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有机磷农药多残留检测化学发光标记物的 合成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O,O-二乙基硫代磷酰氯和鲁米诺为原料,合成一种新型的化学发光标记物,用于后续的二乙氧基类有机磷农药多残留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方法取鲁米诺和O,O-二乙基硫代磷酰氯溶于二氯甲烷中,以三乙胺作为缚酸剂,冰浴下反应8 h后分出有机层,产物经柱层析纯化,即得到化学发光标记物。结果产物经紫外、红外鉴定,实验结果表明反应产物即为所需的化学发光标记物,产物在BPCL上进行发光特性测定,表现出较强的发光能力,最大发光强度达到9000 mV。结论本方法合成的化学发光标记物具有较强的发光能力,能用于后续的二乙氧基类有机磷农药多残留的化学发光免疫检测。 相似文献
2.
采用化学发光的方法检测过氧化苯甲酰,通过筛选体系找出合适的检测体系,并对所选检测体系的检测条件进行优化,初步确定化学发光法检测过氧苯甲酰的实验条件.实验结果表明,高锰酸钾浓度在1.8×10-5 mol/L(0.3 mol/L的硫酸介质),鲁米诺浓度在2.0×10-4 mol/L(pH7)时,过氧化苯甲酰在0~10×10-5h/mL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3,检出限为8×10-9g/mL.对浓度为3×10-5g/mL的过氧化苯甲酰平行测定20次,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32%. 相似文献
3.
实验采用臭氧对敌敌畏、甲胺磷、久效磷、乙基对硫磷四种有机磷农药残留进行降解,并分别采用了酶抑制法和气相色谱法对其降解效果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臭氧,作用不同时间,对上述四种有机磷农药残留均有不同程度的降解作用,作用10min即可达到较为理想的降解效果.其中,对甲胺磷降解作用最强为81.72%,敌敌畏57.86%、乙基对硫磷56.78%、久效磷47.53%. 相似文献
4.
为减少果蔬中的农药残留量,利用96孔板从长期喷洒农药的耕地土壤中筛选出一株能高效降解有机磷农药的菌株,并对其进行形态学及生理生化鉴定,提取其基因组并与Gen Bank上已提交的26S r DNA进行BLAST比对,结果表明,其归属于红酵母菌属(Rhodotorula sp.)。由MEGA6.0软件构建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该菌株与Rhodotorula mucilaginosa 26S r DNA序列一致性可达99%,结果与生理生化实验相一致。因此,确定该菌株为胶红酵母菌(Rhodotorula mucilaginosa),编号为RM-DY21。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该菌株32 h内对毒死蜱(50 mg/L)降解率为70.04%。该菌株在以有机磷农药(毒死蜱、氧乐果和敌百虫)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生长效果好,说明其对这三种农药均有降解效果,可以广泛降解有机磷农药。 相似文献
5.
6.
牛奶中有机氯农药及拟除虫菊酯农药多残留的HS-SPME-GC-MS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建立牛奶中有机氯农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快速多残留测定方法.方法 以顶空固相微萃取作为前处理手段,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测定牛奶样品中31种农药组分(其中有机氯农药23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8种),并以13C6-六氯苯和13C10-灭蚁灵作为稳定的同位素内标物,采用内标法定量.结果 方法的最低检测限在0.002~0.2μg/L之间,回收率在85%~110%之间.相对标准差在3%~12%之间.结论 该方法快速、简单、准确、可靠、环保.适用于批量牛奶样品中农药残留的筛查. 相似文献
7.
硬脂酰取代二羟乙基甘氨酸酯的合成及在造纸施胶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一种新型的氨基酸类两性表面活性剂硬酯酰取代二羟乙基氨基酸酯的合成方法及其在造纸施胶中的应用效果研究.通过三步法反应合成目标产物,重点探讨酰氯酯化反应的各影响因素,确定合成最佳条件为:在无溶剂条件下,Bicine与硬酯酰氯的摩尔比为1:2,反应时间是8 h,反应温度为95℃.通过研究影响其应用效果的因素,证实其在pH值为5.5~7.5,助留剂CPAM用量w=0.5%,施胶剂用量w=1.0%,施胶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8.
