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河中游陕县水文站实测径流资料中出现了1922~1932年连续11年枯水段.上游是否存在,由于缺乏实测资料,则无法直接论证.1968年水电部北京勘测设计院等单位对陕县站以上各河段1922~1932年连续11年的水情及雨情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提出了黄河上游同时存在这一连续枯水段的结论,并用陕县站资料插补了上游各水文站的资料系列,因此,上游各大水电工程设计及运行中均采用了本段插补资料.但目前有人从气候角度对这一结论提出了疑问,因为,无论从水能计算,还是水库调度运行,这段平均  相似文献   

2.
考虑上游中小水库影响的水库设计洪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流域内上游各中小水库往往缺乏实测流量资料的情况,利用实际暴雨资料推得上游各库及区间的设计洪水过程,自上而下逐级演算,得到下游水库设计洪水过程;根据水库调洪演算后的水文设计参数值.定量分析上游水利工程运用对下游控制性水库(工程)的影响。对广东省长潭水库的计算结果表明,上游中小水、库的运用,使得20a和30a标准的水文设计值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3.
在上游已建成具有一定调节能力的水库时,为减少下游拟建水库的施工导流流量,要求上游水库控制泄量以满足施工要求。本文以黄河上游梯级水库为例,提出了改变上游水库调度运用方式,合理确定下游拟建工程施工导流流量的几种方法,把经济比较、风险分析的概念引入施工洪水计算中。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黄河内蒙段干流的流量演进过程,基于该河段干流各水文站1987~2011年实测逐日流量资料,依据水量平衡原理,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推求流量传播时间,并采用马斯京根新建模法模拟黄河内蒙段干流的流量演进,分别建立了该河段畅流期不同流量级别和不同时段的流量演算模型,分析预报了该河段畅流期的流量过程。结果表明,不同模型模拟的流量过程与实测系列均吻合,模拟结果的预报精度均达到了预报精度要求,且根据不同流量级别建立的模型精度更高,更易于实际应用操作。  相似文献   

5.
以淮河上游大坡岭水文站以上为研究流域,将新安江模型与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耦合,构建基于网格尺度的流域坡面泥沙负荷计算模型,结合河道泥沙输移计算模型,实现流域径流量、泥沙负荷时空变化全过程模拟.应用2000~2008年实测日降水、日蒸发、日流量和日含沙量等资料,以日为时间尺度模拟计算了大坡岭站的径流量和泥沙负荷.结果表明,新安江模型可成功应用于淮河流域水土流失预报,扩展了新安江模型的应用领域,对从源头控制淮河流域上游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淮河上游气温及年径流深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淮河上游为例,基于信阳气象站近58 a日气温资料,采用Mann-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法分析检验了气温变化趋势及以息县水文站近45 a日流量资料为基础的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水资源响应与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淮河上游气温与水资源的趋势有规律性的变化,年均气温升高与大规模人类活动密不可分,气候变暖对区域水资源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刘家峡水库近十年旱洪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刘家峡水库近十年入库流量、洪峰、洪量及黄河上游主要产流区十三个气象站雨量资料,对发生的旱洪特征、演变规律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上游的夏季特大洪水是发生在30(50)毫巴和500毫巴A_W型环流下秋季特大洪水发生在A_W型环流下。如果A_W型承替转换为秋季C_W型,即可发生夏秋两季的特大洪水。一般洪水和丰水年多发生在A_c型环流下,如秋季C_W型承替转换的是A_E型,那么即可造成夏旱秋洪的天气。与其相反,春季出现A_E型环流、秋季又承替转换为C_E型环流,黄河上游即可造成夏秋两季连旱,黄河出现枯水现象。  相似文献   

8.
针对以龙羊峡-刘家峡为主的黄河上游梯级水库群在遭遇连续枯水年这种极端气候条件下的优化调度问题,建立了黄河上游水库群优化调度模型,提出改进的逐步优化算法(ICGC-POA)并对模型进行求解,从水库供水与发电、运行情况、防凌、生态等方面对模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连续枯水年中,模型优化后的龙羊峡-刘家峡梯级水库群发电量及供水保证率得到大幅提高,研究结果可为黄河上游水库群在遭遇连续枯水年时的调度提供理论基础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针对黄河吴堡龙门区间(吴龙区间)洪水陡涨陡落的洪水特性和多支流的水系特点,采用马斯京根分段连续演算法模拟黄河吴龙区间洪水过程,建立了基于先合后演法的洪水演算方案,给出了分段初始流量确定方法,并制定了支流洪水处理方案,采用实测期与预报期实测洪水资料率定和检验参数,结果表明洪水模拟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0.
通过汛期临时改变梯级水库上游可调节水库运行方式,提出减小梯级水库下游工程施工导流流量的优化设计方法,并以黄河上游积石峡水电站施工导流流量的优化设计为例进行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11.
为了了解水利工程修建后河流天然水文情势受干扰的程度,针对黄河中上游流域特点,利用RVA法分析了万家寨、龙口梯级水库调度前后黄河中下游河道的水文条件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黄河中游段水文条件因上游梯级水库的调度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中黄河中游段河曲断面的水文情势为中度改变。建议通过估算下游河道生态需水流量过程、优化水库调度方式来开展水库生态调度。  相似文献   

