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磷酸氢镁吸附法处理氨氮废水的工艺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磷酸氢镁(MHP)吸附法处理氨氮废水的新方法,研究了pH值、温度、MHP投加量对MFIP吸附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pH值与MHP投加量是影响废水氨氮去除效果的主要因素,在室温及pH值9.5的条件下,铵离子浓度为900mg/L的氨氮模拟废水经投加20g/L的MHP吸附处理,其氨氮去除率可达95%以上.此方法的特点是MHP吸附氨氮生成的磷酸铵镁(MAP)经热分解后,可同时回收高浓度氨水及再生MHP,实现氨氮的回收和MHP的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2.
磷酸铵镁法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采用磷酸铵镁沉淀法,以MgO和Na2HPO4·12H2O为沉淀剂对4 028 mg/L的模拟高浓度氨氮废水进行处理,考察了pH和药剂配比对磷酸铵镁法沉淀效率的影响,获得磷酸铵镁法对高浓度氨氮废水的最佳处理条件为pH=9.5、MgO与Na2HPO4·12H2O药剂以及废水中氨氮物质的量比(n(Mg)∶n(P)∶n(N)]为2.4∶0.95∶1.在最佳条件下,利用磷酸铵镁法对模拟高浓度氨氮废水中的氨氮去除率为93.6%,对实际工业废水中的氨氮去除率为90%.  相似文献   

3.
MAP化学沉淀法处理氨氮废水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以氯化镁和磷酸氢二钠为沉淀剂,研究了磷酸铵镁(MAP)化学沉淀法去除模拟废水中氨氮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MAP化学沉淀法对初始质量浓度为500~10000mg/L的氨氮废水有很好的适应性,能达到去除水体中高浓度氨氮的目的。氨氮初始浓度、p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沉淀剂投加比例等操作条件,对氨氮的去除率有明显影响,在实际操作中,控制反应温度为25~35℃,pH值为10,镁、氮、磷的量比为1.2∶1∶1.2较适宜,在此条件下反应20min,对初始质量浓度为1000mg/L的氨氮废水的去除率达98.7%。  相似文献   

4.
MAP法处理氨氮废水的过程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含氨氮废水的处理主要采用生物脱氮技术,但这种方法对于高浓度的氨氮废水效果不佳。近年来,对于磷酸铵镁(MAP)化学沉淀法除氨氮,即铵离子可以和镁离子、磷酸根在适当的条件下生成磷酸铵镁沉淀的研究很多。本文从热力学的角度模拟了MAP体系中pH值和药剂配比对MAP形成的影响,提出了优化氨氮废水处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磷酸氢镁、氧化镁+磷酸氢二钠、氧化镁+磷酸二氢钠、氧化镁+磷酸4种药剂组合对苯胺基乙腈生产废水中氨氮的去除效果,并结合药剂的经济性、投加方便性、配比调整灵活性和工艺衔接可行性选定最佳药剂组合。结果表明,氧化镁+磷酸为MAP处理苯胺基乙腈生产废水中氨氮的较佳药剂组合,其最佳反应条件:pH=9.5,m(Mg)∶m(N)=2.5∶1,m(N)∶m(P)=1∶1.2,废水中的氨氮从2 000 mg/L降到150 mg/L以下,氨氮去除率接近90%。  相似文献   

6.
MAP法处理焦化废水中氨氮的pH值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采用化学药剂Na2HPO4·12H2O和MgCl2·6H2O与焦化废水中的高浓度氨氮反应生成磷酸铵镁(MAP),着重探讨了pH值对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Mg2+,HN4+,PO43-物质的量比为1.3∶1∶0.9,得到最佳pH为8.5~10,原废水中的NH3-N可由2380mg/L降到100mg/L以下,生成的MAP晶体纯度较高,对废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无吸附,并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  相似文献   

