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硫酸为浸出剂,对氧化铜钴矿浸出工艺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硫酸加入量为氧化铜钴矿质量的12.5%,氧化铜钴矿粒度磨样-74μm占87%,浸出温度80℃,浸出时间2 h,浸出液固比L/S=2∶1;铜浸出率为89.26%,钴浸出率为78.69%。  相似文献   

2.
采用硫代硫酸钠对非洲某氧化铜钴矿进行还原酸浸试验研究。研究了矿样粒度、硫代硫酸钠用量、硫酸浓度、浸出温度、浸出时间、液固比等因素对有价金属元素和杂质元素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球磨矿样粒度120目;加入浓硫酸使其浓度为0.2250 g/L;加入矿样质量50%的硫代硫酸钠;液固比为5:1;浸出温度75℃;浸出时间30 min。此时,Co、Cu、Ni浸出率分别为99.27%、95.65%、93.16%;浸出渣含Co、Cu、Ni分别为0.086%、0.140%、0.011%。  相似文献   

3.
易门老厂的钴土矿属风化残留矿床,原设计采用浮选—硫酸化焙烧—浸出的处理流程。扩大试验证明,此流程的钴回收率低:浮选钴的回收率为34%,硫酸化焙烧—浸出至硫钴钻的钴回收率为63.3%,得到含一吨钴金属的硫化钴耗硫酸多达73吨左右,就钴资源的回收与经济效果来说,上述流程不甚合理,有必要寻求更适合的工艺。一、还原浸出易门老厂钴土矿中钴的赋存状态有两种:一为与锰结合的钴,一为钴的独立矿物—水钴矿。钴与  相似文献   

4.
舒方霞  詹光  姜超  李辉 《有色矿冶》2022,(2):32-34,23
以非洲刚果(金)某铜钴氧化矿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在常规硫酸体系浸出较佳条件下的SO2气体强化还原浸出工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原矿0.074 mm以上粒度占73.63%,硫酸初始浓度27.5 g/L,浸出温度40℃,液固比4:1,总浸出时间2 h的条件下,先浸出0.5 h后再通入二氧化硫气体,通气时间控制在30 min...  相似文献   

5.
氧化铜矿用硫酸浸出时,自由氧化铜容易浸出,结合氧化铜及次生硫化铜很难浸出;特别当氧化铜矿含铁量较多时,结合氧化铜的占比提高,相对应渣含铜升高,铜浸出率降低,铜回收率降低。试验研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加硫酸对高铁氧化铜矿进行浸出,得出温度对氧化铜矿铜浸出率的影响,得出综合效益最佳浸出温度。  相似文献   

6.
主要介绍了赞比亚某氧化铜矿使用硫酸进行浸出的情况。考察了氧化铜矿浸出过程中铜矿粒度、始酸浓度、液固体积质量比、浸出时间等因素对铜浸出率的影响,并对浸出各阶段的酸耗进行了研究,找到了该氧化铜的最佳浸出条件及酸耗指标,即在常温、常压的情况下,采用硫酸对磨矿细度-200目占40%的物料进行浸出,当浸出时间1h,浸出液固体积质量比3∶1,酸用量12g(始酸浓度40g/L)时,可使得该氧化铜矿的浸出率达97%以上,浸出硫酸单耗仅1.42t/t·Cu。  相似文献   

7.
某氧化铜矿硫酸浸出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源  刘诚 《湿法冶金》2011,30(4):284-286
某氧化铜矿含泥较多,用浮选方法很难分选,研究了用硫酸直接浸出铜。结果表明,在硫酸浓度2mol/L、磨矿细度-74μm占84.43%、液固体积质量比4∶1、室温(20℃)下搅拌(300r/min)浸出5h条件下,铜浸出率达86.33%,浸出液净化后送萃取—电积工序,可获得符合质量要求的铜产品。  相似文献   

8.
李勇火  杨祥 《湿法冶金》2012,(3):149-151
针对琼北地区某钴土矿,以硫酸亚铁和稀硫酸作浸取剂,通过一系列单因素条件试验,考察了温度、时间、硫酸初始浓度、搅拌转速和液固体积质量比对钴浸出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50℃、浸出时间2h、硫酸初始浓度1.2mol/L、搅拌转速250r/min、液固体积质量比10∶1条件下,钴浸出率可达96.1%。在优化条件下重复试验,钴平均浸出率达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9.
非洲氧化铜矿搅拌浸出及堆浸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十多年非洲铜带区在国际矿业领域一直备受瞩目。铜带区是指从赞比亚的北部中心至刚果金南部的加丹加省,是世界上最大的成矿区,钴、铜储量分别占全世界34%和10%。政局稳定性的提高、矿石的高品位以及冶炼技术的改进为该地区吸引了大量投资。铜回收工艺各有不同,包括湿法和火法。采用何种工艺取决于许多因素,如原矿物质组成和品位、成矿地理位置、采矿成本、水电消耗、铜回收率及酸耗等。氧化铜矿湿法提取技术包括搅拌浸出、浸泡浸出、废石堆浸、堆浸和原地浸出。由于铜带区矿石品位较高,搅拌浸出是最多采用的工艺流程。另一方面,对于低品位矿(包含尾矿)堆浸是潜在的可行方案。最近十年,在南美采用堆浸的项目大幅增加。当秘鲁积极发展铜堆浸项目时,智利作为世界上唯一的堆浸—萃取—电积项目数量增加最多的国家而备受关注。本文旨在:选取智利一典型的堆浸工艺与铜带区的搅拌浸出工艺进行比较。两种工艺均用于从氧化矿中回收铜,从工艺流程图的评价到对不同的技术方案进行讨论,对资本费用和操作成本进行了深入的比较,阐明两种工艺经济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一、概况易门矿老厂钴矿属风化残留矿床,钴、锰、铁等呈高价氧化物存在,其中有90%以  相似文献   

