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测谎技术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已大量使用,但现行法律却未对其法律属性、适用规则等加以规范。这不仅使测谎结论的适用无法可依,也制约了测谎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从规范分析的角度,对测谎结论的证据价值与证扰能力展开了分析,并认为测谎结论的完全可以在刑事诉讼中作为证据使用。  相似文献   

2.
电子技术飞速发展,电子数据资料在证据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日益显现。本文从电子证据的范围和证据属性等方面对电子证据的概念进行阐述,拟通过对电子证据概念的界定为继续研究电子证据的认定、法律定位、收集、采信制度、立法构想等问题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
刘克亮 《商品与质量》2011,(Z1):125-126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与计算机和网络相关的新型刑事犯罪日益增多,司法机关对与计算机和网络相关的犯罪的调查中,收集证据相当不易。可以说电子证据的收集是该类刑事案件侦查程序的核心问题。本文从刑事诉讼的角度对电子证据收集做一些探讨,以期对我国未来的电子证据法律规范建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郭建成 《商品与质量》2011,(SA):147-148
品格证据是一项发端于英美法系国家的证据规则。对品格证据在刑事诉讼中如何运用这一问题,英美法系国家以证据的相关性为出发点规定了详尽的规则,指导司法实践。品格证据作为当代证据法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不仅对我国的证据立法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我国刑事诉讼也有一定的支撑和实现作用。但我国学者对其研究却较少。因而笔者以品格证据为题进行了一番尝试性的探讨,以期能对证据制度的完善有一些意义。  相似文献   

5.
联系有关法律的规定,结合司法实践中的具体情况,分析了目前我国的刑事诉讼证据开示制度存在的不足,对法律进一步明确证据开示主体、证据开示义务、证据开示范围等,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电子证据的特征以及我国司法实践中的电子证据的保全措施和有关法律规定,分析了我国有关电子证据保护的法律规定的不足,对有关法规的修改和调查过程中电子证据保护措施的完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专家证据采信在法律层面和事实层面存在诸多问题,可以通过确立专家证据采信标准、建立专家证据排除规则、完善专家出庭制度、借鉴国外指定专家、召集专家组制度、限制重复鉴定等途径来解决。  相似文献   

8.
随着即时通信的应用越来越频繁和广泛,即时通信技术涉及的司法案件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案件证据出现在了即时通信过程中。新事物的出现和推广往往会受到既有制度的约束。一旦发生纠纷,即时通信记录能否作为呈堂供证,其证据效力如何等一系列问题就会摆在司法人员面前。由于即时通信记录具有其他种类的电子证据所不具备的特殊性,因此,有必要对它做单独、深入的研究。认为将即时通信信息作为证据运用到司法案件实践中,对于澄清案件事实有着必不可少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即时通信的应用越来越频繁和广泛,即时通信技术涉及的司法案件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案件证据出现在了即时通信过程中。新事物的出现和推广往往会受到既有制度的约束。一旦发生纠纷,即时通信记录能否作为呈堂供证,其证据效力如何等一系列问题就会摆在司法人员面前。由于即时通信记录具有其他种类的电子证据所不具备的特殊性,因此,有必要对它做单独、深入的研究。认为将即时通信信息作为证据运用到司法案件实践中,对于澄清案件事实有着必不可少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专家证据采信在法律层面和事实层面存在诸多问题.可以通过确立专家证据采信标准、建立专家证据排除规则、完善专家出庭制度、借鉴国外指定专家、召集专家组制度、限制重复鉴定等途径来解决.  相似文献   

11.
关于证据法学的理论基础,目前学界观点不一。证据法学是研究证据的发现、搜集,以及运用证据在符合一定的法律规范的前提下,证明案件真实的过程,归根结底是对"真"的反思和回溯的过程。证据法学同时还肩负着维护法治、保障人权的现实重任,因此,证据法学的理论基础应划分为认识论基础和价值论基础两个层面。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价值权衡、选择理论应分别成为证据法学的认识论和价值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未成年人品格证据制度本土化构建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品格具有明显的预测功能,英美法系早就高度关注品格证据并将其运用于司法实践。我国法律虽然也有品格证据的影子,但因忽视了制度移植的背景而显得步履维艰。上海检察院在少年司法领域进行了以社会调查报告和心理测试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未成年人品格证据制度的探索。但是在品格证据的定性、心理测试的主体和工具、社会调查报告中的“前科”内容等方面均出现了疑惑。对此,在借鉴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方案,以期构建本土化的未成年人品格证据制度。  相似文献   