7.
目前攀西地区提钒企业高浓度氨氮废水(氨氮含量一般在2 600~2 800 mg/L)普遍采用吹脱法处理,存在诸多缺点。以钠化提钒废水为研究对象,用化学沉淀法对废水中的高浓度氨氮进行脱除处理,即用镁盐、磷酸盐将废水中的氨氮转化为磷酸铵镁沉淀而予以回收。为探索采用化学沉淀法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最佳工艺条件,考察了药剂组合、N∶P∶Mg(摩尔比)、pH、反应温度、搅拌时间对氨氮脱除率(以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废水中的氨氮含量)的影响,并以XRD和X射线荧光半定量分析法对沉淀物进行表征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药剂组合为MgCl2·6H2O+Na2HPO4·12H2O,在pH=9.5、N∶P∶Mg=1.0∶1.4∶1.1、反应温度35℃、搅拌时间50 min(搅拌器转速100 r/min)的条件下,氨氮脱除效果最佳,氨氮脱除率可达94.57%;得到的沉淀物中磷酸铵镁含量高达90.57%,具有良好的回收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生物质煤气废水是一种新出现的高浓度氨氮有机废水.作者采用化学沉淀法去除该废水中的氨氮,研究了不同沉淀剂、pH、温度和搅拌时间对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MgCl2 Na3PO4·12H2O明显优于其他沉淀剂组合.当n(Mg2 )∶n(NH4 )∶n(PO3-4)=1∶1∶1、pH 10.0、温度30 ℃、搅拌时间30 min时,废水中的氨氮质量浓度从处理前的222 mg/L降到17 mg/L,去除率为92.3%.  相似文献   

9.
以某化工厂草甘膦母液为研究对象,采用磷酸铵镁沉淀法去除废水中的氨氮,同时合成磷酸铵镁晶体。本文通过研究反应比、pH等因素确定了磷酸铵镁沉淀法处理的最佳反应条件。结果表明磷酸铵镁沉淀法适用于处理含高浓度氨氮废水,最佳反应比为n(Mg(2+))∶n(NH_4(2+))∶n(NH_4+)=1.6∶1,最佳反应pH值为10。在最佳反应条件下,氨氮去除率可达97%。  相似文献   

10.
磷酸铵镁(MAP)法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采用磷酸氢二钠和氯化镁作为沉淀剂,按照Mg︰N︰P=1.1︰1︰1比例投料,调节反应pH=10,使氨氮转化成Mg NH_4PO_4·6H_2O沉淀。实验结果表明氨氮去除率99%,出水氨氮浓度60 mg/L,总磷1 mg/L左右,为后续深度处理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1.
四硫代钼酸铵制备方法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硫化铵与仲钼酸铵(或三氧化钼)反应法制备出了四硫代钼酸铵[(NH4):MoS4],改进了四硫代钼酸铵的合成过程。采用准原位UV—VIS光谱和pH计对合成过程进行了实时检测,结果表明S^2-取代MoO4^2-中的2个O^2-生成MoO2S2^2-(橙色)的速度极快(〈1min),没有观察到生成MoO3S^2-(黄色)的过程,然后随着反应时间延长至30min左右,中间经过生成MoOS3^2-(橙红色)的过程,最终生成MoS4^2-(血红色);溶液的pH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产物的UV—VIS,XRD和LRS结果表明,合成的四硫代钼酸铵产物纯度高,晶形好。  相似文献   

12.
介绍以工业钼酸铵为原料 ,用重结晶法提纯、生产试剂钼酸铵的工艺原理及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以四钼酸铵和氨水为原料,通过反应-蒸发-结晶的联合操作过程制备了高分散、大粒径的二钼酸铵单晶。采用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透反射光学显微镜对所得样品的物相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借助TG-DSC综合热分析推断了二钼酸铵的热分解历程。同时,应用Malvern激光粒度分析仪对样品的费氏粒度、粒度分布和表观密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所得样品为单晶态二钼酸铵,呈非团聚态,表面光亮,棱角分明,颗粒均匀,其费氏粒度为433.316 μm,d(0.5)为470.981 μm,表观密度为1.592 g/cm3。  相似文献   

