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减少港口开发建设中大量使用开山石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探讨直接利用黏粒含量超过现行规范的航道疏浚土充填袋筑堤可行性,通过埋设原观仪器对疏浚土充填袋筑堤进行了现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充填泥袋内产生的超静孔压较小,消散速度快,采用疏浚土作为充灌材料完全满足充填袋筑堤进度要求;充填袋筑堤期间地基的实测最大沉降量为249 mm,水平位移速率始终处于地基稳定控制标准范围内,说明充填袋筑堤过程中地基是安全的;充填袋的主要压缩过程在3~6 d内完成,平均压缩率约为15.7%;分布式光纤实测充填袋袋体受力远小于设计值,未发现由于充填袋自身强度不足造成袋体破坏的情况;地质雷达探测充填袋厚度与现场实测沉降分析结果较吻合,袋体充盈情况良好,相邻两层袋体分界线清晰可见,其测量精度满足工程检测要求,为快速检测充填袋筑堤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试验段建成后,堤身结构稳定可靠,经过两年多的正常运行,堤身完好无损,实践证明利用疏浚土充填袋筑堤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2.
土工织物袋充填砂筑堤施工技术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磨刀门疏浚治理工程是对珠江磨刀门水道入海口进行疏浚 ,以利洪水顺畅入海。工程内容包括河道疏浚及抛泥区围堰修筑 ,其中围堰采用大型土工织物袋充填筑堤。( 1 )测量放样。由于堤围总长 62 83m ,施工范围约2km2 ,且位于淤泥软基滩涂上 ,一般仪器很难进行控制网的布设 ,因此本工程采用RTK -GPS进行测量放样。根据设计轴线和布袋施工需要 ,每 40m放一样标。施工过程中为便于校核 ,将轴线控制点设在堤内 1m处。( 2 )布袋定位。布袋前根据轴线以及设计图纸确定出袋体布设的范围 ,并在袋子四个角的位置插入竹杆对袋体进行定位。为保证袋体不…  相似文献   

3.
港工建设中采用航道疏浚土作为新型筑堤材料的关键技术研究,对于解决资源短缺和环境制约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无法应用传统点式监测技术测量充填袋充填、加载中袋体的受力及变形过程,针对高含泥量疏浚土大型充填袋袋体受力及变形监测等工程实践问题,通过室内标定试验和现场原型试验,开展了传感光纤选型、胶结固定及保护方式、测量精度及误差分析、工程原型应用测试等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应用于高含泥量疏浚土大型充填袋受力及变形测量的可行性研究。试验研究表明,疏浚土大型充填袋袋体受力及变形监测中应选用柔性护套应变传感光纤,以柔性胶固定;选择合适的传感光纤能够使袋体受力及变形的测量精度达到±30με,监测空间分辨率0.1 m,最大应变测量范围30 000με;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是疏浚土大型充填袋袋体受力及变形监测的可靠新型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4.
5.
充填管袋填筑的原理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林刚  束一鸣  林勇 《人民长江》2005,36(2):25-27,33
阐述了充填管袋填筑的基本原理,包括充泥管袋的固结理论、管袋在波浪及水流作用下的稳定性理论。从国外和国内不同的充泥管袋型式,各自得出一些理论计算公式,并应用于实践。固结理论考虑充泥管袋固结过程中含水率的变化,结合单向固结理论,计算出充泥管袋高度的变化,进而得到平均固结度;采用静力平衡理论,对充泥管袋的稳定性进行理论分析,进而得到满足稳定的特征值,并得出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6.
充填土料中粉粒含量对充填管袋的脱水性能影响较大,限制了充填管袋的施工周期.为评价充填料粉粒含量对充填管袋脱水性能的影响,以5种不同级配的充填料为研究对象,通过吊袋试验研究不同级配下吊袋脱水量、渗土量及渗土级配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充填料含粉量与脱水速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当粉粒含量超过20%时,吊袋脱水过程包括...  相似文献   