13.
新《刑事诉讼法》首次在法律层面确立了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研究整个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首先需要厘清的是"非法证据"的范围问题。通过考察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发源地美国对于"非法证据"范围的界定得知,规则的目的决定规则的适用范围。制约侦查权之滥用及保障被追诉人的合法权利,是我国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目的和根本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在社会的法律案件中电子证据就已经成为生活刑事侦查和刑事审判中的主流,而且在应对该类和传统图像证据截然不同的新型证据中,我们要全面正确的看待,并及时的进行探索,促使电子证据能够在更大程度上体现其证明能力和证明力度,为案件的发展提供规则性标准性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非法证据是相对于合法证据而言的。对非法证据的取舍问题,并不只是一个单纯的法律抉择问题,它实际上是一个与法律价值取向相关联的价值权衡问题,更是刑事诉讼法律价值在司法实践中的集中表现。排除非法证据所追求的价值目标是保障人权,限制公权力,追求程序正义,维护司法公正。我国对于非法证据材料是否可以作为证据采用,刑事诉讼法没有明确规定,在司法解释中只进行了原则性的规定。面对这一不系统、不明确的规定,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又未予以严格遵守,也难以操作,导致司法实践中刑讯逼供等非法取证行为屡禁不绝,冤假错案不断滋生。确立和完善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保护公民权利的需要,也是适应刑事诉讼发展趋势和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经济和人民群众法律意识的发展和提高,人民群众对网络取证法律服务的要求越来越具体,在这过程中保全证据公证的作用日益凸显,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即探讨一些保全证据方面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7.
罪素、证据和鉴定,是侵犯软件著作权犯罪的三个重要特质。罪素是侵犯软件著作权犯罪构成的基本组成要素,它决定犯罪证据的特点,并对证据的鉴定提出了特殊要求。反之,研究侵犯软件著作权犯罪证据鉴定的特点,则有利于收集、认定、运用证据证明犯罪罪素,进而完成犯罪构成要件的证明。侵犯软件著作权犯罪的特质罪素主要包括计算机软件及其复制、发行;其证据具有四个特点:系统性、储存与传送的隐蔽性、技术依赖性、易于变造性。在证据鉴定等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鉴定范围的确定、对案件事实的咨询及对鉴定意见和咨询意见的认定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D-S证据理论中冲突证据的合成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高度冲突证据的合成问题,分析了D-S合成方法及其改进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改进方法。新方法仍利用D-S合成公式,但针对该公式要求参与合成的各证据需具有相同重要程度的要求,考虑到融合系统中各证据的重要程度可能不同,直接利用公式合成可能得到与实际相悖的结论,因而引入证据权的概念,给出了证据权的具体算法,通过证据权对已有的基本可信度分配函数进行修正得到了重要性相同的新的证据的基本可信度分配模型。最后通过算例比较表明新方法的合成结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19.
随着生物医学领域科学技术的发展,DNA鉴定技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用于各种疑难案件的破获,它极大地提高了破案率。各国从自己的国情及文化传统、伦理道德出发,制定的关于DNA鉴定的相关立法各不相同。当越来越多的人把DNA证据奉为"证据之王"、过分夸大其准确性时,我们却发现DNA证据存在诸多例外性,如"奇美拉现象"、难以鉴别同卵或多卵双胞胎的基因、鉴定技术自身的限制等等。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生物医学领域科学技术的发展,DNA鉴定技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用于各种疑难案件的破获,它极大地提高了破案率。各国从自己的国情及文化传统、伦理道德出发,制定的关于DNA鉴定的相关立法各不相同。当越来越多的人把DNA证据奉为"证据之王"、过分夸大其准确性时,我们却发现DNA证据存在诸多例外性,如"奇美拉现象"、难以鉴别同卵或多卵双胞胎的基因、鉴定技术自身的限制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