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对鞍钢2号3 200 m~3高炉低燃料比高利用系数进行了生产实践总结。通过提高焦炭质量,改进造渣制度,采取高风温、高富氧和高顶压等操作,并控制合理的鼓风动能和送风比和加强炉前管理等措施,使鞍钢2号高炉的燃料比长期稳定在500 kg/t以下、焦比低于300kg/t。2015年以后该高炉利用系数保持在2.3 t/(m~3·d)以上。  相似文献   

2.
王超  宋文虎  徐飞 《上海金属》2013,35(1):35-39
为了应对生产条件的变化,保证高炉炉况稳定和获得较高的煤比,需要调整初始煤气流分布,而鼓风动能是决定初始煤气流形成和分布的关键参数。结合宝钢2号高炉2011年生产攻关操作实绩,分析摸索合适鼓风动能的过程,讨论2号高炉合适鼓风动能的控制范围,并提出选取合适鼓风动能的依据和注意点。  相似文献   

3.
据等人提供的方法(参见,1984,№8,p145~148),对第聂伯彼德洛夫斯克冶金厂的675m~3高炉,分别进行了鼓风中加氮200和400m~3/min时的热工计算。各项参数基本保持不变:风温1136℃、炉喉煤气温度274℃、炉顶煤气CO利用率0.423、渣比461kg/t铁,同时相应地减少天然气喷吹量,使风口前理论燃烧温度处于1890~1985℃范围。结果表明,富氮鼓风可提高高炉的热效率,改善炉内的热交换,按热平衡计算,可使产量增加4.8t/h(7.4%)、焦比降低10kg/t铁(2.2%)。这是由于鼓风富氮  相似文献   

4.
2009年11月本钢新1号高炉(4747m3)年修恢复后因风口破损、频繁休风等原因引发炉温波动大,煤气利用差,燃料比高,炉芯温度低,鼓风动能长期偏低,最终导致炉缸堆积,进而炉况失常。为此通过采取一系列活跃炉缸的措施:调整造渣制度、热制度、送风制度、渣铁排放制度、冷却制度、装料制度,上下部调剂相结合,并配以轻负荷、洗炉等措施,以此增加风量和提高鼓风动能,提高炉芯温度,精心操作,改善渣铁排放,加强原燃料的筛分等,经过努力,炉缸工作状况明显改善,高炉技术经济指标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5.
<正>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对2013年全国投产的炼铁高炉进行的统计,1~12月,全国投产的高炉中,除了五座(济钢1 750 m3、四川达钢1号高炉、酒钢1号高炉、2号1 800 m3、鞍钢10号高炉)为大修或技术升级改造后投产外,新建投产炼铁高炉共计22座,总容积约为28 000 m3,按设计能力计算,生铁产能约为2 500万t。与2012年相  相似文献   

6.
国内各钢铁企业的高炉装料设备,基本上都是采用料钟,如能在设计制造上改善其结构和材质,提高其使用寿命和炉顶压力,将使高炉冶炼的综合指标得到大大改善.本文介绍了鞍钢2580m~3高炉的料斗(小钟、小斗)的铸  相似文献   

