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准噶尔盆地中Ⅰ区块在三工河组二段沉积时期,盆大水浅,沉积旋面变化快,由于缺乏高级别层序划分的天然标准,高级别层序划分意见难以统一。依据旋回地层学研究方法识别出的米氏旋回作为层序地层划分和对比的标尺,对三工河二段四级、五级层序进行划分和对比,保证了研究区各条剖面高级别层序划分方案的统一性,提高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的准确程度。研究表明,所建立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与实际区域地质认识是完全吻合的。  相似文献   

2.
针对义97块储层物性和连通性差、储量动用程度低、长期处于停产状态的突出问题,运用精细油藏描述方法,在沉积相、储层、微构造及剩余油分布规律重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滚动扩边、井网井距优化,制订以水驱为主的开发调整方案。现场实施取得良好的效果,使义97块储量得到二次开发动用,为提高采收率奠定基础。该研究对同类型油田的二次开发调整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位于乍得Bongor盆地的BS油藏为一薄层状构造-岩性油藏,储集层非均质性强,井距偏大,难以构建符合油藏实际用于开发方案调整优化的高精度地质模型。为此,基于地震、测井、地质、油藏动态多方资料和成果综合分析,设计了适合BS油藏的建模技术路线,采用角点网格构造框架建模和确定性建模与随机建模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严格的过程控制和QC检查,建立了贴近油藏实际的高精度三维构造模型、岩相模型和属性模型,并进行了模型合理性验证。基于模型粗化和油藏数值模拟分析结果,在构造高部油层发育、连通性较好、单井控制储量大、剩余油丰度高的剩余油富集区部署加密井7口,为油藏下步开发挖潜切实发挥了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随机模拟技术,由于能有效地刻画储层非均质性,定量研究储层评价中的不确定性,成为油藏描述和储层表征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也有效地推动了油藏描述技术向定量化方向的发展。针对工区内储层非均质性强的特点,通过建立构造模型、相模型和储层参数三维模型,对储层开展了随机建模研究;通过采用相控参数场方法和同位协同高斯模拟相结合进行储层参数模拟,既充分利用了微相对储层参数的控制作用,降低井间模拟的不确定性,提高了建模精度,又较好地解决了模拟参数之间一致性问题,体现了这些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所建立的三维储层地质模型,为准确评价油气田储层性质及井网加密调整,挖掘剩余油潜力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顾伟民 《河南石油》2007,21(3):39-42
周清庄油田主力油层为沙一下段和沙三段,断裂构造特征复杂,圈闭类型多样、有断鼻型,断块型和岩性囤闭。沙一下为中孔中渗储层,沙三段为低孔低渗储层,原油性质具有低密度、低粘度、低含蜡量的特点。通过油藏精细描述,搞清了油田剩余油富集区域和富集特征,确定了以钻新井和老井进行补换层、提液酸化或压裂为主的油井措施以及以停、转注、补层以及酸化压裂为主的水井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完善注采开发井网。实践证明,实施效果良好,增油明显,说明利用精细油藏描述是可以保障油田稳产和提高采收率的。  相似文献   

6.
周清庄油田主力油层为沙一下段和沙三段,断裂构造特征复杂,圈闭类型多样、有断鼻型,断块型和岩性圈闭。沙一下为中孔中渗储层,沙三段为低孔低渗储层,原油性质具有低密度、低粘度、低含蜡量的特点。通过油藏精细描述,搞清了油田剩余油富集区域和富集特征,确定了以钻新井和老井进行补换层、提液酸化或压裂为主的油井措施以及以停、转注、补层以及酸化压裂为主的水井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完善注采开发井网。实践证明,实施效果良好,增油明显,说明利用精细油藏描述是可以保障油田稳产和提高采收率的。  相似文献   

7.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基准面旋回原理,以钻井、测井资料的综合研究为基础,对黑油山油田克拉玛依组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分析,将其划分为超短期、短期和中期3个级次的基准面旋回层序。综合运用标准层对比法、沉积旋回对比法、厚度对比法等多种方法对黑油山油田三叠系克拉玛依组进行地层划分对比,为黑油山油田的油藏精细描述提供了相关数据。  相似文献   

