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超稠油掺稀油采出液脱水工艺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轮西油田采出液的性质 (1)掺稀超稠油采出液和稀油的原油物性。了解超稠油和稀油的性质对合理选择破乳剂和选择合理有效的处理工艺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依据现场条件选用较近的稀油用于轮西超稠油掺稀油开采,稀油选用轮2站稀油和东河塘外输稀油,稠稀比为1:0.7、1:1.0、1:2.0。由原油物性分析结果可知:按照稠稀比为1:0.7掺稀后的轮西超稠油的采出混合液为重质含硫稠油。  相似文献   

2.
随着曙光油田超稠油的不断开发,油井频繁注汽,多轮蒸汽吞吐后套坏比较严重,容易在水层附近发生套管破漏出水,同时热力补偿器漏失的油井急剧增加,造成油井大量出水,并向油层倒灌,使油井无法正常生产,甚至被迫关井。由于超稠油原油黏度高的特殊性,采用传统机械堵水工艺后,不能进行掺稀油降黏生产,只能电加热生产,造成采油成本的升高,在生产管理等方面存在较多的困难。针对这一问题展开技术研究,同时对配套的堵水封隔器等工具进行改进,完成了可掺洗式机械堵水采油工艺技术。该工艺在堵水段采用双层管柱结构,堵水后仍可实现油套环空出水段上下连通,达到超稠油油井生产过程中需要掺稀油降黏的要求,解决了以往超稠油出水井堵水后难以正常生产的问题,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该项技术研究的成功对超稠油出水井的生产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曙光油田稠油区块大多采用双管流程,集油管线密集、计量分配复杂等问题日益突出.通过自动掺液装置的技术研究与安装试验,并与称重式计量装置联合使用,在简化集油管线、取消小站计量间的同时实现原油及掺液远程控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杜84块平1-1、平1-2井是中国首例成对水平井,油层为特稠油油藏,地层以砂岩为主,胶结疏松。钻成对水平井的技术关键是井眼轨迹控制精度,并且对钻井液、完井液技术要求高。在大斜度井段使用了XC生物聚合物钻井液,水平段使用了聚合物盐水乳化完井液。现场施工表明,该钻井液、完井液性能稳定,携砂和防塌能力强,润滑效果好,起下钻、电测、下套管顺利。  相似文献   

