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测井资料识别不整合面的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浩  王骏  殷进垠 《石油物探》2007,46(4):421-424
目前,国内测井技术识别不整合面利用的是地层倾角测井资料,但当研究区缺乏地层倾角测井资料或者识别的对象是平行不整合面时,这项技术就无法应用。为此,探讨了测井地质学识别不整合面的方法。地质学方法识别不整合面的基本原理是,根据界面上覆和下伏地层地质特征的突变现象,采用多方面分析的方法,进行不整合面识别。通过测井相分析沉积事件,利用泥岩声波测井资料分析地层压实和成岩作用的差异,利用对残余沉积韵律的识别和地层对比技术判断不整合面上的剥蚀事件等等。实际应用表明,利用测井地质分析方法可以有效地识别不整合面,尤其适用于缺乏地层倾角测井资料的地区。  相似文献   

2.
测井资料在确定不整合面深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不整合面是构造旋回和岩石地层单位划分的重要依据,且与油气关系密切,因此准确确定不整合面的深度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但由于取心资料有限,地震资料分辨率较低等原因,对于地震响应不明显的地层,无法准确地确定不整合面的深度。而测井资料的纵向分辨率较高,不整合面在测井资料上具有特殊的响应特征,因此,在地震资料的宏观控制下,利用最优分割法对某研究区的不整合面进行了确定。结果表明,测井确定的不整合面深度与地质确定的不整合面深度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3.
针对东营南部超剥带地层沉积间断时间短、地层倾角及成像资料缺乏、只用地震资料难以准确确定不整合界面的情况,将研究区的不整合分为Ⅰ级不整合与Ⅱ级不整合2种类型,在地震资料的宏观调控下,运用有序数列分割法,基于常规测井资料,提取相应的敏感性参数,构建综合分层测井曲线,实现不同级别不整合面位置的准确确定。运用测井资料确定的不整合面深度与地质结果基本吻合,该方法为超剥带残留地层测井的划分提供了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不整合是斜坡区重要的输导体系及油气藏类型,准确定量地确定不整合面的深度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但由于地震资料分辨率较低,岩心及倾角、成像测井资料有限等原因,常规测井资料定量识别成为目前主要的不整合面深度确定的主要手段。应用最优二分割方法,借助DPS软件系统对文安斜坡馆陶组底不整合面进行了确定,可为下一步斜坡外带的不整合运聚成藏研究奠定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5.
东营凹陷古近系与新近系之间存在一区域不整合面,该不整合面抬升剥蚀过程的恢复和剥蚀量计算,对恢复区内埋藏史、热史以及生烃史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东营凹陷胜坨地区24口钻井测井资料的分析研究,利用米氏旋回地层学方法获得的地层地质年龄、沉积速率作为沉积速率剥蚀量计算方法的参数,计算出了该地区古近-新近系不整合的剥蚀量,所获得的结果与现有的地质认识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6.
玛东2斜坡区二叠系不整合面与油气成藏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玛东2井区源边—不整合—斜坡的地质特点,综合地震、地质、测井资料对玛东2斜坡区二叠系不整合面进行了识别,以不整合面为框架,建立了研究区地层结构模式。在此模式下对已发现油藏进行了再认识,分析了生、储、盖的配置关系,探讨了不整合面与油气成藏的关系。认为研究区二叠系存在5期不整合面,两种不整合面类型;不整合面不仅控制了地层结构、接触关系、展布特征和圈闭类型,还控制了油气的运移,最终控制油气的富集;玛东2井区油藏为地层超覆油藏,为源边—不整合—斜坡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7.
春光油田石炭系不整合面的三层结构对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但准确识别不整合面的三层结构较为困难。利用岩心、测井、录井等资料识别表明,风化黏土层上下岩层具有一定的油气输导能力,风化黏土层可作为油气局部盖层。在不整合面结构研究基础上,通过测井曲线交会图技术,定性、定量识别风化黏土层,结合不整合结构类型及分布特征,认为春光油田东北部春17区块为石炭系有利勘探区块。  相似文献   

