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CAFE法,模拟了不同锰、硅、硫含量对易切削钢9SMn28凝固组织的影响,并通过热力学计算分析了原因,优化了钢中的锰、硅、硫含量,得出结论如下:Mn含量在0.9%~1.3%时,随Mn的增加,柱状晶减小;当Mn含量从0.9%到1.2%时,晶粒逐渐细化.Si含量在0.02%~0.10%时,随Si的增加,柱状晶略有减小;当Si含量从0.02%到0.08%时,晶粒逐渐细化.S含量在0.24%~0.36%时,随S的增加,柱状晶减小,晶粒逐渐细化.因此,从凝固组织方面考虑,易切削钢9SMn28的Mn,Si、S含量应分别为1.2%、0.08%、0.36%.同时,对优化了的锰、硅、硫含量进行模拟,有效的改善了9SMn28的凝固组织.  相似文献   

2.
应用元胞自动机-有限元模型(CAFE),模拟了不同碳、磷含量对易切削钢9SMn28凝固组织的影响,并通过热力学计算分析结果,优化了钢中的碳、磷含量。模拟结果表明,C含量在0.09 wt%~0.16 wt%时,随C的增加,柱状晶随之而减小;C含量从0.09 wt%增加到0.15 wt%时,晶粒逐渐细化。P含量在0.02 wt%~0.10 wt%时,随P的增加,晶粒逐渐细化。同时,对C、P模拟结果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与模拟结果吻合较好。因此,易切削钢9SMn28的C与P含量应该分别取0.15 wt%及0.10wt%,可以有效地改善9SMn28的凝固组织。  相似文献   

3.
应用有限体积法,耦合溶质场、流场、温度场,模拟了易切削钢9SMn28中硫的分布,研究了过热度对该合金硫偏析的影响.结果显示,S浓度变化随凝固的进行而变化,最大偏析度为2.42,与实际铸件S的分布趋势一致;当易切削钢9SMn28浇注温度在1 808~1 813 K时,最大偏析度略小,偏析略有改善.  相似文献   

4.
基于CAFE法优化易切削钢9SMn28锰硫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CAFE法,模拟了易切削钢9SMn28三维微观凝固组织及其结晶过程.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模拟结晶过程与实际结晶过程相符.模拟优化了易切削钢9SMn28最佳的锰硫比,确定的最佳值为4.44,即锰为1.2wt%、硫为0.27wt%,并通过热力学计算分析了原因.  相似文献   

5.
应用有限体积元法,模拟了易切削钢9SMn28凝固过程中温度场、流场及S元素的偏析。结果表明,铸件凝固具有顺序凝固特性;凝固过程中形成自然对流,随着凝固的进行,钢液熔融粘度增加,以致流动不能形成;S浓度变化是随凝固的进行而变化的,模拟的S偏析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6.
应用B ridgm an区域熔炼定向凝固设备制备出不同抽拉速度下的定向凝固易切削钢9SMn28。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及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对所得试样中的夹杂物及树枝晶进行了观察,并通过凝固理论对其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研究发现,9SMn28钢中的夹杂物主要以MnS的形式存在,普遍聚集在树枝晶间隙之中,其形态以球形为主,在二次枝晶臂周围也存在少量纺锤状和条状的夹杂物,其尺寸随抽拉速度的增大而减小。二次枝晶臂间距的计算结果与测量结果比较吻合,同样随抽拉速度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7.
通过调整高碳当量灰铸铁中锰和硫含量,研究了锰硫比对其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研究范围内,不同Mn/S高碳当量灰铸铁的微观组织均由A型石墨、珠光体和少量碳化物组成。随Mn含量的增加,石墨细化,珠光体片间距减小。Mn/S=14.7时,比例适中,A型石墨整体大小均匀。随着Mn/S增加,细小石墨增多,布氏硬度增大,抗拉强度先减小后增大。  相似文献   

8.
复合变质和电磁搅拌对过共晶铝合金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L9(3^3)正交试验,通过OM、XRD等分析方法研究了三元复合变质剂与旋转磁场对A1-13Si合金晶粒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变质剂为0.8%Cu-10P,0.35%RE,0.02%A1-10Sr组合时,变质效果好,初生硅尺寸减小到25~30μm。在三元复合变质基础上,施加旋转磁场可以进一步增强变质效果并能有效细化α-A1枝晶尺寸。  相似文献   

