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覃晖  陈纲伦 《华中建筑》2003,21(3):43-45
面对建筑界对“人性复归”这一主题的关注,新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不同,她的创作并没有陷入“人文主义”的窠臼,她从建筑自身出发,努力寻求一切新方法、新手段实现将物质的建筑情感化的理想。  相似文献   

2.
"海归论坛"     
1989年11月,我去了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进修。在此前的十年,我有六年是在读研究生,四年在同济教书,在研究生阶段的初期,我以美国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赖特(Frank Lioyd Wright)为研究对象,加深学习现代主义建筑理论和实践,后期,我则环绕城市建筑为主题对于1960年代以来国际上关于城市设计,环境心理学,建筑符号学。  相似文献   

3.
当现代主义建筑面临危机的时候,纽约五人旗帜鲜明地扛起了继承现代主义的重任.他们继承了现代主义的许多理论观点,并且把这些观点、手法推向极致.该文主要阐述白色派在建筑学认识论方面的一些手法及其形式操作.  相似文献   

4.
从人文主义观出发 ,建筑应该是让人人都能够平等享受的现实的美 ,随着民主思想的普及 ,以前那种带有明显等级思想的高大厚重建筑已不能满足人们的心理需要 ,而科技的发展为那些由于经济因素而不得不高大的建筑提供了让它们变得轻盈起来的机会。非物质化趋势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晚期现代主义流派。  相似文献   

5.
薛颖  王世福 《建筑师》2011,(4):78-82
Team10对现代主义进行了反思.强调人文主义的建筑师角色.其中之一的意大利建筑师德·卡洛,与Team10并行并保持自己的思考方式.于1976年创办ILAUD并延续至今提出了公民建筑等注重社会关怀和地域实践的理论观点,启发我们在当今中国城市化背景中认识建筑师应该具有的公共性。  相似文献   

6.
曾引  魏琰琰 《建筑师》2011,(6):46-51
艺术史学家威特克沃出版于1949年的文艺复兴研究专著《人文主义时期的建筑法则》是一本对当代建筑批评与实践影响重大的著作。本文将分析威特克沃在该书中所发展出来的建筑研究方法.探讨其如何被吸纳进当代建筑批评及实践.如何奠定了当代建筑形式理论的基础,以及如何被其后辈所发展.而成为对20世纪30年代现代主义的反思和修正。  相似文献   

7.
当现代主义建筑面临危机的时候,纽约五人旗帜鲜明地扛起了继承现代主义的重任,他们继承了现代主义的许多理论观点,并且把这些观点、手法推向了极致。无论最终走向何方,他们的设计理念始终站在历史的前沿。对他们的设计理论理解开始于柯布西耶,而对他们的继承则是我们永远的共同的历程。  相似文献   

8.
维也纳建筑大师阿道夫·路斯(Adolf Loos)是20世纪初现代主义建筑运动的先驱。本文剖析了路斯的设计思想中对于结构与"饰面"关系的理解,澄清了他对"装饰"的看法,通过从"建构"的视角来分析"路斯楼",审视阿道夫·路斯的设计思想,揭示这位现代主义建筑大师的复杂与深刻。  相似文献   

9.
方炜淼  吴云 《华中建筑》2011,29(8):9-13
发生在20世纪一,二十年轰轰烈烈的现代主义运动已经渐渐离我们远去,即使是之后若干年中的主流现代主义建筑作品也都已被写进了历史.但是曾经的这场运动是如此的丰富多彩,以至于几十年后的今天,我们翻看历史书时还能从当时的那些事实或者神话中感受到建筑先驱们为寻找契合时代精神的建筑形式在各个可能的方向所作的不懈探索.同时,作为结果...  相似文献   

