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电子元器件作为高新技术装备的重要基础,是掌握国防主动权的战略资源,对装备战斗力的形成产生直接影响.本文介绍了国产电子元器件应用的必要性和意义,通过对国产电于元器件应用现状进行梳理,指出国产电子元器件应用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对国产电子元器件应用进行了分析,并给出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的国产电子元器件应用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2.
概述了散热的相关概念,阐释了电子元器件散热器的设计要点,并对强制风冷热传递散热器进行了详细研究,为进一步研究电子元器件散热器的相关问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4.
5.
1987年,日本的半导体工业蓬勃发展。根据日美半导体协议,通产省继续对生产进行了控制,即使在这种情况下,计算机和办公自动化用半导体材料的需求量空前增长。因而,日本半导体厂家的利润也有较大回升。1988年仍然保持了这种增长趋势。据通产省初步统计,1987年的集成电路 相似文献
6.
7.
元器件的故障通常被称为失效,了解电子元器件的失效模式、失效机理和电子设备的故障机理,对于诊断设备的故障,保持设备固有的可靠性是十分重要的。文章分析了电子元器件的失效模式和失效机理。 相似文献
8.
根据目前航空军用装备中,对于国产电子元器件使用现状的梳理,针对航空型号中研多用少、研用不一的现象,结合立项需求、应用环境、性能要求和进度周期等制约其发展和应用的关键因素,就国产电子元器件在航空装备中的应用瓶颈进行研究,提出具有一定合理性和可行性的国产电子元器件应用策略,为提升航空装备电子元器件国产化率提供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详细介绍基于电学特性的电子元器件的失效分析方法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如何从失效元器件的特性曲线出发,来分析和判定电子元器件的失效机理。最后总结了在测试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以某航天企业装配生产为研究对象,针对装配车间的管理现状,在分析了该企业装配信息化业务功能需求的基础上,搭建了装配生产MES系统的体系架构,设计了基础数据管理、派工管理、派工执行和质量管理等功能模块。归纳了装配生产过程中信息的类型,并运用IDEF1X建模方法给出了具体的信息模型。最后开发实现了航天产品装配生产MES系统原型。 相似文献
14.
为满足某航天企业对配套件供应商管理方面的需求,基于层次分析法,设计了航天企业配套件供应商综合评价体系,构建了供应商综合评价结构模型,并进行了应用分析。最后开发了航天产品配套件供应商管理系统,实现了配套件供应商管理的信息化。 相似文献
15.
以实施航天产品装配精益生产为工程应用背景,研究了基于WebService的精益装配平台集成技术。基于对航天产品装配生产管理现状的讨论,分析了精益装配平台集成需求。设计了包括基础数据管理、装配工艺设计管理、准时装配管理等模块的精益装配平台功能模型。应用SOA设计思想,搭建了含有客户层、业务层、服务层和数据层的精益装配平台4层架构。讨论了精益装配平台实现技术,为航天产品精益装配的全面实施提供支撑环境。 相似文献
16.
针对某航天产品精益装配生产车间物料供应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被动的物料供应为主动的物料配送。通过分析物料配送所需的信息,提出一种“先配套再配送”实时物料配送方法,以总的配送时间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配套序列优化模型,从优选并行装配顺序和缩短串行装配等待时间的角度求解该模型,并设计开发了物料配送系统原型。 相似文献
17.
某航天装配车间生产管理仍是传统的生产管理方式,为了实现装配生产管理的信息化,研究了航天产品准时装配管理技术。引入丰田生产方式中“准时生产”技术,建立以一个流生产和看板管理为实施基础,以标准化作业、生产均衡化、设备合理布置、多技能作业员和全面质量管理为实施手段的航天产品准时装配体系。分析准时装配管理系统需求,并按照JavaEE标准设计包括装配派工执行、装配进度看板、物料配送看板和装配质量看板等功能模块,最后开发了航天产品准时装配管理系统原型。 相似文献
18.
使用类金刚石薄膜(Diamond Like Carbon,DLC)作为涂层,采用等离子体离子浸没注入技术Plasma Immersion Ion Implantation and Deposition,PIIID)对空间飞轮长寿命轴承沟道表面进行改性。结果表明,陪试件表面DLC改性后表面粗糙度、轴承内外沟道轮廓形状误差等特性未发生明显改变,改性层表面纳米硬度提高2倍左右;陪试件摩擦试验结果表明,改性后表面的摩擦学性能得到了明显改善;DLC涂层的稳定摩擦因数仅为基体的1/3~1/4,有利于延长空间飞轮轴承的工作寿命。 相似文献
19.
Surface-initiated fatigue and wear caused by contamination is one of the major causes for bearing failures in aerospace applications. This paper outlines a method to precisely define cleanliness with the help of the cleanliness factor % and the contamination factor V. Particle sizes and filtration ratios are defined and allocated to certain V factors. These factors can then be entered into a proposed bearing life calculation method to quantity the effect of system cleanliness/ contamination on the attainable bearing life. A procedure to improve system cleanliness is described (pre-cleaning concept) so that contamination related damage can be eliminated.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