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叙述了我国有丰富的大豆资源,以及大豆分离蛋白的营养价值和一些基本功能。大豆分离蛋白是一个全价蛋白,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从大豆分离蛋白在乳制品中的应用出发,详细说明了大豆分离蛋白在发酵酸奶中的应用,以及在乳制品市场的潜力和竞争力。动物蛋白与植物蛋白相结合,营养互补,营养均衡。在工艺试验材料选择对大豆分离蛋白的酶解要求,对酶制剂的要求进行了对比试验。大豆分离蛋白根据浓度不同做了对比试验。对菌种的选择和发酵时间做了不同试验,以及大豆分离蛋白添加牛乳研制混合发酵性双蛋白酸奶的配方设计,工艺流程和工艺要点。  相似文献   

2.
根据作者在一九八六年七月于中日微生物学学术讨论会上与日本学者的交流,综述了日本生物技术的发展,并涉及日本发酵工业的技术进展,预测了生物技术在日本发展的趋势。我国调味品工业范围广泛,涉及传统酿造和酶制剂、氨基酸、核酸、有机酸、糖类、色素等发酵技术。为了提高老产品的产率,增加新产品的种类,必须大力提倡生物新技术如基因重组、细胞融合、酶工程、生物反应器等在调味品工业中的应用。特写此文,献给《中国调味品》创刊十周年纪念。  相似文献   

3.
酶制剂在酱油生产中的应用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酱油酿造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各种酶。淀粉酶是时酿造酱油生产中淀粉质原料进行作用,形成酱油中还原糖,糊精等成分,增强酱油固型物以及提供酒精发酵、有机酸发酵的原料成分。蛋白酶是将大豆蛋白质水解成低分子蛋白胨、朊、多肽及氨基酸,使酱油含有多肽和氨基酸,成为营养丰富含有鲜味的调味品。纤维素酶是水解纤维素使之变成葡萄糖,同时纤维素酶具有对植物细胞壁的溶解破坏作用,使植物细胞中内含物得到充分利用。通过添加这几种酶,明显提高了原料利用率,改善了酱油风味。酶制剂应用技术在酿造酱油生产中将得到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东方传统发酵大豆调味品因其独特的风味和显著的营养保健作用得到研究者的青睐,成为当前国际食品界最热门的研究课题之一。文章从化学本质、生理活性等方面综述了发酵大豆制品中的功能因子,总结了发酵大豆制品的保健功效,对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发酵大豆制品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贻贝蒸煮液发酵调味品的感官评价及呈味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利用贻贝蒸煮液得到呈味良好、风味独特的发酵调味品,分别采用米曲、高渗酵母、啤酒酵母和乳酸菌对贻贝蒸煮液进行发酵,并通过感官评价,比较自酿调味品与市售的同类产品--鱼露(2种)及大豆酱油(2种)的感官特性.为了解贻贝蒸煮液发酵调味品的营养结构及风味组成,比较以上几种调味品的一般成分及有机酸组成.结果表明,用4种不同菌发酵均得到令品评员可接受的贻贝蒸煮液调味品,其总体感官特性为滋味较醇厚,海鲜味突出,咸味适中,略带酸味和腥味.其中,利用啤酒酵母发酵的贻贝蒸煮液调味品在整体滋味和气味上较温和,感官评价得分超过市售的某鱼露和某大豆酱油产品.在一般成分及有机酸组成上,与市售酱油类产品相比,贻贝蒸煮液发酵调味品的氯化钠含量略微偏低,总氮含量较高,氨基态氮处于中间水平,有机酸组成独特.  相似文献   

6.
我国调味品行业近几年来发展迅猛,成为食品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发酵调味品以其独特的酿造风味在调味品中首屈一指,而酿造微生物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乳酸菌(LAB)是中国传统调味品发酵过程中的重要微生物,与霉菌、酵母菌等微生物共发酵实现独特的产品品质。文章从4个方面综述了LAB代谢途径与风味物质形成的可能机制,并对今后乳酸菌在调味品风味形成方面的应用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豆豉、纳豆和丹贝的简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豆豉、纳豆和丹贝是同源的大豆发酵食品,为了充分发掘传统调味品的特色,介绍了豆豉、纳豆和丹贝的起源、功能性和生产工艺,同时阐明了纯种发酵大豆食品的产品质量不如天然发酵的产品质量的原因以及改进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孙长平  段钢 《酿酒》2007,34(1):73-80
发酵酒精是应用广泛、产量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燃料酒精已经成为石油的部分替代品.酶制剂的应用促进了淀粉质原料的酒精生产的技术进步.新型酶制剂在酒精生产中的应用改善了酒精生产的工艺,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酶制剂将会应用到酒精工业中.介绍了酒精的基本生产工艺和相关的酶制剂的种类与性能,以及新型酶制剂的技术特性.  相似文献   

