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0 毫秒
1.
空调冷热源的设计在空调系统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从某综合楼空调系统冷热源设备选型出发,描述了污水源及污水源热泵的特点,分析了污水源热泵在该工程中的应用,并提出了利用"污水源+板式换热器"替代冷却水塔提供冷却水的方法,从而为污水源热泵的选用和污水源的有效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地球环境与气候日益恶化,人们对于特种空间居住、作业及设备正常运营的环境控制要求越来越高,暖通空调系统的升级改造势在必行,环保化、智能化成为现代暖通空调系统的重要发展趋势.江苏兆胜空调有限公司(简称"兆胜空调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特种空调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等业务的高科技企业,其开发的空调系统可应用于从海洋到陆地再到天空等空间范围,能够满足各种特种工况下温度和湿度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海洋经济产业结构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九五”以来我国海洋经济有关数据,对“环渤净”地区及海洋经济较发达的广东省的海洋经济三次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变动情况进行量变和质变分析,试图寻找和发现海洋经济发展的规律,最后就河北省如何抓住机遇、迅速提高其海洋经济水平提出对策和建议,为河北省今后发展海洋经济以及海洋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理论与政策指导.  相似文献   

4.
能源与环保     
我国海洋波浪能发电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我国海洋波浪能发电关键技术取得突破中科院广州能源所在海洋波浪能发电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使研制的波浪能装置能将海洋的随机波浪能转换为用户可直接使用的、稳定的电力,从而为大规模利用海洋能开辟了新的途径。海洋波浪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绿色能源。中科院广州能源所海洋能实验室和气体水合物实验室协同攻关,提出并解决了海洋波浪能发电的关键技术。利用这一技术,可以将随机输入的势能转变成稳定的、可任意调控的水的动能。目前已通过实验室实验证实了该系统的可行性,有关技…  相似文献   

5.
暖通空调(HVAC)和生活热水是酒店建筑的能耗大项,其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及热水系统的运行方式决定了是否能达到节能环保的关键所在.文章分析了目前酒店空调系统存在的问题,基于地源热泵系统的地下热平衡及节能运行的机理,利用全年往地下释吸热量的差值制取生活热水的地埋管地源热泵空调系统、提出了采用既能保证地源热泵系统的长期高效稳定运行、又可满足生活热水需求的空调系统与生活热水系统联合运行方式的方案,并结合具体酒店的工程实例,对其热量需求及经济费用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联合运行的全年热量不平衡率为2.48%;后期维护费用远远小于其他系统.  相似文献   

6.
通过以金融办公和商业服务为主的超高层建筑,探讨其暖通空调系统设计与常规建筑的不同.塔楼办公区采用变风量空调系统,空调水系统采用四管制、竖向分区;裙楼商业采用定风量系统,办公区域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空调水系统为四管制.介绍了超高层建筑暖通空调系统的冷热源、空调系统、通风及防排烟系统以及节能环保等,旨在为类似超高层建筑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我国经济建设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空气调节技术现状落后的条件下。针对我国空调机能源利用种类少,能耗大等一系列问题,提出开发利用燃气发动机驱动的燃气压缩式热泵,即:Gas Heat Pump简称GHP进行空气调节,制冷兼供热。它具有技术经济效益好,节能的特点。这便为空调系统在我国的开发应用。提供了新的途径。摘要 本文从我国经济建设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空气调节技术现状落后的条件下。针对我国空调机能源利用种类少,能耗大等一系列问题,提出开发利用燃气发动机驱动的燃气压缩式热泵,即:Gas Heat Pump简称GHP进行空气调节,制冷兼供热。它具有技术经济效益好,节能的特点。这便为空调系统在我国的开发应用。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以单位冷量空调总能耗为目标函数,对变流量空调冷冻水系统方案进行了优化计算,分析了变流量水系统空调总能耗的变化量,结果表明,在变流量空调水系统在机组蒸发器流量不低于20%的情况下系统都是节能的,经计算全年可节省冷水机组和水泵耗功之和的5.90%左右。为变流量空调水系统的设计和推广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天津海泰信息广场启用了远大空调有限公司提供的、目前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空调。该太阳能空调系统是由两台太阳能直燃机BYZH500、BYZ500,166个集热模块.阳光跟踪系统及相关控制部件构成,为大厦提供制冷和采暖。  相似文献   

