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聚芳硫醚酰亚胺的合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4,4-二氯代苯酰亚胺和硫化钠为单体,采用溶液缩聚法制备了新型聚芳硫醚树脂,聚芳硫醚酰亚胺(PA S I),在聚芳硫醚的主链中引入刚性的酰亚胺环结构。通过红外、核磁、紫外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初步表征,通过DSC、TG初步测试了聚合物的热性能,通过X射线衍射初步表征了聚合物的结晶性。表征结果表明,聚合物为设计聚芳硫醚酰亚胺结构;X射线衍射表明聚合物为结晶性聚合物;热性能测试表明,聚合物的玻璃化温度为101.91℃,高于聚苯硫醚(87.00℃),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热性能。  相似文献   

2.
用化学酰亚胺技术首先合成含完全酰亚胺环的单体.然后与Na2S常压聚合,从而在聚芳硫醚分子主链中引入了刚性的酰亚胺环,合成聚芳硫醚砜酰亚胺(PASSI),并对单体及聚合物进行表征,通过热分析得出聚合物的玻璃化温度为252.4℃.热分解温度为484.9℃,表明PASSI具有优良的热性能,是一种新型耐热树脂。  相似文献   

3.
将合成的N-(4-氯苯基)-对氯苯甲酰胺,与4,4’-二氟二苯甲酮及硫化钠作为反应单体,在氮甲基吡咯烷酮(NMP)中进行常压缩聚,制备了聚芳硫醚酮/酰胺(PASK/A)共聚物;采用红外、紫外光谱、核磁共振对聚合物链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XRD表征聚合物聚集态结构,对聚合物进行DSC和TG分析,发现该聚合物保持了聚芳硫醚酮优良的耐热性能;但改善和提高了聚芳硫醚酮的溶解性能。  相似文献   

4.
通过将二氯苯以及含有助色基团二卤代化合物还原艳橙3RK与硫化钠进行共聚,合成了3种具有特殊性能的聚芳硫醚;通过红外(IR)以及X射线衍射仪(XRD)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差示扫描热分析(DSC)、热重分析(TGA)、万能试验机等测试手段对其热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所合成的聚合物不仅具有比聚苯硫醚(PPS)高的热稳定性和机械性能,而且在不同酸性条件下会显示不同的颜色。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4,7-二氯喹啉和硫化钠为单体,采用溶液缩聚法首次、制备了新型聚芳硫醚树脂——聚喹啉硫醚(PQ S),并通过红外、紫外、荧光、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DSC和TGA等测试手段对产品进行了结构和性能的表征。结果表明,该聚合物为线形结晶性高聚物,玻璃化转变温度102℃,熔点397℃,分解温度428℃,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溶解性实验表明,该聚合物几乎不溶于除强氧化性介质外的酸、碱和有机溶剂,具有优异的耐化学腐蚀性。  相似文献   

6.
聚芳硫醚酮酰胺分离膜的制备和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芳硫醚酮酰胺(PASKA)为膜材料,N-甲基吡咯烷酮(NMP)为溶剂通过相转化法制备分离膜。分别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和扫描电镜(SEM)研究薄膜的微观结构,分析了铸膜液质量分数对膜表面和断面结构的影响以及对表面粗糙度的贡献情况,并进一步探讨了不同保存方法对膜的结构和性能产生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将聚芳硫醚砜(PASS)和聚苯硫醚(PPS)按照不同的比例通过熔融共混制备高性能合金材料。采用旋转流变仪分析了纯PASS树脂和共混物熔体的流变行为。结果表明,纯PASS树脂通过提高剪切速率和升高温度来改善熔体的流动性效果不佳;在实验范围内,随着合金中PPS含量的增加,合金的加工流动性得到明显改善,当PPS的质量分数为50%时,PASS/PPS合金的熔融加工温度最低,凝胶点降至270℃。  相似文献   

8.
采用4,4'-二氯苯砜、4,4'-二氟二苯甲酮等为原料,通过两步法制备得到不同酮基含量的聚芳硫醚砜/酮聚合物(K-PASS).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搭接剪切性能等测试对聚合物的制备以及聚合物与钛合金的搭接剪切强度进行了研究.结果 表明,通过常压法成功制备了不同酮基含量的K-PASS,K-PASS与钛合金的搭接剪切强度随着酮基含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酮基含量为50%时,搭接剪切强度达到最大值,为12.6 MPa,相较于PASS纯树脂与钛合金的剪切强度提高了34.5%.  相似文献   

9.
选取苯酚和四氯乙烷的混合物作溶剂,采用不同分子量的聚芳硫醚砜(PASS)树脂配制不同浓度的溶液,考察了溶液动态流变性能、表面张力、导电率对静电纺丝可纺性以及纤维形貌的影响。结果发现溶液的可纺性有实数黏度依赖性,纤维直径受溶液黏度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0.
新型可溶性聚芳醚腈酮的合成及其在绝缘漆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4种含杂萘联苯结构的类双酚单体分别与2,6-二氯苯腈、4,4-二氟酮进行亲核缩聚反应,制备了一系列新型含杂萘联苯结构的聚芳醚腈酮树脂.研究了不同类双酚单体结构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所制备聚合物均具有较高的分子量,特性粘度在0.50dL/g以上,可溶解于N-甲基吡咯烷酮(NMP),N,N-二甲基乙酰胺(DMAc),氯仿等极性非质子型有机溶剂中.聚合物的结构以FT-IR进行表征;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热重分析仪(TGA)研究了聚合物的耐热性能,结果表明,该类聚芳醚腈酮树脂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能,玻璃化转变温度(Tg)在255~277℃之间,10%热失重温度(Td)在498℃以上.由该系列聚芳醚腈酮材料制成的绝缘漆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能,较高的机械强度,良好的柔韧性和附着力.  相似文献   

