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烹调对蔬菜中烟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不同烹调方法对蔬菜中烟酸含量的影响,对7种蔬菜(白萝卜、胡萝卜、豇豆、扁豆、茄子、土豆、菠菜)采用6种不同烹调方法(炒、炖、腌、蒸、焯、炸)进行处理,用微生物法测定其鲜样和烹调后样品的烟酸含量。以烹调至可食用状态为标准进行比较。蔬菜经6种不同烹调方法处理后,其烟酸保存率大部分在60%以上。经过炒、炖处理后的蔬菜中烟酸保存率较高;经过焯和大量失去水分的腌,蔬菜中烟酸保存率较低。其中炸扁豆、炒胡萝卜、炒茄子烟酸含量与其鲜样相比差异无显性意义(P>0.05),其它烹调后样品烟酸含量与未处理的鲜样比较差异均有显性意义(P<0.01)。本研究结果对食品工业加工方法具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菠菜的营养及其草酸含量的调控方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菠菜因含有多种丰富的营养素而成为广受欢迎的餐桌蔬菜,是我国重要的冬季蔬菜和出口蔬菜,也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但菠菜中草酸含量偏高,处理不当对人体营养具有很大危害。如何在菠菜各个加工环节调控草酸含量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通过详细调研,本文对菠菜的营养成分、药用价值以及种植和烹调过程中降低菠菜草酸含量的对策进行了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3.
看了你刊去年6期刊登的《警惕蔬菜贮存中产生的亚硝酸盐》一文之后,希望能介绍一下家庭在烹调中如何减少蔬菜里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 谢谢  相似文献   

4.
以菠菜、黄瓜、豇豆、胡萝卜4种有代表性的蔬菜为实验材料,研究了炒、炖、微波、蒸、焯、炸6种不同烹调方法对亚硝酸盐、硝酸盐及VC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烹调方法对4种蔬菜的亚硝酸盐含量影响显著,炒、炖、微波、蒸、焯制蔬菜亚硝酸盐下降率分别为44%~63%,58 %~72%,46 %~78%,31%~53%,65 %~87%;而炸制却使菠菜和豇豆有所增加,其增长率分别为9.7%,23.1%.蔬菜中硝酸盐含量经烹调加工后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焯、微波、炖制下降率明显,炸、炒、蒸制作用不明显.其中焯制硝酸盐的下降率最高,炸制下降率最低.大部分蔬菜中VC含量经烹调加工后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特别是炸制VC损失率最高,为35 %~79%,微波对蔬菜维生素损失率最低,为4 %~18%,唯有焯制,使得叶菜菠菜VC反而增加4%.炒、炖、蒸制蔬菜VC损失率分别为11%~52%,10 %~55%,12%~44%.综合蔬菜食用安全性和营养素保留率,可尽可能多的考虑微波、焯、炒制烹调蔬菜,少用炸、炖、蒸制法.  相似文献   

5.
烹调对常见蔬菜抗氧化活性与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常见的21种蔬菜,以爆炒、炖煮、微波3种烹调方法处理,采用相关方法测定比较其烹调前后的抗氧化活性,以及VC、总多酚及总类黄酮含量,比较不同烹调方法对蔬菜抗氧化活性及相关物质含量的影响,为评价人群实际抗氧化物质摄入量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炖煮导致蔬菜抗氧化活性及相关物质损失较多,微波及爆炒损失较少,且有部分指标出现了增加现象.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3种烹饪方式对8种蔬菜中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8种常见蔬菜,分别采用较新型烹饪方式(不锈钢炒锅加盖密闭式)、模拟传统烹饪方式(不锈钢炒锅不加盖)与传统烹饪方式(铁锅急火快炒不加盖)进行烹调,不添加食盐仅添加烹调油,严格控制其它烹饪条件。采用GB/T 5009.86—2003 2,4—二硝基苯肼法测定烹饪前后8种蔬菜中维生素C含量的变化。结果:相同条件下,采用3种不同烹饪方式对同种蔬菜进行烹调的结果显示,不同烹调方式都会造成蔬菜中维生素C损失,且维生素C含量与烹饪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型烹饪方式与传统烹饪方式相比,蔬菜中维生素C含量较高,且据有显著性差异(P<0.05),新型烹饪方式组蔬菜中维生素C保存率最高(8种蔬菜分别为58.52%、73.21%、85.14%、68.66%、87.17%、82.78%、44.54%、74.91%);传统烹饪方式组蔬菜中维生素C保存率最低(对应上述8种蔬菜分别为29.26%、61.91%、52.58%、38.53%、43.58%、59.60%、24.66%、40.62%)。结论:不同烹饪方式对蔬菜中维生素C损失影响不同,新型烹饪方式对蔬菜中维生素C损失最小,保存率最高。  相似文献   

