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2019年6月,投资超10亿元、曾承接港珠澳大桥33节沉管隧道建造的世界最大规模沉管预制工厂,全面完成"智慧化"改造后开厂,正式肩负起深中通道项目其中22个沉管管节预制的艰巨使命。深中通道沉管隧道为世界首例双向八车道海底沉管隧道,其断面宽度达46~55.46米,比港珠澳大桥双向六车道钢筋混凝土沉管隧道断面还要宽9米,单孔跨度超过18米,沉放最大水深达到40米,沉管结构的受力非常复杂,是目前世界上最宽的海底沉管隧道。  相似文献   

2.
本工程包括一个容纳40000人的体育场和一个容纳2000人的游泳跳水馆,建筑面积约75244平方米,体育场屋盖形状沿纵向近似为马鞍型,大悬挑屋盖长轴约262米,沿径向的悬挑长度最大达40米,屋盖上端支承在体育场下部看台结构的塔拄上,下端支座支承在钢筋涅凝土墩台上,建筑造型轻盈结构受力合理。游泳跳水馆位于体育场的东侧,屋盖形状与体育场屋盖遥相呼应,呈微微上翘的扁形平面,最大跨度60米,屋盖上端支承在两排钢筋混凝土结构上,下端落地支座支承在钢筋混凝土墩台上。两个结构体系都采用平面管桁架结构平面管桁架间沿纵向用四道三角形空间管桁架结…  相似文献   

3.
管棚超前预支护技术对软弱围岩隧道的安全施工有着极大保障,文章以汶川至马尔康高速公路米亚罗3~#隧道工程为背景、采用有限元模拟计算软件Midas/GTS建立数值模型,对隧道开挖过程的围岩稳定性及管棚内力进行研究:模拟有无超前管棚超前预支护下隧道开挖的土体沉降规律,评估超前管棚支护提高隧道围岩稳定性的能力,预测超前管棚支护在隧道开挖过程中的内力变化。  相似文献   

4.
正非承重木骨架组合墙体是在由规格材制作的木骨架外部覆盖墙面板,并可在木骨架之间的空隙内填充保温隔热及隔声材料而构成的非承重墙体。非承重木骨架组合墙体可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的非承重内墙或外墙。本指南主要介绍非承重木骨架组合墙体用于混凝土结构建筑非承重外填充墙。建筑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木骨架组合墙体可在工厂预制现场安装或全部在现场施工组装。非承重木骨架组合墙体最早是由北欧国家在20世纪50年代  相似文献   

5.
深基坑支护技术 一、主要技术内容 1.桩墙——内支撑支护技术。由排桩或排桩加止水帷幕、地下连续墙组成的挡土结构和按基坑平面设计的内支撑体系,是软土地区应用最多的一种深基坑支护形式。根据基坑周围土质、开挖深度可设置成单层或多层的支护结构,一般用工具式钢构件或钢筋混凝土构架形成对撑、角撑、水平桁架或拱圈等,以保持深基坑开挖时的边坡稳定,并还可进一步发展成利用地下结构楼层作内支撑的逆作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6.
内支撑结构一般运用到跨度较大的基坑中,周边辅以地下连续墙或排桩支护,刚度大,安全性较好。但也有其使用的局限性,特别是多道内支撑支护结构会直接影响到土方开挖的顺序和进度、主体结构施工的进度、塔式起重机位置的确定等。结合某工程实例,在对深基坑支护方案分析的基础上,将压荷平衡法与钢筋混凝土灌注桩结合,形成单层内支撑挡土体系,应用于深基坑支护。实践表明,该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7.
正本刊讯历经2年时间研发、使用及验证,南京市高比例消纳建筑渣土生产的建筑渣土非承重多排孔砌块已经完成产品定型,对应的应用技术规程已形成最后一次报批稿。研发和应用建筑渣土非承重多排孔砌块主要为了解决三大问题:一是建筑工程应用中存在着非承重填充结构不合理使用承重墙材(承重烧结多孔砖),尤其加大了高层或超高层建筑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蒙蛟  黄弢 《低温建筑技术》2017,39(5):113-117
浅埋暗挖隧道的开挖及支护方式对其周围地层的影响是三维空间问题,文中通过采用拉格朗日有限差分软件数值模拟管棚预支护对地层沉降的影响,对不同施工阶段下的地层位移、地表变形及管棚、初期支护的受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使用管棚预支护有效减少了地层在施工过程中的变形,将沉降值控制在允许范围。  相似文献   

9.
<正> 河北涿鹿化肥厂造气厂房是二层外框架式结构,面积1000米~2。主要承重结构是浆砌砖柱,楼板、横梁、纵梁和圈梁都是用钢筋混凝土整体浇注的。厂房全长70米,跨度9.5米,高度10米。爆破长度53.37米,要求保留部分不得破坏。厂房东侧距动力线4米;南侧距三层碳化厂房5米,有6条输气管道沿南墙通过,在爆破时必须保证其安全;西侧距动力线4米;西北侧距压缩机厂房和冷却池8米,北侧22米处是联合车间。为确保造气厂房保留部分免遭破坏,首先用人工从上至下拆除0.2~0.3米宽的隔离带,切断与爆破部分的联系。为保证南侧碳化厂房和输气管道等设施的安全,确定向北侧定向倾倒。由于该厂房主要承重构件是砖柱,要用足够的药量彻底炸毁底层  相似文献   