7.
杨春 《金属世界》2013,(5):70-73
高炉鼓风脱湿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高炉冶炼工序能耗,稳定高炉冶炼生产工况,高炉鼓风脱湿是高炉冶金企业节能降耗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脱湿可以将空气鼓风湿度保持在一定范围,降低了空气湿度因气温变化、季节变化对炉况的不利影响。采用脱湿鼓风后,在不提高热风风温的情况下,节省了水蒸气分解消耗的热量,改善了高炉生产炉况,降低了焦比,实现了节能降耗。高炉鼓风脱湿技术在高炉冶金行业得到了越来越广泛应用和推广,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炉运行的稳定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8.
德钢2号钒钛矿冶炼高炉通过调整送风制度、缩小进风面积、提高鼓风动能,为提高煤气利用率、降低燃料比打下了良好基础。积极摸索合理布料制度、稳定气流、提高煤气利用率,创造了单月煤气利用率40%、燃料比597 kg/t的良好成绩。减少炉内漏水,降低不必要的燃料消耗,促进了炉况稳定顺行。加强日常管理和操作,采用精细化管理为燃料比的继续降低提供了有力支撑。德钢2号高炉采取的一系列有效措施降低燃料比,使高炉稳定顺行,为进一步降本增效提供了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9.
<正> 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的核心企业是汉阳铁厂,始建于1890年,是我国第一个近代钢铁企业,也是亚洲第一个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早于日本八幡钢铁厂7年。外国人参观汉阳铁厂后认为“厂区烟囱林立,厂房栉比相连”,是当时有世界声誉的钢铁厂。 汉阳铁厂全盛时期建有4座高炉、7座平炉、2座酸性转炉、5台轧钢机。建设规模为年产生铁23万t,钢7万t,具有相应的轧钢能力。1号、2号高炉容积为248m~3,设计利用系数为0.4t/(m~3·d),公称能力为100t/d。3号、4号高炉容积为  相似文献   

10.
据日本贸易开拓2003年5月9日提供的信息,在经历了88天的维修之后,日本新日铁君津(Kirnitsu)厂4号高炉于5月8日重新点火。 经过此次维修,4号高炉的炉容从5151m~3增至5555m~3。生铁生产能力从12170t/d增至  相似文献   

11.
随着高炉的大型化和喷煤比例的提高,焦炭质量的变化会影响到高炉顺行。文章通过对4070 m~3大高炉燃料指标的分析,探讨了焦炭灰分、冷强度及热性质对高炉燃料比及煤比的影响。分析表明,对于4070 m~3大高炉宜控制焦炭灰分<12.3%和M10<6.0%、焦炭反应性<24%、焦炭反应后强度>68%。当焦炭质量达到高炉需求后,仍进一步提高是不经济的,满足高炉需求的焦炭质量控制,才是经济的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2.
本钢新1号高炉在长期稳定顺行的基础上计划休风16 h,休风前炉况稳定顺行,渣铁物理热充沛,炉缸热量充足、工作状态活跃;休风期间加强对冷却系统的检测及高炉本体的密封保温工作,降低热量损失。但由于设备故障高炉无计划休风41 h。新1号技术人员在炉况恢复过程中控制风压、压差,稳步上风,准确把握开铁口时间、组织人员力量保证渣铁的顺利排放,匹配炉内操作参数与开风口进程保证高炉风速和鼓风动能,掌握热量收支平衡及炉温趋势管理,渣铁温恢复到正常水平,做好富氧、喷煤的良好衔接,复风后用17 h将高炉各操作参数恢复至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3.
2007年4月,武钢7号高炉利用系数达到2·887t/(m3·d),这一指标被国家权威部门认定为世界之最。同年11月,7号高炉利用系数又提至2·940t/(m3·d),刷新了原来的记录。韩国浦项公司光明厂3号高炉在2008年4月18日创造了日产14530t铁水,利用系数为3·158t/(m3·d)的新世界记录。而武  相似文献   

14.
重钢620m~3 3号高炉由于受炉体结构、冶炼强度、炉内工况、材料疲劳因素的影响,3号风口区炉皮在1985年3~4月间连续两次发生炸裂,裂纹沿风口上下延伸达9.5m,宽40mm左右(图1),严重影响了高炉的安全运行。根据裂纹情况确定了修复方案,并对其进行补焊处理。  相似文献   

15.
本钢7号高炉采用中心加焦的布料模式,边缘过重导致产量和燃耗水平不佳,通过轻负荷、开边缘、减中心和提产量四步调整,经过一个月的炉况强化,高炉压量关系逐步改善,有效提高了煤气利用率水平,缓解了压量关系,鼓风动能大幅度提升,经调整后高炉参数稳定,炉温合适,壁体温度均匀、渣皮稳定,产量稳步提升至6850 t/d以上,焦比下降至370 kg/t,燃料比下降至525 kg/t,实现了产量的提升和能耗的降低,达到了预期的调整目标。  相似文献   

