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5 mm以下的H10Mn2焊丝可采用硝酸-盐酸溶解焊丝试样,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对焊丝中5种元素进行测定。选择灵敏度高、干扰小、响应强度大的分析谱线,采用基体匹配法,对试样进行加标回收、精密度和方法比对试验。结果表明:焊丝中5种元素的加标回收率为90.9%~107.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57%~2.58%,准确度和重复性较好,方法比对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表明该方法实用可行,可用于日常检验检测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2.
在现有条件下,通过试验探索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对65Mn梯形钢丝表面脱碳和抗拉强度的影响规律,制定合理的退火工艺。 相似文献
4.
5.
分析气保焊丝用H11Mn2SiA热轧盘条中合金元素对焊接性能的影响,设计盘条的化学成分和生产工艺流程,在Gleeble-1500热模拟机上测定H11Mn2SiA动态CCT曲线。对比盘条在870,850,820℃吐丝温度下的金相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当盘条在斯太尔摩线冷却速度不大于1℃/s时,盘条能够完成平衡转变,且对盘条的金相组织和力学性能影响不大,铁素体晶粒度均为8.5级。分析不同碳质量分数对盘条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碳质量分数不大于0.08%时能有效降低盘条抗拉强度。对碳质量分数为0.07%,吐丝温度870℃,冷速为0.51℃/s条件下生产的焊丝进行焊接试验评定,熔敷金属力学性能全部满足要求,抗拉强度540 MPa,-30℃平均V型冲击功67 J,焊接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6.
介绍CO2气体保护焊丝焊接飞溅原因及预防措施。以ER50-6为例,从CO2气体保护焊丝原料成分、焊丝生产工艺过程控制和焊接工艺参数3方面分析引起焊接飞溅的因素,给出CO2气体保护焊丝焊接时金属飞溅的预防措施:(1)严格控制焊丝原料各成分含量,尤其是C的质量分数不能超过0.08%;(2)加强焊丝生产工艺过程控制,模具6 h更换一次,拉拔油12 h彻底更换一次;(3)选择合适的焊接工艺参数,焊枪倾斜角度不能超过20°,焊丝的伸出长度为直径的10~12倍;(4)在焊丝表面涂覆活性剂;(5)在CO2中加入氩气。以上措施可有效减少焊接过程焊接飞溅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CO2气保焊丝表面清洗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CO2气保焊丝表面清洗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焊丝镀层的质量。大多数生产企业表面清洗工艺采用传统的先碱后酸工艺:酸洗用于除锈,碱洗用于去除油脂、拉拔粉和其他污物。介绍2种焊丝生产表面清洗工艺,分析焊丝拉拔后的表面物质与涂层,通过试验阐述CO2气保焊丝的拉拔工艺及表面清洗过程。根据酸洗、碱洗的原理,指出酸洗能除锈、除脂,碱洗只除油不除脂。对比先酸后碱和先碱后酸2种清洗工艺的差别,指出先酸后碱优于先碱后酸的清洗工艺,能更好地解决焊丝镀层的表面清洗问题。 相似文献
8.
针对5.5 mm H08Mn2SiA盘条拉拔1.2 mm钢丝过程中出现脆断现象,对盘条进行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夹杂物与显微组织等方面的检验,并利用扫描电镜对拉拔脆断断口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盘条边缘形成贝氏体组织,在拉拔过程中产生严重加工硬化,致使其边缘产生微裂纹,裂纹进一步扩展造成盘条的拉拔脆断。提出改进措施:在H08Mn2SiA盘条控轧控冷过程中,将终轧温度设定为980℃,吐丝温度降低至880℃;STM辊道下的风机全停,保温罩全部关上;将STM辊道运行速度降低到0.05 m/s,使盘条在足够长的STM辊道上缓冷20~25 min,延迟型冷却方式消除了盘条边缘的异常贝氏体组织,满足用户拉拔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10.
11.