7.
张国泉  陈小刚 《人民长江》2009,40(12):47-48
上海青草沙水库工程位于长江口长兴岛西北侧,工程所在地为长江口感潮区,潮汐具有日潮不等现象,落潮流历时大于涨潮流历时,且受台风影响,每年可施工时间为10月至次年5月,另外,工程周围无石料料源。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工程设计采用充泥管袋筑堤,堤面以块石护坡。介绍了工程所在地的水文、地质情况以及工程设计的基本情况、施工方法、施工过程。采用冲泥管袋和块石护坡筑堤相比抛石填芯和混凝土填芯更符合当地实际情况,成本可节约35%。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充填管袋堤坝管袋堆积体渗透各向异性及应力-渗流耦合关系,采用室内大尺度应力-渗流耦合模型试验,研究了多个管袋搭接形成的堆积体采用不同布置方式时上覆应力对管袋堆积体渗透特性以及渗透各向异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管袋间接缝是堆积体渗流的主要通道,管袋按接缝平行渗流方向布置时,堆积体渗透系数远大于垂直方向布置,且易发生渗透破坏;随上覆应力增加,管袋堆积体的渗透系数逐渐减小,渗透各向异性逐渐增强,但不同布置方式时上覆应力的增加对堆积体渗透性的影响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9.
针对土工管袋结构在波浪作用下的变形分析,试验采用堤体模型高度Dc =50 cm,分别测得40cm和47cm两种堤前水深下的临界波高值范围,同时观察和记录在临界稳定状态下管袋的具体位置和长度l。通过抗滑和抗倾覆稳定公式计算出管袋在相同波浪条件下以及在结构中同一位置处保持稳定所应具有的理论长度,最后通过对两者的分析比较给出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与不同淤泥固化技术进行对比,详细剖析土工管袋淤泥固化技术的特点、优势。以天生港河道整治工程为例,介绍其在集镇区河道疏浚工程中的实际应用流程、方式和效果。另外,提出该技术在本次工程应用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土工合成材料在广州水利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结合具体工程案例介绍土工合成材料在广州水利工程应用的一些经验体会。土工布在水利工程中广泛应用于反滤设计,但应注意施工时被水泥浆浸泡导致排水失效的情况;土工布还可用于局部软土地基处理,但沉降量较大、沉降历时较长;在防冲槽等防冲设施与地基土之间设置土工布可有效保护基土免于冲刷破坏;土工充填袋已广泛应用于围堰和抢险工程,但由于对土工袋质量和耐久性的担心,目前还较少应用于堤防工程。同时,介绍了聚苯乙烯板块(EPS)应用于软基水闸引堤处理的实例,强调EPS应用于堤防工程要注意对表面进行覆盖保护并做好抗浮计算;介绍利用加筋技术的生态挡墙和生态袋防护技术在广州河道护岸工程中的应用情况,但由于对袋体质量和耐久性的担心影响了生态袋防护技术的推广。  相似文献   

12.
疏浚淤泥具有含水率高、固结难、体积大的特点,部分受到重金属污染,导致淤泥干化慢、利用难,且干化后土壤易板结,不利于植物生长.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以铜、铅、镉离子溶出超标的疏浚淤泥为研究对象,掺入纤维、石灰、粉煤灰、高岭土、硅酸钠、碳酸钠、硫酸铁和硫酸镁等多种材料进行固化稳定化试验和种植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固化后土体渗透系...  相似文献   

