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通过改变玻璃成分,在不同的热处理制度下制备SrO-Al2O3-SiO2系统微晶玻璃,用DTA、XRD、SEM等手段对该系统微晶玻璃材料的析晶过程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晶化行为对微晶玻璃的热学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材料的热学性能及力学性能与玻璃成分及热处理制度密切相关。可以找到某一确定组分的基础玻璃,经过较低的核化温度与较高晶化温度热处理后,能够得到力学性能优良、热学性能较好的微晶玻璃材料。  相似文献   

2.
以模拟液态钢渣为原料,以质量比为1∶1的比例加入石英砂进行调质后,得到的钢渣玻璃熔体采用熔融法制备微晶玻璃。利用DTA、XRD、SEM/EDX研究了晶化温度对微晶玻璃析晶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晶化温度的增加,样品的密度呈先增加后减小,耐腐蚀性呈逐渐增强的变化趋势。经700℃核化2h、950℃晶化2h后的微晶玻璃综合性能最好。主晶相为普通辉石[Ca(Mg,Al,Fe)Si2O6]和透辉石[(Mg6Al2Fe2)Ca(Si1.5Al5)O2],晶体形貌为颗粒状,直径约为20~60nm,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3.
以氧化铝、苏州土、滑石为原料,以TiO2为晶核剂,采用粉末烧结法制备了堇青石微晶玻璃。采用差热热重分析仪(TG-DTA)确定了基础玻璃的核化、晶化温度,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分析了材料的相组成及显微结构。结果表明:通过热处理工艺的调控可得到不同晶粒尺寸和性能的堇青石微晶玻璃。最佳的热处理工艺为:核化温度780℃,核化时间1 h;晶化温度1055℃,晶化时间2 h。最佳配方M-4微晶玻璃的体积密度为2.76 g/cm3,抗折强度达86.58 MPa,热膨胀系数为3.56×10-6℃-1。可望用于太阳能热发电关键材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利用高炉矿渣、粉煤灰和废玻璃为原材料制备矿渣微晶泡沫玻璃,在确定微晶泡沫玻璃配方范围的基础上,对制备微晶泡沫玻璃的核化和晶化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使之具有轻质高强的优良性能.方法 采用粉末烧成法工艺和正交试验优化设计的试验手段.结果 严格控制核化及晶化工艺参数对制备具有较高抗压强度的矿渣微晶泡沫玻璃是十分必要的。晶化温度对微晶泡沫玻璃抗压强度影响显著,晶化温度不宜过高,否则材料的抗压强度明显下降、结论 确定了热处理的优化条件:核化温度为740℃,核化时间为50min,晶化温度为910℃,晶化时间为40min、在优化条件下制备的矿渣微晶泡沫玻璃由泡径2~3mm的气孔、晶体和玻璃相组成,XRD显示主晶相为透辉石;表观密度946kg/m^3,抗压强度17.9MPa,吸水率为0.25%,可代替实心粘土砖作为墙体材料使用.  相似文献   

5.
Li2O-Al2O3-SiO2系统微晶玻璃是一种具有耐高温、耐热冲击、热膨胀系数低等性能的新型玻璃材料,受到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通过改变Li2O-Al2O3-SiO2系统微晶玻璃的基础配方以及热处理制度,制备了具有较低热膨胀系数的Li2O-Al2O3-SiO2系统微晶玻璃.结合运用差热热重、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测试分析方法,研究性能与其组分、微观结构和热处理制度之间的相互联系.结果表明:通过对热处理制度的调整,促进了玻璃的析晶过程,核化温度和晶化温度有所降低.玻璃析出的主晶相为LiXAlXSi1-XO2,最低热膨胀系数达到25.365×10-7℃-1.  相似文献   