10.
大型地下室深基坑综合围护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基坑面积大,周边环境条件及土质情况较差,采用钻孔或振动沉管灌注排桩(钢筋混凝土内支撑),结合水泥搅拌桩对坑底被动土加固的联合支护结构,靠近明渠附近采用水泥搅拌桩作基坑外侧的防渗止水帷幕,浅层局部采用土钉墙支护.结果表明该围护设计及施工安全、经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南京国贸中心大楼基坑开挖较深,施工环境差,工期要求紧。施工中支护承重结构选用钻孔灌注桩排桩封闭方案,通过对支护结构的计算及采取相应技术措施,使工程得以顺利施工。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座落在杭州火车站斜对面的杭州市邮政大楼,系1925年建造的两层砖混结构,由外墙及其下部的条形基础、钢筋混凝土中柱及其下部的单独柱基、双跨钢筋混凝土梁板等组成承重骨架。总长为96米,宽15米,总高  相似文献   

13.
陶茂之  韩云乔 《建筑技术》1997,28(2):104-106
南京国贸中心大楼基坑开挖较深,施工环境差,工期要求紧。施工中支护承重结构选用钻孔灌注桩排桩封闭方案,通过对支护结构的计算及采取相应技术措施,使工程得以顺利施工。  相似文献   

14.
黄山地区某连拱隧道的洞口施工段存在浅埋偏压的不利地质条件。为保障该项目的顺利开展,本文利用岩土工程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建立三维实体模型,对有、无超前管棚支护两种条件下浅埋偏压连拱隧道洞口段施工过程进行模拟分析。计算得到了隧道在采用不同支护措施时各阶段围岩及支护结构的变形和应力变化情况。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穿越破碎断层带浅埋偏压连拱隧道洞口段的施工中,采用超前管棚预支护技术可以较好地控制住围岩变形,保证开挖中和开挖后隧道的稳定性。最后,将现场3个监测断面的量测数据与模拟分析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现场监测数据证明超前管棚支护在浅埋偏压连拱隧道洞口段的施工中可以有效控制围岩的位移变形,避免不利工程地质灾害的发生。所得结论可为具有类似地质地形情况的隧道设计和施工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基坑支护体系是保证基坑施工安全、施工质量的重要技术措施。目前,有排桩支护、地下连续墙支护、水泥土挡墙、土钉墙、钢筋混凝土排桩等多种支护形式,而各种形式又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因此,需要结合支护结构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等因素合理选择使用一种或者多种支护形式。文章结合工程实例,对基坑支护施工工艺进行探究,为类似工程的具体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高层建筑的楼板通常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施工中如何改善模板的支承体系、缩短支模时间,这在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中越来越受到工程技术人员广泛的关注。随着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楼板支撑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同时也不断地得到改善,其中使用飞模工艺是较为理想的一种,它具有安装简便、便于操作、安全可靠、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效等优点。 1 飞模的构造与制作 飞模由面板11、承重支架1、纵梁3、横梁5、挑梁4、接长管9、调节螺栓7与8等组成(图1)。承重支架1是由钢管焊成的双支柱管架,支柱为外径  相似文献   

17.
北京地铁王府井车站建设工地位于东长安街路北,因施工工艺要求需将一排施工临时支护立柱及顶梁等结构拆除。该结构位于东长安街地下6~15m处,系密集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C30。随着永久支护拱顶和支柱的完成,需要在50d内将临时支柱和顶梁部分拆除。...  相似文献   

18.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工业建筑中,国外目前趋向于仅用一种或很少几种构件就能建成厂房。这种厂房采用板梁合一的屋面构件和板柱合一的墙体构件,构件本身兼有承重和围护的双重作用,因此称为板式建筑。它常用于层高10米以下的单层单跨或单层多跨的工业厂房,有时也用于某些二、三层厂房和其它类型的建筑。  相似文献   

19.
王国军 《四川建筑》2015,(1):117-119,122
叙大铁路岩溶发育,实际施工中通过对遇到的岩溶有洞穴型、岩溶管道型和大型溶洞三大类,针对岩溶洞穴型主要采取回填、换填、注浆加固等措施;针对岩溶管道型主要采取设置护拱、注浆加固及大管棚预支护、维持原排水通道等措施;针对大型溶洞,上部主要采取设置护拱、注浆加固和大管棚预支护,基底主要采取板跨、梁跨、回填片石混凝土等措施。  相似文献   

20.
结合某地区土质围岩矿山法暗挖通道的工程实例,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FLAC3D对该暗挖支护工程采用超前小导管注浆措施进行数值模拟,并分别对比拱顶注浆以及全环注浆两种不同注浆方式对支护结构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前小导管注浆支护能有效增强支护区围岩的稳定性,产生棚护作用;拱顶注浆减小上部土体沉降最为有效,全环注浆对沉降及水平位移的控制均有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