16.
徐国群 《上海金属》2005,27(4):64-64
2004年9月11日,在上世纪70年代曾被誉为中国“高炉王”的鞍钢新7号高炉经过一年的改造性大修,正式竣工投产。  相似文献   

17.
金兴 《金属世界》1997,(5):25-25
<正> 炼 铁 全国有炼铁企业3555个,共有高炉3228座,总容积275397m~3,年总生产能力为12648万t。 大于等于2000m~3容积的高炉16座,总容积为43981m~3。 大于等于1000m~3容积的高炉44座,总容积为79347m~3。  相似文献   

18.
上海梅山冶金公司1号高炉于1969年4月建成,已有15年炼铁史。1985年9月底进行大修和技术改造,年底竣工,1986年元月投入生产。该高炉原为双钟炉顶,容积为1060m~3。经大修改造后,容积扩大为1080m~3,并采用了卢森堡PW型单罐无料钟炉顶及液压操纵、微处理机自动程序控制等先进技术。  相似文献   

19.
杨永宜  杨彦慧 《金属学报》1986,22(2):93-106
从鞍钢九号高炉和首钢二号高炉风口前回旋区取出了经过部分燃烧的煤粉试样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煤粉离开喷枪刚进入直吹管就开始了挥发份的挥发和燃烧反应;直吹管可能是煤粉预热和预燃烧的一个重要空间。但是煤粉在风口前回旋区仍不能完全燃烧尽,其半焦仍有20—30%是在回旋区外滴落带中焦炭层内气化的,但不影响高炉正常操作。为了进一步扩大喷煤量、节约冶金焦,必须增加能加快风口前煤粉燃烧速度的措施。试验室模拟高炉风口前燃烧条件的燃烧动力学试验表明:对于两厂所用的无烟煤,进一步磨细到小于目前60—80%为-200mesh的水平(亦不宜小于40μm左右),以及增加鼓风含氧到30—40%,进一步提高风温,改进煤粉在直吹管内的分布,在全部风口中同时均匀喷煤,选用烟煤代替目前的无烟煤是有效的。 对喷吹前和部分燃烧后的煤粉试样进行煤岩相鉴定表明:烟煤燃烧不仅在表面而且在其内部同时剧烈进行,无烟煤粒的内部燃烧所占比重较表面燃烧要小,特别是首钢京西无烟煤。这和烟煤具有较好的燃烧性一致。根据传热和传质原理推导出一组煤粉燃烧的数字模型,将本文中两座高炉和试验室燃烧炉条件代入数字模型用计算机求解得到与实际近似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高炉风口回旋区煤粉燃烧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鞍钢九号高炉和首钢二号高炉风口前回旋区取出了经过部分燃烧的煤粉试样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煤粉离开喷枪刚进入直吹管就开始了挥发份的挥发和燃烧反应;直吹管可能是煤粉预热和预燃烧的一个重要空间。但是煤粉在风口前回旋区仍不能完全燃烧尽,其半焦仍有20—30%是在回旋区外滴落带中焦炭层内气化的,但不影响高炉正常操作。为了进一步扩大喷煤量、节约冶金焦,必须增加能加快风口前煤粉燃烧速度的措施。试验室模拟高炉风口前燃烧条件的燃烧动力学试验表明:对于两厂所用的无烟煤,进一步磨细到小于目前60—80%为-200mesh的水平(亦不宜小于40μm左右),以及增加鼓风含氧到30—40%,进一步提高风温,改进煤粉在直吹管内的分布,在全部风口中同时均匀喷煤,选用烟煤代替目前的无烟煤是有效的。对喷吹前和部分燃烧后的煤粉试样进行煤岩相鉴定表明:烟煤燃烧不仅在表面而且在其内部同时剧烈进行,无烟煤粒的内部燃烧所占比重较表面燃烧要小,特别是首钢京西无烟煤。这和烟煤具有较好的燃烧性一致。根据传热和传质原理推导出一组煤粉燃烧的数字模型,将本文中两座高炉和试验室燃烧炉条件代入数字模型用计算机求解得到与实际近似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