介绍EM12、EH14埋弧焊丝用盘条生产工艺。采用控制化学成分、使用含Al不含Si复合脱氧剂和低碳锰铁脱氧合金化、LF精炼适度控氧工艺技术(出站溶解氧质量分数控制在0.002%~0.004%)和控制轧制(开轧温度:1 020~1 080℃,吐丝温度:EM12为920~940℃,EH14为860~880℃)及斯太尔摩缓慢冷却技术(盘条轧后冷却速度小于1℃/s)进行生产。用户随机取4.0 mm成品焊丝进行熔敷金属力学性能试验:抗拉强度实测值EM12为485 MPa,EH14为535 MPa;屈服强度实测值EM12为410 MPa,EH14为450 MPa;伸长率实测值EM12为32%,EH14为27.5%;冲击功实测值EM12为58、46、41 J,EH14为89、96、85 J,符合AWS A5.17要求。产品经客户使用,未出现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介绍焊丝用盘条拉拔前表面锈化处理工艺流程。工艺控制要点:酸洗过程中打开捆扎线,3 m穿线杠每吊质量控制在1 000 kg左右;控制Fe2+质量浓度不超过200 g/L,酸洗温度控制在60℃左右,控制硫酸质量浓度约60g/L,缓蚀剂的体积应为酸液体积的0.10%~0.15%;高压水的pH一般为7~8,压强不小于3 MPa;锈化时间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为保证锈化质量,一般水雾流量为1.5 m3/h;涂石灰一般需要5~8次,pH一般不小于11,石灰溶液温度控制在80~100℃,为增强石灰涂层的吸附能力,可以在石灰溶液里加入适量的亚硝酸钠。表面锈化处理工艺参数优化后,盘条拉拔时总压缩率达97.7%,满足小规格焊丝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3.
针对国内某钢厂开发的ER50-6焊丝钢盘条拉拔细丝时断裂的问题,以及焊丝焊接时产生焊接飞溅和熔融电流大的现象,查找炼钢、轧制过程引起此类问题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调整冶炼成分以及精炼时间,使w(P)≤0.015%,w(S)≤0.006%,w(O)≤20×10-6,w(N)≤30×10-6;降低夹杂物级别和气体含量,夹杂物最大级别1.5级;使用与ER50-6成分较为适用的保护渣;调整连铸坯拉速与二冷段配水;轧制时对可能造成红钢划伤的区域加装导轮等措施进行防护;降低轧制温度(850~880℃)和吐丝温度(750~780℃),同时控制风冷线的冷速≤1.0℃/s,集卷温度控制在500~550℃。改进工艺后生产的盘条,拉拔断丝率、焊接电流等指标达到用户要求。 相似文献
14.
介绍镀铜CO2气体保护焊丝锈蚀机制,分析镀铜CO2气体保护焊丝生产过程控制,给出镀铜CO2气体保护焊丝锈蚀的主要影响因素:(1)焊丝原材料的表面状态;(2)生产过程前处理各环节的控制状态;(3)拉拔过程及辅料的控制状态;(4)清洗、镀铜、烘干、抛光防锈环节的控制状态;(5)成品焊丝包装、存放环节的控制状态。举例说明通过对每个生产环节进行精细化的管理和辅料的有效选择,可预防和改善镀铜焊丝的锈蚀。 相似文献
15.
针对焊丝用ER70S-6盘条强度偏高的问题,对ER70S-6盘条生产工艺进行调整:(1)缩小C、Si、Mn化学成分的控制范围。w(C)为0.06%~0.11%,w(Si)为0.80%~0.95%,w(Mn)为1.40%~1.55%。(2)优化控冷工艺。入精轧温度≤950℃,吐丝温度≤930℃,斯太尔摩冷却线风机全部关闭,保温罩全部关闭,辊道速度不大于0.25 m/s。按新工艺生产的ER70S-6盘条的屈服强度为340~385 MPa,抗拉强度为500~560 MPa,断后伸长率为34.5%~50.5%,断面收缩率为64.0%~85.5%,可较好地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为了克服ER70S-6盘条强度高造成的拉拔困难,对比分析不同厂家生产的ER70S-6盘条钢的化学成分、金相组织和力学性能,指出盘条强度高的主要原因是珠光体含量高与晶粒度低。得出结论:(1)在成分不变的情况下,晶粒度与珠光体含量是影响抗拉强度的主要因素;(2)提高吐丝温度,在风冷线辊道速度不变的情况下,可降低盘条强度,但吐丝温度不能超过900℃。通过调整生产工艺,盘条的抗拉强度大于550 MPa的比例从原来的33%降到12%,工艺调整有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