9.
酶制剂在食醋生产中的应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食醋生产工艺多样,食醋品种齐全,酶制剂在食醋生产中应用还处于应用开发阶段。主要论述了酶制剂在食醋生产的原料处理、糖化、酒精发酵和醋酸后熟发酵中应用技术和控制措施,酶制剂在食醋生产中应用将得到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复合酶制剂在豆腐、甜酱、酱油、食醋、腐乳等调味品生产中应用的效果,使用酶制剂取代传统生产过程中的“制曲”工序,对改善产品品质和环境卫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为了扩大兔肉资源加工利用的规模和途径,介绍了利用复合调味品的制备原理和方法,研制出高辣型、中辣型、香辣型、辛辣型、麻辣型和辛香型等风味型的“冷吃兔”调味料,同时提供了在肉料烹制和“冷吃兔”成品加工中的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12.
Condiments produced from some underutilized legumes in Nigeria were evaluated for their nutritional and sensory qualities. Soybeans (Glycine max), locust beans (Parkia filicoidea L.), pigeon pea (Cajanus cajan) and melon seed (Citrullus lunatus) were subjected to solid substrate fermentation and their proximate composition, mineral, antinutrient and the organoleptic properties were subsequently determined. The result of the study revealed that the condiments had high protein (17.8 [pigeon pea] to 44.6% [soybean]), fat (11.8 [pigeon pea] to 21.0% [soybean]), ash (1.9 [melon] to 4. 7% [pigeon pea]) and crude fiber (5.9 [soybean] to 11.2% [pigeon pea]). The macroelements (K, Ca, Mg and Na) were generally high while the microelements (Fe and Zn) content was low. The phytate content of the condiments ranged from 187.8 (pigeon pea) to 921.2 mg/100 g (soybeans), while the tannin content ranged from 1.8 (pigeon pea) to 2.9 mg/g (melon seed). The calculated [phytate]/[Zn] (0.3–1.3), [Ca]/[phytate] (3.6–66.6) and [Ca][phytate]/[Zn] (0.02–0.06) molar ratios revealed that the phytate content did not reduce the estimated Zn bioavailability in the condiments to a critical level. However, the condiments had lower general acceptability when compared with monosodium glutamate‐based seasoning salt. In view of the high nutrient content these condiments produced from underutilized legumes, they could be a good alternative to the monosodium glutamate‐based seasoning salts presently in use. The condiments produced from soybean and locust beans appear to be more promising than those from pigeon pea and melon seed based on nutrition and sensory acceptability.  相似文献   

13.
为了增加大豆酱的品种,该文介绍了2种不同风味的大豆酱.风味蘑菇酱是将鲜蘑菇加入炒制的大豆酱中,再加入调料后煮沸、灌装和杀菌制成.产品呈棕褐色,酱香浓郁.辣豆瓣酱是将大豆和辣椒分别制成大豆酱和辣椒酱后,混合调制而成.产品呈红褐色,口感醇美.  相似文献   

14.
微波技术在调味品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波技术应用于调味品行业能大大提高调味品的品质。本文介绍了微波技术的原理和特点,着重阐述微波技术在调味品中的四个应用,促热反应制备调味料、干燥、杀菌、萃取。  相似文献   

15.
为让调味品生产企业和消费者进一步认识、研发川菜风味的调味品,从调味品在川菜中的选择,调味的手段及成菜风味等3个方面说明并阐述其应用.根据社会发展所需,认为调味品在川菜中应用的趋势是大量使用复合调味品进行分段调味.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鲐鱼为原料,利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了酶解-发酵法制备鱼鲜汁的工艺,并对其进行了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检测,以及氨基酸和生物胺测定,从而对产品的营养性和安全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原料采用中性蛋白酶/风味蛋白酶(1:2,w/w),酶添加量800 U/g(w/w),固液比1:4(w/v),50 ℃下酶解6 h后,水解度为69.67%±0.47%;并在此条件下,加入米曲霉制作的豆粕曲(14%,w/w),加食盐(9%,w/w),40 ℃下恒温发酵21 d,此条件下所得的发酵液呈红褐色,具有鱼味调味品固有香气及味道,氨基酸态氮含量达0.81±0.02 g/100 mL。发酵液中鲜味氨基酸Asp和Glu,占比27.20%;必需氨基酸占比44.95%;组胺含量仅为13.35 mg/L。该发酵液可作为调配鱼露或其它海鲜调味品的基料,试验为鲐鱼的加工利用提供一条新的途径,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和市场预期。  相似文献   

17.
酶联免疫分析在调味料安全质量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酶联免疫分析是一种基于特异抗原抗体的反应、具有灵敏、简便而且成本低廉的免疫分析技术.本文对这种技术进行概述,详细评述该技术在调味料污染物检测中的应用,包括微生物污染以其生物毒素残留,违禁有机化合物污染和食品过敏原残留等;同时阐述了该技术在调味料质量安全监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大豆卵磷脂的制备工艺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大豆卵磷脂的功能特性,制备工艺及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防腐剂在调味品行业的应用研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酿造调味品霉变胀气的原因和防腐剂在调味品中的应用,指出对不同品种的调味品应选择相适宜的单一或复合防腐剂;强调了对酿造调味品加热灭菌的重要性,热灌装是保证调味品货架期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