11.
用1H-NMR和13C-NMR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了聚芳硫醚砜(PASS)的结构,并通过13C-1H异核相关谱提供的信息确定了其1H谱和13C谱中各谱峰的归属,为聚合物的表征提供了依据。并通过1H-NMR对比了PASS与N-甲基吡咯烷酮(NMP)溶液结晶过程前后的结构变化。  相似文献   

12.
聚芳醚腈/双邻苯二甲腈树脂共混改性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联苯型双邻苯二甲腈与聚芳醚腈熔融共混形成预聚物,经高温固化及后热处理制备了聚芳醚腈/双邻苯二甲腈共混体系,研究了其耐热性能、力学性能、形貌特征以及其微观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其共混体系固化物的弯曲强度,断裂弯曲应变等性能较纯双邻苯二甲腈树脂均有大幅度的提高,并且保持了纯双邻苯二甲腈树脂耐高温,高模量等优越性能。当聚芳醚腈的含量达到12%时,该体系的弯曲强度和断裂弯曲应变较纯双邻苯二甲腈固化物分别高了52.7%和61.6%,实现了热固性基体树脂的同时增韧增强而不降低耐热性的改性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3.
用DSC和TGA研究了不同分子量PPSK的热转变行为及热分解动力学。结果表明,随着分子量升高,PPSK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熔点(Tm)、起始热分解温度以及热分解活化能升高。淬火样品在进行退火处理时,退火温度(Ta)对Tm有较大的影响,在较低Ta下退火使Tm下降;但在较高Ta下退火使Tm升高。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前文所制备酰亚胺聚氨酯的热性能及热解过程。研究采用了不同温度及不同热老化条件下的拉伸试验、热分析(TGA)与质谱(MS)的联用技术(TGA-co-MS)和红外光谱(FT-IR)的多技术研究方法。研究表明,酰亚胺聚氨酯在100℃或230℃热老化2 h后仍显示较好的力学性能。酰亚胺聚氨酯热解过程检测到荷质比分别为44、54、56、84、88、95、106的7种离子分子。其中荷质比为44的离子分子是主要的热解产物,来自于分子链中的酯键和氨基甲酸酯键的热解。酰亚胺结构的引入对分子链中氨基甲酸酯键及酯键起到较好的屏蔽作用,显著提高了聚氨酯的耐温性和热老化性能。  相似文献   

15.
黄光顺  张刚  王孝军  龙盛如  杨杰 《功能材料》2011,42(6):1041-1044
通过合成4,4'-二苯基硫醚二甲酰氯(TDC),将其与4,4-'(对胺基笨基硫醚)二苯甲酮(BAPK)进行低温溶液缩聚,制备了聚芳硫醚酮酰胺(PASKA),通过红外、核磁、元素分析证实了其化学结构;采用DSC,TGA等手段对PASKA的热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ASKA具有优良的热性能,同时表明它为无定形聚合物;溶解...  相似文献   

16.
二硫化钼粉体的表面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得到良好亲油性的二硫化钼(MoS2)粉体,采用湿法改性工艺,分别以硅烷偶联剂(KH570)、硬脂酸(SA)及其复合改性剂对MoS2粉体进行表面改性,并进行粉体悬浮液的浊度、活化指数等分析。结果表明:改性MoS2粉体疏水亲油性提高;对改性前后的MoS2粉体进行了FT-IR及XRD的结构表征,结果表明,粉体粒子表面成功地被有机物包覆;将改性MoS2粉体填充于聚苯硫醚(PPS)、聚丙烯(PP)复合材料,力学拉伸试样断口的SEM分析表明:改性MoS2在PPS-PP复合材料中无团聚且分散均匀。  相似文献   

17.
以全氟丁基磺酰氟为原料,经胺化、成盐、中和、置换反应合成了无水型双(全氟丁基磺酰)亚胺锂。优化了双(全氟丁基磺酰)亚胺三乙胺盐的合成条件。较优的条件为:n(C4F9SO2NH2)∶n(C4F9SO2F):n(NEt3)=1:1.04:1.4,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42h。在该条件下,反应收率可达99%以上,合成双(全氟丁基磺酰)亚胺锂的总收率为53.3%。通过FT-IR、1 H-NMR、MS和ICP等对中间体及最终产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study, the removal/precipitation of selenium with sodium sulfide from initially weakly acidic sulfate solutions containing 300 mg/L of selenium(IV) at 23 °C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elow a pH of approximately 7.0, the precipitation reaction was complete at a sulfide to selenium ratio above 1.8 and less than 11 with less than 0.005 mg/L of soluble selenium remaining in solution. When the pH rose between 7.0 and 9.5 the precipitation of selenium was incomplete. Above pH 9.5 the solution turned dark red but no precipitation was apparent. The precipitation reaction started as soon as the sodium sulfide was added in the selenium-bearing solution and was completed in less than 10 min. The orange "selenium sulfide" precipitates, characterized using X-ray diffract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chemical analysis, were crystalline in the form of aggregated dense particles with their sulfur/selenium molar ratio varying from 1.7 to 2.3. The precipitate was deduced to be a Se-S solid solution consisting of ring molecules of the following Se(n)S(8-n) formula, where n = 2.5-3. Long term leachability tests (>2 month equilibration) under ambient conditions at pH 7 showed the produced precipitate to be essentially insoluble (<0.005 mg/L).  相似文献   

19.
以嵌段聚合物羟基化SBS(SBS-OH)为模板,乙酸锌和硫化钠为前驱物,制备了ZnS纳米粒子。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荧光光谱(PL)、广角X射线衍射(WAXD)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ZnS纳米粒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SBS-OH可以在ZnS纳米粒子的生长过程中,起到较好的模板作用,随SBS-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