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百口泉油田百 34 井区克拉玛依组砂体预测为例,探讨了地质统计学反演在开发早期薄砂体储集层预测中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地质统计学反演作为将地质统计学与传统反演方法相结合的一种新的反演方法,提高了反演的纵向分辨率,同时可以实现多种测井参数的反演,进行储集层多参数综合描述,减少了单一参数预测的风险,为陆相砂、泥岩薄互层预测,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以强非均质砂泥岩薄层和砂体层识别难度较大的储层为例,对其进行地质统计学反演的应用分析,并将预测结果与约束稀疏脉冲反演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表明,约束稀疏脉冲反演对于小型套砂体难以适用,而地质统计学反演则能有效提高储层预测结果的垂向分辨率与分辨率纵横比,并精细化描述砂泥岩薄储层砂体分布状况,其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3.
黄珏-马家嘴油田戴南组砂体薄、横向延伸短。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传统的稀疏脉冲反演及地质统计学反演已难满足储层预测精度需求。为此,引入地震波形指示反演及储层特征参数模拟方法,提高了薄储层预测精度,为后期开发提供了可靠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4.
地质统计学反演技术在薄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厄瓜多尔南部H-N油田M1层薄储层为例,阐述了研究区M1层储层预测难点和存在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储层预测方法技术。经过储层和围岩地球物理特征分析,论证了储层预测条件,确定了运用以地质统计学反演为核心的储层预测技术对该区进行储层预测研究,来解决该区储层薄(1~25 ft)、横向变化大、隐蔽性强的薄储层的识别;通过以地震、稀疏脉冲反演、地质统计学反演不同数据体间砂体进行对比分析,精细解释出该区砂体分布;经过无井、盲井和新钻井校验,实现了薄层的高精度预测,提高了预测精度(垂向分辨率达到5 ft)。该预测结果经过在H-N油田的实际应用和新钻井钻探证实,砂层钻遇率为100%,钻探符合率达82%,实现了该区新井产能的突破。  相似文献   

5.
地质统计学反演在薄砂体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区储层具有厚度薄、单砂体厚度小、砂体相变快等特点,常规约束稀疏脉冲反演受制于地震频带,很难精确地刻画薄储层。地质统计学反演结合了地质统计学建模和地震反演的优势,充分发挥了地震横向覆盖面广、分辨率高、测井纵向采样密集的特点,可以获得高分辨率的反演结果。文中在测井资料质控和储层岩石物理特征分析、约束稀疏脉冲反演、地质统计学参数分析、随机模拟的基础上,确定了运用以地质统计学反演为核心的储层预测方法对核三段Ⅳ—Ⅵ油组进行储层预测,并与确定性反演、随机模拟方法生成的预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地质统计学反演极大地提高了预测结果的垂向分辨率,可以有效识别出薄层砂体,为研究区有利储层预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地质统计学反演基于地质统计学方法,对储层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模拟,预测储层分布规律。相对于常规约束稀疏脉冲反演,地质统计学反演不再受限于地震资料频带宽度,能有效提高反演结果纵向分辨率,识别厚度较小的储层。以海安凹陷曲塘深凹为例,利用地震、测井资料和地质认识,在稀疏脉冲波阻抗反演基础上开展地质统计学反演,进行砂体展布预测。研究结果与钻井资料吻合度较高,符合地质认识,为认识该区砂体分布提供了依据,为寻找有利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地质统计学反演是油田勘探开发储层精细描述较常见的方法,实际应用中具有多解性且纵向上无法将砂体准确落实到开发层系。在对比分析油层组、砂岩组、小层级及沉积单元级不同尺度下反演预测效果的基础上,提出变尺度构造模型作为约束地质统计学反演的框架模型。对于低弯曲和高弯曲分流河道砂体采用砂岩组尺度,针对支状内前缘砂体采用小层尺度,建立变尺度构造模型;并在模型的约束下,优化不同类型储层反演参数、开展地质统计学反演运算。变尺度构造模型约束地质统计学反演方法具有较高横向分辨能力,井间窄小河道和复合河道砂体特征明显,并在大庆长垣BEX区块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地震相控预测技术及其在QHD32-6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震反演参数地质意义的多解性以及分辨率的限制给利用地震反演预测河流相储层单砂体带来很大困难。研究发现,地层的纵波速度、密度和波阻抗等参数随深度的变化符合一定的数学规律,且这些规律受沉积微相的控制;据此提出了针对砂体预测的"地震相控预测"技术,将地震反演结果转化为反映储层沉积微相特征的参数剖面,通过预测砂体发育的优势沉积微相实现对单砂体的预测,为地震反演资料能够应用于面向油藏开发的单砂体预测和沉积微相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意义和推广应用价值。该项技术在QHD32-6油田应用结果与井点符合率达到90%,预测可信度高。  相似文献   