8.
测井曲线谱分析方法及其在沉积旋回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测井曲线包含了丰富的地层信息,能够敏感、连续地反映所测地层的成层性和旋回性特征。测井解释的目的在于综合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充分挖掘测井资料所包含的地层信息,建立测井数据向地质目标的映射关系,描述目的的层的地质特征。储集层沉积旋咽研究的主体是地层中的规模旋回,测井资料以其数量、连续性好等优点,成为小规模旋回研究中的主要资料来源。某一沉积事件周期性出现的频繁程度可用时间序列中的频率来表示。地层沉积过程中的周期性规律会相应地体现在测井资料所包含的信息中,设计一定的数据处理系统提取这些信息,可以分析、描述和识别地层沉积特征。提出最大熵谱分析方法,即对测井曲线提取主成分和进行最大熵谱分析、谱特征分析,进而依赖谱展宽及其韵律和识别研究沉积旋回。与其它谱分析方法(如傅立叶谱和周期图法)比较,最大熵谱分析方法具有不受取样长度限制、对频谱分辨率较高等优点。对塔里木盆地实际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立足于测并资料,充分利用测并资料的地质信息丰富、成本低、信息可靠和纵向连续性等特点,以测井原理、沉积学、油气储层地质学、测井地质学为理论基础,研究了陇东地区长81储层地质特征,得出了测井资料识别储层沉积微相的方法,建立了沉积微相定量评价的主要参数及定量识别模型。  相似文献   

10.
伊通盆地层序地层格架与层序构成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针对狭长的双断式断陷盆地伊通盆地地层对比困难的问题,该文在区域构造分析、地层对比、沉积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二级、三级层序界面的特征,建立了层序地层格架。通过研究认为:Tf 界面虽然不具有区域性不整合面的特征,但是利用多种方法综合分析,最终认定Tf 界面属于二级层序界面;通过对Tc 和Td 不整合面级次的比较,最终确定了永一段地层的归属问题。利用录井、测井、地震等资料,采用测井-地震相结合,总结了各层序地层的特征,对伊通盆地的地层进行了系统划分与对比,建立了各个标志层的划分与对比标准。  相似文献   

11.
简要介绍了增强型微电阻率成像仪(XRMI)的测量原理和结构。以长庆油田测得的资料为例,叙述了该仪器测井资料在裂缝识别、岩石结构和测井相分析、不整合面识别、地层应力方向分析、沉积相分析、古水流方向分析等方面的应用情况。认为XRMI对地层的地质特征有良好显示,有益于油田勘探与开发。  相似文献   

12.
综合利用测井资料划分河流沉积微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比较关键井的测井数据、取心资料及其它地质信息,提出了识别河流沉积5种微相的测井曲线形态.利用高分辨率倾角测井和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处理了研究区的测井资料,结合曲线形态分析,对河流沉积微相的测井识别提出了一些新的方法和观点,并与地质家的结论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伊拉克米桑油田群多口井的岩心观察,结合铸体薄片、扫描电镜、成像测井、地球化学资料及区域沉积构造背景分析,发现中白垩统Mishrif组沉积时期局部的构造运动和海平面升降导致了2次沉积间断,从而在碳酸盐岩沉积内部存在2个准同生期风化壳岩溶不整合面。不整合面上下岩性及沉积特征差异明显:不整合面之上为泥质灰岩,岩性致密,为非储层;之下为生屑(厚壳蛤)灰岩,发育大量的溶缝和溶洞,对应储层物性较好。生屑灰岩中部分溶缝和溶洞被早期大陆成岩暴露环境中的渗流粉砂所充填,不整合面之下见溶蚀作用形成的示底构造;阴极发光和碳氧同位素同样表明不整合面之下曾经历过大气淡水的影响。本文研究成果可为研究区层序划分和储层成因机制的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4.
南襄盆地泌阳断陷第三纪湖泊演化探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采用层序地层学理论与方法,综合泌阳断陷湖盆的地质及地震资料,以构造不整合面或构造应力转换面作为界面,识别并划分构造层序,进而探讨泌阳断陷湖盆的成盆机制与成盆史;通过泌阳断陷区地震剖面上反射特征的研究及反射界面的识别,标定并划分地震层序,据此建立断陷湖盆的等时层序地层框架,以揭示泌阳断陷湖盆的沉积充填史。在对研究区沉积层序单元逐级划分与剖析的基础上,识别出陆相层序的“似凝缩段”,并系统地采集研究区下第三系不同沉积层序“似凝缩段”中的泥质岩石样品,经全岩样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获取下第三系不同层位水溶性离子浓度在垂向剖面上的分布特征,以研究早第三纪泌阳断陷湖盆古湖泊类型演变历程。结果表明,泌阳断陷湖盆沉积充填史划分为三个阶段:初始断陷充填阶段、主断陷充填阶段及坳陷充填阶段,并分别对应着三个构造层序。其中第二阶段包括强烈断陷充填、稳定断陷充填及断陷萎缩充填三个亚阶段,其沉积速率有由大到小的变化规律。早第三纪泌阳断陷湖盆经历了四个演化历程:山前洪水洼地→硫酸盐型滨浅湖→正常湖泊→碳酸盐型或硫酸盐型滨浅湖;相应地,湖盆南部边缘(陡坡带)和北部边缘(缓坡带)沉积楔状体演变过程分别为:冲积扇→陡坡型扇三角洲→缓坡型扇三角洲→冲积扇和冲积扇→三角洲→冲积扇。随着硫酸盐类矿物沉淀的增多,泌阳断陷湖盆最终走向消亡。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中国多个盆地地质、地震和钻井等资料的分析和总结,对"下削上超"不整合面基本类型进行划分和研究,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与地质意义。研究表明,不同构造环境下"下削上超"不整合面及上下地层堆叠方式变化较大,在伸展构造环境中,发育平行向外叠加型、平行向内叠加型与旋转叠加型等地层堆叠方式与相应的不整合类型;在挤压构造环境中,出现褶皱超覆叠加型、同沉积褶皱叠加型、背斜-向斜褶皱叠加型与褶皱顶部侵蚀谷充填超覆型等地层堆叠方式与相应的不整合类型。"下削上超"不整合面在空间上常发生叠合,形成叠合不整合面,有持续隆升型、隆升迁移型与扩展迁移型等叠合类型;"下削上超"不整合面随时间也会发生掀斜、旋转、褶皱、迁移等变化,受沉积盆地沉降中心迁移的影响出现古地貌跃迁型(沉降中心转移型)、断陷迁移型与拆离滑脱型等不整合类型。"下削上超"不整合面作为圈闭场所与流体运移通道是矿产资源重要的赋存场所,成为叠合盆地的重要特色。  相似文献   