7.
红酸汤作为一种广受食客喜爱的酸味调味品,其烹调过程中必然会添加蔬菜,但烹调蔬菜对红酸汤中全反式番茄红素含量的影响目前还未见太多研究,因此文章拟对此进行研究。实验表明少量蔬菜(2倍红酸汤添加量)烹调6min对红酸汤中全反式番茄红素含量无明显影响(P0.05)。当白萝卜添加量达到12g(6倍红酸汤添加量)或洋葱添加量达到8g(4倍红酸汤添加量)时,烹调6min红酸汤中全反式番茄红素含量显著降低(P0.05)。即使6倍红酸汤质量的大白菜(青口)烹调6min对红酸汤中全反式番茄红素含量也无显著变化(P0.05)。实验所选的3种蔬菜中添加洋葱(4倍及以上红酸汤的量)或白萝卜(6倍红酸汤添加量)烹调6min的红酸汤可能全反式番茄红素向顺式番茄红素转化更多,对健康更有利。  相似文献   

8.
不同烹调方法及冷冻贮藏对食物中硒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不同烹调方法及冷藏对食物中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热烫、炖煮等不同处理均能引起蔬菜、菌藻类及肉类样品中硒含量的损失,其平均损失率为9.87%~28.7%。在-25℃冷藏一个月后,硒损失率为4.34%~12.2%。结论:不同烹调方法及冷藏能引起食物中硒含量的损失,损失程度:炖煮>热烫>冷藏,蔬菜类>菌藻类>肉类。  相似文献   

9.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6,(8):166-170
采用分光光度法分别对不同加工方法和贮藏条件下的3类蔬菜进行亚硝酸盐及V_C含量的变化监测。研究表明:与室温条件(20℃)贮存相比,新鲜蔬菜与烹调蔬菜采用冷藏(4℃)方式贮存时亚硝酸盐的增幅较小,30℃条件下贮存时亚硝酸盐的增幅较大。烹调处理可使蔬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有所下降,但在随后的贮存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回升。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亚硝酸盐含量在各类蔬菜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烹调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增幅明显大于新鲜蔬菜。常温下,蔬菜中V_C含量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相似文献   

10.
对于蔬菜来说,其叶绿素的含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色泽及外观品质,从而决定其商品价值.本文以菠菜为例,使用BP神经网络在实现了计算机视觉系统的颜色表述RGB空间与常规测定方法叶绿素含量之间相互转换的基础上,提出了计算机视觉进行叶绿素含量测定的方法,此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无损伤、测试速度快和费用低等特点,从而探索了一条取代理化分析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市售新鲜蔬菜硝酸盐含量测定及降低措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六盘水市中心区几种市售新鲜蔬菜随机抽取,测定硝酸盐含量.结果表明:蔬菜硝酸盐含量超标率达72.7%,叶菜类、根菜类、茎菜类、瓜类、豆类都有不同程度的超标.不同的蔬菜种类硝酸盐含量差异大,其中叶菜类蔬菜普遍高于其他蔬菜种类.针对六盘水市售蔬菜硝酸盐污染状况,建议在生产、食用环节采取相应措施,降低蔬菜硝酸盐含量,保障市民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2.
红酸汤是一个独具贵州特色的深受国内外美食爱好者喜爱的酸味调味品,目前还没有关于添加调味蔬菜对红酸汤烹调中全反式番茄红素含量影响的研究,因此该实验拟对此进行研究。实验表明添加0.8g香菜、蒜苗或薄荷的红酸汤在整个90min的烹调过程中全反式番茄红素含量变化不明显(P0.05)。大葱添加量需≥0.4g大葱/g红酸汤时,红酸汤中全反式番茄红素含量才会显著下降(P0.05),但烹调超过30min后全反式番茄红素含量不会进一步下降(P0.05)。实验选取的4种调味蔬菜(大葱、香菜、蒜苗和薄荷)中添加大葱(≥0.4g大葱/g红酸汤)烹调的红酸汤更多的全反式番茄红素转化为顺式番茄红素,更为健康。  相似文献   

13.
采用微生物法使用鼠李糖乳杆菌测定了某地区25种常见蔬菜的叶酸含量。结果显示,在当地常见蔬菜中菠菜叶酸含量最高(236μg/100 g),西兰花(137μg/100 g)的叶酸含量也较高。其他叶类蔬菜的叶酸含量在45~100μg/100 g,瓜类、豆类和根茎类蔬菜的叶酸含量低于叶类蔬菜。菠菜和大白菜的叶酸在放置一周后仅保留23.0%和42.9%。  相似文献   