9.
随机地震反演在川西坳陷DY构造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西坳陷DY构造是川西深层须家河组勘探和开发的重点区块,目前已完钻5口井,测试显示该区块具有较好的勘探和开发潜力。为了更好地进行下一步勘探和开发工作,目前亟须查明该地区须家河组砂体的空间展布特征。通过对地震反演方法的比较认为,基于统计学的概率密度函数随机地震反演方法是DY构造现阶段最佳的地震反演方法。该方法将地震随机反演与地质统计有机结合,充分考虑了地下介质的随机特性,使反演结果更符合实际地质情况,且分辨率较高,解决了基于模型反演方法对井的依赖性较强、未考虑地下介质的随机特性、模型化严重、多解性较强等问题。在统计和分析测井资料所反映的地球物理特征的基础上,认为该地区仅利用速度反演就能够很好地得到砂体的空间展布特征,但是进一步区分有利砂体和干层的效果较差。采用基于统计学的概率密度函数随机地震反演方法,对川西坳陷DY构造须家河组的砂体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与实际钻井结果吻合较好,为该地区下一步勘探和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对于陆相盆地中小于1/4地震波长的薄砂体,地震剖面上难于直接预测。因此,利用地震水平分辨率来提高垂向分辨率的思路,通过精细的井震结合和层位标定,依据参考标准层为基准面,利用多种地震属性,对英台油田目的层段进行等时属性切片,在结合钻测井资料和开发动态资料的基础上对砂体进行沉积演化解释,揭示砂体在空间上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进而确定砂体的分布和演化规律,为下步油田开发调整提供重要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1.
大庆长垣油田历经五十多年的勘探与开发,目前处于高密井网、细分单层开采阶段。为了确定砂体的连通关系和井间窄小河道的边界位置,在高密度三维地震资料和开发井信息基础上,综合钻井的纵向信息和地震横向高密度信息的优势,采用井震结合反演技术建立砂体预测模型。通过地质统计学反演,识别了复合砂体单一河道边界及井间窄小河道砂体。该方法适用于类似油田开发后期井间砂体的识别。  相似文献   

12.
松辽盆地北部敖南区块是我国重要的致密油资源潜力区,其下白垩统泉头组主要为浅水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沉积,整体为“泥包砂”特征,厚度薄,规模较小,地震反演等常规地震预测技术无法准确地识别和预测该类砂体。通过蓝色滤波目标处理提高了地震资料品质和分辨率;开展了敏感地震属性优选和分析,定性地预测了薄层砂体宏观分布特征;利用井-震联合地质统计反演和随机协模拟技术,对薄层砂体进行了定量预测,刻画了扶余油层主力层砂体的空间分布。预测结果与钻井吻合较好。该方法对其他地区致密油气开发也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运用地质统计学反演技术对马家嘴油田开展储层预测研究,实现了对薄层的高精度预测,提高了预测精度。从最终的预测成果来看,该方法能够提高砂泥岩薄互层条件下砂体的识别能力与精度,能够有效的为后续滚动勘探开发井网的部署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大庆长垣油田X区S油层研究为例,阐述了重构反演实现过程中测井曲线均一化及重构处理、地震-地质合成记录标定、小层约束低频模型等关键环节,开展了以约束稀疏脉冲确定性反演为背景的随机模拟反演。反演结果证实了密井网条件对油藏精细描述是有效果的。井震结合后河道砂体的位置多处有新的变化,反演不仅能够提高砂泥岩薄互层条件下小层、砂体的准确程度,同时进一步明确了较厚的主力油层及主力砂体接触关系,尤其是河道砂体的边界位置。重构反演对砂体边界的预测直接影响了后期剩余油挖潜和结构调整,这对日后推广地震反演识别砂体的方法和剩余油预测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在油田深度开发阶段的高密度井网条件下,单纯依靠井点信息或地震资料很难预测河道砂体。为此,以中国东部油田某断块为例,研究了密集井网条件下随机地震反演的关键技术环节,分析了不同井网密度下反演结果对砂体的识别和预测能力。得出以下认识:①影响随机反演效果的关键技术环节主要有储层敏感曲线的选取与提高分辨率为目的的重构处理、地震垂向采样率加密和符合研究区地质、地震资料情况的变差函数的优化等;②在密集井网条件下变差函数的垂向变程由井曲线拟合所得,横向变程的选取要统筹考虑区域沉积相带几何构型特征及井曲线和地震数据的拟合结果等,通过对比实验找到井、震两类数据空间构型的最佳融合方案——变程参数的设置;③随机地震反演在研究区的砂体预测结果表明,厚度为2~3m、1~2m、0~1m的单层砂体的预测精度分别为73%、56%和33%,互层砂体的预测精度分别为79%、59%和41%。  相似文献   