10.
利用系统动力学对影响空调生产的众多变量进行反馈动态性分析,并通过计算机仿真来量化分析空调生产。通过量化研究各个变量对空调生产的影响,从而达到降低空调生产的成本、找到影响产品合格率的主要因素并分析这些因素对企业合格率的影响,从而为企业领导者提供生产决策。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不同含水层构造抽灌井群地下温度场的演化规律进行实验研究,分析相同井群抽灌量和几何参数条件下,不同含水层介质的热湿运移规律及热交互影响。研究表明:含水层岩性的变化对井场热贯通时间的影响较大,对后期的热交互影响相对略小。粒块体结构较大的砂砾含水层,其井场热贯通时间明显缩短。含水层介质的分布状态对热交互影响较大,对热贯通时间的影响有大有小。对于均匀分布含水介质,各井抽灌量应尽量均匀分配,推迟热贯通发生和减弱热交互影响。对于非均匀分布含水介质,采用各井配置流量调整,可改善热湿均衡性,避免非均匀含水介质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以新阳煤矿为例,通过对不同含水层水样进行取样化验,研究各含水层特征离子组成,应用聚类分析方法,采用SPSS统计软件中的聚类分析进行计算,判断井下涌(突)水层位及补给水源。分析得知,未知层位出水点水源为奥陶系峰峰组岩溶裂隙水;该地下水化学聚类分析模型简单易学,投资少,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抽水试验中的参数计算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讨论了抽水试验中参数确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用水位回升值确定含水层参数的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裂缝型底水油气藏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底水供给充足,储油岩层裂缝系统极其发育,造成油气藏极易在开发过程中发生水窜,而裂缝发育的不均质及产状类型的多样化,使水窜进入油气藏后的油气水关系变得十分复杂."水窜式"的活动更多地表现为降低了油气藏的有效厚度和单井泄油范围,在油气层和井筒中消耗油气藏的能量,降低油藏的采收率.针对裂缝型底水油藏水窜特点,在建立基岩-裂缝超双重介质模型基础上,通过全隐式数值模拟研究方法,分析比较了两向裂缝对油气藏动态开发指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使地下含水层能量更好为实际工程所用,进一步保护地下水空间,通过对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地下含水层中渗流场的分析,建立一抽一灌(对井抽灌)系统和一抽两灌系统地下水渗流数值模型,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地下含水层渗流场水头分布及温度场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运行周期内,一抽两灌系统温度场的影响半径相对较小,并且抽灌井周围的等水头线分布较疏,水头变化缓慢,更利于地下水的回灌。尽量使回水井远离取水井,可以有效避免热贯通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举例说明地质勘探未予探明的地下承压水对工程的危害及损失,浅析承压水区地基基础成功的应用经验,以减少地下承压水对工程建设的危害。  相似文献   

17.
在能源和矿产资源勘探开发过程中,必须找到地下含水层或含油层,以提供进一步的勘探和开采工作的依据。电阻率是寻找地下含水,含油气通道的重要参数。传统的测井方法是测量井孔围岩的电性参数。不过,找到地下断裂破碎带及含水通道对于整个施工安全及效率都至关重要。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有效探测地下低阻通道的测井方法。在本文中,构造了一个特殊的电测井模型。在一个井中供电,在另外一口井中每个测点测量其响应。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进行正演计算,并且通过特殊的数据处理方式得到两井间电阻率的分布状态,从而对地下水文地质构造特征进行定性及定量的解释工作。本文中提出的测井模型对探测井间含水通道、破碎带等低阻体有一定的意义;也有利于指导相应的测井仪的设计和测井数据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影响冷却肉出水率的诸多因素中,预冷工艺、包装形式最为显著.采用了不同的预冷工艺、包装形式、化学处理方式对冷却肉出水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0~2℃使冷却肉充分预冷可降低冷却肉出水率,缩短预冷时间和增加胴体间距可降低出水率;真空包装可以有效降低冷却肉的出水率;化学处理可以显著地降低冷却肉出水率.  相似文献   

19.
以2座五星级酒店为研究对象,通过实测数据分析了运行负荷的主要影响因素,确定冷冻水温度对运行负荷的影响作用,将其引入到空调系统运行负荷的预测研究中.应用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理论,建立了一种动态多点输出负荷模型,提出了5种输入方案,使用2座酒店的实际数据集分别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冷冻水温度对实际运行负荷的预测精度有重要影响,可显著提高GRNN负荷模型的预测准确性,以前1日24 h历史负荷、预测日天气预报以及冷冻水设定温度为输入、以预测日24 h逐时负荷为输出的GRNN负荷模型,建模简单,预测性能较好,适用于实际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20.
Cooling of coal mines in the Bowen Basin, characterized by steep geothermal gradient, is presently achieved mostly through rental surface bulk air cooling in summer months. This paper argues that future mines will be required to focus their cooling resources more intensively to manage a challenging thermal environment where virgin coal temperatures over 50 °C at a depth of 500 m are expected. Currently, mine cooling systems are employed to maintain the wet bulb temperatures(WBT) to below 27 °C at which point the risks of heat stroke or other heat related issues are manageable. The capacities of these systems are in the range of 6–10 MW refrigeration pow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igh working temperature environment and injury frequency rates is well established. Therefore, provision of appropriate cooling strategies and understanding their optimum performance and suitability are important to Australian coal mines of the future. This paper evaluates the underground temperature profiles of deep, gassy coal mines with propensity for spontaneous combustion and proposes the long term cooling pathways to effectively manage the thermal hazards. Thermodynamic modeling is performed on a longwall face and includes air leakage effects from goaf streams at various locations along the longwall face. The strategy summarizes the application of underground bulk air cooling, chilled water sprays on the shearer and the resulting temperature profiles. Considering the new mining projects planned for the Bowen Basin region, a review of implementable cooling strategies such as mid-gate mobile bulk air coolers(BACs), spot coolers, underground bulk air cooling and the use of chilled water to enhance the positional efficiency of cooling plants,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Finally, the comparison of ‘rental' versus ‘ownership' of cooling plants is analysed as part of long-term cooling strateg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