陶纪)地台沉积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2.
西西伯利亚巨型含油气盆地侏罗系有机质的成熟度取决于地层的埋深和这一时期它所经受的最高温度。沉积盖层中的温度分布与古生代基底局部断块的褶皱时代、深大断裂的形成时间,以及岩浆岩的成分、侵入时间有关。这些控制着温度场和西西伯利亚沉积盖层中有机质成熟度的因素是全球性的。划分出了3种基本的断块类型,它们与根据基底固结时代而划分的构造区划相对应。第1类断块与贝加尔褶皱带的断块相一致;第2类断块与海西运动期、加里东运动期的断块相一致;第3类断块为巨型盆地基底中的三叠纪裂谷,大型花岗岩体、某些流体输导断裂与此相一致。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西部巴彦浩特盆地的构造特征及其演化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这是一个叠置在不同结晶基底上的中、新生代断陷盆地。中元古—早古生代时,西北部隆起,南部位于祁连海槽的被动大陆边缘,东部为坳拉槽。晚古生代南部为前渊,东部为碰撞谷。二叠、三叠纪时全区大面积隆起。侏罗纪发生裂陷形成分隔的许多小盆地,早白垩世才形成统一的盆地,之后即开始隆升。盆内构造以正断层为主,伴生滚动背斜;南部有少量逆断层和挤压褶皱。石炭系是主要生油气层,因此,有较厚石炭系分布的东部和南部坳陷带的含油气远景最佳。  相似文献   

4.
对焉耆盆地基底的认识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根据重力、磁力、电法、钻探、盆地周边地质资料,结合地震解释,将中、新生代焉耆盆地基底构造划分为四种样式,即叠瓦式、对冲式、背冲式、基底凸起式;将基底岩性分为四种类型,即南缘主要为元古界深变质岩,北缘主要为海西期花岗岩,四十里城次凹主要为中-上石炭统浅变质岩,焉南断裂以北主要为中泥盆统浅变质岩,基底岩相带呈东西向展布、南北向分带;将基底结构分为两种类型,即种马场断裂以南为塔里木地台型基底,以北为海西期褶皱基底。北部海西褶皱基底塑性强、不稳定,在沉积盖层中易形成背斜型圈闭;受深部热流影响沉积盖层中的有机质成熟度较高,因而使得盆地北部油气富集程度高,目前已发现的油气田均集中在北部。  相似文献   

5.
中国石油地质构造特征及油气远景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含油气盆地大地构造分两个阶段,印支运动以前为地台内部海相沉积内克拉通原生盆地,形成稳定过渡性的地台型含油气盆地。印支运动后的中新生代时期为板块内部解体陆相沉积后生复合迭加盆地,形成不同类型的断陷、拗陷、山前拗陷、山间拗陷含油气盆地。对中国沉积盆地进行含油气性评价时,把古生代海相沉积稳定地台区分为十个评价单元;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可以分为六个评价单元。其含油气远景沿海大陆架是居于首位的,今后发展会超过目前东部地区;东部地区为第二位,在一段时期可以保持当前生产水平,但要做过细的工作;西部地区是第三位的,应当加强勘探工怍,争取接近东部水平。古生代海相沉积区应以找气为主,找油为辅,并重视寻找煤成气。  相似文献   

6.
焉耆盆地是在海西运动期褶皱基底上形成的中新生代含煤沉积盆地。从盆地形成演化、烃源岩条件、储集层、盖层及储盖组合、圈闭类型等基本石油地质特征出发, 对烃源岩的生烃史、储集层特征和演化进行了研究, 认为焉耆盆地主要有2 期油气生成和成藏事件。侏罗系含油气系统分布在博湖坳陷, 平面上可划分为北部凹陷含油气系统和南部凹陷含油气系统, 纵向上可划分为侏罗系原生型含油气系统和古近-新近系再生型含油气系统。  相似文献   

7.
中国大陆板块的演化与含油气盆地特点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大陆板块元古代以来的演化特点,是古大陆在多次解体多次联合过程中成长。每次从解体到联合,构成一个完整的“板块构造旋回”。经历元古代、古生代和中、新生代三次“板块构造旋回”活动的叠加,中国大陆板块形成了13个被活动造山带所围绕的稳定陆块。在西部以俯冲消减和碰撞作用为主,形成八个沟弧挤压碰撞隆起带和六个挤压沉降带,以聚敛型含油气盆地为主,构成了挤压隆起为主的含油气区;东部则以俯冲消减和大陆扩张作用为主,形成十个岩浆弧扩张隆起带和八个扩张沉降带,以扩张型含油气盆地为主,构成了扩张、沉降为主的含油气区。这些含油气区的含油气盆地中,以前寒武纪结晶陆块为基底的大型含油气盆地,多分布在沉降带上,是我国油气资源的主流;以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的褶皱带为基底的中小型含油气盆地,多分布在隆起带上,含油远景次之。中国大型含油气盆地,具有成因上的复合性、多期发展的叠合性、油气的多源性、油气层深理性和自然地理条件复杂性等五大特点。这些特点,表明中国不但是一个盛产石油的国家,也将是一个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  相似文献   