6.
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掺杂Sm2O3的CaO-B2O3-SiO2(CBS)发光玻璃材料,采用示差扫描量热法(DSC)确定了合适的核化/晶化温度制度.在不同核化/晶化温度制度下制备得到了微晶发光玻璃,并对其结构及光谱学特性进行了研究.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明:经微晶化的发光玻璃出现了晶体的尖锐衍射峰,随着温度的升高,晶体类型和晶粒尺寸均发生变化.光谱学测试表明:Sm掺杂微晶发光玻璃在404nm激发下出现Sm3+的特征发射峰,峰值波长分别位于566nm、603nm和650nm;发光玻璃的荧光发射峰强度和荧光寿命均表现出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在核化/晶化温度为750℃/800℃条件下制备的微晶玻璃的荧光发射强度和荧光寿命均达到最大值,随着核化/晶化温度的进一步升高,样品的荧光强度和荧光寿命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7.
锂铝硼硅微晶玻璃热处理制度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差热分析(DTA) ,X衍射分析(XRD) ,扫描电镜分析(SEM )等分析手段研究热处理制度对锂铝硼硅微晶玻璃热膨胀系数的影响,并主要通过正交试验分析热处理过程中各因素对热膨胀系数的影响。得到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为:晶化温度>核化时间>核化温度>晶化时间,并得出较好的热处理工艺条件:核化温度72 0℃、核化时间90min、晶化温度810℃、晶化时间16 0min ,为该晶系微晶玻璃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降低Li2O-Al2O3-SiO2(LAS)微晶玻璃的高温粘度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以LAS玻璃和微晶玻璃为研究对象,采用DTA、XRD、SEM、高温粘度测试等测试方法,研究Na2O对LAS母体玻璃高温粘度和微晶玻璃的结构和析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2O含量的增加LAS母体玻璃的高温粘度、核化温度和晶化温度均降低,LAS微晶玻璃的主晶相由β-石英固溶体逐渐转变为β-锂辉石固溶体。  相似文献   

9.
用花岗岩尾渣制备基础玻璃,在不同的温度下核化处理,用DSC、XRD和FESEM等手段研究核化温度对析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玻璃表面析出的主晶相为斜长石,次晶相为镁橄榄石,内部析出的主晶相为透辉石。DSC曲线中的析晶峰对应于玻璃表面晶体的析出,与内部析晶无关,且析晶峰温度的降低值与析晶难易程度没有对应关系。最佳核化温度为730℃,经730℃核化和923℃晶化后,得到的微晶玻璃透辉石衍射峰的相对强度最强,抗折强度最高,为81.5MPa。  相似文献   

10.
以Li2O-Al2O3-SiO2-K2O-Na2O为玻璃系统,研究了热处理对制备主晶相为偏硅酸锂(Li2O·SiO2)的微晶玻璃空穴基片载体材料的影响和试验优化,通过正交实验设计分析了热处理制度对玻璃基片中曝光区域的结晶程度和结晶点阵的扩散程度的影响规律,优化后的处理参数为曝光时间120min,核化温度580 ℃,核化时间90min,晶化温度610 ℃,晶化时间50min.  相似文献   

11.
通过水热法制备石墨烯-SnO2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和拉曼光谱仪对石墨烯-SnO2复合材料进行表征。研究石墨烯掺杂比例和水热温度对石墨烯-SnO2复合材料敏感性能的影响;考察SnO2和质量分数0.1%石墨烯-SnO2(100℃,10 h)复合材料对应元件对甲醛、乙醇、丙酮、苯、乙酸和氨气6种气体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质量分数0.1%石墨烯-SnO2(100℃,10 h)复合材料对应元件对低浓度甲醛和低浓度乙醇有很好的敏感性,当工作温度为89℃时,质量分数0.1%石墨烯-SnO2(100℃,10 h)复合材料对应元件对φ(甲醛)=1′10^-3的灵敏度为13.6,响应恢复时间分别为44 s和170 s,对φ(甲醛)=1′10^-7的灵敏度可达1.2;当工作温度为165℃时,质量分数0.1%石墨烯-SnO2(100℃,10 h)复合材料对应元件对φ(乙醇)=1′10^-3的灵敏度为11,响应恢复时间分别为14 s和28 s,对φ(乙醇)=1′10^-7的灵敏度可达1.1。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以二水氯化亚锡(SnCl2·2H2O)作为主要原料,无水乙醇和N-N二甲基甲酰胺作为复合溶剂,采用溶剂热法在140℃反应24h成功地制备了二氧化锡微球.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所制备样品的物相、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SnO2具有纯的四方相结构,形状球体,直径约为3μm,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复合溶剂配比等对样品尺寸、形貌及微球形成过程等均有一定的影响.最后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其光学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通过固相法制备了1.5Li2O-P2O5-xTiO2(x=0.1、0.2…0.9)玻璃以及微晶玻璃快离子导体。对制备的玻璃以及微晶玻璃分别进行了交流阻抗和充放电电化学性能等测试。结果表明,1.5Li2O-P2O5-xTiO2微晶玻璃导电率比对应的玻璃导电率要高,最高为1.77×10^-6S/cm,二者的导电率都随TiO2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而且1.5Li2O-P2O5-xTiO2微晶玻璃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充放电性能比对应的玻璃充放电性能要好,但是二者总体充放电性能不佳,最高首次放电比容量为283 mAh g^-1。  相似文献   