16.
综合利用测井资料划分河流沉积微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比较关键井的测井数据,取心资料及其它地质信息,提出了识别河流沉积5种微相的测井曲线形态,利用高分辨率倾角测井和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处理了研究区的测井资料,结合曲线形态分析,对河流沉积微相的测井识别提出了一些新的方法和观点,并与地质家的结论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7.
徐深气田火山岩储层类型与主控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对岩心资料、录井资料、常规测井及成像测井资料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对徐深气田火山岩储层类型进行了研究,说明火山岩相、不整合面和构造裂缝是影响火山岩储层最重要因素。有利火山岩相带和不整合面结合是形成层状优质储层最关键条件,有利火山岩相带顺序是:近源蒸汽涌流相、溢流相顶部和底部、热火山碎屑流、粗粒空落相、远源涌流相和细粒空落相。在离不整合面井段近处,溶蚀作用较强,容易形成优质储层。在离不整合面或喷发间歇面较远处,高角度一斜交构造裂缝是形成有效储层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南部斜坡带古近系发育多期低序级不整合,是形成地层圈闭(油藏)的有利区带。由于低序级不整合经历的地质时间短,不整合面上、下地层的产状和岩石学特征差异小,常规测井和地震响应差别不明显,难以识别和描述不整合面和上、下地层尖灭线,影响了地层油藏的勘探评价。为此,提出了基于有序数列最优分割的测井综合分层曲线法,与高分辨率地震时频分析相结合,形成低序级不整合面识别的有效技术;研发了地震“DNA”检测方法,将地震数据转换为字符表达式,创建地层模式“基因”,在字符域中自动搜索,实现地层尖灭线的精细描述。该方法应用于东营凹陷南部斜坡带的地层圈闭评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胜利油田自1979年开始应用地层倾角仪以来,已在济阳坳陷测井五十多口,从而积累了地层倾角资料的计算机处理和地质解释的一些经验。实践表明,利用地层倾角测井资料,可以确定断层性质、断点深度和断面倾向,判断不整合面位置,校正根据地震(或钻井)资料绘制的构造图,计算斜井(或高倾角岩层)的地层真厚度。此外,地层倾角资料还可用于研究沉积特征。本文仅就如何应用地层倾角测井资料确定地质构造的问题作一叙述。文中提到的倾角矢量图,都是指长相关对比矢量图。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东部渤海湾盆地F油田虽实施了二次开发地震勘探,井网密度高,但受陆相断陷湖盆储层沉积复杂性影响,加之小断块发育,增加了精细储层描述的难度。为此,利用地震、测井、地质和开发等资料,采用多信息融合技术开展沉积相研究。首先,结合研究区地质背景,采用横向分块、纵向分段,选择典型段组合建立骨干井网,并通过分尺度、多手段逐级约束等时地层对比,建立精细等时地层对比格架;然后,运用多相(岩心相、测井相、地震相)联合标定技术,准确识别各类沉积微相,并利用古地貌、地层切片等技术揭示沉积演化特征;最后,以多地震属性融合约束的砂体厚度分布特征为指导,以井点测井相与井间的地震信息相互约束,以新开发井作为验证综合表征储层沉积微相,为剩余油挖潜提供重要地质依据,形成了一套断块油藏多信息融合的沉积相表征综合研究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