8.
拉美地区在世界油气资源中所处地位不断提高,奥连特盆地属于该地区勘探与开发程度较高的重要含油气盆地。为加深对奥连特盆地构造演化及其控藏规律的认识,将奥连特盆地构造演化史大体划分为古生代被动陆缘、中生代弧后裂谷及新生代弧后前陆3 个阶段。根据断裂发育及沉降–沉积特征,将奥连特盆地划分为西部次安第斯构造带、中部构造带及东部前陆斜坡构造带3 个构造单元。构造演化对该盆地油气成藏具有控制作用,中部构造带西(早)安第斯阶段多形成低幅背斜圈闭,西部、东部构造带东(晚)安第斯阶段分别以形成逆冲断背斜型圈闭和构造–岩性复合型圈闭为主。  相似文献   

9.
塔里木盆地的形成与演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塔里木盆地位于亚洲中部,其基底由太古界、元古界深变质的结晶岩块组成。其北为中亚—蒙古褶皱带,其南为昆仑山褶皱带。就地史分析,塔里木盆地可分为前地台期、地台期和盆地期;就区域构造特征,盆地可划分为山前坳陷、盆地内部隆起与凹陷和盆地边缘逆冲断隆三种不同类型构造单元。塔里木盆地是一个多旋回大型克拉通断—坳陷叠加含油气盆地,属压性构造,并伴随强烈的压扭性平移断层。中新生界为陆相沉积序列和块断结构,与北美A型消减有关的“前渊”沉积序列和构造式样不同。  相似文献   

10.
新疆三塘湖盆地板块构造演化特征及其含油气远景评价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三塘湖盆地是一个有含油气远景的盆地。本文作者在对该盆地30多年来所累积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盆地的演化,类型及含油气性。认为盆地的基底属西伯利亚古陆前缘主动型大陆边缘的沟—弧—盆边缘海沉积系统,经后期褶皱运动和岩浆侵入活动形成盆地的变质基底(O2-3-D2)其上沉积了晚古生代(D1-P1)碰撞前陆型的海相,海陆交替相和陆相沉积及古生代末一新生代(P2-Q1)多期发履的碰撞山前陆相沉积,从而形成了多套油气源,并具奋形成非生物成因油气源的大地构造条件,是一个油气资源比较富集的中型盆地。作者并对盆地的油气勘探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下扬子地区晚古生代含油气盆地原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在下扬子地区晚古生代含油气盆地的基底特征的基础分析上,着重叙述克拉通台向斜拗陷盆地的原型特征。从沉积及沉降、构造发展等因素对下扬子区晚古生代盆地作构造区划,划分其三个发展阶段,即断陷—拗陷—转化。印支—早燕山运动以来主要是自东南向西北强烈褶皱、推掩的板内变形,其主要构造样式为基底拆离。对下古生界作叠加和保存,前缘拗陷内发育了中新生界,对油气生成与聚集是有利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石油化工应用》2016,(6):114-120
本文以构造控制沉积,沉积控制成藏为指导开展九龙(Cuu Long)盆地的成藏特征研究,旨在对盆地的有利勘探区进行分析。盆地划分为4个构造演化阶段,即前始新世基底形成期、始新世-渐新世裂谷期、早-中中新世坳陷期、晚中新世-现今热沉降期。在构造演化控制下,盆地主要经历了陆相期、海陆过渡期及海相期三个沉积演化阶段。在构造、沉积作用的影响下,盆地优质的烃源岩主要发育在盆地中部和东部的湖沼相、深海相泥岩沉积,较好的储层主要发育在盆地中部和东部基底裂缝型岩浆岩、三角洲前缘、潮下带砂岩储层中。油气主要赋存在地层上倾歼灭、褶皱顶部中,从晚渐新世开始生成和运移,一直持续至今。盆地I类油气勘探有利区带主要位于储层发育的盆地东部和中部,II类油气勘探有利区带主要位于盆地西部,为盆地下一步勘探目标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江汉盆地构造演化与海相地层油气成藏模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江汉盆地自晚元古代统一的变质基底形成以后,先后经历了加里东、海西-早印支、晚印支-早燕山和晚燕山-喜马拉雅4 期构造旋回,形成前印支期地台型广海盆地、晚印支-早燕山期前陆盆地和晚燕山期以来的内陆断陷盐湖盆地。通过分析4 次构造旋回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与破坏作用,依据生烃期的早晚和油气在完成初次聚集后至最终成藏定型期间是否突破了原始封闭体系,将江汉盆地海相地层油气成藏模式划分为原生型、次生型和再生型3 种类型,并分析了各类成藏模式的有利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14.
民和盆地是西北地区一个具有良好油气勘探前景的盆地之一,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祁连构造域中祁连地块东部,是印支运动以来在加里东褶皱基底上形成的中、新生代坳陷型盆地。 盆地油气勘探始于1935年,在盆内先后共钻探了63口石油探井,其中主要以地表构造为钻探目标的浅井居多,占总探井80%;全盆内开展了1∶200 000、1∶100 000重磁电普查,局部地区开展了1∶50 000重力详查;由于盆地内地震施工难度较大,因而,至今地震工作量投入较少,且主要集中在盆地南部的巴州凹陷;截止目…  相似文献   

