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针对某拟建的位于深厚覆盖层基础上的均质坝,建立了可考虑地基混凝土防渗墙及软弱地基对坝体应力变形影响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基于邓肯E—B材料本构模型,采用中点增量法,对该坝施工期和蓄水期的应力变形进行了二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计算,获得了不同时期坝体及坝基应力变形的分布与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
深覆盖层上壤土心墙土石混合坝三维有限元应力变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深覆盖层上修建高土石坝,当采用两道混凝土防渗墙时,防渗墙与坝体、坝基的联合作用会使得防渗墙和心墙的应力和变形变得更为复杂。采用稳定渗流有限元分析,确定作用在心墙和防渗墙上的水荷载,建立坝体和坝基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非线性邓肯-张模型,计算了施工期和运行期坝体应力和变形,分析了深厚覆盖层上采用两道防渗墙的坝体和防渗墙的应力变形特性,评价坝体和混凝土防渗墙的稳定和安全,并提出该类防渗墙的施工建议。  相似文献   

3.
平和县东川水库大坝为均质土坝,由于坝体填筑土压实度偏低、干密度差异较大、坝基处理不彻底等原因,坝体及坝体与坝基结合部位存在渗漏问题。水库除险加固采用低弹模混凝土防渗墙对大坝坝体进行防渗加固处理,效果良好。该文总结此低弹模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方法,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4.
坝基防渗方案的选择是超深覆盖层上高土石坝建设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黄金坪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坝基为最大深度达133.9 m的强透水性砂砾料覆盖层,且河谷左右两岸地形不对称,为研究不同防渗墙和廊道设计方案对大坝变形与应力的影响,用三维有限元法对不同坝基防渗方案的大坝应力变形性状进行了数值分析。分析认为,坝基采用封闭式混凝土防渗墙、结合小尺寸廊道与沥青混凝土心墙相连的防渗方案,对坝体的应力和变形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5.
倪银虎  李涛  高大水 《人民长江》2012,43(17):25-28
龙须湖水库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水库大坝为均质土坝,由于清基不彻底、坝体填土压实度和渗透系数不满足规范要求,虽经多次加固,坝体和坝基仍渗漏严重。为此,采用坝体混凝土防渗墙与坝基帷幕灌浆相结合的加固方案进行防渗处理。经观测,加固后浸润线明显降低,防渗效果显著。对类似条件下防渗墙的设计、施工和管理积累了经验,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刘锐  毛嘉 《人民珠江》2005,(6):24-26
绿茵湖水库大坝为均质土坝,坝体质量差,出露地层受构造影响,岩体完整性差,右岸岩溶发育,采用大坝塑性混凝土防渗墙结合大坝帷幕灌浆对坝体厦坝基进行综合处理,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建设在深厚覆盖层上的高混凝凝土面板堆石坝防渗体系通常采用趾板水平连接混凝土面板和防渗墙,为缩短工期和节省工程投资,建议采用在坝基面处挖除表层部分覆盖层,浇筑混凝土盖板,在盖板内部留有廊道,以便进行防渗墙施工,同时上部填筑坝体的新型结构。采用有限元法对深厚覆盖层上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新型结构的应力变形性状进行研究。研究盖板长度、盖板分缝、坝基覆盖层加固对面板堆石坝坝体、面板、防渗墙应力变形性状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澄碧河水库大坝为混凝土防渗墙与黏土心墙相结合的土坝,由于运行多年,防渗墙质量存在缺陷,防渗效果较差,须进行防渗加固。加固设计采用在老防渗墙下游加筑一道防渗墙的方式。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对澄碧河水库大坝新、老防渗墙应力变形进行计算。分析了大坝加固前老防渗墙的应力变形,加固后新、老防渗墙在静力及地震作用下的应力变形。分析结果表明:大坝防渗加固设计方案合理,加固后新、老防渗墙应力变形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9.
瀑布沟大坝防渗墙应力分布特性及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瀑布沟水电站大坝为砾石土心墙堆石坝,坝基为深厚河床覆盖层,最大深度达到75.36 m。坝基覆盖层防渗采用两道各厚1.2 m的全封闭式混凝土防渗墙。为了探讨防渗墙的应力分布特性,首先,根据瀑布沟水电站大坝施工期应变监测成果,综合分析墙体应变变化分布特征;其次,基于混凝土徐变和应力松弛理论,应用松弛法将混凝土应变转换为应力;最后,综合各相关影响因素对防渗墙应力分布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偏应变所占比例基本上在5%以内,施工期防渗墙未出现较大偏心受压的情况;防渗墙最大压应力发生在墙体中部,其量值为顶部和底部的7~9倍;影响防渗墙应力分布的主要原因是墙体和河床覆盖层不均匀沉降(变形不协调)而产生的负摩阻力。分析指出:在防渗墙的结构设计中应重点考虑负摩阻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山西泽城西安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体、面板和坝基混凝土对防渗墙在施工期和蓄水期的应力变形特性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计算分析中提出的坝体及面板各部分的应力、位移分布,可以为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有益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