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小城镇可持续发展对策,包括重点选择小城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大力发展少污染、无公害的特色产业;加强土地管理;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小城镇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2.
东莞水乡地区是岭南农耕文明的典型代表,但随着快速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导致水乡特点渐失,环境污染严重,转型发展迫在眉睫。广东省、东莞市确立统筹东莞水乡发展的战略,力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城镇建设模式,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径。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麻涌镇积极开展生态湿地修复、河涌整治、两高一低企业退出等一系列生态修复策略,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梳理麻涌镇发展演变的历程、建设经验及成效等,总结出一条生态修复引领下的小城镇转型发展路径,并进一步阐释生态修复对于构建小城镇生态系统、激活城镇消极空间、保障城镇集约节约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新型城镇化为导向,以城口县的城镇文化建设为研究对象,基于文化空间生产理论、小城镇文化建设理论,运用定性分析法与比较研究法,研究了文化建设对经济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的促进作用。通过分析城口县城镇文化建设的环境条件,总结概括城口城镇文化建设的模式,提出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开展城镇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通过建设"文化+"模式,主要途径包括构建系统的城镇文化空间、发展文化产业和建设文化体系,总结概括了城口县以城镇文化推动经济发展,打造小城镇的文化软实力的经验教训,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小城镇文化建设和地域特色文化小城镇的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4.
我国幅员辽阔,小城镇数量大,分布广。随着城乡经济的恢复和发发,我国小城镇建设出现了新的形势。结合经济体制的改革,建立以城市为中心、农村为基础,小城镇为纽带、城乡结合、农工商结合的新型管理体制,实现城乡同步发罹,搞好小城镇规划是一项重要而追切的任务。县镇规划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便是调查城镇现状人口资料与推算人口发展规谟。从实际出发,正确地分析与统计城镇现状人口资料和推算人口发展规模,是城  相似文献   