5.
针对塔河油田掺稀生产油井的系统效率较实际情况偏高的问题,根据稠油掺稀生产油井和常规生产油井的不同点,分析了影响两者系统效率的不同因素。在常规油井系统效率计算模型的基础上,将总输入功率分为电机输入功率和掺稀系统输入功率2部分,在掺稀系统功率中引入掺稀生产油井的掺稀量和掺稀压力2个参数,对掺稀系统的输入功率进行量化,建立了稠油掺稀生产井新的系统效率计算方法,确保稠油掺稀生产油井系统效率的准确性。对评价该类油井的管理水平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超稠油掺稀释剂脱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方法根据辽河油区曙光油田曙一区超稠油密度大、粘度高、油水密度差小,胶质、沥青质含量高的特点,采用超稠油掺不同比例稀释剂进行不同条件下热化学沉降脱水。目的选择适合于超稠油脱水的工艺条件,解决超稠油脱水的难题。结果超稠油掺入一定比例(8:2,7:3)的稀释剂,加入一定量的(200~300mg/L)破乳剂LH-2或RS-2,在沉降12h和8h时,超稠油脱水可达到油净水清。结论曙一区超稠油掺不同比例的稀释剂进行脱水,能够满足脱水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浅层超稠油水平井完井技术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在分析新疆克拉玛依油田浅层超稠油油藏地质特点的基础上 ,指出了完井作业的主要难点 ,详细介绍了超稠油水平井完井技术的研究情况 ,包括套管 (尾管 )下入技术、热采情况下套管强度的校核方法、割缝筛管或绕丝筛管的尺寸选择、缝宽选择等。为今后同类型井 ,特别是浅层超稠油水平井的固井、完井作业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8.
分别对掺稀前后风城超稠油预处理工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注水量、破乳剂用量、搅拌强度、稀释剂和稀释比例对预处理工艺的影响,并在最佳条件下进行了脱水、脱盐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掺稀有利于风城超稠油脱水、脱盐,注水量、破乳剂用量、搅拌强度、稀释剂种类和稀释比例对预处理工艺都有一定的影响,风城超稠油最佳预处理条件为:注水量5-8%,破乳剂KR-41的用量50-100μg/g,混合强度5min,石脑油掺稀比例为5-10%,电脱盐温度130℃,电场停留时间不小于30分钟。在最佳实验条件下,风城超稠油经预处理后可达到脱后原油含水不大于0.5%、盐含量不大于3 mg Na Cl/L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塔河油田超稠油掺轻油降粘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立新 《石油地质与工程》2010,24(1):107-109,112
塔河油田超稠油的开采与集输主要采用掺稀油工艺,由于超稠油产量逐渐增加,稀油资源量已不能满足生产需要,而化学降粘等工艺因不能解决后续脱水和外输问题而不能大规模采用。因此,研究了采用本油田轻烃回收装置生产的轻油作为稀释剂进行超稠油降粘的可行性,并对经济实用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认为轻油可以代替掺稀油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10.
提高注入蒸汽热焓是超稠油热采开发的关键技术之一.为了保证蒸汽注入过程中的热焓,最大限度地降低热损失,防止高温蒸汽热胀冷缩损坏套管和水泥环,必须采用井筒隔热技术.常规的普通套管完井工艺配套热采隔热工艺技术,一般采用隔热油管注汽,普通油管转抽,导致频繁作业,下入井下工具多,事故风险大.隔热套管完井技术,采用隔热套管完井,配套注汽和生产一体化普通油管生产管柱,可有效解决井筒隔热问题,提高套管、水泥环的安全性和蒸汽热能的利用率,且可在放喷后马上转抽,使注采工艺得以简化,降低了人工成本和作业费用.在河南油田的超稠油区块现场应用中,该技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实施的2口直井产量是该区块同类型井的2倍左右,经济效益明显,也为在同类油藏水平井实施先导试验作了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1.
目前煤层气井钻井,特别是探井、参数井,钻井效率不高已成为影响煤层气勘探开发进程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分析影响煤层气钻井效率的原因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影响因素,着重从简化井身结构、开发保护储层的钻井液体系、优选钻井工艺、完善钻井设备配套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如下技术思路:①开发适用于152.4mm井眼的煤层气井专用绳索取心工具,从而将井身结构缩小一级;②研制能保护上部井壁、有效保护储层、满足获取煤层参数要求的钻井液体系,从而省去技术套管,将三级井身结构简化为二级井身结构;③推广不同循环介质下旋冲钻井工艺技术;④研究适应煤层气井的钻井液泵和固控设备配套方案。为提高煤层气井钻井效率,建议开展以下研究:①优化井身结构;②保护储层的钻井液体系;③优选钻井工艺;④完善钻井设备。  相似文献   