9.
为改善34Mn2V钢大圆坯断面凝固组织结构,采用CAFE′法对断面凝固组织进行了模拟计算,研究了钢液中主要合金元素含量对凝固组织的影响规律。模拟结果表明:在钢种成分允许范围内,适当提高Si含量有助于增加晶粒数目和中心等轴晶率、减小晶粒平均半径,当Si含量超过一定限度后,三者将保持平稳不再大幅变化;Mn含量的提高也可增加形核数目和中心等轴晶率,但增幅相对较小;V含量的调整几乎不能引起凝固组织结构的变化。对34Mn2V钢主要合金元素含量进行优化调整后,模拟结果显示,铸坯凝固组织中的晶粒数目较优化前增加了27.71%,晶粒平均半径减小了18.75%,中心等轴晶率增加了43.24%,凝固组织结构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0.
锰和硅添加对重度冷轧及退火后珠光体钢显微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并结合图像分析方法研究了分别添加1wt%Mn和1wt%Si对Fe-0.8C共析珠光体钢重度冷轧及退火后显微组织以及渗碳体颗粒长大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Mn和Si的加入可明显抑制重度冷轧及退火过程中珠光体渗碳体颗粒的长大过程,并使其球化程度及尺寸分布均匀性增大;锰细化重度冷轧及退火后珠光体钢渗碳体颗粒的作用效果优于硅;三种试验用钢重度冷轧及退火后渗碳体颗粒长大动力学方程分别为:对于Fe-0.8C钢,d=186.4t^0.195;对于Fe-1Si-0.8C钢,d=90.5t^0.205;对于Fe-1Mn-0.8C钢,d=85.9t^0.166。  相似文献   

11.
钢中硫是正偏析元素,在铸坯凝固过程中,从柱状晶析出的硫元素排到尚未凝固的中心部位会形成连铸坯的中心偏析。通过对某厂生产的X1215易切削钢连铸坯进行碳、硫元素含量检测,发现连铸坯中心处硫元素出现了负偏析现象。基于Scheil方程和[Mn]-[S]反应平衡方程,建立钢液在凝固过程中硫化锰夹杂物析出的计算模型,并以此模型计算X1215钢凝固过程中硫化锰的析出时期。计算发现,X1215钢中硫化锰在凝固分率为0.45~0.50时开始析出,到达凝固末期时析出完成,进而导致铸坯中心处的硫元素产生负偏析。  相似文献   

12.
Al-B中间合金对铝合金晶粒的细化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Al-B中间合金在纯铝、Al-0.5%Si、Al-1%Si、Al-1.5%Mg以及Al-4%Cu合金中的晶粒细化作用的实验研究,分析B的晶粒细化机理。结果表明:Al-B中间合金对纯铝的细化作用很弱,仅当B含量高于0,04%时,才表现出一定的细化效果。对于Al-0.5%Si、Al-1%Si、Al-1,5%Mg和Al-4%Cu合金,加入少量的B,对合金几乎没有细化作用:但当B含量达到0.02%时,合金晶粒明显细化,晶粒尺寸显著下降:增加B含量,晶粒尺寸继续下降,但下降速度趋缓。这表明AlB2不能作为液态铝的形核中心,而共晶反应机制是Al-B中间合金具有晶粒细化作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20Mn2钢晶粒超细化及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雷毅  李海  刘志义 《焊接学报》2003,24(3):17-20
借鉴超塑预处理细化晶粒的思路,在20Mn2钢中加入与其液态(1650℃)密度相同、且不溶于钢的ZrC粒子,使其成为钢在热轧时的形变核心和奥氏体及形变诱导铁素体的再结晶核心。并综合引入形变强化、相变强化、第二相弥散强化效应及细晶强化效应,使两种状态试验钢晶粒尺寸均细化到1—2μm。与20Mn2钢相比,淬火态试验钢σ0.2和σb分别提高187.0%和131.8%。同时,延伸率也有所提高;油淬态试验钢的σ0.2和σb分别提高为39.9%和34.2%,与20Mn2钢的塑性指标相比,油淬及低温回火态延伸率分别提高了90%和111%。  相似文献   