14.
蔬菜维生素C保留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蔬菜、不同烹调方法间维生素C保留因子(RF)的差异,探讨影响蔬菜维生素C保留因子的因素。方法:选取常见的12种蔬菜,以炒、炖、炸、蒸、焯、盐腌的方法进行烹调,分别记录烹调前后蔬菜的质量。采用GB/T5009.86-2003荧光法测定蔬菜烹调前后维生素C的含量,计算相应的质量保留因子(保留率)和维生素C保留因子(保留率)。结果:鲜豆类蔬菜,焯和炖的维生素CRF>75,两种腌制菜肴的维生素C保留率仅为5%。根茎类蔬菜的情况比较复杂,缺乏规律性。叶菜类蔬菜,炒较之焯更利于维生素C的保留,RF值在80左右。炒对于茄果类蔬菜不会造成维生素C损失较大,RF>70。结论:炸、盐腌、蒸的烹调方法使维生素C损失较大,炒的烹调方法的维生素C保留率较高;温度、时间、蔬菜的品种是影响维生素保留因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蔬菜中多氯代有机污染物的含量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大娟  贾晓珊  王红 《食品科学》2007,28(10):442-444
采用野外样品采集与调查、室内培养与分析的方法,对蔬菜中多氯代有机污染物的含量特征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野外旱地耕种的蔬菜中均有不同程度多氯代有机污染物检出,其中氯苯类化合物、六六六和滴滴涕的含量分别为14.039±9.176、7.412±6.096、5.553±6.772ng/g;不同蔬菜种类中以大蒜、包菜体内多氯代有机污染物含量较高。室内盆栽蔬菜中多氯代有机污染物的含量与土壤受污染程度有关,随着土壤污染物浓度升高,蔬菜体内污染物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16.
采用比色法检测蔬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蔬菜的亚硝酸盐含量在贮藏(常温和4℃冰箱)加工(不同煮沸时间)过程中变化明显,且有"亚硝化峰"现象。两种贮藏温度下,4℃冰箱贮藏可降低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并使亚硝化峰延迟出现;6种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峰值比较为:菠菜、白菜芹菜、四季豆番茄、白萝卜;按蔬菜中亚硝酸盐限量值4.0mg/kg计,番茄和白萝卜中亚硝酸含量均未超标,而菠菜和白菜中亚硝酸含量均超标。煮沸时间在5 min~20 min内,6种蔬菜中亚硝盐含量均不超过3.5 mg/kg。以菠菜为例,煮熟后室温放置24 h~32 h期间,其亚硝酸盐含量和细菌总数迅速增加,放置至32 h,亚硝酸盐含量达到5.2 mg/kg。  相似文献   

17.
杨爱萍  余芳 《中国调味品》2012,37(9):99-101
以大白菜、白萝卜、山药为原料,研究不同贮存方式、不同温度条件和不同加工方法对这3种冬季常食蔬菜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常温还是低温贮藏,贮存15天内,3种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呈现缓慢增加的趋势,贮存第9天后,趋于平稳或略有下降。常温贮藏3种蔬菜,其亚硝酸盐含量高于低温贮藏。水煮可以降低大白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盐腌会增加大白菜中亚硝酸盐含量,但均小于4mg/kg。  相似文献   

18.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提高十字花科蔬菜的摄入量能够显著降低癌症发病率,其中萝卜硫素发挥了重要作用.文中对影响十字花科蔬菜中萝卜硫素含量变化的生长、加工以及贮藏等条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十字花科蔬菜中萝卜硫素含量的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选取小青菜、卷心菜、菠菜、大白菜4种有代表性的叶菜类蔬菜,采用简易的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在蔬菜炒熟前后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隔夜叶菜在室温和低温存放下亚硝酸盐的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小青菜、卷心菜、大白菜三种蔬菜亚硝酸盐的含量在刚炒熟时都比炒前都有所减少。室温条件下小青菜、卷心菜在12 h内亚硝酸盐含量基本呈上升趋势,菠菜和大白菜在第12小时出现了亚硝化峰,16小时后基本呈下降趋势。低温(4℃)存放下亚硝酸盐含量增长缓慢。  相似文献   

20.
蔬菜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7种蔬菜不同处理的硝酸盐及亚硝酸盐含量进行分析,探讨其在蔬菜中的变化情况,为人们合理食用蔬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