13.
赵峰  刘百兴  彭静  付琛 《人民长江》2014,45(21):7-9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需穿越387 km长的膨胀土或膨胀岩地区。膨胀土渠道施工环节多,且无现行国家标准,施工质量控制存在一定难度。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提出了膨胀土地区渠道开挖、渠道填筑、膨胀土改性、施工试验等关键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要素以及控制指标的检测方法。特别是对水泥改性土施工过程中的重要质量控制环节及应注意的事项进行了说明。可供同类工程设计与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4.
探地雷达测量土壤水方法及其尺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水的多尺度观测与模拟是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探地雷达作为一种测量土壤含水量的现代先进技术,填补了传统测量方法与遥感方法之间的尺度缺口,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应用探地雷达测量土壤含水量的精度较高,测量速度快,无需破坏土壤结构,作为一种田间尺度的测量方法在测量中、小尺度土壤水空间分布特征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通过不同频率的选定能够测量深度为0.05~50m的土壤含水量。对探地雷达测量土壤水的主要方法、原理、精度及优缺点等进行详尽介绍,并讨论探地雷达的测量深度和尺度特征等问题。探地雷达在遥感反演土壤水模型率定与精度验证方面比TDR、烘干法更有优势,有潜力应用于遥感产品验证、土壤水模式时间稳定性分析等其他水文相关应用中,为相关研究和探地雷达测量土壤水方法的推广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土壤水的多尺度观测与模拟是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探地雷达作为一种测量土壤含水量的现代先进技术,填补了传统测量方法与遥感方法之间的尺度缺口,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应用探地雷达测量土壤含水量的精度较高,测量速度快,无需破坏土壤结构,作为一种田间尺度的测量方法在测量中、小尺度土壤水空间分布特征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通过不同频率的选定能够测量深度为0.05 m至50 m的土壤含水量。对探地雷达测量土壤水的主要方法、原理、精度及优缺点等进行详尽介绍,并讨论探地雷达的测量深度和尺度特征等问题。探地雷达在遥感反演土壤水模型率定与精度验证方面比TDR、烘干法更有优势,有潜力应用于遥感产品验证、土壤水模式时间稳定性分析等其他水文相关应用中,本文为相关研究和探地雷达测量土壤水方法的推广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列举了广西沿海数个堤围滩涂土的土性指标 ,并归纳出土性特点 ;提出当前海堤建设中两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明确现有海堤破坏的主要型式和力学机理 ;针对海堤滩涂土高含水量填筑的设计施工问题提出初步的构想。  相似文献   

17.
河口筑堤土料的工程现场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将蓄淡避咸水库建造在长江口江滩上,为利用库区弃土建造水库堤坝,在库区现场开展弃土土料筑坝的工艺试验(包括充填土工管袋、吹填土体、晾晒干填碾压等工艺).试验结果表明,细粒含量高的土体的充填和吹填工艺不能满足潮汐施工要求与正常工期要求,粉细砂可满足管袋充填的潮汐施工的安全要求,弃土可采用翻晒干填碾压工艺满足坝体质量与工期要求.  相似文献   

18.
以太湖疏浚土为原料,采用免烧法工艺制备小粒径(<12mm)免烧裹壳骨料(WSLAs)。在WSLAs的基础上,通过黏结、裹壳工艺制备免烧粗骨料(UCLAs)。以20~25mm UCLAs为研究对象,探究了WSLAs级配对UCLAs密度、粒径分布、颗粒强度的影响。依据GB/T 14685-2011对UCLAs的堆积密度、吸水率、筒压强度、压碎值、抗冻性、耐盐性等性能进行测试,并与天然粗骨料(NCAs)做性能对比。结果表明,WSLAs的最优级配为:1~3mm 10%、3~5mm 25%、5~8mm 50%、8~12mm 15%。在该WSLAs级配下制备高性能UCLAs的密度、颗粒强度分别为1.644g/cm3、2.75MPa。同时,UCLAs内部结构稳定、壳层结构密实,使得其吸水率仅为1.89%,从而表现出与NCAs相当的耐久性能,二者经25次抗冻融循环、25d盐溶液侵蚀均无质量损失。UCLAs的压碎值为18.6%,与NCAs的压碎值9.5%相比较高,但符合GB/T 14685-2011对Ⅱ类粗骨料的要求,可应用于建筑混凝土中起骨架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李敏 《红水河》2010,29(4):66-69
通过介绍安哥拉共和国罗安达市工业园工程仓库基础和道路基础泥结石材料的选用、填筑的施工工艺,以及施工控制要点和应用效果,表明泥结石代替水泥稳定土和级配碎石作为基层材料,适合罗安达市工程实际需要,取得良好的技术和经济效果,是一种良好的基层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