11.
铜钴矿直接还原浸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某地氧化铜钴矿属风化残留矿床,是一种结合性的土状氧化矿,粒度较细,-200目占60% (其中一10μ占55~60%),含硫、铜、钴亦低,二氧化硅含量高,组成波动大,用一般的选冶法处理存在一定困难。 1974年,我们采用硫酸亚铁和二氧化硫作还原剂,对该矿进行了直接还原浸出、净化除铁、沉钴和沉锰的小型和扩大性试验,获得了较好的指标,得到了硫化钴、碳酸锰和铜铁渣等中间产品,钴的直  相似文献   

12.
复杂低品位氧化铜钴矿两段逆流直接还原浸出工艺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复杂低品位氧化铜钴矿开展直接还原浸出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在液固比2∶1(mL/g)、浸出温度80℃、吨矿酸耗117.2kg、浸出时间4h、通入二氧化硫气体控制浸出终点电位340~350mV的条件下,铜、镍、钴浸出率分别为74.23%、47.82%和59.31%。采用两段逆流浸出可以节约还原剂用量,综合利用浸出液中的游离酸,节省碱的消耗量。  相似文献   

13.
某铜钴矿的硫酸还原浸出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刚果(金)某铜钴矿的硫酸还原浸出。结果表明,在矿样粒度为-0.074mm占90%、终点pH为1.5、SO2用量为理论量的1.5倍(4kg/t)、浸出温度80℃、浸出时间120min、液固比4∶1的条件下,铜、钴浸出率分别达到了93.35%和90.13%。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模拟堆浸的柱浸试验,柱浸采用先浸铜再还原浸钴的分步浸出方式,铜浸出率达72%,钴浸出率为66%。  相似文献   

14.
某氧化铜钴矿酸浸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刚果(金)某氧化铜钴矿进行了搅拌酸浸、搅拌还原-酸浸和淋滤还原-酸浸对比试验研究,确定了搅拌还原-酸浸是处理这种氧化铜钴矿的最佳方法,不但浸出速度快,而且浸出效果好,铜浸出率达到93.88%,钴浸出率达到95.2%;同时证明了采用堆浸(淋滤还原-酸浸)也是处理这种矿石的另一条重要的途径,也可得到理想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电积钴生产过程产出的氧化钴渣中三价钴的还原浸出工艺。试验结果表明,在液固比6∶1,浸出温度60~70℃,浸出终点pH=3.5,反应时间60min,搅拌转速300r/min,加入2.5倍钴量(摩尔比)的还原剂亚硫酸钠再浸出120min,钴的最高浸出率达到99.86%。  相似文献   

16.
花岗岩风化壳钴土矿矿石,在我国湖南、广东、江西、福建、浙江等省广泛分布。矿体一般存在于地表20米之内,开采较为方便,是重要的钴矿资源。但由于钴土矿粒度较小,含矿率低,含钴品位也低,可选性差异小,工业上现有的选冶方法不能对其进行有效地处理,致使该类型矿产资源长期得不到合理利用。 我们采用细菌一硫酸溶液浸出法(以下  相似文献   

17.
结合刚果(金)某铜钴矿浸出试验结果,确定最佳工艺参数。参照类似冶炼厂实际生产的成功经验,对酸浸工段设备进行选型研究,以期获得良好的设计指标。  相似文献   

18.
本项试验研究内容涉及矿石溶浸化学,工程流体力学,浸出动力学,布液参数优化,集液工程设计,钻孔结构参数设计,矿山环境监测及全流程成本控制等多个方面。通过在武山铜矿所开展的试验研究工作,形成了适应于地下矿山原地钻孔浸出开采的完整生产技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显著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低品位钴矿的细菌浸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含钴硫化矿细菌浸出的研究现状和机理.用T.f菌对某地贫钴矿进行了探索性浸出试验,结果表明,在矿浆浓度<20%,浸出时间>10 d条件下,钴浸出率可达55%~60%.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用亚硫酸钠从非洲某铜钴矿石中浸出铜、钴,考察了矿石细度、硫酸用量、亚硫酸钠用量、矿浆浓度、反应时间、搅拌速度对铜、钴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常温下搅拌浸出,在搅拌速度300 r/min、磨矿细度-74μm占70%、矿浆浓度25%、硫酸用量140 kg/t、亚硫酸钠用量7 kg/t、反应时间5 h条件下,铜、钴浸出率分别为96.09%和93.95%,浸出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