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章在Web of Science网站上通过主题词搜索筛选出相关文献,运用CiteSpace软件绘制了相关文献的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并进行了整体分析;发现物联网与区块链技术的结合已成为食品供应链溯源体系发展的主流趋势;阐述了基于区块链的食品供应链溯源体系目前的优势以及未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食品供应链可追溯体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食品及其供应链活动准确、及时的可追溯体系已经成为食品行业健康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文中主要讨论了食品供应链及其可追溯体系的概念、可追溯系统的分类及特征、用于可追溯体系建立的技术及其发展等内容。同时指出了有关食品可追溯体系后续有待研究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以后疫情时代为背景,对中国冷链物流市场发展现状以及食品冷链物流信息追溯体系痛点进行了分析,发现和总结出目前中国食品冷链物流追溯体系存在的问题。并基于区块链技术对食品冷链物流追溯体系进行构建研究,从参与方设置、体系框架设计和运作过程优化3个维度构建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食品冷链物流追溯体系,并从政府、企业和消费者3个方面阐述了新构建的追溯体系的具体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4.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系统及在大米溯源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快速响应、高效控制、安全保障成为现代食品安全领域的重要课题。由于现有技术存在优质原始信息少、信息不对称、可靠性差等问题,以及缺乏准确高效的食品安全事件预测和溯源技术,安全管控的效果难以满足社会需求。本文通过区块链技术,建立去中心化、低成本高效率、信息可靠的执行环境,构建从农田到餐桌的大米全产业链质量全息数据库,采用具基于危害因子的食品风险评估与安全溯源技术,设计多角色、多环节和多要素的智能管理系统,以实现食品质量安全的高效管控。 相似文献
5.
可追溯体系在食品供应链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食品可追溯体系是一种以增进产品质量为目的,以信息处理为技术基础的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目前已成为很多国家管理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本文简要说明了食品可追溯含义及食品可追溯体系分类和应用的技术,并介绍了可追溯体系在食品供应链中的应用及构建食品供应链可追溯体系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区块链应用于食品供应链的影响因素及食品供应链各参与方的行为问题。方法:运用演化博弈方法,构建食品企业、政府和消费者的三方博弈模型,并建立复制动态方程;分析了不同初始值、接入成本、溢价系数、信息真实度等参数变化对于三方策略选择的影响。结果:系统的稳定状态与初始策略人群占比有关;区块链接入成本对食品企业的策略选择影响较大,过高的接入成本会抑制食品企业信息上链的积极性,不利于区块链技术在食品溯源体系的应用推广;因接入区块链导致的溢价会影响消费者购买的积极性;区块链技术的不可篡改性可以提高食品溯源信息的真实度,从而有利于三方主体向着理想状态演化。结论:为从根本上解决食品溯源信息的真实性问题,食品企业应在保证溯源信息真实性的前提下降低可追溯食品溢价程度的价格,政府应在控制可追溯食品的溢价的前提下提高消费者购买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7.
8.
乳制品供应链是从生鲜乳供应到乳制品生产加工、质量检测、运输仓储以至分销零售的全过程,其中多个环节存在较高的质量安全风险和隐患。区块链作为新科技革命中的一项颠覆性技术,为乳制品供应链质量安全监测进行技术赋能:去中心化体系强化生鲜乳供应环节质量监测,公私钥技术助力乳制品加工环节污染问题控制,数字签名技术确保乳制品运输与储存环节相衔接。以区块链为底层技术,构建乳制品供应链质量安全信息监测平台,能够实现数据实时采集、过程实时监测、隐患实时报警、事故有效溯源,有助于推动乳品工业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疫情防控背景下,冷链食品质量安全备受关注,但当前食品冷链追溯系统建设不完善,仍存在缺乏信任、信息不对称、追溯环节缺失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基于量子区块链的食品冷链追溯系统构建思路。在量子区块链中,区块中的记录被编码成一连串彼此缠绕的量子,运用量子密钥分发技术代替传统区块链非对称加密传输,以量子签名进行身份验证,形成纠缠量子态对照效应,达成量子共识,保证任意节点之间数据传输的真实性,防止数据被篡改。结合分布式存储、智能合约等技术实现追溯系统所有节点共同参与、共同维护。从冷链信息采集业务层、网络数据管理层以及系统应用层3个层级对冷链追溯系统进行构建,并进一步探讨系统运行机制。本文欲利用量子通信技术充分发挥区块链优势,从而更好地解决当前冷链食品追溯面临的困境,为探索构建真实高效、可持续实施的食品安全追溯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食品安全领域,频发的食品安全质量问题引起人们对食品质量的高度重视,其主要原因在于食品供应链环节存在风险,因此,对供应链流通链条的风险控制、进行食品信息的可追溯构建显得尤为重要。由于食品交易的信息不对称性,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件,食品流通过程的数据信息将对问题的溯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试图从供应链的角度对食品流通过程的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基于各个环节的风险管理目标,通过对食品从采购、到加工、贮存、运输、销售的各个环节的信息进行全方位的记录,提出建立食品流通数据库的基本构想,以期对国家食品流通数据库的建设提供参考,为食品安全质量控制和国家宏观调控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农业大国,食品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人民群众和政府重点关注的问题。由于近几年食品安全问题事件频发,不仅造成了严重的信任危机,而且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也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在传统的溯源体系中,信息仍然存在不准确、不透明、不安全等问题,而区块链具有防止篡改、全过程可追溯、去中心化分布式存储等特点。将区块链技术与溯源技术相结合可以更好地的解决传统溯源体系中的问题,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溯源,切实保障了供应链上全体成员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权益。本文将介绍了区块链技术,梳理总结近些年基于区块链的食品安全溯源体系的研究与应用并进行总结,有效的说明了构建基于区块链溯源体系时的着眼点,对于区块链溯源体系的推广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14.
