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基于模糊控制技术的热轧带钢卷取温度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宝钢热轧厂层流冷却控制系统提出了一种温差模糊控制策略,以克服带钢头部和尾部温差精度低的缺点。通过对实际数据的分析,获得了完整的模糊控制规则集。模拟轧制表明该新型智能控制系统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2.
通过实际热轧带钢卷取温度控制系统,分析了工业过程控制问题,一些特点,及自适应和预测控制思想在问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热连轧生产过程是一个典型的复杂工业生产过程,具有很强的非线性、内外部随机扰动、结构和参数的不确定性和时变性。由于精确的数学模型难以建立,使得传统的控制策略不能满足目前小批量、多品种情况下带钢的宽度精度。为此,本文提出了热轧带钢宽度的专家模糊控制,首先提出了专家控制规则,然后建立模糊控制器来控制规则中参数,MATLAB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为复杂工业过程的控制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针对热轧带钢层流冷却过程缺乏精确的数学模型,传统的smith预估器对该过程难以达到满意的控制效果,而常规模糊控制具有不依赖数学模型的特点,但存在隶属度和控制规则一旦确定后无法更改的缺点,文中将变论域模糊控制的方法应用到smith预估器中,较好地克服了常规模糊控制和传统的smith预估器控制所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仿真实验分析,该控制器调节时间短、响应快,且能有效消除纯滞后环节所产生的振荡,改善常规的smith预估器、单独的模糊控制器的控制效果,对具有大延迟、非线性的系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6.
基于模糊推理的热轧带钢宽度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带钢热连轧宽度控制过程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过程、难以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对于传统的数学模型的轧机计算很难实现精度要求。设计一种用于宽度控制的模糊控制器。模糊控制器根据推理规则获得控制系统的查询表。并用Matlab语言的Simulink仿真工具,进行了常规控制与模糊控制的动态性能的仿真比较,结果表明模糊控制可明显提高宽度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7.
8.
9.
针对水泥分解炉温度难以控制、模型建立困难且通用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信任度模糊C聚类和改进查表法(BFCM-iWM)模糊规则自提取的温度控制方法.首先,采用信任度模糊C聚类方法(BFCM)从分解炉运行样本数据中提取样本的信任度;然后,利用改进查表法(iWM)提取模糊控制规则,减小噪声和坏点数据对规则提取的影响,以温度偏差和偏差变化率为输入量、喂煤增量为输出量构造控制器实现对温度的控制.实验结果表明,提取到的控制规则鲁棒性好、准确性高、分解炉温度控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曹立学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2,40(6):139-141
针对锅炉温度系统,研究设计了一种自适应模糊PID控制器。其突出优点是应用模糊控制适应系统的不确定性,能够提高对象模型不确定时PID参数的自适应能力。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系统的控制品质,提高了系统的鲁棒性。实际运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带钢跑偏电液伺服控制系统响应速度慢、超调量大、易受外界干扰等问题,将普通PID控制系统改进为模糊PID自整定控制系统,实现对此系统的高精度控制。首先建立带钢跑偏电液伺服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并以该数学模型为基础,以AMESim/Simulink软件为平台,建立普通PID和模糊PID控制两组联合仿真模型,根据联合仿真得出系统的动态响应曲线、误差曲线和带钢运动过程中偏离中心线曲线。仿真结果表明,模糊PID控制不但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响应速度、稳定性和抗干扰性,而且带钢最大偏移量得到极大地改善。经改进的系统可以为企业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16.
针对中央空调系统空调机组温度控制的非线性、滞后性及时变性等特点,设计了基于模糊PID算法的空调机组温度控制系统,实现了空调机组温度的实时在线控制.该系统选用MCGS组态软件实现系统运行状态的监控,使用西门子S7-1200 PLC进行现场设备控制.运行结果表明模糊PID控制器设计合理,有效改善了空调过程的调节品质,提高了空调机组的温度控制质量. 相似文献
17.
基于PLC技术的锻造加热温度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件的加热过程通常采用人工控制的方式,这种方式存在很多不足,不仅浪费了人力资源,而且极易使工件出现过热或过烧的现象,加工过程的可靠性极低.为了克服以上不足,从控制锻造温度的角度出发,设计了一种以PLC为核心部件的锻造工件自动检温和自动送料系统.详细阐述了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思想,并分别介绍了软硬件的设计过程、模糊PID自整定控制器的设计和组态界面的建立.实际应用结果表明,本系统在提高锻件的成品率方面表现良好,大大降低了工件损耗和能耗,系统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为其他温度控制系统的改进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