10.
仝晖 《南方建筑》2004,(1):83-86
“新现代主义”概念的提出为当代建筑化现象的认识、理解提供了一个新视角。章从3方面分析了新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产生、形式特征及基础观念,并结合当代哲学思想变换的特点,梳理出这一思潮的观念主旨。由此指出新现代建筑思潮是对现代主义的主体化的反思与解构,形式风格的变换是观念变迁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国外建筑美学观的变迁:从黑格尔到后现代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追溯了西方建筑艺术理论研究从黑格尔到后现代主义的思想演变,提出并论述了晚期现代主义是由现代主义走向后现代主义的西方建筑美学转型的酝酿期和过渡期,分析了现代主义建筑美学观的特征,揭示出由后现代主义思潮引发的西方建筑美学观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美国洛杉矶艺术中心设计学院,阐述了现代主义产生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及现代主义的真实含义,指出艺术上的现代主义与设计上的现代主义的差异,谈到现代主义复兴的趋向,预言“参与式的民主”将影响下个世纪建筑的风格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建筑家藤森照信的处女作1999年问世。他的作品既非抽像的现代主义又非具像的地域主义,而是以其野蛮的前卫表现获得对现代建筑的批判性,奠定了他的建筑论。反思现代主义的开放空间工业化材料计划性的理念他提出内向空间自然素材论现场论和参与论的一家言建筑论,并在之后的作品中不断实践.成为独树一帜的日本现代建筑家。  相似文献   

14.
一直以来,支持建筑文化发展的动力归根结底分为两个方面同是物质技术,二是精神文化。当以形式服从于功能为美学原则的现代主义建筑发展到技术至上的时候,建筑设计过渡到后现代主义是建筑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与现代主义相比较,后现代主义更多地是从建筑设计的外表和形式上用模糊多元的方式来弥补现代主义建筑对功能性的一味推崇而导致的缺陷,在根本上却依然没有改变现代主义建筑实质性的东西。在二十一世纪全球化的今天,建筑设计应从自己的生存环境中寻找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蔡志昶 《新建筑》2010,(6):64-67
回顾了中国近代现代主义建筑思潮"渐进式"的传播历程,从教学的角度辨析了古典建筑与现代建筑的特点;在此基础上以东南大学(原国立中央大学)早期40年建筑教学为例,分析了中国"学院派"建筑教育中的现代主义建筑的教学特征。指出,"学院派"建筑教育与中国"渐进的现代主义"相结合是以一种改良的姿态成为特殊的现代主义背景下的"学院派",其表现是"学院派"指导下的"渐进式现代主义"的教学模式,其结果导致中国建筑界对现代主义建筑的误读。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错综复杂的建筑现象入手,分析了建筑造型几何特性的由来以及现代主义建筑的几何观,倡导建筑造型几何特性的重要性,并提出表现建筑造型的几何特性将成为建筑设计趋势的新观念。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试图通过对现代主义以来西方建筑评论的主要流派和思想方法的简单回顾,引出对当代中国建筑评论现状与问题的思考,深讨在多元的西方理论工具和复杂的中国社会文化境遇之间如何建立一种有批判性并映射当下现实的建筑评论视角。  相似文献   

18.
李昕 《华中建筑》2009,27(5):4-5
摘要代表现代建筑运动开端的工艺美术运动产生于英国,可是现代主义建筑运动却主要产生于欧洲另外三个国家——德国、苏联和荷兰。该文通过对当时的社会、历史、文化和技术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索现代建筑运动的先锋地位从英国转移到德国、苏联和荷兰的原因,从而总结出现代建筑运动和现代主义建筑运动在这四个国家产生与发展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长春成为伪满首都“新京”,在城市建设上主要采取了复古主义,与德意法西斯国家遥相呼应。但是在现代主义思潮的冲击下,由于长春本身的特点和具体的历史环境,当时最新的现代规划理念,如功能分区、邻里单元等也体现在长春的城市规划中。而在日本占领地活动的现代主义建筑师如前川国男、阪仓准三、远藤新等也都在长春留下了他们的作品,这是那个年代为数不多的现代主义的重要实践。  相似文献   

20.
玻璃幕墙设计及其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柳 《华中建筑》2004,22(5):64-65
生态建筑设计通过对“现代主义建筑”的批判性继承,更注重建筑与整个生态圈的和谐发展。玻璃幕墙设计已超越建筑师个人对风格与美学特牲的创造,转为一个设计团队对建筑生态性能追求。这个团队可以包括设计师、工程师以及遍布全球的配件制造商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