14.
基于反向工程方法,对市售5种具有代表性的圆珠笔笔尖钢的成分及含量、易切削相组成及配比进行了检测分析,探讨了开发笔尖钢的关键工艺参数。研究结果显示:5种笔尖钢均为含硫-铅-碲的易切削不锈钢,硫的平均质量分数高于0. 35%,平均锰硫比(Mn/S)值为3. 45,铅的质量分数为0. 11%~0. 12%,碲的质量分数为0. 013%~0. 021%;钢中主要易切削相为硫化锰、单质铅和碲化物。5种笔尖钢中夹杂物的平均等效直径分别为3. 3、4. 1、4. 9、3. 8、3. 8μm,其中3号笔尖钢中硫化物形态控制较好,易切削相分布均匀。基于检测结果开展了加Te高硫钢高温熔炼试验,通过对硫化物的碲改质寻找最佳的碲硫比(Te/S)值,结果显示,当Te/S=0. 25时,夹杂物形态控制较好,进一步提高Te/S,夹杂物改质效果提升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借助OM、SEM、EDS和XRD分析了合金显微组织和相组成,探讨了硅钙合金对Mg-6Al-0.5Mn(AM60)铸造镁合金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M60合金中加入适量的硅钙合金直接形成了弥散分布的呈规则多边形状的Mg2Si颗粒;合金的显微组织得到明显改善,半连续网状分布的Mg17Al12相变得细小、弥散,合金的晶粒明显细化。当合金中Si质量分数为1.8%时,合金的晶粒尺寸减小到80μm;强化相的形成和显微组织的改善导致了合金力学性能的提高,抗拉强度提高了13.9%,伸长率提高了28.5%,冲击韧度提高了1倍;研究还发现,不仅CaSi2可以作为初生Mg2Si相的非均质形核核心,而且Al8Mn5也可充当初生Mg2Si相的非均质形核核心。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含碳量对Mn8Cr2Si钢显微组织、力学性能、耐磨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利用光学显微镜(OM)对奥氏体晶粒的尺寸变化进行观察,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冲击断口及磨损形貌。结果表明,随含碳量的增加,奥氏体晶粒逐渐细化,但当含碳质量分数超过0.8%时,晶粒开始粗化。由于奥氏体晶粒细化,其晶界总面积增大,应力集中降低,抑制了裂纹的形成与扩展。因此,奥氏体晶粒越细小,其力学性能越好,而力学性能的提升有助于提高其耐磨性能。分析发现,奥氏体晶粒尺寸同样影响Mn8Cr2Si钢的耐腐蚀性能,细化后的奥氏体晶粒能提高其耐腐蚀性能。当Mn8Cr2Si钢含碳质量分数为0.8%时,晶粒尺寸可细化到143μm,综合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硅含量分别为1.5wt%和1.0wt%的冷轧低碳硅锰TRIP钢两相区退火温度对残留奥氏体量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两相区退火温度的升高,两种钢的残留奥氏体量和残留奥氏体中的含碳量以及其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都上升。当硅含量降至1.0%时,对钢的残留奥氏体量没有影响,但是降低了残留奥氏体中的碳含量,同时降低了钢的抗拉强度。两种钢的最大强塑积值相近,约为22000MPa%。  相似文献   

18.
薄板坯连铸连轧Ti微合金化钢的物理冶金学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毛新平  孙新军  康永林  林振源 《金属学报》2006,42(10):1091-1095
基于在薄板坯连铸连轧流程Ti微合金化技术方面的大量工作,重点阐述了Ti微合金化钢的物理冶金学特征,内容包括Ti微合金化钢的析出特征、基体显微组织特征和强化机理.研究表明:Ti的析出贯穿于从连铸到卷取各工艺阶段;Ti含量小于0.045%时,随Ti含量增加,铁素体晶粒细化;Ti含量超过0.045%后,细化晶粒的作用不明显;Ti微合金化钢的强化机理主要是细晶强化和纳米尺度TiC的沉淀强化,其中后者是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等观察方式与拉伸测试手段,研究了锰含量对PS版基用1050铝合金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体纤维组织的细化程度随锰含量的增加而提高,但是Mn在1050铝合金中的细化效果远不及Al-Ti-C的;随着锰含量增加(w(Mn)=0.1%、0.2%、0.3%),1050铝合金中第二相Al3Fe、β-Al(Fe,Si)随之减少,α-Al(Fe,Si)、Al6Mn相却随锰含量的增加而增多;当w(Mn)=0.2%时,基体的第二相占比降到最低值,当w(Mn)=0.3%时,基体初步形成了较为粗大的Al-Fe-Mn化合物;PS版基的抗拉强度随着锰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合金硬度值随锰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20.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拉伸试验机等手段,研究了Si、Mn含量对电渣重熔工程机械用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n含量适量增加虽然会促进晶粒长大,但是由于组织遗传效应明显高于Mn含量变化造成的晶粒度变化故晶粒尺寸仍然较小;而增加Si对原奥氏体晶粒影响较小;增加Mn并未对调质态工程机械用钢中的碳化物析出造成明显影响,增加Si的试样的碳化物虽然仍以颗粒状为主、并含有少量短棒状碳化物,但是碳化物数量明显较少、尺寸更加细小;增加Mn后,工程机械用钢的抗拉强度、规定塑性延伸强度和布氏硬度有所提高,而断后伸长率、断面收缩率和-40 ℃冲击吸收能量都有不同程度减小;增加Si后,工程机械用钢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布氏硬度有所减小,而断后伸长率、断面收缩率和-40 ℃冲击吸收能量明显提升,但强度和布氏硬度都不满足工程机械用钢的使用规范要求;试验用1000 MPa级工程机械用钢适宜的Si和Mn含量分别为0.35wt%和1.12w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