12.
卫星降水资料在测站分布稀疏的复杂地形区域具有较大的优越性,但卫星与测站获取降水原理不同,需对卫星资料的可用性进行评估。以赣江上游为例,根据雨量站实测降水数据评估热带降雨观测计划(TRMM)多卫星分析降水数据资料(TMPA)的精度,并将该降水数据作为陆面水文模式Noah-LSM的输入,以评估TMPA降水数据在流域水文过程模拟的适用性。结果表明,TMPA日降水数据精度虽偏低,但在我国南方降水资料匮乏地区的水文过程模拟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TMPA月降水数据精度较高,可为无资料地区水资源计算和规划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3.
针对近年来黄河上游来水偏枯、龙羊峡水库处于低水位运行等特点 ,业主和设计单位审时度势 ,对公伯峡水电站施工期的设计洪水流量进行了压缩调整。此举不但解决了截流时间推迟后 ,大坝第一年的安全渡汛问题 ,而且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并对其它工程建设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采用高村水文站1969~2015年实测水文系列资料,分析高村水文断面典型年来水情况和供水保证程度;采用2002~2015年高村水文站含沙量资料,分析黄河含沙量及黄河实行调水调沙以来渠村闸高含沙量期间引水情况;根据渠村闸闸前水位-流量关系和闸前水位-引水流量关系,计算渠村闸的引水能力及过程。结果表明,错开来水偏枯的1、2月,黄河来水量一般可得到保证;调水调沙期间及后期7、8月,短期会出现高含沙量情况,需注意规避;2020规划水平年P=50%来水频率下,渠村闸引水流量为14.7×10~8 m~3,平均可引水流量为46.97m~3/s,不足设计引水能力1/2;实施闸前和引水渠道清淤及相机引水等,保障灌区用水需求。  相似文献   

15.
本文应用模糊多元分析的基本原理和综合评判方法,以黄河上游贵德水文站自1954~1980共26年实测径流系列资料为依据,对龙羊峡水电站枯水期(本年11月至次年4月)6个月的入库总水量的预报进行了初步的试探,建立了数学模型.通过对建模所采用系列资料的回报及未参加建模的8年系列的预报检验,模型的预报精度及准确率均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黄河柴家峡水电站施工主要影响因素为上游已建梯级电站群、坝址水文气象特性、地形地质条件以及枢纽布置特征,其施工导流方式、导流标准、导流流量选择以及导流建筑物设计,有其独特之处,需要详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为获取雨量站网稀疏或缺资料地区的降雨径流设计值,假定历史时期花园流域内仅有一个雨量站,借助流域31年(1983~2013年)PERSIANN-CDR卫星反演日降水数据,建立由雨量站与卫星降雨推求流域平均雨量的方法,利用新安江模型模拟日流量,并推求径流设计值,与实际值对比来检验卫星降水反演水文设计值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直接利用PERSIANN卫星反演流域降雨误差较大,采用基于雨量站降雨与卫星降雨的人工神经网络(ANN)法计算流域平均降雨的精度有大幅提高;各雨量站模拟情景下日径流模拟确定性系数变化范围在0.50~0.79之间,年最大1、3、7d各频率设计流量与实测系列相对误差多数在20%以内,可为流域水文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分析龙刘水库联合运用对黄河上游径流变化的影响,选取黄河上游八个水文站1950~2009年径流资料,根据水量平衡原理还原水库运用后径流序列,采用Mann-Kendall趋势分析法、突变检验法及小波分析法,分析了龙刘水库运用前后兰州站与下河沿站实测与还原年径流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实测与还原序列都存在显著的下降趋势,实测序列突变年份为1987年,还原序列为1990年;实测序列与还原序列都存在3~5、6~9、14~17、23~27年四类周期变化尺度,兰州站与下河沿站实测径流序列的主周期都依次为25、16、8和4年,兰州站还原序列主周期依次为23、8、4年,下河沿站还原序列主周期依次为24、4、8年。说明龙刘水库的联合运用加剧了径流序列下降的趋势,有促使序列突变提前的可能性,且对径流序列的周期变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统计降尺度法在黄河源区未来降水变化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统计降尺度方法对黄河源区的未来气候变化中可能产生的降水变化进行了模拟分析,采用黄河源区的10个水文站点共41a的日降水资料为预报量,以NCEP再分析资料和英国HadCM3模式的大气变量为预报因子,研究了黄河源区月降水的降尺度方法。结果表明:采用建立回归关系和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可很好地选出有效的预报因子;SDSM模型可有效模拟黄河源区月降水过程,但SDSM模型对降水模拟的量值偏小;在2021~2050年间,黄河源区的降水将会出现一个较大变化,夏季降水呈上升趋势,降水集中于8月附近,上半年降水减少更易发生干旱,下半年发生极端降水事件的频率增加更易发生洪水。  相似文献   

20.
红河作为重要的国际河流,研究不同降水产品在红河流域的适用性,对于丰富区域水资源数据有重要意义。基于红河流域及其附近的29个气象站点实测降水数据,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评估CRU、GPCC、GPCP、PREC/L、APHRO五种产品的降水数据。结果表明,总体上来看,这五种产品均能较好地反映红河流域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综合分析GPCP表现最佳。从年降水量的对比来看,CRU、GPCC、PREC/L、APHRO存在对降水的低估,GPCP存在对降水高估;五种降水数据在旱季的降水精度比雨季表现好,夏季表现最差。在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上,五种降水数据整体上均表现出较为一致的空间分布特征;通过计算五种降水数据的降水空间分布图与实测降水空间分布图的Kappa系数,GPCC与实测降水空间分布表现为显著一致,其他降水产品表现为基本一致,且多数格点数据的降水精度与实测气象站点的高程呈正比。评估红河流域多源降水数据集的适用性,极大地丰富了红河流域的降水资料,为资料匮乏地区水资源研究提供了更多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