5.
在西藏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作为经济增长极的特色小镇快速发展.引入地域性理念,以小城镇为整体,从生态和文化维度构建地域性城市设计要素,从生态格局、城市肌理、传统元素、生活模式这四个层面提取"地域基因",提出传统模式与现代城镇融合的小城镇理性扩张策略,并结合鲁朗国际旅游小镇总体设计实践具体阐释,以期为其他小城镇地域特色打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已有城镇格局的陕北河谷川道小城镇内涝明显,弹性应对的水适应景观能够有效改善内涝,在对城镇内涝现状及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借鉴陕北传统雨水利用经验,从宏观镇域识别和保护生态基底,中观镇区构建绿色基础设施,微观居住组团布局雨水设施三个层面提出景观设计策略,最后结合河谷川道小城镇设计案例进一步验证,以期通过对现有城镇景观格局的改造策略研究,实现不同尺度下城镇雨水层层滞蓄,提高城镇水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7.
随着小城镇高速发展,城镇建筑风格雷同、缺乏特色等问题凸显。现以陆家镇文化中心项目为例,尝试从城镇生活、城镇肌理、城镇尺度三个方面,研究小城镇建筑设计方法,以期对营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小城镇建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土地利用破碎化是小城镇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的典型特征之一.本文以榆林市152个小城镇为对象,借助ArcGIS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定量测度分析榆林市小城镇现状空闲土地的破碎化程度,并探讨了小城镇空闲土地破碎度与自然地貌环境、城镇可达性、城镇人口规模和城镇职能之间的关联性特征.结果表明:第一,榆林市小城镇空闲土地破碎化程度受地貌环境影响作用显著,且在破碎度数值上与自然地貌环境呈现高度耦合;第二,榆林市小城镇空闲土地破碎度与城镇可达性呈现正相关性,随着可达性时空距离的增加,小城镇空闲土地破碎度数值明显递增;第三,榆林市小城镇空闲土地破碎度与城镇人口规模呈负相关关系,人口规模大于2万的城镇空闲土地破碎度数值明显低于人口规模小于2万的城镇空闲土地破碎度数值;第四,榆林小城镇空闲土地破碎度受城镇职能影响显著,发展动力较为强劲的综合型和工矿型小城镇空闲土地破碎度情况明显低于因发展动力不足的农牧集散服务型、交通商贸型和旅游服务型城镇的空闲土地破碎度数值.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榆林市小城镇空闲土地优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针对当前库区城镇快速建设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汲取三峡小城镇传统地域空间形态的内涵,通过对库区当代小城镇街道与院落空间再创造的设计构想,探索库区小城镇建设"渐进"式城市设计与实施建设思路,丰富库区城镇旧城改造与新城迁建中的城市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以现代城镇规划理论和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为基础,提出了规划我国不同地区小城镇镇域村镇体系层次的分级标准和村庄规模的合理化指标,并论述了我国不同地区区域村镇体系性质的界定和村镇体系组织结构的主流模式.阐述了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是国家经济发展、富民强国、缩小城乡差距和工农差别的重大举措.所提出的具有创新性的建议指标和对策对引导我国小城镇建设和城镇化进程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小城镇建设发展日渐升温,迫切需要一种系统、合理以及适合小城镇特点的确定土地开发强度的方法。文章基于GIS平台,分析影响小城镇土地开发强度的因子,构建小城镇土地开发强度的基准模型。依据生态原则、美学原则、文化原则修正基准模型,根据建筑密度分区、建筑高度分区、城镇功能分区去构建修正模型。并且以总体规划中确定的土地用地性质和区域建设意向为基准,构建土地开发强度的扩展模型。研究发现,修正模型比较基准模型降低了鲁坦河两侧的开发强度,同时提高了老城区部分地区的开发区强度,对部分地区进行了整体性控制,避免了零碎化。修正模型的构建更有利于源潭镇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南北大道两侧景观的塑造,同时更符合源潭镇现实情况。通过实证研究,探讨了小城镇土地开发强度分区模型构建,以期为类似地区的土地利用健康发展以及城乡规划的制定和管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政府提出的“美丽中国”执政概念把城镇建设推向新的高潮。本文主要对国内学者对城镇规划研究从借鉴国外城镇规划研究、规划方法与理论以及应用与实践三个方面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以期为小城镇特色建设和规划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新农村建设的条件下,以城镇化和小型乡镇企业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契机和重点,从加快国内一二线城市以外周边城镇﹑县城的发展建设入手,使得城市规模的适度扩大的重点倾斜到中小城市及其附近的城镇,从而能够更好的集中优势资源,形成一个以大小城镇为网络纽带的经济辐射区域,带动整个农村的经济发展,把中国特色的城市化进程概括为城镇化,并将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城镇化进程划分为城市化和城镇化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14.
由于近几年小城镇建设中的盲目开发与改造,无视环境和文脉,任意切割地形,大规模拆除原有建筑等问题。致使一些地区失去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文化底蕴以及城镇特色。而日渐混杂、沉闷的街道正在一点点的破坏城镇固有的风貌,甚至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通过对一些优秀小城镇街道建设实例的分析,探讨在小城镇街道建设及改造中的方法,希望能够为当前小城建街道建设和改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川渝山地小城镇地处山地地区.川渝山地人民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实践中“自下而上”自发地创造了高度复合,多维的.集约的,城镇、建筑、地景三位一体的山地特色城镇形态。通过探寻川渝山地小城镇传统形态特点,力图为规划建设21世纪的富有山地地方特色的川渝山地小城镇形态提供史鉴。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农村改革试点镇规划的实践,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上系统地探讨了小城镇规划应树立的新观念,即开放的观念、市场经济的观念、运行的观念、生态城镇的观念、个性化城镇的观念、便于管理和可操作性观念。  相似文献   

17.
以寻甸县仁德镇为例,研究昆玉红经济带建设背景下小城镇转型发展策略。对其发展定位和发展条件进行分析,建立SWOT矩阵,确定其转型发展策略和发展方向,即充分挖掘其民族文化内涵,依托旅游产业和新型工业,把仁德镇建设成为宜居城镇、旅游城镇和新型工业城镇,为经济带上其他二十城、全省乃至全国其他类似小城镇转型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案例借鉴。  相似文献   

18.
良好的街道环境对传统小城镇的发展和城镇形象塑造起到了积极作用。以传统小城镇街道景观为切入点,分析传统小城镇街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借鉴宝塔街的街道景观修缮的优点,提出一些街道景观整治思想和方法,希望全面有效地改善传统小城镇街道景观环境,积极推动传统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小城镇景观设计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城镇建设的景观设计中存在着脱离城镇实际规模、自然条件等误区.今以此为切入点,对小城镇景观设计的原则、内容、步骤、要点及发展趋势等方面作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农村改革试点镇规划的实践.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上系统地探讨了小城镇规划应树立的新观念,即开放的观念、市场经济的观念、运行的观念、生态城镇的观念、个性化城镇的观念、便于管理和可操作性的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