16.
致密砂岩气是重要的非常规能源,与常规天然气相比,在勘探和开发阶段都有更大难度,地震预测的难度主要表现在储层致密和厚度薄两个方面。叠前地质统计学反演将地质信息与地震反演算法相结合,提供具有高垂向分辨率的储层预测结果,将该方法用于临兴区块盒8段砂体预测,指导水平井随钻。与叠前确定性反演成果相比,叠前地质统计学反演结果预测目标砂体展布变化的精度提高,与实钻结果吻合较好,能够有效指导工区水平井随钻工作。  相似文献   

17.
针对薄层流体的精细预测问题,提出一种高分辨率流体预测方法。该方法在进行叠前AVA同步反演的基础上,同时对含水饱和度进行带岩性遮挡的地质统计学反演,然后将两者的结果进行交会,根据流体的门槛值在交会图中选择相应的部分,生成最终的高分辨率流体预测结果,可精细预测薄层流体。通过不同宽度泥岩墙的多层水平层状模型试算和实际资料的应用,结果表明:叠前AVA同步反演的横向分辨率高、纵向分辨率低;带岩性遮挡的地质统计学反演的纵向分辨率高且有一定的横向分辨率,但横向分辨率不如叠前AVA同步反演高;基于两者的高分辨率流体预测方法的纵、横向分辨率都高,对薄层流体的预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鄂尔多斯盆地红河油田延长组属于岩性油藏,主力储层具有低孔低渗、非均质性强的特点,整体勘探开发难度较大,有利砂体展布是制约红河油田勘探开发的关键。由于砂岩储层与周围泥岩盖层波阻抗差别小,常规波阻抗反演很难预测储层分布。以红河油田主力油层长81为例,利用自然伽马曲线和中子孔隙度曲线重构了一条可以有效区分砂岩和泥岩的岩性指示曲线,通过多井约束稀疏脉冲反演和地质统计学反演对长81砂体进行了预测,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水平井的部署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在钻井数量相对少的情况下,充分挖掘利用地震信息来为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服务则至关重要。叠前随机反演技术是一种将叠前AVA同步反演与随机模拟理论有机结合的反演方法,不但考虑了地下地质的随机特性,而且充分利用了叠前地震资料中与储层变化特征有关的地质信息,产生多种弹性参数体的多个等概率的预测结果。该结果既符合输入数据的地质统计学特征,且又受地质模型的约束,真正融合了测井数据的垂向分辨率高和地震数据横向分辨率高的优势。基于对南海L气田的地质认识,综合地质、测井和2个限角度叠加地震数据体,通过叠前随机反演技术得到了高分辨率的纵波波阻抗、纵横波速度比、密度以及泊松比、拉梅常数等一系列岩石弹性参数,同时,还直接得到储层岩性(砂、泥岩等)、物性(孔隙度、含水饱和度等)数据体,直观地展示出储层的空间分布,薄层砂体和砂泥互层都十分清楚,为该区沉积微相和储层非均质性的研究以及开发风险评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由于河道储层相变快,且砂体横向稳定性差,利用密井网预测河道砂体空间展布的方法已不能满足剩余油挖潜的需要。文中针对朝阳沟油田河道储层的地质特征,对适用于河道砂体的井控地质统计学反演方法的关键环节开展研究。研究表明,测井曲线标准化及高精度地层格架是保证反演精度的前提,曲线重构是提高波阻抗体对岩性识别能力的有效手段,合理的变差函数及井控数目是充分发挥地震资料预测能力、提高储层预测可靠性的关键。井控地质统计学反演对厚度大于2.0 m的河道砂体识别精度较高,吻合率高达85%。反演结果在刻画井间窄小河道砂体、认清河道砂体的连通性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研究成果有效指导了该区河道储层的剩余油挖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