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建筑消防安全设计理念,以划分防火分区作为最基本的手段。防火分区虽然可以控制火势蔓延扩大,但对于分区内未及时疏散逃生的人员却起不到有效保护。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作为目前唯一同时具备探测发现火灾、发出火灾警报、向消防队报警、控制乃至扑灭火灾等四项关键能力的建筑消防系统,是挽救建筑火灾中被困人员生命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世界各国火灾报警系统的设置场所已由公共场所扩展到普通居民住宅,我国的居住场所火灾发生率居高不下,有必要加强居住场所的火灾报警技术的应用。文章以居住场所的独立式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以下简称独立感烟报警器)的设计和应用为中心,对其技术原理和使用要求进行研究与分析,充分发挥其安装方便、维护简便、成本低廉、效果明显等特点,及时探测火灾并发出警报,提醒现场人员迅速报警并疏散逃生,成为防范应对各类住宅、宿舍、养老等居住场所"小火亡人"灾害的有效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3.
<正>美国消防协会NFPA 72《火灾报警与信号规范》规定了火灾报警系统、监控站报警系统、突发公共事件报警系统、一氧化碳探测及报警设备、应急通信系统及其组件的应用、安装、布局、性能、检查、测试和维护。该规范共分29章,9个附录。最新版本为2019版。主要修订了消防电梯和人员疏散电梯的要求。在火灾和非火灾紧急情况下,电梯将用于人员疏散,其中电梯在火灾报警系统发出自动或手动信号时启动。NFPA 72《火灾报警与信号规范》新增有关图示,为设计人员提供电梯专业化预期作业程序指导。  相似文献   

4.
基于LabVIEW 8.0模拟火灾建筑物中人群的分布状态提出一种火灾智能逃生系统的设计方案,实现火灾报警、烟雾传感器检测和最佳逃生路径指示。将烟雾浓度最大的房间与发生火灾的房间联系起来,由用户设定人员所在位置,报警的同时提示人员最佳逃生路径。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快速确定一条最佳的疏散路径。  相似文献   

5.
早期探测火灾并及时报警对人身安全起主要作用,早期抑制或消灭火灾将极大地减少财产损失,避免因火势扩大而造成更大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火灾中保障人身安全的一个主要数据是给出一个安全的逃生时间。采用模拟量探测报警系统预测火灾的逃生时间将有可能。采用感烟探测器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及自动喷水或其它固定灭火系统各自起到预防和抑制早期火灾的作用,他们的功能不能相互代替  相似文献   

6.
智能逃生疏散系统在大型地下空间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建筑的结构越来越趋向于高层多功能化及地下结构化。单有火灾探测与自动报警系统的设置已经显得越来越不够完善。随着人们对自身安全意识的加强,对安全的关注不再仅仅停留在借助外力的防灾和灭火上,更在于如何以人为本的在火灾发生后主动而且动态地指引逃生方向的逃生领域,以下针对消防智能应急疏散指示逃生系统这一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7.
正1 EIS8000智能疏散系统1.1概述EIS8000智能疏散系统又称HT-C-8000应急照明控制器(见图1)能自动地对系统内各个监控点进行自动巡检,并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FAS)联动,在火灾发生时自动生成最佳逃生路线,指引安全逃生方向,提高逃生成功率。1.2产品特点(1)监控维护智能化;(2)疏散引导效果明显;(3)安全节能;(4)采用区域集中供电模式;  相似文献   

8.
新型火灾探测器——电子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火灾探测器——电子鼻高飞编译火灾探测技术是一项成熟的技术,通过传感器对燃烧的三个参数之一即对烟雾粒子、热和光(火焰)的监测发出火灾警报。火灾报警还有第四种形式,这就是最普通和最常见的通过我们人类感官的报警。一个人接近火灾时可看见烟雾或火焰,或者是...  相似文献   

9.
在一次与外国朋友的交流中,得知了国外在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的一些应对做法:当报警设施发出火警时,安全管理员将根据报警设施显示的位置,先到出事的楼层观察情况,然后确定是否发出警报并疏散人员。在疏散人员时,除起火层电梯门不能开启,人员只能沿楼梯紧急疏散至下一层外,其他楼层的人员都可以不慌不忙地进行疏散,甚至可以乘电梯疏散,其从容不迫的情形令人惊叹!  相似文献   

10.
防火型报警逃生门锁系统将消防与安防理念有机的结合,适合于各种不同环境的安全出口、紧急出口的控制管理。系统优先满足火灾等紧急情况发生时紧急疏散、快速逃生的最基本需求,也具有在日常工作中有效防止财产损失、阻挡并减少刑事案件发生的双重功能。从多角度、多层面考虑其技术的可实现性和不同场所、不同情况下的应用。当火灾等紧急情况发生时,可在极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