12.
青海油田难采储量占很大一部分,动用程度低,地层出砂、结蜡,严重制约油井正常生产,导致油井检泵周期短、油井产量低、开发成本高.通过这几年的努力,螺杆泵采油工艺技术在青海油田得到推广应用,并且不断成熟完善.螺杆泵采油井能耗规律也得到认识,提高螺杆泵采油井系统效率方法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13.
超稠油井开采时,抽油杆下行阻力较大,开采后期会出现抽油杆滞后问题。为此,分析了抽油杆滞后的影响因素,设计了指导稠油井正常开采的软件。用户可根据软件计算出的降黏成本选择合理的降黏方式,甚至改变井下杆管泵的组合和作业位置,结合其效益分析与评价实现优化设计,获得优化结果后可选择进一步优化,数次回馈后软件可获得抽油机的最佳工作方式。春光油田的应用结果表明,用该软件优化后的采油工况更加稳定,能迅速解决抽油杆滞后问题,电加热与改变冲次相配合可让抽油杆滞后时油管中的死油迅速排空,排空后利用软件进行产量的回馈分析,改变抽油机冲次可实现效益最大化,不仅有利于节能增产,而且稠油井因抽油杆滞后而造成的检泵次数明显减少,现场高频故障井油井时率提高5.2%。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国内外特、超稠油井注蒸汽过程中温度场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利用井筒多相垂直管流理论和能量守恒原理,建立了特、超稠油注蒸汽时井筒中蒸汽的温度、压力和干度分布的计算模型。采用经典的Orkiszewski方法对模型进行了求解,计算了汽液两相垂直管流的压力降;温度场计算假设油管中心到水泥环外缘是一维稳态传热,水泥环外缘到地层之间是二维非稳态导热;蒸汽干度计算中考虑了蒸汽热焓的变化。采用四阶龙格库塔方法编制程序耦合计算了蒸汽的参数。通过实测的蒸汽参数对比,所建模型的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SAGD在稠油、超稠油油藏开发技术中的应用,总结出了风城SAGD开发及地面工艺集输存在的难题,通过对重32井区SAGD试验区、37井区超稠油SAGD先导性试验区所取得的认识,提出了重45井区超稠油SAGD试验区开发高温采出液集输工艺的总体思路及需要攻关和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坨826井沙三段油层原油为特超稠油,针对该井原油粘度高、注汽压力高、注汽质量差、防砂难度大的问题,采用大孔径、高孔密、深穿透射孔技术和端部脱砂、金属绕丝管砾石挤压充填两级防砂工艺,以及降低注汽压力技术,井筒降粘辅助井筒举升工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辽河油田超稠油掺活性水降粘先导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辽河油田超稠油井筒电加热降粘工艺存在能耗过高的问题,采用了井筒掺活性水降粘工艺.实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具有较高的超稠油降粘率、自动破乳脱水性能以及与联合站用破乳剂良好的配伍性,解决了超稠油乳化降粘与破乳脱水之间的矛盾.在辽河油田8口超稠油井进行了掺活性水降粘工艺先导性试验,结果表明掺活性水降粘技术可以取代电加热降粘技术维持正常生产.试验油井抽油机电流下降10~30 A、井口产出液粘度大大下降.采用污水回掺工艺流程实现了污水循环往复使用,节约了大量的清水资源.采用掺活性水降粘技术后原油举升成本平均下降38.56元/t,年节约能耗168.89万元.  相似文献   

18.
针对修井作业中由于工作液压力激动导致井筒附近微裂缝发生变化,工作液的漏失量加大,对储层造成损害的问题,运用有限元方法对稠油油藏井筒正压力下裂缝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井筒压力增大,井壁裂缝不断变宽,要求储层保护裂缝宽度设计要大于原地应力条件的裂缝宽度.  相似文献   

19.
针对稠油掺稀井系统效率低问题,通过分析2012年石油行业标准《SY/T5264-2012油田生产系统能耗测试和计算方法》,发现不适应稠油掺稀井系统效率评价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没有考虑油套环空与油管内流体密度差,二是没有考虑流体黏度摩阻损失,低估了有效举升扬程,造成稠油掺稀井系统效率评价偏低。在原有计算方法基础上引入密度差及黏度摩阻2个参数,制订了适合稠油掺稀井系统效率评价方法。通过将6口稠油掺稀井分别采用《SY/T5264-2012油田生产系统能耗测试和计算方法》和稠油掺稀井系统效率评价方法进行分析,发现后者较前者系统效率平均提升10.7%,提高了稠油掺稀井系统效率,指导油田节能降耗。  相似文献   

20.
目前大庆油田注入井层段不断细分,层间矛盾加大,给采油测试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何提高测试效率,已成为搞好测试工作的首要问题。通过多年来对注入井的测试工作总结出一系列经验与方法,为提高测试效率,确保安全操作,减轻试井工人的劳动强度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