14.
用湿化学法在TiO2颗粒表面包覆ATO制得ATO/TiO2复合导电粉;运用TG-DSC、XRD、XPS、SEM、和电导率测试等手段对ATO/TiO2导电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煅烧温度对SnO2的晶化程度、Sb的价态、ATO/TiO2导电粉的导电性产生影响.电导率-温度(lnσ-T)关系呈抛物线(100~900℃):上坡段(150~400℃),温度增加,无定形SnO2逐渐晶化,电导率增加,导电性上升,溶入SnO2的Sb3+→Sb5+转变,载流子浓度加大,包膜层多孔结构逐渐致密化;底部平台(400~600℃),SnO2晶化结束,Sb3+→Sb5+转变趋于完成,电子散射趋于最低,电导率最大,导电性达到最佳;下坡段(600~900℃),Sb3+→Sb5+转变发生逆转,TiO2基体颗粒长大,锐态型向金红石型转变,破坏包膜结构,电导率上升,导电性恶化.  相似文献   

15.
以聚合松香(PR)与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HEMA)的酯化物(PRH)为单体,采用自由基溶液聚合方法制备了PRH与苯乙烯(St)的共聚物(PRHS)。探讨了单体比例、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和反应时间对共聚反应的影响。用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对产物的结构、热稳定性和玻璃化转变温度进行了测试表征。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酯化物PRH与St的共聚物PRHS;共聚物的热稳定性高于酯化物,苯乙烯用量越多,共聚物热稳定性和玻璃化转变温度越高;PRH与St共聚较佳的反应条件为:mPRH∶mSt=1∶2;反应温度为110℃;m(引发剂)∶m(单体)=1%;反应时间为8 h,在此条件下,产率达70.14%。  相似文献   

16.
以氯化镍作为镍源,无水乙醇和水作为混合溶剂,采用硬脂酸钠辅助的溶剂热法成功地制备了Ni2P微球.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别对所制备样品的结构、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Ni2P具有纯的六方相结构,形状为微球,其直径介于2~4μm之间.硬脂酸钠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溶剂配比等对样品尺寸、形貌及微球形成过程等均有一定的影响.通过对比实验得出Ni2P微球的最佳条件是硬脂酸钠的质量百分数为0.42%,VH20∶VEthanol=1∶1,反应温度为180℃,反应时间12h.  相似文献   

17.
水热法制备微晶氧化亚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CuSO4·5H2O和NaOH为原料,山梨醇、木糖醇为还原剂,采用水热法制备了相同条件下不同还原剂的微晶Cu2O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n(OH^-):n(Cu^2+):n(还原剂)=4:1:1,水热温度为180℃,反应时间为20h时,生成产物全部为Cu2O,其形貌为八面体状.  相似文献   

18.
采用L-脯氨酸为模板,仿生制备用于固定脂肪酶的二氧化硅载体.SEM、IR表征得知,制备的仿生载体为粒径约3um的SiO2微球,氮气吸附表征得知,SiO2微球内部孔径大小约16.8nm.载体固定脂肪酶的实验结果表明,固定化脂肪酶的相对最佳条件:酶液质量浓度5mg/mL,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7h,pH=8,最高固载率可达82.3%,酶活1067U/g载体.  相似文献   

19.
采用浸渍法制备KF/Al2O3固体碱催化剂,催化丙烯醇与环氧乙烷(EO)反应合成乙二醇丙烯基醚。考察了催化剂焙烧温度、氟化钾(KF)负载量对催化性能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等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KF负载量为30%,焙烧温度为550℃时,催化剂对丙烯醇和EO反应的催化活性最高。KF/Al2O3固体碱催化剂用于催化合成乙二醇丙烯基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100℃,反应压力为0.20-0.35MPa,催化剂用量为1.5%,n(丙烯醇)∶n(EO)为5∶1,反应时间为2h,EO转化率达97.35%。  相似文献   

20.
何方    冯菊红    葛燕丽    胡学雷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7,39(4):353-358
以硝酸钡、硝酸铁和硝酸钴为原料,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Co2Z型铁氧体(Ba3Co2Fe24O41)粉末,制备工艺的最佳条件为溶液pH=12、煅烧温度为1 300 ℃和煅烧时间为4 h. 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产物晶型和形貌进行了表征. 考察了Co2Z型铁氧体对溶液中亚甲基蓝的吸附作用. 结果表明:铁氧体质量为0.10 g、溶液pH=12、亚甲基蓝的初始质量浓度为10 mg/L时,铁氧体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率可达89.49%,最大吸附量为9.181 mg/g. Co2Z型铁氧体(Ba3Co2Fe24O41)对亚甲基蓝有较好的吸附作用,可用于亚甲基蓝染料废水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