不同前处理对植物酯酶抑制法检测蔬菜中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6,(1):200-204
利用酶抑制法可以快速检测蔬菜中的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这两类农药能抑制酯酶的活性,并影响酯酶对底物的催化能力。根据这一原理,采用麦麸酯酶作为酶源对酶抑制法快速检测农残前处理方法中农残提取液、提取方法、提取时间及样品提取液的处理方式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用5%丙酮-磷酸盐缓冲液作为提取液,然后超声提取5 min后,将样品提取液再用0.45μm有机滤膜过滤后蔬菜中农药残留提取量可达到最高;且样品加标回收率为83.61%~102.81%,变异系数为1.20%~7.23%。因此,该前处理方法可满足于麦麸酯酶抑制法快速检测农药残留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Meat traceability using DNA markers: application to the beef industry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Consumer concerns about beef demands instruments to assure its traceability. A methodology using DNA markers is proposed for beef identification focussing on a Spanish beef certification, Ternera de Navarra (Beef of Navarra). To validate this methodology the number of markers used and the implications of population structure in individual identification were evaluated. In order to get practical implementation, the sampling levels required, depending on the number of markers and amount of possible fraud, is also discussed. Using at least eight very informative markers the origin of retailed meat is always found independent of genetic population structure. The total control of fraud would be very expensive using large-scale application of DNA analyses and a strategy based on anonymous sampling is proposed. 相似文献
10.
11.
12.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 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作为一项具有高特异性和高灵敏度的免疫分析方法,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已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得到了良好的应用。本文根据不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所选择标记物的不同,将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分为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和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三个类别,并对各方法常用的化学发光标记物及分析方法原理进行介绍。同时,综述了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在农兽药残留、生物毒素、违禁添加物及微生物检测方面的应用进展情况。随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在新型化学发光标记物及化学发光增敏体系方面取得进一步的研究进展,其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必将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作为一项具有高特异性和高灵敏度的免疫分析方法,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已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得到了良好的应用。本文根据不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所选择标记物的不同,将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分为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和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三个类别,并对各方法常用的化学发光标记物及分析方法原理进行介绍。同时,综述了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在农兽药残留、生物毒素、违禁添加物及微生物检测方面的应用进展情况。随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在新型化学发光标记物及化学发光增敏体系方面取得进一步的研究进展,其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必将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建立离子色谱法测定糖蜜样品中氯离子、硫酸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含量的方法。方法 使用去离子水对样品进行准确定容的稀释,之后对稀释后样品溶液过IC Na柱净化后上机测定样品的氯离子、硫酸根和硝酸根含量。使用Ion Pac TMAS19(4 mm × 50 mm)为分析柱,KOH淋洗液的浓度为35.0 mmol/L,流速1.0 mL/min,进样体积50 μL,外标法定量。结果 氯离子、硫酸根、和硝酸根标准溶液在0.05 ~ 2.0 mg/L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线性关系,R2大于0.99,检出限0.02 ~0.1mg/L。在1.0 ~ 4.0 mg/L添加浓度上,回收率范围为85.4%~102.6%,相对标准偏差3.63%~10.64%。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且快速准确,能够有效测定糖蜜中的氯离子、硫酸根和硝酸根含量,满足糖蜜中氯离子、硫酸根和硝酸根的检测需求以及样品的分析测定。 相似文献
16.
为从分子水平研究控制馒头比容与质构性状的基因位点,以205份不同小麦品种为实验材料,利用分布于小麦全基因组的24 35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标记对馒头比容与质构性状进行关联分析。共检测到42个比容性状显著关联位点,其中8个极显著关联位点(P0.000 1),同时也是高遗传贡献率位点(R~210%),2个位点至少在2个环境中稳定表达;检测到313个质构性状显著关联位点,其中31个极显著关联位点,46个高遗传贡献率位点,11个位点至少在2个环境中稳定表达。同时,发掘了5个质构性状主效关联位点,如3B染色体上黏聚性关联位点Kukri_c13329_800等。本研究所得到的这些标记为在分子水平上研究馒头品质性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大豆(Glycinemax (L.) Merr.)是一种重要的食品原料,同时富含致敏蛋白,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八大食物致敏原”之一。目前,部分致敏原蛋白还未被确证,且致敏原蛋白的相对含量及其在大豆品种间的表达变异性尚不清楚。本研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HPLC-MS/MS)技术,以中国特色的种植范围较广的高蛋白大豆品种冀花23(J23)、冀花17(J17)和高油品种五星3(WX3)为研究对象,利用Orbitrap Fusion HPLC-MS/MS对其大豆蛋白进行检测和分析,建立多种致敏原蛋白及致敏特异性肽段的筛选方法。共确证了22中致敏蛋白组,51个致敏蛋白亚基和5923条致敏肽段。三个品种大豆总致敏蛋白含量差异不大,大豆球蛋白G1亚基在三个品种中占比最高,而WX3中存在特有的大豆球蛋白 G2 亚基以及β-伴大豆球蛋白 α亚基,这可能是由于大豆品种的特异性导致的,而从J17中筛选的特异性肽段丰度较低。此外,三种大豆品种中的主要致敏蛋白β-伴大豆球蛋白β亚基和大豆球蛋白G1亚基中筛选得到的LITLAIPVNKPGR、 VLIVPQNFVVAAR、VPSGTTYYVVNPDNNENLR等34条特异性肽段为首次报道,可作为检测高油酸、高蛋白大豆品种致敏原蛋白的特异性肽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