14.
氯化铵与硫酸反应制备硫酸铵盐和氯化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氯离子导致土壤盐化和对部分农作物有不利影响使氯化铵在农业中的应用受到限制.为了考察用硫酸转化氯化铵为硫酸铵的可能性和探索较佳的转化工艺条件,实验研究了在不同的物料比、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下氯化铵与硫酸的反应历程.结果表明,氯化铵与硫酸反应分两步进行:第一步生成硫酸氢铵;第二步是硫酸氢铵与氯化铵进一步反应生成硫酸铵.随着硫酸铵的生成会形成NH4 Cl,NH4 HSO4和(NH4)3H(SO4)2组成的低共熔混合物,使反应进行困难.升高反应温度、延长反应时间有利于提高氯化铵的转化率,降低硫酸铵盐产物中氯离子的含量.该工艺在氯化铵和硫酸过剩又需要氯化氢的地区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测定了乙磷铝废液中各成分含量。利用乙磷铝废液中铵态氮代替固体硫酸铵生产硫酸铝铵,液固质量比为(1.5 ~4.0)∶1。最佳的工艺路线是先进行固体铝盐的制备,然后再加入经过处理的乙磷铝废液,混合反应后结晶、脱水制得成品。制造工艺简单,而且在生产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了乙磷铝杀菌剂的生产废液,在降低工业硫酸铝铵生产成本的同时,也减少了乙磷铝杀菌剂的生产废液处理成本。  相似文献   

16.
电石渣/氯化铵反应回收氨是利用工业固废的环境友好工艺。在间歇实验反应条件下,分别研究了反应时间、NH4Cl/电石渣质量比、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及含水率对氨回收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温度的增大,氨回收率呈现先不变后增大的趋势;随着含水率的增大,氨回收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随着反应真空度的增加,氨回收率呈增大的趋势。优化的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20 min,NH4Cl/电石渣质量比1.2,反应温度80℃,真空度0.02 MPa,含水质量分数为60%,在此条件下氨的回收率可达到57.7%。研究结果还说明采用电石渣取代石灰乳是经济可行的方案,相比于现有纯碱工业中采用石灰乳进行氨回收利用的情况,含水率由74%降低到60%,氨回率由17%提高到57%。含水率的降低和反应阶段氨逸出率的提高有助于降低后续蒸氨工段的能耗,且对产物氯化钙的分离利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7.
钼酸铵氧化钼复盐溶解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难溶复盐钼酸铵氧化钼的标准溶度积常数和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测定了同离子效应对溶解度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分析了其解离形式。实验结果表明:25℃的Ksp=c4(NH4 ).c2(M oO42-).c3(M oO3)=2.13×10-13,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显著增加,在有氯化铵存在下溶解度明显减小。所得结果对生产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甘氨酸合成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用氯乙酸铵和碳酸氢铵为原料合成甘氨酸的工艺。利用球型高岭土颗粒为助催化剂 ,它可以循环使用 ,有利于反应生成的 CO2 脱出 ,使甘氨酸的结晶得到改善。反应温度控制在 62℃以下 ,母液多次循环 ,合成收率大于 95 % ,催化剂乌洛托品单耗 2 5 kg· t-1 ,同时具有操作简便 ,污染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在常压条件下研究以湿法磷酸生产的磷酸二氢铵和尿素为原料生产聚磷酸铵的合成工艺条件,得到较温和的合成低聚合度聚磷酸铵的工艺参数。通过正交试验对聚磷酸铵的聚合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到了最佳工艺条件:反应温度160℃,反应时间1.5h,原料配比(磷酸二氢铵与尿素物质的量比)为1:1.1。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合成的聚磷酸铵的聚合度达到了34,氨氮含量和有效磷含量分别为16.65%和70.20%(均为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20.
钼酸铵可用作生产钼粉、钼金属制品的前驱体,可广泛用作化学试剂、催化剂、阻燃剂及药物等。简要介绍了钼酸铵的品种,国内外生产概况及生产工艺。重点介绍了近几年钼酸铵生产工艺的技术创新,如表面活性剂的应用,蒸发设备的改进,连续结晶器的引入,循环萃取-反萃法的采用以及浸出剂的添加等,并对中国钼酸铵行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