文章阐述了大数据时代利用区块链技术和射频识别技术构建的\"区块链+RFID\"两位一体协同共享模式,该模式采用联盟链方式构建食品溯源系统,在Fabric使用Go语言开发链码,利用Node j.s进行客户端程序的编写,移动端通过扫码实现食品溯源查询,客户端利用证书认证账号来查询网页.通过食品流通各个环节的互联互通,实现食品安... 相似文献
15.
企业采用率低、缺乏行业级大规模应用是当今食品供应链领域区块链技术应用面临的突出问题,整合现有碎片化的研究,提供一个更具系统性的企业区块链技术采纳行为模型,既能为学界深入探究和理解企业区块链技术采纳行为提供理论支持,也能为企业推进区块链项目实施决策提供参考。本文通过回顾和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集成行为推理理论、技术-组织-环境框架、创新扩散及社会资本等理论的核心观点,构建了食品供应链领域企业区块链技术采纳行为的整合模型,理论化、规范化阐述了影响企业区块链技术采纳意向的前置因素。模型显示,企业基于技术特征、组织特征、环境特征3维度下23项推动型与限制型因素的推理判断,形成技术采纳意向,驱动技术采纳行为。据此,企业应以强化推动型因素影响和防范限制型因素影响为重点,更有效地推进区块链技术的采纳与实施。 相似文献
16.
17.
Bianca ROTH 《粮油食品科技》2024,32(4):24-32
食品安全治理亟需采纳涵盖消费者参与的共治模式,以应对日益复杂的食品安全挑战。企业已经部署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食品追踪系统,这一创新举措旨在通过激发消费者主动参与,显著增强他们对食品安全治理体系的信任度。本文综合社会科学、经济学以及食品安全治理领域的跨学科理论,深入探讨了影响消费者参与度和信任度的因素。为此,着重分析了区块链技术实施在加深消费者信任方面的潜力和影响。还提出一个包含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的综合研究议程,以期为全球食品供应链中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及其对消费者信任的影响提供更深理解。 相似文献
18.
19.
统一合理的食品追溯标签编码方案是实现对食品供应链的全流程追溯基础。因此,不仅需对最终形态的消费食品进行编码,也需对初级原材料和中间层次半成品等进行统一编码。本文在提出食品供应链安全追溯流程模型的基础上,采用EPC-256Ⅲ型编码结构对代码段进行合理分配并设计食品供应链安全追溯标签编码方案,编码具有通用性。 相似文献
20.
湘冷链——基于区块链的冷链溯源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解决传统溯源系统无法保证数据可靠性和完整性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对冷链食品的防护与监控。方法:基于区块链技术为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构建了湘冷链溯源系统,采用读写分离的存储方式,利用缓存系统提升了区块链系统读写状态数据的效率。结果:湘冷链溯源系统实现了湖南省进口冷链追溯环节的数据共享,并且针对发生疑似问题的冷链食品可以精准定位和快速上报。结论:湘冷链溯源系统基于区块链技术可信任性和可溯源性,为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提供了一种更为安全的冷链食品监管模式,通过追溯环节、追溯码、产品管理以及信息上链防篡改功能,实现了可信闭环冷链食品“物防”追溯体系,保障了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