15.
焉耆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聚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焉耆盆地是在海西运动期褶皱基底和元古代结晶基底之上发育起来的中、新生代中小型叠合复合含油气盆地,其形成经历了古生代基底形成阶段、中生代前陆盆地演化阶段、第三纪压陷盆地发育阶段和第四纪走滑隆升阶段等4个演化阶段。燕山运动期和喜马拉雅运动期断裂活动控制了坳陷、隆起的形态和规模。构造变形以逆冲推覆和走滑为特点,并伴生大量局部构造。构造演化对油气系统的形成、油气藏保存条件和油气富集程度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河西走廊含油气盆地构造类型及演化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河西走廊含油气盆地,具有复杂的多旋回构造演化史。加里东运动使北祁连地槽最终回返褶皱向阿拉善古陆俯冲,结束了地槽发展阶段,奠定了盆地的基础。燕山期祁连褶皱系在剥蚀夷平的基础上,以拉张翘倾运动为主,其拉张翘倾方向受盆地边缘古隆起相对上升所控制,沉积了盆地的主要生油岩系。喜山期的喜山运动强烈,使盆地明显受到祁连褶皱系挤压、仰冲,统一了酒西、酒东、民乐三盆地的构造格局,形成了不同类型的褶皱和断裂,为油气储存准备了场所。上述可见河西走廊含油气盆地具早期拉张、晚期挤压复合的构造类型,而非单一挤压含油气盆地的构造类型。  相似文献   

17.
银根-额济纳旗盆地油气地质条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银根-额济纳旗盆地是一个油气勘探程度很低的含油气大型盆地。它是在前寒武纪结晶陆块与古生代褶皱双重基底上发育起来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经历了侏罗纪扭张和白垩纪伸展2个主要演化阶段,发育断陷和裂谷两种类型;以众多的相互分隔的小型沉积凹陷为主要特征:存有中一下侏罗统、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及苏红图组3套含油气系统,每个生烃凹陷构成独立的分油气系统。从油气地质条件来看,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8.
中国含油气盆地的构造类型   总被引:29,自引:5,他引:24  
中国含油气盆地的基本构造类型有三种: 1.中国东部含油气盆地——拉张型盆地。在大兴安岭—太行山—长江三峡以东分布有一系列板内断陷—拗陷盆地,其成因机制与上地幔的隆起有关。如渤海湾、苏北、江汉等盆地为多旋回的断陷—拗陷盆地。珠江口是南海扩张盆地的北部陆壳边缘断陷—拗陷盆地。2.中国中部含油气盆地——过渡型盆地。鄂尔多斯和四川盆地为板内多旋回拗陷盆地。3.中国西部含油气盆地——挤压型盆地。准噶尔、塔里木和柴达木为碰撞挤压带之间的大型卵形复合盆地。乌苏、库车、酒泉和民乐等盆地为山前拗陷盆地。吐鲁番为天山山间盆地。  相似文献   

19.
北方型含油气域大致相当于翁文波当年建立的北方体系,此外还包括翁文波的太平洋系的北部。北方型含油气域又可分为亚洲、欧洲和北美3 个含油气域。3个含油气域中,各有一个面积较大的陆核,从东到西为阿纳巴尔、波罗的和加拿大。在陆核外围环绕着古生界带、中生界带和新生界带;这种环带形态主要呈半环形,并且各带之间重合不多,但在北美落基山西麓有较大面积的重合。在各含油气域的含油气盆地中,含油气岩层比较单一;盆地类型有内克拉通、前陆及褶皱带、活动大陆边缘、离散大陆边缘和内裂谷。在沉积速率分析曲线上,往往是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呈单峰状态。在油气田(藏)形成过程中,罕见油气再次运移现象,即罕见复式石油系统。  相似文献   

20.
北黄海盆地含油气系统与勘探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北黄海盆地(盆地东部朝鲜海域称西朝鲜湾盆地)为浅海大陆架区,属于中朝地台,在其边缘有安洲盆地、渤海湾盆地、莱阳盆地和南黄海盆地,均为古生代、中生代与新生代的叠合盆地,含油气前景较大。盆地周边发育郯庐断裂带、清川江断裂带与临津江断裂带等大断裂带,盆地中油气的生成、运移、储集与保存都和这些大断裂带有密切关系。通过储集条件、油气生成模拟与圈闭条件类比,探讨北黄海盆地的含油气系统特征,并进一步明确其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