8.
曙光油田杜家台油藏地质条件复杂,采用注水方式开发,开发矛盾较为突出,2007年底几乎处于停产状态.针对油藏特点,在油藏精细描述的基础上,综合应用多种动、静态资料以及油藏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该块的剩余油分布规律,提高了研究的准确性,现场应用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并为同类油藏的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
高17区块ES3^2 3油藏是典型的非均质油藏,油层埋藏深,含油井段长,天然能量不足。注水开发以后,层间矛盾突出,水驱开发效果差。因此,在该区块开展油藏描述工作,先后进行了储层敏感性分析、物性与非均质性评价和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分类评价等研究,确定了合理的注水强度、水质标准,并制定出相应的油层保护措施,为高17区块的开发调整、综合治理和小层段注水开发提供了依据,对于提高类似非均质油藏注水开发效果具有借鉴、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针对温米油田温西三区块高含水开发后期开发难度大,储层非均质性认识不清等问题,以区块三间房组油藏为例,开展了储层地质建模研究。结合钻井、地震、测井解释、岩心分析等资料,运用相控随机建模技术,分析和研究了区块的构造、岩相分布及储层物性特征,精细构建了区块构造模型、岩相模型及储层物性参数模型,全面描述了储层的非均质特征,为油藏数值模拟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三维数据体,为后续开发调整及剩余油挖潜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1.
精细地层对比技术在油藏挖潜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尕斯库勒油田位于柴达木盆地茫崖坳陷内 ,其中N1 —N2 1 油藏位于上第三系上新统下油砂山组 (N2 1 )和中新统上干柴沟组 (N1 )。由于该油藏含油井段长(12 0 0m)、沉积相类型多、对比标志层少 ,加之区内存在逆断层、同一油砂体油水界面不一致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导致地层对比工作复杂、构造形态不落实、油砂体分布规律不清楚。通过运用精细地层对比技术和计算机三维地质模型演示技术相结合 ,对N1 —N2 1 油藏进行研究 ,落实了断裂系统和构造形态、油砂体分布规律、油藏类型及控制因素 ,为方案调整提供了可靠的油藏模型 ;同时预测了有利的含油气区块 ,增加含油面积1.0km2 ,石油探明地质储量 110× 10 4 t。图 1参 3(王光付摘 )  相似文献   

12.
13.
油水两相渗透率曲线是研究油水两项渗流的基础,是油水两相渗流特征的综合反映,是油田开发计算、动态分析,以及数值模拟等方面不可缺少的资料之一。在数值模拟中是影响产油量和含水的重要因素,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决定产油量与含水的分布状况,影响区块及单井的历史拟合效果。准确的认识油水两相相对渗透率曲线,分析影响曲线形态的因素,在数值模拟中合理的调整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14.
油藏亟需开展单砂体、分小层剩余油定量化及合理注采参数确定等精细描述研究,以七八区八道湾组油藏为例利用精细描述成果指导油藏开发及挖潜,形成一套适合于砾岩油藏高含水期精细注采调控以及指导油藏挖潜方向的配套技术,进而达到提高油藏最终采收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魏鸿英 《吐哈油气》2006,11(2):163-165
储层沉积单元的精细对比工作是精细油藏描述中工作量最大,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借助于Discovery软件很强的解释和绘图功能,进行人机互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对比精度。  相似文献   

16.
由于构造背景的差异、沉积环境的变迁及成岩作用的不同,可以造成岩石物理化学性质(如元素含量、矿物组合、粒度、重矿物特征等)的变化。当获得一组有序样品的定量分析数据时,可以利用最优分割法来划分样品段落,达到划分地层的目的。文中以梨参2井为例,讨论了最优分割法在梨参2井分组、分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J油田X区块东营组储层为典型的陡坡带三角洲沉积,具有地层倾角大、储层厚度大、隔夹层多、断裂系统发育等特点。针对厚层稠油油藏特点,研究区采取大规模水平井细分层系方式进行开发,要求开展高精度的储层精细对比研究,指导开发层系划分及水平井实施。综合钻井、地震、测井等资料,进行古地貌恢复及标志层选取,建立储层对比的地层约柬框架,在此基础上开展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及高频旋回对比,总结出一套"逐级控制、旋回对比"的储层精细对比模式。基于储层精细对比研究,X区块采用水平井分7套层系开发,有效改善了油田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8.
以吉林油田大208区黑帝庙油层为例,从岩心、测井等资料入手,通过各种相标志的识别,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该区主要发育曲流河三角洲前缘沉积,其中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席状砂、水下溢岸砂等5种微相较为发育。在此基础上,通过横向对比,勾绘了不同小层的沉积微相平面分布图,从而在宏观上展现出该区沉积微相的展布及其演化特征,为油藏的勘探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9.
桩西油田长堤夹缝带为一断层夹缝带,构造位置位于长堤二台阶的中部,利用测井资料,结合三维地震资料及钻井资料,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地层对比划分,将研究区的目的层段划分为3个层段,43个砂层组,93个小层,其目的在于重新解释它的断层构造格架、揭示储层空间分布特征,为后续结合开发动态资料确定剩余油分布状况,提出进一步挖潜的目标和方向,从而为改善开发效果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东营凹陷盐家油田砂砾岩体为快速堆积而成的近岸水下扇沉积,内部结构复杂,地层划分与对比难度较大。本文运用井—震联合分析技术对砂砾岩体内幕进行精细解剖,划分出多期水道,并刻画了单期水道的横向展布及空间分布形态。在此基础上,运用测井INPEFA旋回分析技术对单期水道内部进行精细划分与对比,为后续油田注水开发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